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385 次) 时间:2001-04-29 13:22:19 来源:黄果 (黄果) 原创-IT
骂过微软后的方兴东在做什么?
——————————————————————————–
2001年4月29日09:43 Sohu新闻
黄果
以一篇《起来,反抗微软霸权》而一举成名的方兴东成立了自己的互联网实验室。如果说在媒体开设专栏发表文章的方兴东的任务是”打破一个旧世界”,那么主要业务是互联网咨询的方兴东则更希望通过自己的工作”建设一个新世界”。
互联网浪潮三段论
方兴东认为互联网产业发生动荡之际,实际上也就是互联网浪潮改朝换代之际。经过调查总结,互联网实验室发布了互联网浪潮三段论的结论。这三个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的网络商业化阶段,2001年到2005年的网络社会化阶段与2005年以后的网络全球化阶段。
附表:互联网浪潮三段论
网络商业化
(浪潮前锋)
网络社会化
(浪潮中央)
网络全球化
(浪潮过后)
时间
20世纪90年代
2001-2005
2005–
技术阶段
技术创新
技术渗透
技术应用
技术主题
创新创业
范式转变
成熟应用
商业阶段
产业化
主流化
日常化
商业主题
互联网产业
传统领域
国际竞合
商业主角
冒险者
实用主义者
各个领域
商业动力
资本市场
产业市场
全球市场
商业特点
高风险、高回报
中风险、中回报
低风险、低回报
”互联网正在走向边缘化”,方兴东说,”今天舞台上的明星还是搜狐、新浪和联想等网络或IT厂商,而明天的主流则是传统厂商。”方兴东前一段时间到杭州、义乌等地考察,发现中华商埠依托义乌小商品市场的模式独树一帜。这给了他很多启示,因此他认为电子商务的发展前景依然很大,政府与地方行业网站将是今年发展的重头戏。
电子政务将会于今年下半年成为热点,相较于企业上网来说,电子政务更容易开展。方兴东分析,企业上网是一种投资行为,需要综合考虑投入、产出等因素,而且在触网上有个认识过程。而各地的政府部门都急切地想在信息化上做出全国的典范作用,再加上其不是盈利部门,没有经济收入的压力,而信息化的成绩是领导政绩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各地对电子政务都相当感兴趣。
目前中国处于网络社会化过程中,在此期间的重点是网络与传统的兼容,即鼠标加水泥的模式。网络将越来越成为整个社会的一部分,而不只仅与技术人员与新潮的消费群体有关。去年对网络经济进行管理的主要还是信息产业部,而今年则扩大到外经贸部、纪委、证监会、卫生部等部门,说明网络正日益影响社会的各个部门与行业。
尽管在许多人的观念中”全球化”是一个美妙的字眼,但方兴东郑重地强调在网络全球化时期,国与国之间的标准与利益冲突将会成为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而以前这样的冲突只发生在一国之内或是不同行业与不同企业之间。
概念是幌子咨询是肥差
互联网实验室发布看来是公益性的调查报告目的性何在?方兴东话锋一转谈到了网络社会化中IT服务业的使命与互联网咨询的价值。他认为发达、成熟的IT服务业是网络社会化顺利推进的核心环节,IT服务业的欠缺是中国信息化的最大瓶颈,发展IT服务业,应该咨询先行。互联网咨询能否提供全局性的专业研究与知识积累,互联网咨询公司有着第三方的位势价值。方兴东特别强调在与南方一些地方政府与企业的接触过程中,感受到企业、政府、社会都面临范式转变。企业、客户、大众,甚至政府都处于新知识的渴求状态,都处于变动的风险和成本的两难抉择中,都会对”大脑型”的第三方研究咨询产生普遍需求。
互联网实验室王俊秀告诉记者一份调查报告的售价是6000元左右,目前互联网实验室的销售每个月都在以100%的速度增长。而一份为单一企业专门度身订做的调查报告的定价更是达到了10万元人民币。
在美国,咨询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非常成熟的行业。有统计调查表明,仅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咨询公司就达到了57家,其中一半有上千人的员工规模。目前国外有70%的软硬件系统是通过咨询公司交给用户的。一般人对调查报告产生的”黑箱作业”感到很好奇。方博士结合《中国有线电视网络发展研究报告》向记者介绍了互联网实验室中一份调查报告”出炉”的全过程,首先,根据客户的需求或当前的热点来确定研究的题目,其次,互联网实验室在每一个领域都有对应的专家委员会,由资深专家、行业人士与媒体组成,通过对他们的访谈进行定性分析,最后,互联网实验室通过收购的两家颇有名气的调查公司进行问卷调查与统计的工作,以获得定量研究的数据。
针对国内企业的需求,互联网实验室推出了”5I+3M”,即业内外人士沟通交流平台的iclub、国外IT行业最新动态跟踪分析的iworld、互联网相关行业的权威研究报告iresearch、互联网人才培训的itrainning以及政府、企业战略咨询的iconsulting。而3M营销则是公共关系营销、数据库营销与顾问营销。最近一段时间,互联网实验室的工作重点是电子政府与传统企业信息化。
”我已经不太关注微软,它在走下坡路”
发表过征讨微软檄文后的方兴东一度被国外的媒体称为”微软问题专家”。当记者再次问起这段”恩怨”时,方兴东很坦然地说:”我已经不太关注微软,它在走下坡路”,他解释说,微软已经不再成为自己关注的中心,这并不是微软内部的战略或管理出了问题,而是根据互联网实验室提出的三个阶段的理论,网络社会化的必然结果,IT厂商退居二线,成为基础的一部分。
对于.com公司,方兴东的意见并不像许多媒体一样悲观,他认为目前已经盈利或盈利在即的.com公司机会很好,三大门户依然有很好的发展前景。面对着中国快速增长的市场,三大门户因此而拼得你死我活是不大可能的,而真正出现问题的是那些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阶段而没有后续资金的.com公司。
黄果
骂过微软后的方兴东在做什么? - 牛角尖 - 2001-04-29 15:25:47
方博士现在也不高谈阔论了,闷头赚钱了。 互联网实验室发布看来是公益性的调查报告目的性何在?黄果你还是带了情绪。
Re:骂过微软后的方兴东在做什么? - 黄果 - 2001-04-29 16:11:13
没有情绪化几乎是不可能的,我又不是老僧能够心如止水,坐怀不乱, 其实我已经提及他公布报告的目的。 概念是幌子咨询是肥差 互联网实验室发布看来是公益性的调查报告目的性何在?方兴东话锋一转谈到了网络社会化中IT服务业的使命与互联网咨询的价值。
Re:骂过微软后的方兴东在做什么? - 北京的雨 - 2001-04-29 18:23:17
我怎么现在看着这帮人就跟何阳一样 一帮骗子。 口水斯贱,大谈网络。悲哀
Re:骂过微软后的方兴东在做什么? - 方军 - 2001-04-29 20:08:21
李彦宏上次那篇文章提到过,咨询很重要. 咨询重要是因为科技产品远没有简单到像普通产品那样易于安装使用,需要有人来分析战略,分析需求,提出方案,实施. 不过至于谁能够做咨询那是很难说的事.咨询行业恐怕真能提供价值的咨询公司还没有出现.互联网领域里更是遥遥无期.
Re:骂过微软后的方兴东在做什么? - 方军 - 2001-04-29 20:13:19
公开发布部分研究报告恐怕是咨询业最基本不过的营销手段,无可厚非. 能在大众媒体(我是在tech.sina看到的)上发布咨询报告对发布这个报告的公司来说是再好不过的事. 企业想赚钱是好事,难道有人希望chinalabs说他们是公益组织?
Re:骂过微软后的方兴东在做什么? - 快乐分裂 - 2001-04-29 20:15:48
公开报告是打广告,软性宣传! 不过,方也实在没拉着什么客户,他的实验室估计快成实验品了!
Re:骂过微软后的方兴东在做什么? - 牛角尖 - 2001-04-29 20:31:48
方军,好。很久不见你来这里贴文章了,互联网周刊上倒是常见你的文章。
Re:骂过微软后的方兴东在做什么? - 牛角尖 - 2001-04-29 20:36:50
种种迹象表明方的实验室现在日子好像也不好过。 就文章来讲本文是好文章了,就是记者不能像自由撰稿人一样酣畅的说话。
Re:骂过微软后的方兴东在做什么? - MarketingMan - 2001-04-29 21:42:00
忍不住为方兴东说几句: 第一、方兴东很有战略眼光,并具有独到的分析能力,同时又很勤奋,不管他的观点正确与否,能够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和思考,本身就是对网络业的贡献; 第二、网络咨询是一项新生事物,需要有人去探索,无论成功与失败,这种胆略就值得肯定和赞赏; 第三、互联网实验室并非公益事业,发布公开报告当然是为自己销售报告扩大影响,这在国际上也是通行的做法,在客观上对社会尤其是我们这些网络写手做出了贡献,否则我们怎能免费得到有关统计数字,甚至整段抄进自己的作品中去; 第四、互联网实验室是一个很有活力的团体,我认为前景一定是光明的,即使遇到暂时困难,最好也不要用讽刺和挖苦的态度去对待他,那里的年轻人和我们一样也在为中国网络业而奋斗; 第五、据我所知,和方兴东熟悉的人大多都很被服并尊重他,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他本人具有高尚的人品。 总之,用公正和理解的态度去了解方兴东,你会发现他具有很多优秀品质值得学习和推崇。
Re:骂过微软后的方兴东在做什么? - 黄果 - 2001-04-29 22:45:30
从我的接触来看,很朴素地感觉到他没有架子,人很实在,东西没有姜大师那样令我不理解,有些见解还十分独到(不包括这次)。 基本上我还是比较佩服他的。
Re:骂过微软后的方兴东在做什么? - 张翼轸 - 2001-04-29 22:58:31
方军,多来donews贴文章啊! 很喜欢看你的文章,可是互联网周刊太贵了,不太看
Re:骂过微软后的方兴东在做什么? - 徐远明 - 2001-04-29 23:03:37
方兴东的观点评论之一 徐远明 [email protected] 方兴东的著作中,编译的成分不少,很多观点来自美国舆论的观点,有些甚至是不带分析的摘抄。有一个事例为证,书中多次提到微软的市场价值从1630亿美元到4791亿美元不等。虽然市场价值是个变动的数值,但如此大的市值变动却不是近期的事情。 方兴东自己也有一个说法是:“居然积起二十多本英文书籍,几十本中文书籍,更积累了500多MB的网上素材。” 博览群书固然是好事,但如今因特网上的信息爆炸,如何从众多信息中提炼出有价值的东西,就远比收集这些信息需要更多的努力。 特别是当这些信息大部分都来自美国这样一个特殊的大国时,需要提炼者对美国有一种纵览全局的视野,因为是有关信息产业的内容,需要提炼者对信息产业要有深入的了解,因为这些信息提炼是为我所用,需要对国内的情况要有深入浅出的认识。而方兴东的立意又决定方兴东对上述方面尤其要有深厚的功底。 不幸的是,方兴东有着良好的愿望而并不具备应有的素质。具体表现在对客观世界的把握。 首先,美国确实存在着对微软的反垄断,这是一场从市场上升到政治、舆论上的利益斗争,以微软之庞大,微软的对手采取反垄断的办法与微软斗争,美国消费者协会提出微软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报告,美国司法部对微软的指控等实属必然,并不表示微软在美国一定有多么霸权,更不能说美国公众的利益受到损失因此中国消费者的利益也受到损失。而方兴东把美国政府和一些机构的报告作为自己的论据不能说不是政治上的幼稚。 对部分美国人士来说,不希望看到微软的过分强大,而希望看到象网景、SUN、英特尔、甲骨文等公司与微软的抗衡有一定道理,而对于中国来说,微软公司与其他美国公司的孰强孰弱并不具有本质的区别。但方兴东却并没有看到这一点,而是一味地把一些美国舆论所谓反微软的英雄当作人类的英雄来吹捧,有时我想,如果某个反微软的美国英雄超过微软,方兴东是继续捧呢?抑或是重新反呢? 方兴东的不足体现在对行业的认识上。之所以会出现人云亦云的情况,归根结底是对行业的认识还不深刻,没有认识到产业所处的环境和企业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没有真正认识产业发展历史的实质,在他的500多MB的网上素材中,想必有不少赞扬微软的文章,但他对这样的观点充而不闻,固然是因为他的认识偏见,更是缘于他的对信息产业认识的不足。 方兴东最大的一点不足在于他的长居于象牙之塔,对国内情况虽有所知,却知之不多,尤其是对经济前沿--企业缺乏很好的理解。因此,在他评论国外企业、国内企业时,缺乏一种内在的心灵的沟通。他能够毫不含糊地把微软的成功归结于偶然就是最好的例证。他从来不能真正地站在企业的立场考虑企业的问题。这就是方兴东不能真正地被企业家所理解的真正的原因。遗憾的是,方兴东自己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而是把不被企业赞同的原因归结于企业的短视、归结于企业的不用脑子。 什么时候,当方兴东认识到微软的价值并向中国的企业家大力推荐的时候,方兴东的名字会有着更大的意义。到那时,他的著作也许是《学习微软、赶超微软》。 阿明顾问室 www.xuyuanming.com 99.8.19
Re:骂过微软后的方兴东在做什么? - 徐远明 - 2001-04-29 23:06:04
从联想的利润说起——评方兴东之二 徐远明 [email protected] 对国内PC业的状况,众说纷纭,总的来说是很不满意。有方兴东的书为证: “98年,长虹表现得不算出众,但141亿销售额中有21.6亿的利润。98年,格外出众的联想有176亿销售额,而利税总和才5亿!一向被人视为最有技术含量的方正(Founder)(香港)公司,更是亏损达1.6238亿港币。这种巨大的反差真切地反映了中国计算机产业的现状。目前其利润不但远低于传统家电业,而且可能也是所有大行业中利润最低的产业之一。有人说,中国PC业的总体利润之和为零,甚至为负。这是由PC业的特殊现实所决定的。微软和英特尔等国外厂商获取了大部分利润,中国企业只能在激烈的市场中获取菲薄的组装和销售利润。因为我们没有技术,没有任何主动权。” 方兴东举这个例子是用来说明微软的霸道,说明微软的“维纳斯”的可怕之处。 方兴东的思想固然是他的一家之见,但他的思想所以能畅销应该说这种思想也存在于很多人的心中。就这个例子而言,包括联想在内的很多人都有类似的错误思想。 一、方兴东错误之一 错误之一,在于对行业利润的看法。在于高科技行业一定有高利润的看法。这种看法,违背了经济学的最简单、最基本的原理。 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资金本质上是同一的。不论是高科技产业或资金密集型产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效率应是平衡的,否则,资金必然从效率低的行业流向效率高的行业,最终导致资金效率的相对平衡。 方兴东的错误正是无视资金本质上是同一的这个经济学最简单的原理,从而产生高科技产业应该比其他产业有更高利润的假想。 当然,产生这种假想的人远不止方兴东一人,相当多的人同方兴东一样有着类似的想法。 很多地方政府无视本地的资源,纷纷地将高科技产业列入本地的主导产业就是又一个证明。唉,不知他们是不是受了方兴东的影响? 二、 方兴东错误之二 错误之二,在于对技术的看法,以为组装和销售不需技术、不是技术的想法,因此而认为组装和销售只能获取菲薄利润的想法。 有这种错误思想的人,范围更大,错误更深,不仅有方兴东,就连联想,也有根深蒂固的错误想法。 在联想,曾经有过是要“技工贸”还是要“贸工技”的讨论,出于务实的生存必要,联想选择了从贸也就是面向市场、面向销售发展的道路。这条道路 的选择,联想顶住了相当大的压力,实际的发展历程,也证明了联想选择贸的正确性。 作为生存之路,联想选择了贸,但本质上,联想还是认为工要优于贸,技又要优于工,而这恰恰是联想最大的错误。 专于贸而发展的公司可以DELL公司为例,在国人眼里,DELL公司可是真正的倒爷,而正是这位倒爷,因其突出成就连续多年排名IT百强前矛,1999年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IT百强第二,仅次于美国在线公司。而被方兴东视为技术领袖的微软和英特尔公司分别排名第十和第四十三位。 专于工而发展的公司可以长城公司为例,据《网络世界》报道:1998年长城集团销售总额111亿元,利润总额7亿元。这个成绩远远超过联想公司的业绩。由此可见,专于工而发展的公司也同样大有前途。 当我看到联想不为方兴东错误思想所动而继续走自己所走之路时,我感到一种宽慰,而当我看到联想产品开发的摊子越铺越大时,我又不由为联想担心起来。 三、方兴东错误之三 方兴东错误之三,是不懂田忌赛马、扬长避短的道理。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给子孙后代留下了很多宝贵遗产。孙子兵法的思想、田忌赛马的策略值得我们深思熟虑。 而以IT企业来说,扬长避短更是当务之急。知己之所强,知彼之所短,并能适当的采用策略,扬长避短方为上策。在实力明显不如对手的情况下,一味地以各种理由和对手正面对抗,必然是自取灭亡。 从这个意义上说,长虹的利润相对高、联想利润相对低正是长虹的策略高明的地方,而长城的业绩高于联想也同样是长城的策略较联想高明的证明。 而方兴东的所谓联想的格外出众与长虹的不算出众不知有何道理,也许是外行看热闹的原因吧。 方兴东的举例,并不能证明方兴东的论点,但进一步思考方兴东所提出的例子,也是大有裨益的。 顺便提一下:方正的亏损不是偶然的,管理不力是方正亏损的根本原因。 阿明顾问室 www.xuyuanming.com 99.8.23
价值观的错误——评方兴东之三 - 徐远明 - 2001-04-29 23:07:59
价值观的错误——评方兴东之三 徐远明 [email protected] 在方兴东的书中有这么一段: “在奥运会中获胜的赛跑选手,就等于立刻把自己带到了所有选手堆起来的金字塔的尖顶上,以数秒之差领先了数以千计的次佳竞争对手。而最佳与次佳之间,甚至最佳与第十名之间的差距都是如此之微,或许一阵风或不同跑鞋就是决定胜利的关键。这种高估顶尖价值的不合理状态,在一定程度上,能刺激竞争。但是恶化到某种程度,必然导致各种损害公平比赛的问题。市场上同样如此。” 这一段评论反映了方兴东的一个错误的价值观。其实质不是别人的高估顶尖价值,而是方兴东对顶尖价值的熟视无睹。同时,也反映了方兴东对价值判断的相当无知。 一、体育比赛是最残酷的,合理的 就以方兴东所举体育比赛的例子,曼联队在欧洲杯比赛的最后几十秒战胜对手,赛车运动员在最后一个弯道被对手超越,赛跑运动员冲线时领先对手零点零几秒,体育运动的竞赛是激烈而又残酷的,尤其是对赛场上的失败者。在激烈的竞争中必不可免的存在不公平比赛的情况,上帝之手不时会出现在赛场上,但以此否定比赛本身,甚至以此否认体育比赛的胜利者,无疑是一种可笑可悲的念头。 正是体育比赛的这种残酷性增加了体育比赛的激烈,也增加了胜利者的价值。 胜者为王败者寇用来形容体育比赛不尽合适,胜者为王也不尽合理,但又有什么比这更合理呢? 二、体育比赛的残酷性和合理性不仅体现在赛场上,更体现在市场上 体育比赛是残酷的,又是合理的。这种残酷和合理不仅表现在比赛上,市场上竞争的残酷比赛场上的残酷有过之而无不及。 社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导致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人与人之间、公司之间的距离也似乎小了许多。全球统一市场化的客观情况使得许多公司走向全球化的轨道。在专业领域的竞争中,“只有第一才能生存”已经从概念逐步过度到现实。 看看信息产业就会明白这点:INTEL、AMD、IBM、SUN、HP、DEC、COMPAQ、NETSCAPE、DELL、CICSO、LUCENT、AMECRICA ONLINE、YAHOO、MICROSOFT、NOVELL、AMAZON等等,这些公司,要么成为专业领域的领头羊,要么走向灭亡。 三、社会发展和价值的变化 现代社会培育起一个又一个明星,歌星、球星、影星。其身价成千上万。 不少人产生怀疑:同样是劳动,凭什么这些人赚这么多钱? 有些人产生行动:不准他们赚太多钱!限薪令就是行动的一部分。 难道他们的劳动真的那么值钱吗?为什么?答案是肯定的。他们的劳动确实是很值钱,从市场向他们的回报就可以知道。之所以会值钱,一方面在于他们的劳动,另一方面,在于社会的进步,在于社会的进步向他们提供了一个将他们的劳动充分发挥的体制。 不是吗!现代的电视技术和市场体制使乔丹的飞行表演能够娱乐全世界几十亿观众,一部《还珠格格》可以使十亿中国观众为之着迷,这种价值是传统的劳动所能够实现的吗? 还有盖茨、杨致远,当他们的产品造福世界的同时,世界也承认了他们自身的价值。 四、衡量价值是发展的前提 怎样衡量一个人的价值?一个产品的价值?一个创新的价值?一项无形资产的价值?一个公司的价值?这个问题关系到公司的经营,关系到企业的发展。历史证明,凡是发展的好的地方,必然是对这些价值的充分应用,而要充分应用这些价值,必然是建立在对这些价值充分认识的基础上。 “士为知己者死”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五、管理的精髓在于价值评估 从一定意义上说,管理的实质就是价值评估,管理的精髓就是价值评估。 所以,中国企业管理的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缺乏对个人、对部门的公正、公平、及时、准确的评估,尤其是很多企业对顶尖人才的低估。 所以,国内企业的规模偏小既是这个原因:低估顶尖人才价值导致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现象。 所以,出现孔雀东南飞的情况,大量人才外流就是因为外企对人才有更合理的价值评估。 所以,很多公司的内耗就是因为缺乏一个客观的价值评价标准。 可以肯定地说:一个人有多大的发展将受制于他的价值判断能力。 阿明顾问室 www.xuyuanming.com 99.8.23
对Linux的认识——评方兴东之四 - 徐远明 - 2001-04-29 23:09:43
对Linux的认识——评方兴东之四 徐远明 [email protected] Linux的迅速崛起是个不争的事实,倒是Linux崛起的原因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而方兴东的意见是把Linux的崛起归结于自由软件运动,并预见自由软件的风潮将会把商业化砸的粉碎。但现实却对方兴东开了个大玩笑。 一、Linux凭什么崛起? 真正理解计算机历史的人知道:Linux的崛起的真正原因在于UNIX,在于Linux作为一个新的统一的UNIX的趋势,并非在于Linux的自由软件的思想,Linux的崛起,实质上是UNIX在因特网时代的新生。 在计算机行业的历史上,UNIX的悠久历史远胜于DOS、WINDOWS,DOS、WINDOWS的发展中汲取了UNIX的很多先进思想,但最终的市场竞争结果,却是 DOS、WINDOWS战胜了UNIX。 但UNIX并没有全线溃败,由于UNIX高效、简洁、安全的特性,UNIX在高端市场牢牢地占据着一块市场。 在提倡NC的时候,在提倡服务器+浏览器的时候,作为服务器操作系统的主流,UNIX又受到用户的重视,Linux正是借这个机会脱颖而出。 二、为什么DOS、WINDOWS能战胜UNIX呢? 原因很简单: (1) 在DOS搭载PC机的面向消费者的发展机会时,UNIX却没能顺应潮流,跟随发展。事实证明,只有面对最广泛的用户进行产品开发才具有最大的价值; (2) 当WINDOWS面向用户发展图形界面时,UNIX却仍然在面对企业用户发展高端市场; (3) 当微软在个人机操作系统形成事实标准时,众多UNIX供应商却由于利益难以调和而未能形成一个统一的UNIX,IBM、SUN、HP、INTEL、SCO UNIX等UNIX厂商分别占据独立地盘各自发展,最终导致DOS、WINDOWS阵容对多个UNIX阵容的绝对优势。 从UNIX阵容内部的竞争也可以看到: SCO UNIX较早地实行了UNIX与INTEL平台的结合,因而能够在UNIX阵容中取得最高的市场占有率。 三、为什么Linux能够异军突起呢? 熟悉计算机历史的人知道:UNIX阵容并非不想统一,相反,多年来,UNIX 一直在寻求一个统一的UNIX平台。 但是,由于统一平台事关多方利益,各方利益难于协调,而操作系统的标准统一又涉及到厂商内部方方面面的情况,在缺乏一个强有力的诸如微软的领 导者的情况下,UNIX统一标准注定是要难产的。 在这种情况下,Linux顺势而出。根本上,Linux的崛起归结于UNIX统一的必要和Linux最大限度的平衡了UNIX阵容各方的利益。 四、Linux有那些成功因素? 时势造英雄,Linux的成功自然离不开它所处的大气侯。但之所以是Linux得以成功,确实有Linux的一些特色: (1)自由源代码运动使得Linux具有良好的开放性。Linux及其生成工具的源代码均可通过Internet免费获取,Linux爱好者能非常容易地建立一个Linux 开发平台,源代码的开放使许多初学者尤其是大学学生通过源代码的学习而迅 速掌握Linux及相关知识; (2)Internet的普及使热心于Linux的开发者们能进行高效、快捷的交流,从而为Linux创造了一个优良的分布式开发环境; (3)Linux的开放性使其能以最小的成本适应各种不同的硬件平台。这为Linux迅速成为跨平台的UNIX标准提供了一个好的基础; (4)一批以Linux为首的程序员得益于Linux操作系统的自由文化并继续保持这种自由文化,以无偿或者低价向全世界贡献自己的付出,为Linux的流行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但是,方兴东把Linux的成功主要归于自由软件的文化,并由此推论这种文化将战胜以微软为首的商业文化无疑是对自由软件文化的过高估计和对商业 文化的片面认识。 五、Linux文化的转变 自由软件的文化在Linux崛起的过程中无疑起了重要的作用,但在Linux上升到一定高度以后,却体现了自由软件文化不适应社会的一面: (1)Linux虽具有一定的规模,但和最终用户的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当Linux面向商业用户时,商业用户需要的并非是免费的Linux而是有价值的Linux。要迅速满足用户的广泛的需求,光靠一小批坚持自由软件文化的程序员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广泛动员社会的力量投入到Linux中,而这是自由软件文化力不所及的。在这种状况下,Red Hat、Caldera、SuSE、Pacific HiTech等一批公司应运而生,投入到Linux的市场拓展中。由于这些公司的成立和发展,大大促进了Linux的发展。本质上,这些公司的文化与传统的商业文化是一脉相承的,而非继承自由软件文化; (2)当Linux的最终用户将Linux用于商业领域,当Linux的配套服务商、应用软件供应商按照商业文化的规则获取利益时,必然对自由软件文化造成沉 重的打击; (3)金钱不止意味着享受,同时,也意味着权力。只有拥有适当的权力,才能更好的进行社会资源的配置以便更好地完善Linux,只有拥有适当的权力,才能够对Linux进行适当的控制以便Linux得到更好的发展,事实上,当Linux变成一个社会的成果后,将不再由它的原作者对它进行控制,而是由公众、由Linux的用户投票选择Linux的发展方向。而金钱是用户最好的投票权。 在方兴东看来,商业体现的是人的残酷和贪婪,而事实上真正的企业家身上体现的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人性。体现了企业家对全社会的最大奉献! 六、 Linux怎么发展? Linux的成功得益于Linux作为一个跨平台的统一的UNIX操作系统。目前,Linux所面临的问题也是Linux分化成多个版本的威胁。照此发展,Linux完全有可能重蹈覆辙。 怎么办?众多公司已经表态,Netscape、IBM、Compaq、Novell、Oracle、Intel、AOL等一批公司向Red Hat投资,IBM、HP、SAP、CA等公司针对Red Hat的Linux版本开发软件,IBM、HP、SGI等一些公司将微机与Red Hat公司的Linux操作系统捆绑销售,众多公司对Red Hat作出了选择。 怎么办?公众已经表态,Red Hat公司上市时的价格高开就是公众对Red Hat公司表示支持的最好的说明。 当务之急,就是Red Hat公司向微软学习,采用一切可以采取的手段,收购公司或是高价聘请人才,迅速改变多个Linux版本的情况。 七、Linux能战胜WINDOWS吗? 如果把WINDOWS比做重量级拳手的话,Linux顶多只能算是轻量级拳手,二者根本不是一个水平级上。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Linux在桌面系统是没有出路的。 但并不排除Linux通过对微软的学习在高端服务器市场和在低端嵌入式操作系统市场与微软进行强有力的竞争。 如果微软一不留神或者微软犯一些大的错误,Linux还是有一线希望。但这种机会似乎并不太多。 不管怎样说,Linux毕竟是能和微软对抗的竞争者之一,这种竞争是有利于微软的众多竞争对手、有利于全社会的。 在我写这篇文章时,阅读了很多遍微软对Linux的内部评估报告并深有启发,微软对对手的理解可说是真正的知己知彼呀! 阿明顾问室 www.xuyuanming.com 99.8.24
论自由软件——评方兴东之五 - 徐远明 - 2001-04-29 23:11:42
论自由软件——评方兴东之五 徐远明 [email protected] 在方兴东的眼里,自由软件将是微软商业软件的最重要的对手,自由软件将会对微软构成巨大的威胁。自由软件果真能战胜微软的商业软件并取而代之吗?自由软件的发展前途如何? 一、何谓自由软件? 在方兴东的著书中,对自由软件的概念和来龙去脉解释的很清楚。 “Linux公司则是新型的"开放产权"模式的代表。它的"源码"是公开的,操作系统是免费提供的,任何用户均可自由改进、开发和再转让应用软件。有趣的是,为了防止某一用户将原软件略加修改后申请"专利",Linux使用"一般公众许可证"(General public license;简称GPL)。GPL是著名的"自由软件基金会"的创举,它给任何用户改进和再转让应用软件的自由附加上了一个条件:不得限制任何其他人自由改进和转让的权利,它并不排除任何人从开发和销售软件中获利。” 从方的书中可以看出:Linux是典型的自由软件。 二、为什么会有自由软件? 其实,在资本主义社会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金钱至上。正所谓金钱不是万能的。 自由软件的开发者正是一批反商业文化的人,自由软件是他们对商业软件的挑战。当然,他们大多数是来自学校的学者,因为这个世界只有学者才最有资格对商业进行批判! 三、自由软件并不完全唾弃商业 虽然自由软件的推动者反对商业,但为了借助一切可以借助的力量,自由软件的开发者并不反对任何人销售自由软件,甚至不是销售者所开发的软件。因此,任何人都可以将自由软件加以包装、销售。 虽然还存在商业行为,但由于源代码的开放性,使得软件销售的价格变的很低而不至于象微软软件价格的高的离谱(某些人看法),从这个角度理解,自由软件的推动者还是比较满意。 四、自由软件和红帽子 对最大的自由软件--Linux贡献最大的应该是Linux的创导开发者Linus Torvalds,其次,则是红帽子。 行百里者半九十。真正来说,Linux内核的完成只是完成了一半的任务,真正地把Linux大量推向用户的是以红帽子为代表的一批商业公司,是这些公司完成了Linux作为一个软件产品的大量剩余工作,也只有公司才会去才有条件去做这些工作,书生们既不会为了钱去做这些工作,也没有钱去做这些工作,也不屑于做这些工作,也未必有能力做好这项工作。而偏偏这些工作是软件作为商业产品所必须的工作。 在这些公司中,红帽子的工作最为出色,因此得到包括INTEL、NETSCAPE等大公司与大量用户的支持,并因此得到众多中小软件投资者的追捧。红帽子公司上市后,股价一路高升就是最好的证明。 这里有个有趣的问题,股民对红帽子的看好肯定是看好Linux,但究竟是看好Linux的自由软件性质还是看好红帽子对自由软件的商业化改造呢?换句话说:红帽子的商业性质的巨大成功对自由软件是肯定或否定? 在方兴东看来,“有了股市强有力的支持,对国际业务的推广、自由软件门户站点的建设、服务和技术支持的提升及产品完善都是巨大的促进。红帽公司的成功上市标志着一场互联网时代的软件业革命开始了。” 但与此同时,方兴东也表示了他的担忧, “虽然,有人对自由软件融入商业社会有所忧虑,但是,自由软件从民间走向主流,是必由之路”。从这段话里,可以看出方兴东的担忧,也可以看出方兴东对自由软件向商业化发展的无奈。 在《电脑日报》八月二十六日的新闻里,有一篇报道讲述了红帽子上市过 程中与自由软件开发者的矛盾。就象国内很多小型合伙公司一样,当公司没有赢利时,公司能保持很好的合作,而当公司赚钱后,往往会为财富的分配争得不可开交,最后弄得不欢而散。红帽子与自由软件开发者的关系正是如此。 当红帽子与其他自由软件开发者一起为Linux而奋斗时,当大家都在投入而无所得时,所有的人都只有一个目标:发展Linux,与微软竞争!但是,当Linux的发展给红帽子带来巨大收获时,所有曾经为Linux奋斗过的自由软件爱好者会不由自主的问自己:自己的奋斗究竟是为了什么? 红帽子也认识到对自由软件开发者劳动的掠夺,也一度想方设法给予自由软件开发者以补偿,但最终由于自由软件开发者的自由性而使这些补偿旁落他人。不过,即使给予补偿,也仍然于事无补。红帽子与自由软件开发者存在一个无法解决的根本矛盾:不管自由软件开发者是否认识到自己劳动的巨大价值,这些巨大价值并不因此而消失,如果不是红帽子掠夺这些价值,一定会有绿帽子、黑帽子来抢走这些财富。 因此,摆在自由软件开发者面前的难题是:你愿意将你的劳动无偿给用户,但你愿意将你的劳动无偿送给红帽子吗? 假设盖茨不为公众的反垄断所困惑,假设盖茨投资于红帽子,假设盖茨控股红帽子,自由软件开发者又会有何感想呢? 五、自由软件的楷模--IBM PC 在计算机的历史上,曾经有过更早更全面的开放,这就是IBM PC系统。 当IBM公司推出PC时,也曾有过空前绝后的开放。PC机的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PC机的ISA总线、PC主板、PC插卡,几乎IBM所掌握的技术全部公开,这种开放的结果意味深长。 不能说这种开放有什么不好,IBM的开放造就了IBM PC的繁荣,也造就了计算机行业的繁荣。虽然,PC的繁荣少不了INTEL、MICROSOFT的功劳,但论功劳最大,仍数IBM及IBM的开放。可以说,IBM的PC机和PC机的开放使计算机真正成为个人计算机(PC)。 IBM PC的开放造就了一代计算机新人,一代新人推出一系列IBM PC兼容机,一系列IBM PC机造就一批世界级的计算机公司。COMPAQ、AST、ACER等公司就是其中的几位佼佼者。他们的成功,不能说没有IBM PC开放的功劳。 COMPAQ等公司的迅速崛起,使得IBM公司立刻感到沉重的压力,也意味着IBM公司苦难的开始,在其后的竞争中,由于种种原因,IBM公司的PC业务长期萎靡不振,至今还是在竞争中挣扎。 当今天我们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我们不难发现,IBM的失败固然由于IBM的内部原因,但IBM对PC的开放无疑是自掘坟墓。反观MICROSOFT公司,虽然众人对MICROSOFT公司的非公开的DOS调用颇多微词,但MICROSOFT靠类似的策略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如果把IBM PC理解为自由软件的祖师,可以说:IBM PC的开放造就了PC的巨大成功,也造就了“IBM PC”的消亡。 六、自由软件的优势 自由软件的核心是开放,既源代码的开放。因为这种开放性,自由软件的特点是很明显的,优点很突出,缺点也很突出。 (1)自由软件最大程度地发挥了创新的作用 由于自由软件源代码的开放性,因此,自由软件能够以极低的成本而生存,能 够以极低的代价而发售。由于它的极低的价格,独立地看,自由软件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创新的作用。 (2)自由软件极大的促进了知识的扩散 由于自由软件源代码的开放性,许多业余选手通过对自由软件源代码的阅读而掌握了专业技巧,也有许多专业程序员通过对专业程序的阅读而增进了对广阔领域的了解,自由软件在专业程序员的培养和发展上有着突出的效果。专业程序员的发展又为自由软件增添了新的力量。 七、自由软件的不足 自由软件的缺点是难于保证创新者足够的利益,因而难于保证创新者持续有效的创新。 现代制度的本质仍然是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社会,虽然钱的旧的前身--金已失去作为交换尺度和一般等价物的前提,但钱作为金的替代物却强化了金的功能。 对钱的看法差异甚大,向往者有之,视其如魔鬼者有之,客观地看,钱是中性的不含褒贬的。从历史上看,钱的使用是人类历史上的进步,而资本主义更是将钱的作用发挥至其极端,从而创造了人类历史新的辉煌。 当历史学家讨论中国为什么在明清时落后于世界时把中国没有及时地走资本主义道路作为其中的主要原因。那么,中国为什么没有从封建制度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制度呢?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中国传统思想对利的排斥。也就是君子远利的思想。 今天,我们对五八年的大锅饭有了历史的认识,但对大锅饭的本质却未必都很清楚。本质上,这种做法来源于对利的极端、彻底的否定态度。而我们走上市场经济的道路,正是对这种态度的根本否定。 之所以提出这些题外话,是因为我们的很多人,尤其是一些受传统教育的知识分子,也包括大部分的程序员,对历史、对经济相当的含糊,尤其是对钱有着很深的成见,这种成见之深,既不利于他们自身的发展,也不利于国家、 民族的发展。 言归正传。 自由软件开放的特点虽然能够相对地扩大创新的效果,但却并不能保证创新者的利益。在小规模的情况下、在专业市场的条件下、在不需太大投资的情况下,自由软件还具备一定的优势,但在大规模的市场条件下、在面对大众用户的情况下、在需要高投资的情况下,自由软件的不足就成了致命的弱点。 (1)自由软件适合单兵作战,不适合大规模竞争 借助于INTERNET,自由软件的代表Linux的性能与规模达到极至。在Linux平台上,吸引了一些应用软件开发商,包括一些传统UNIX平台下的软件开发商,但这些传统的软件开发商并没有采用自由软件的方式。作为个人或小型公司,或许可以采用自由软件的方式,但这种方式不能保证投入产出的相对平衡,大型的专业公司难以采用这种开发模式。 (2)自由软件适合专业化市场 在特定的条件下,在特定的专业化市场,自由软件可能在没有强劲对手的情况下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借助于INTERNET和用户的兴趣,自由软件也能够有相当的发展,但在大众市场上,软件的推广需要更多的销售推广、更多的服务、更多的管理、更多的组织,在这种状况下,自由软件难以靠软件自身的魅力来寻求发展。 (3)自由软件适合只需小投资的市场 自由软件的方式对投资有一种排斥的情绪,这也使得自由软件不容易占领需要大规模投资的市场。 归根结底,在商业社会里,当自由软件的开放性导致投入的产出不如非开放的投入产出时,竞争的结果必然是非开放战胜开放。 八、自由软件的未来 理解历史的人知道: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 自由软件的开放性无疑会带来产业的进步,带动生产力的发展,但与商业软件比较,自由软件的竞争力相差甚远。 如果自由软件彻底放弃反商业文化的思想,合理借用商业文化的精髓,不排斥利润、利益驱动、公司组织,自由软件仍然大有用武之地。 换句话说,自由软件有着一定的合理性,因此,成功的商业公司一定会在特定的场合、特定的目的下,向公众实行有计划的源代码开放。但不可能把自由软件作为一个信念去完全实行。 那种相信自由软件一定战胜商业软件的信念就类同相信共产主义一定会实现一样,终究是个信念。共产主义可能会在将来实现,但在目前的生产力条件和人的思想意识的水平下是难以实现的。 九、自由软件在国内 借用一句俗话,中国对Linux的态度应该是:不用白不用。 红帽子的成功就是中国的榜样。红帽子能用,用的很好,中国应该用,也应该要用好。 但用自由软件排斥商业软件,用Linux排斥WINDOWS的想法是极端错误的。 我们应该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先进的经验、制度、产品加以重视,去学习,去掌握,去运用。其中,也包括微软,包括盖茨,包括WINDOWS。 对微软、对盖茨、对WINDOWS,我们同样坚持这条原则:不用白不用。只要是真正对我有用的,我们就应该大胆地拿来使用,即使需要付出适当的代价 也在所不惜。 阿明顾问室 www.xuyuanming.com 99.8.27
Re:骂过微软后的方兴东在做什么? - 徐远明 - 2001-04-29 23:37:59
前年的文章,有不少分析不少结论,有对也有错。 不管对错,可以作为自己的参照。
Re:骂过微软后的方兴东在做什么? - MarketingMan - 2001-04-29 23:52:37
建议什么时候请方兴东和大家当面交流一次,既然有很多不同的观点,正面的碰撞会产生更多的火花,而且对全面认识方兴东也许会有好处。正如黄果所说,方兴东没有什么架子,很好相处,至少不会故弄玄虚地炮制谁也听不懂的“理论”来吓唬人。
Re:骂过微软后的方兴东在做什么? - 方军 - 2001-04-30 11:44:06
牛角尖, 最近比较忙,很久没过来了。上次聚会也没能赶上太可惜了。 最近这儿好像不是很稳定,不容易连上。 张, 多谢了, 好像某个“大人”不是很喜欢,说这些文章和厂商无关,所以 ... 作个广告,欢迎到我的主页上去看看 有空的时候就把一些文章放到上面去, www.meetedge.net 方兴东写东西一般没有难懂的理论,这是个好事。不过他有其它的 致命伤,他总是以斗士出现,我看到他文章的标题的时候总觉得 是喊口号。他恐怕很久没花功夫写文章了。
Re:骂过微软后的方兴东在做什么? - 方军 - 2001-04-30 11:49:06
牛角尖, 最近比较忙,很久没过来了。上次聚会也没能赶上太可惜了。 最近这儿好像不是很稳定,不容易连上。 张, 多谢了, 好像某个“大人”不是很喜欢,说这些文章和厂商无关,所以 ... 作个广告,欢迎到我的主页上去看看 有空的时候就把一些文章放到上面去, www.meetedge.net 方兴东写东西一般没有难懂的理论,这是个好事。不过他有其它的 致命伤,他总是以斗士出现,我看到他文章的标题的时候总觉得 是喊口号。他恐怕很久没花功夫写文章了。
Re:骂过微软后的方兴东在做什么? - 蓝咖啡 - 2001-04-30 15:26:36
比起一般人,起码是整天只顾着宣泄情绪的人,方算是不错的人。方应该算是在媒体上最有影响力的评论者之一。错误也好,煽动也罢,影响力是无法抹杀的。至于说其种种不是,其实你又知道那些是呢? 方不乏理性,但激情更多,以前是这样,以后会怎样很难讲。但作为一名媒体评论者,两者都是不可缺少。 对于评论者应该以何种态度对待?这是个值得思考再三的问题,大问题。
Re:骂过微软后的方兴东在做什么? - 蓝咖啡 - 2001-04-30 15:32:40
比起一般人,起码是整天只顾着宣泄情绪的人,方算是不错的人。方应该算是在媒体上最有影响力的评论者之一。错误也好,煽动也罢,影响力是无法抹杀的。至于说其种种不是,其实你又知道那些是呢? 方不乏理性,但激情更多,以前是这样,以后会怎样很难讲。但作为一名媒体评论者,两者都是不可缺少。 对于评论者应该以何种态度对待?这是个值得思考再三的问题,大问题。
Re:骂过微软后的方兴东在做什么? - sos - 2001-04-30 17:00:21
Re:骂过微软后的方兴东在做什么? - sos - 2001-04-30 17:02:02
我本来想要和方老师再探讨一下如何说话,现在看来被黄老兄提起来了,就不说了。 回到北京准备再说一下。
Re:骂过微软后的方兴东在做什么? - 黄果 - 2001-04-30 22:47:29
徐远明,不谈你对方别的看法,但我很赞同你以下的这段话,相信也是大多数人的同感。 所以,中国企业管理的最根本的问题就是缺乏对个人、对部门的公正、公平、及时、准确的评估,尤其是很多企业对顶尖人才的低估。 所以,国内企业的规模偏小既是这个原因:低估顶尖人才价值导致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现象。 所以,出现孔雀东南飞的情况,大量人才外流就是因为外企对人才有更合理的价值评估。 所以,很多公司的内耗就是因为缺乏一个客观的价值评价标准。 我是明珠一颗 久被尘劳封锁 一朝尘尽光生 照耀山河万朵。
Re:骂过微软后的方兴东在做什么? - 徐远明 - 2001-04-30 23:19:35
TO 黄果: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每个人都有高估自己低估别人的倾向。 做大馅饼与分馅饼,理论上如此,但实际上很难分的匀,干脆各做各的。 你最近写的稿子很多呀!也好也不好。好处是可以扩大接触面,坏处是不容易深入。
Re:骂过微软后的方兴东在做什么? - 千秋思过崖 - 2001-05-01 23:37:05
阿明实验室的文章不错,但觉得前两点很牵强。联想比长虹强。长虹的产品质量值得推敲。 高科技不产生高利润产生什么 生产、组装需要的是经验而不是技术。这比较难理解一点。
Re:骂过微软后的方兴东在做什么? - 千秋思过崖 - 2001-05-01 23:37:56
阿明实验室的文章不错,但觉得前两点很牵强。联想比长虹强。长虹的产品质量值得推敲。 高科技不产生高利润产生什么 生产、组装需要的是经验而不是技术。这比较难理解一点。
Re:骂过微软后的方兴东在做什么? - 黄果 - 2001-05-01 23:43:36
多谢徐的提醒,其实我觉得深入的稿子,一年出一篇即可。
组装不需要技术吗? - 简单 - 2001-05-04 15:49:41
凑巧,我现在就在那个“专于贸而发展的公司”,深感组装也是非常需要技术的。 简单的说,你组装的技术比别人好,信价比(抱歉我用这么一个过时的词汇(:)就比别人高,就有在利润和市场份额上占优势的基础。更别说开发新“组装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