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奇平:地震又来了,请往床底下钻吧。 - 视觉模糊 - sos遥然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372 次) 时间:2001-04-28 12:13:16 来源:sos遥然 (sos) 原创-IT

姜奇平:地震又来了,请往床底下钻吧。

早上看了两遍互联网周刊名誉主编姜奇平先生两个礼拜前发表在《互联网周刊》2001年4月16日刊上的“智商化生存:信息化2.0版的策略”,说句实在话,没有看太明白。为了叙述和打字的方便,将该文简称《智》。

首先,我对姜奇平先生是存有敬仰的心态的。一个原因是我有一个朋友在《互联网周刊》,时时说起姜先生写的东西还算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并促进了该周刊在IT周刊中的领先地位,功劳最大;另一个原因是我对传统意义上只从纸面上认识的人物有一种天然的好感,我的心态很简单,能够坚持对一件事物付出而不是特别去,应该说刻意去,追求回报的人,我就应该尊敬。有了这两点原因,我对姜奇平先生是存了敬仰的。如果这敬仰是口头上的,那么,我以前每次看互联网周刊都从“奇平视点”那个栏目看起确是一个不用撒谎的真实。我写这个东西一不是为了卖乖,二不是为了对姜奇平先生表示点什么,比如愤怒。我是没有愤怒这种伤身体感情的,我只说明一个事实,我没有看懂。

在互联网还处于懵懂状态的时候,确实有人不知道什么叫互联网,是姜奇平给我们带来了思想,带来了火花。一些人乘机借用了姜奇平的某些缺点,将姜先生推入到了大师的境地。姜先生或许真有这些个缺点,不知道所以地就接受了互联网风水大师的称号。去年大概也是这个时候,姜先生和胡泳创立了一个互联网研究公司还是机构,和方兴东的互联网实验室做起了互补的研究工作。对于一个公益性的公司,我没有什么可说的,而且胡泳我还是非常喜欢的,原来看三联生活周刊,觉得胡泳的东西还是有点意思。他写的一本书,关于网络的,我也看过,虽然都是简单地理解他们的文字,但至少看文字的目的还是可以达到的,就是一个“懂”字。现在对“懂”的格外珍惜,才促使了我要写这篇东西。

互联网时代,全面一些,应该叫信息时代,好多东西都保留了原来的模样,包括我们对别人思想的接收和理解,这实际和古代的信息传输是一样的。在古代,信息传输速度慢,那个时候对应的信息需求也就不多。马拉松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古代战争只需要胜仗还是败仗这样的简单信。而现代战争,不光形式变化了,就是对信息的需求都变化了。如果要再跑马拉松才可以获得一句话的信息,我们的将军对信息的需求大概也就是一句简单的胜仗还是败仗的话。如果对信息的需求不再是一句话,我们就不再需要跑马拉松,而且跑马拉松的时间,信息可能早就变化了。这是因为时代的不同。但通过看姜先生的《智》文,姜先生似乎在说,虽然时代变了,我们的信息却都没有变,信息革命没有变。这话不难理解,在姜先生的《智》文中,就有很多这样的例子。我来抄出来,看看自己能不能慢慢懂了。

“智商化生存,是把知识系统化的生存。”这和我们小时候一门心思要逃课吃饭,老师却在讲台上大讲书本可以当饭吃一样的可笑。虽然我们都知道《数字化生存》一书到中国后带来的莫须有的炒作,或许,我们还都知道知识管理(KM)可以到中国来当饭吃,但管理什么,如何来管理,我们这些知道张口的,未必就知道教别人如何张口。姜先生对国外概念的推介,我说过了,早先,甚至到现在,我还是很敬仰的。看了两遍后,我才有点感觉,这让我想起一本书,姜先生在该文章中也提到了该书,就是CISCO的CIO编著的《网络就绪》,英文名称好像是NET READY。我非常喜欢那本书,因为该书中讲到了做互联网的策略,讲到了IQ,实际上那个IQ不是智商的意思,而是网络商数(INTERNET QUOTIENT)。我对商数等概念还不是很懂,但那本书给与我们太多的强势概念,我还是受到了好多启发。记得那本书还被方兴东的实验室借用了好多概念和分析方法。里面几个概念,我还记得很清楚。虽然好几年前的书,到现在用到中国,还是很有价值。姜先生在《智》文中提到了那本书,应该是中国翻译过来的,翻译也很好,概念到位。

如果说上面的话还算符合逻辑的话,紧接着,姜先生就在文章中提出了自己的新概念,将我们这些人彻底搞晕过去。这和前面出来了的“智商化生存,是把知识系统化的生存。”不一样。我无意于在文章里面挑刺,但我确实一点也没有看懂姜先生接下来的话了。我们都知道信息化,除了概念,除了一些关键位置的管理者的意识,还有一个全面信息管理的问题。当国内企业管理水平普遍比较低的时候,谈信息革命,是没有即刻的意义的。这信息革命,不比开公司,也不比创业,有革命,就会有矛盾。只有突破各种矛盾,突破各种落后管理的制约,才可以对信息化所带来的可能结果做评价和预测。否则,风水大师,也只能是在大街上摆摊的算命先生。当然,姜先生作为中国互联网的跟进者,不会不认识到管理这两个字应该占多大比例。在紧接着的文字中,姜先生通过比较所谓的信息化1.0 和信息化2.0,在多个地方提出了“管理”的概念。这说明姜先生这篇文章的主旨是考虑全面的。或许文章的主题也就恰好在这里?前面说到的一切,都是一个开篇导语,虽然做导语,还长了一些。正如姜先生在文章标题按时所阐述的一样,信息化1.0是生产力革命,而2.0是管理革命。这点我认同,但姜先生让我不懂的是,他将管理生吞硬剥地解释了一番,我又不懂了。

比如,“但信息水平的基础理论比其他方法强,最突出的特点,是把信息能力同管理及管理的核心问题联系在一起,使之体系化。”

“信息水平等于说,技术不是技术,它就是管理”

看到最后,我真的没有看懂,我也不敢去刻意理解姜先生的话,怕偏得更多,徒增恐怖,也恐怕自己走入一个文字的歧途。

虽然我对中国的信息化充满了信心,而且我深信,所有在中国发展的东西,必将有中国的特色,必将能得到长足的发展。如果将国外的东西介绍过来就要我们没理由地接受,姜先生可以做到,我是万万不可做的。因为我们都还脆弱,我们怕地震,看看姜先生在《智》文中如何介绍的:正当企鹅庆幸自己躲过了纳斯达克的洗礼时,海燕却迎来了另一场更猛烈的暴风雨。新经济的反对派们,快准备好枕头,往床底下钻。地震,又来了。

好像战斗的檄文,很可笑的文字,对不起用了可笑一词。确实可笑。如果和整篇文章后面部分的逻辑性还算过得去的文字相比,这“往床底下钻”的概念,我实在想不出是个什么模样。这也是我写出这个逻辑还算不太混乱的东西的意愿。如果姜先生看到后愿意探讨的话,姜先生大可以再做一个主题。

我呢,有空会去找那本书来看看。书名叫Information Proficiency: Your Key to the Information Age,作者为托马斯巴克霍尔兹(Thomas Buckholtz),好像是一本96年就出了的老书了。不知道姜先生为什么还说出了地震的概念出来?如果译介一本过了5年的外国书到中国就要引发地震,我想一个精明一点的书商,完全有能力摧毁地球了。

2001-4-28 11:52

———–
吃中午饭去了,明天开始将休假半个月,大概没有机会上网了,写了这个东西,让自己也休息一段时间。有哪位牛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可以到传统媒体上发表,拿去修改一下。不过是有版权的

SOS:又找姜奇平的麻烦了?:) - leozhu - 2001-04-28 13:18:54

不过这次你说得有理。

Re:SOS:又找姜奇平的麻烦了?:) - sos - 2001-04-28 13:40:53

我什么时候找过他的麻烦? 另外,我这是和他探讨如何钻到床底下去,所以道理倒是不一定要讲得多圆滑,好像我很世故似的,其实我还是一个比较快乐并且不严肃的人。 我想象一个人,必然有利益趋势才会去钻床底,要不就是去床底找尘封的箱子什么的。 不过,现在好多床,是想钻,也钻不进去了。 哈哈,搞笑一下,

Re:SOS:又找姜奇平的麻烦了?:) - executor - 2001-04-28 16:04:40

互联网周刊太贵了,单位没有;报摊少见;我买不起。

Re:SOS:又找姜奇平的麻烦了?:) - 黄果 - 2001-04-29 06:58:04

很不错的文章,也是大多数人的想法。原来我也想写,但没有时间。谢谢SOS。

Re:SOS:又找姜奇平的麻烦了?:) - 浪儿 - 2001-04-29 08:57:04

能降加最好呀。不过现在也不用。。了。

Re:SOS:又找姜奇平的麻烦了?:) - 老美 - 2001-04-29 10:58:45

聚会的时候看极一个人酷似姜,好像是精品的,谁知道是谁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