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 力(已发) - IT盒子 - 盒子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82 次) 时间:2001-04-29 16:23:35 来源:盒子 (山水) 原创-IT

实验证明,石墨在足够的压力和高温之下,会转变成为金钢石。这一现象在化学中称之为催化,在哲学中称之为质变。与自然界相同的是,人在一定的压力下,也会发生某种质变,但这种压力是看不见、摸不到的。以下,笔者就试着从IT人的角度,浅析一下这种与生俱来的压力。
21世纪的现代人好象没有哪一个摆脱得了压力!
出门在外的打工仔有压力,功成名就的企业老板也有压力;穷困潦倒的失业者有压力,高高在上的政治家们也有压力。压力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这对于生活在底层的人们来说,也许更是一种安慰——既然做老板的压力更大,那我们何苦又去争着抢着去做老板呢!
跑在时代前沿的IT人,也总是活在压力之中。而且,因为是“前沿”,IT人的压力更重、苦恼更多。记得一位大公司的老总曾经说过,“在这个行业没有人活得轻松!”。诚哉斯言!笔者近日在成都IT圈里的一些采访,更是叫人感受到了IT人面对的超强压力。
成都任我行软件发展有限公司的邝宁总经理,是一个将压力视为老师的人。他在加入软件业之前,是一个深圳证券公司的部门经理。在深圳的时候,他的待遇优厚、事业顺利,也因此到了“似乎没有什么意思”的地步。用他的话说,“我感觉人生已经到达顶峰了,再下去,生活也不过如此,已经没有什么挑战了”。于是,他主动给自己找到了压力。93年,在朋友的鼓动下,他毅然辞职,回到了自己的故乡成都。
从一个行业跨越到另一个行业,邝宁发现事情并没有想得那么简单。以前的顺境突然间变成了逆境,以前在经济上的优厚待遇也变成了捉襟见肘。他发现自己有些“玩不转”了。可是,梅花香自苦寒来,巨大的压力也迫使他发挥出巨大的动力。94年,经过长时间的“闭门造车”,他终于搞出一套当时还是国内空白的中小企业管理软件——“管家婆”。
如果说压力在邝宁的身上,造就出了一套成功的软件;那么,对托普集团的董事长宋如华来说,压力造就出了一个成功的企业。
笔者是在一次会中听到宋如华亲述的经历。宋如华在谈到90年代初的创业经历时,平淡的语句中透露出些许心酸。92年,副教授出身的他在脱离了国家事业单位的“母体”后,同样感到有些茫然无措。那个时候的托普,只是个所有的可用资金只有五千元,由一间平房,几个知识分子组成的小公司。创业时的最大困难是什么?宋如华有感而发:“我认为中国知识分子办企业,最大的困难有两个:一个是没有钱;一个是放不下面子、架子。”
在面临着生存都有危机的压力下,宋如华和他的战友们放下知识分子“所谓”的面子,主动以市场为导向,变“等别人来请”为“找别人来做”。不久之后,他们搞出了第一套应用软件系统,帮一家国内知名大学做了一套软硬件合一的实验仪器。第一笔生意赚了好几万,由此,托普这团“雪球”越滚越大,终于锻造成为海内外闻名的民营高科技企业。
以上的两位在四川业界颇为知名的IT人士的故事,只是千千万万个与压力做斗争的IT人的一个插曲。不过,在笔者对IT人的细细观察、体味之后,发现压力的大小与成功的大小也有着某种正比关系。在这个行业里,你面临的压力越大,你成功的几率也就越大;你忍受压力的能力越强,你的胜利果实也就越大。也就是说,你想要成功,就必须忍受和克服巨大的压力,而且你应对得越好,就越接近成功。在IT行业内,职位越高的人,面对的压力也是就越大。这也算是一种佐证。
不久之前,笔者收到一封远方朋友发来的伊妹儿。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让我颇为触动:“我觉得有点累,劳心、也劳力。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想做点事,不劳心劳力又怎么能成呢?”说这句话的是一位IT业内的地方分支机构的负责人,她的话,也许正代表了业内人士的心声。

压 力(已发) - 孤与 - 2001-04-30 18:21:12

如果你只感到压力,却看不到前途,又回怎么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