我们急切寻找这样的人(恢复) - 漫步者 - 顾汶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69 次) 时间:2001-05-01 01:19:57 来源:顾汶 (_顾汶) 原创-IT

我们急切寻找这样的人
几天前在DoNews社区里看到杨震霆的一篇关于“把信带给加西亚”的文章,当时不少斗牛士跟帖,发表感慨,我也很想跟上一帖,却又一言难尽,因为这篇文章勾起我许多难忘的往事。
那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大概是88年吧,当时花2.75元买的这本卡耐基的书,现在就在身后的书架上,已经发黄,并且已被我翻的蓬松胀开。记得当时买回来先看的是前言,又看了使我受益匪浅的结尾,就是这篇被许多人传看的“把信带给加西亚”,我不记得翻过多少遍了,并且把它一字一句地抄在了笔记本上,十几年来这篇文章一直伴随着我,直到去年春天我又将它重新在Word里打出来。
去年春节过后,我所在公司的电子商务项目很快就要展开,面对几十人的年轻队伍整装待发,我能帮他们做些什么呢,我想起了罗文,那个能够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而且我的身边也不乏这样的人,公司的网管于凯就是一个,他的父母是老三届知青,一直在江西工作,他从小跟奶奶在北京长大。
这一次我没有让秘书来录“把信带给加西亚”这篇文章,而是由我自己来录,每敲一个字都感觉有力量。在春节过后的第一次管理层会议上,我把这篇文章发给了每一位,并让人朗读了一遍(事后后悔应该自己来读),之后我在会上谈到要做的项目,更谈到做人与做事,谈到这篇文章,最后提起有关于凯的两件事:一次是公司的一台装有数据库的主机出了问题,他和几个人弄到很晚问题还没有解决,记得当时他是冒着雨,半夜两点钟抱着主机打车去找人修的;还有一次公司要刻二百多张盘等着急用,他上午拿着母盘走的,从东三环坐公共汽车到中关村,到第二天下午四点他拎着二百多张盘回来了,整整在中关村干了一个通宵,而且在刻盘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他自己想办法解决了。
我在会上给大家讲述了这些之后,好象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反应,但是散会后的气氛已经有些变化,“顾总,这篇文章太好了”北邮毕业的一位程序员对我说,接着一位内容编辑来找我“我很早就读过这篇文章,我想它对每个人都非常有意义”。在这之后的三个多月里,我们推出了全新的网站,建起了配送中心、客户服务中心和一个中心店,在这一百多个日日夜夜里,始终有一种积极的心态凝集着这群年轻人,因为他们已经给自己装上了一个能发动自己的“奔腾的心”。
我把这封信转给我的老板,他如获至宝又转给一位朋友,这位朋友道:“我在几年前就给公司员工印发了这种小册子,结果一点用没有”。怎一个“用”字了得!仅凭一篇文章、一种华丽辞藻的前景描绘来愚昧你的下属、你的员工,只能是枉费心机。己不欲勿施于人,当你自己都不需要,你自己都不能成为一个能把信带给加西亚的人,怎么可能会有更多的罗文追随而至?我自己曾多年打工,也曾当过老板,深解这两方面的滋味,如果有罗文那样的老板,我会义无反顾地追随;如果有罗文这样的员工,我更会百般呵护!
“哪些公司能在未来岁月中兴旺发达?是那些视理念高于一切的公司”这是美国《商业周刊》中一篇文章的标题。伴随21世纪网络时代的来临,信息交流与思维方式的转变深深地引发着整个社会的变革,未来新兴公司不仅仅是需要赢利的组织,它更是一个文化组织,一个人们需要在其中不断进步的学习组织。管理作为一种手段起到组织框架的基本作用,但它仍需要灵魂,需要一种组织精神,这种精神在硅谷、在中关村、在那些不断探索未来寻找加西亚的人们身上得以体现。
然而现实远非我们所想象的那样,当我向每一位员工提起罗文提起于凯时,一位员工这样告诉我:“你知道吗?于凯第二天下午2点回了一趟家,你清楚吗?他这样玩命地干,没准就和那个刻盘的有什么猫腻。”可以想象我当时听这话时的心情,我无言以对!“这种道德的愚行,这种心灵的不健全,这种麻木的良知,真真地把这个社会带到了危险的境界。”也许我们社会的每一次进步,都要走这样一段痛苦的历程。
我不知道于凯现在在哪里,网络潮之后他又去了一家新公司。也许他在中关村,也许在二环或者三环的某个办公楼里,不知道他是否听说过我曾在那次会议上提起他,也不知道他在看了发给每个人的那篇文章后是否以为自己就是那个罗文,也许他也看不到今天这篇关于他的文字,但这一切对他来说都不重要。他仍在每天完成事业交给他们送出的一封封带给“加西亚”的信,他们并不在意网络的春夏秋冬,更不会丝毫懈怠所要做的任何事情,而经济的发展、社会文明的每一次进步,都将因为他们的努力而日趋完善。
我们急切寻找这样的人!
(首发Do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