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正义、杨致远 谈 软银 和 雅虎 未来 - e品转贴 - 玄伟剑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78 次) 时间:2001-04-27 11:16:19 来源:玄伟剑 (xuanwj) 转载

依然自信 孙正义、杨致远谈软银和雅虎未来

(sina.com.cn)

  【前言】软库总裁孙正义、美国雅虎创始人杨致远–两位日美因特网盛世时的象征性人物。雅虎及其大股东软银在网络泡沫急剧膨胀和破灭的过程中充分体验了从天堂到地狱的滋味。

  对这两位运用以控股为背景、实施收购与合并战略的所谓“股票淘金术”来构筑网络帝国的网络骄子而言,公司股价重新跌回网络刚刚起步时的两年前的水平,无疑是一场恶梦

  有传言说,正是由于业绩的急剧恶化迫使雅虎解聘了最高执行官(CEO)、而且软库的资金也有捉襟见肘之虞。两位网络巨子该如何脱离苦海呢,本刊记者分别在东京和硅谷对两位总裁进行了专访。

  【旁白】在日美牵引因特网产业发展的孙正义和杨致远,两位时代的宠儿是如何看待网络泡沫破灭的呢?

  ●孙正义(以下简称孙):从短期来看,网络泡沫可以概括成为就连那些存在一定问题的公司其股价也猛涨不止的一个时期。就连那些一分钱也不挣的公司只要获得了一定的用户数量就会被寄与不切实际的期望、获得高昂的股价。但是,这一切都未能持续长久。

  但我的感觉是,对于因特网的市场评价在其刚开始时是比实际情况悲观,随着因特网的发展市场评价又超过了实际,而如今这种评价终于又回到符合实际的状况上来。尽管.COM泡沫已经破灭,但人们并没有不使用因特网。如果从20年、30年这样的长远视点来看的话,因特网本来的价值一定会一如既往地增长下去。

  ●杨致远(以下简称杨):虽然大家都在说网络泡沫已经破灭,但我丝毫也不担心。因为这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从1998年到2000年有太多的资金涌入因特网企业。而现在则是进入了调整期,所以自然会淘汰一批弱小企业、(象雅虎这样的)强者则会生存下来。我不仅不担心,还对网络事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因为因特网网民在短短几年已经达到了3亿之多。恐怕没有什么工具能够象因特网这样具有良好的交互性、人们从购物到学习、到信息交换都可以很方便地利用它来进行。

  【旁白】尽管两位总裁同样信心十足,但杨致远的危机感明显强于孙正义。美国雅虎2001年1~3月份的实际利润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度下降了87%、使得雅虎不得不进行首次裁员。

  ●杨:现在我担心的是美国经济成长势头受挫。在这种情况下肯定也不能指望雅虎会保持长期以来的高速成长势头。现在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使还很年轻、并且没有经过艰苦磨练的雅虎团结一致、向前发展。

  本公司的业绩在2001年1~3月这一季度经历了从未有过的低迷。因此必须寻找新的赢利模式。

  雅虎及时地发现了赢利模式的局限性,并已经着手进行战略转移。然而新的战略能否真地带来成效,目前还是个未知数。

  【人物简介】孙正义:软库总裁。1957年生于日本佐贺县。1980年毕业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1981年创立日本软库。1990年公司名称变更为软库。因投资美国雅虎等而一举成为网络时代的宠儿。其名言是“干不好便撤。四脚蛇的尾巴即使断了还会长出来”。

  杨致远:美国雅虎创始人之一。1968年生于台湾省台北市。1991年美国斯坦福大学硕士毕业。1995年4月在硅谷创立雅虎。公司职员目前约为3200人。软库是持有雅虎22%股份的大股东。其名言是“有了热情才能生存”。

  摆脱对广告盈利模式的依赖

  ●杨:雅虎并不是(因为股价和销售额的下滑而)匆匆忙忙开始调整战略的。早在股价高涨时我们就已经开始不停地改善经营体制。今后的方针是什么呢?虽然目前我们的收入还大部分依赖于广告,但是为了扩大盈利点,我们打算在以下三个领域奠定盈利的基础。

  首先是有关新闻报道检索和各种站点检索的“媒体业务”。在这方面我们将提供更丰富的信息内容、甚至开通收费服务。不管怎么说这一领域是雅虎的强项。如果人们能从网站上检索到所需要的信息的话,也就没有必要去图书馆了。

  而且今后雅虎很可能会拥有自己的记者队伍。截止目前,新闻报道大多使用合作伙伴的内容。但为了满足客户的要求,我们将推出由雅虎制作的信息内容。日本的网民或许不大清楚这方面的情况,比如金融信息频道中报道股票价格动向的记者就来自雅虎内部。

  第二是扩大面向企业单独定制站点的“企业业务”。在雅虎的网站中设立客户专用网页、以便这些公司的职员可以看到本公司的新闻、收看Web广播等。客户企业可以利用定制的站点加强与股东的交流以及职员间的沟通。总之能为生产效率的提高做出贡献。

  第三个支柱是将网上拍卖的手续费等作为收入来源的“佣金业务”。当然上述领域的开拓并非易事,我们将逐步建立这方面的盈利机制。

  【旁白】雅虎身陷困境仍矢志不渝正说明了硅谷的强大实力。那么孙杨二人眼中的硅谷本色到底是什么样子呢?

  ●孙:毫无疑问,这里是新技术的圣地,是高科技人才云集的地方。这里你追我赶、新技术层出不穷。我有很多朋友都在硅谷创业。他们中的大多数仍然不改对新技术的自信、孜孜以求自己的梦想。而看中了他们的成功,开始不断地涌向硅谷的那些人,才会一看势头不对就做鸟兽散。

  ●杨:回想过去,我之所以来硅谷创立雅虎,靠的就是满腔热情。我来自台湾,现在依然很珍惜中国的传统、每天都吃中国菜。尽管如此,我并没有住在台湾或者中国,我的家在美国。正是处于硅谷、处于激烈的竞争和优秀的企业包围之中,我们才得以不断成长进步。

  幸运的是雅虎汇集了众多的有志于因特网事业的职员。如果没有这些热爱网络事业的高层官员和普通职员,就无法推出这么多倾注了热情的服务。正是因为我们对因特网充满了热爱,所以雅虎才得以战胜“AltaVista”等众多的检索业务竞争对手,成为在日本和欧洲也家喻户晓的全球性品牌。我经常对员工说:“不要去想明天的股价,要想一想三年后公司的样子”。

  【旁白】在硅谷不仅是创业者,风险投资商也起着非常大的作用。软库就不仅投资了雅虎,而且还投资扶持了为数众多的风险企业。

  痛苦的只是那些想捞便宜的

  ●孙:硅谷的风险投资商都深谙推敲商业计划之道,他们不会囫囵吞枣地接受那些形式各异的计划、并进行投资。他们要加入到主要创业团队中、从日常的具体操作开始仔细观察推敲。不象日本的投资商那样只是把钱投进去便什么也不管了。

  在确定经营战略时,这些经验丰富的投资商会提出各种各样的建议,诸如这项技术应该寻求合作者等等。在人材方面,他们往往会自带首席财务执行官(CFO),甚至更换投资公司的CEO的情况也并不少见。

  硅谷的风险投资商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他们或者原本就是技术人员、或者是营销人员、或者以前就是高居企业之首的领导。正因为他们阅历颇深、具有深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所以在新技术方面具有深邃的洞察力。正是具有这种眼力,在向创业团队提供建议的时候,即便CEO是对方的成员,也会在听了建议后连声称道。最惨的是那些看见别人赚了钱而后跟进的风险投资商。而那些有长年经验积累和专业知识的人即使在网络泡沫破灭的今天,仍然获取着相当丰厚的回报。

  硅谷的优秀风险投资商在90年代初期和中期都获得了极高的投资回报。当然在最初的12个月里,所有的投资的确得到了过高的收益。直到1999年,这些投资都获得了非常高的回报。以本公司为例,含截止去年的投资在内,全部投资的回报平均为投资金额的4.9倍。

  【旁白】软库不仅仅热心于风险投资,为了拓展风险企业的上市空间,还成立了纳斯达克日本、同时又收购了日本债券信用银行。

  ●孙:一句话,软库的商业模式就是硅谷的模式。现在经我们投资的公司已经达到了600家以上。

  针对我们开设纳斯达克日本、收购日债银等战略,持不同意见者批评我们是在私设市场、想把日债银变成软库集团的银行。但作为我本身而言,丝毫也没有仅仅为了软库而使上述机构具有不公平功能的私心。

  此前,日本的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是非常封闭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我们的愿望是不仅仅把水渠引到自己的田里,而是要把水公平地分给上游和下游的所有人。

  【旁白】孙正义甚至说要使软库的经营模式超越硅谷模式。

  只持3成股份就行

  ●孙:由于软库一开始就是作为事业型公司开始创业的,涉足自己熟悉的技术领域、把注意力集中于此,所以软库一开始就具有了风险投资商的功能。与美国的风险投资商相比更具专业色彩。

  比如在硅谷鼎鼎大名的Kleiner Perkins(KP)和Sequoia Capital都向多个领域进行了投资。他们涉猎的范围非常广,包括半导体、通信、硬件、软件及生物等领域,到是其专业色彩显得有些缺乏。

  软库则仅专注于因特网和数字信息革命这一点上。而且不受该企业领导层的影响,只是站在大力发展业务的立场上,洞察技术发展的前景,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投资。

  因此,软库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一个又一个地超越了所有的美国风险投资商。我们的业绩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回报上都超过了Kleiner和Sequoia。这便是我们所确立的商业模式。

  当然,从软库创立之初开始就有过把多个领域的企业拉到自己旗下的“军团战略”的想法。而且还要持有这些企业的股份。

  这是软库的基本战略。但我从来没有过非要拥有企业50%以上股份的想法。我认为只要拥有三成股份就足够了。因为持有3家100%股份和10家30%股份其结果都是300%。而且从成功的概率上看,我认为后者还要更高一些。

  进展不顺利的投资项目最好及早撤离。这样就不会因为一个项目而导致全部投资项目的失败。俗话说,四脚蛇的尾巴即使断了3成还会长出来。如果在自己投资的企业以外又出现了增长势头更迅猛的公司该怎么办呢?那就把那个公司的股票买到手、加入到股东的行列中去。

  即使出现在美国购买的股份出现亏损的情况,由于这些公司都要进军海外,所以我们也都会抓住这一机会。比如软库虽然在大型网络设备制造商美国Cisco Systems的投资上遭受了损失,但是当Cisco在日本成立分公司时,我们还是进行了投资。因为我们坚信一定还会有第二次机会、第三次机会的。

  进行专业性投资、以事业型公司涉足风险投资、发现哪个项目形势不好立即撤出–我认为正是这一机制使得软库得以生存至今。我们打算把这一原则作为一种遗传基因融入到公司的经营活动之中。

  我真心希望人们不要再简单地批评说,软库只不过是在玩金钱游戏、未生产过任何产品、没有什么事业基础。

  【结束语】尽管身处窘境,但孙正义仍对自己的商业模式保持绝对的自信。作为投资家、事业家并且涉足新市场的孙正义,以其绝无仅有的胆识和决心在日本实现硅谷模式,这在缺乏挑战精神的日本格外引人注目。

  但是孙正义的商业模式中常常纠缠着一些与利益相反的问题。同样是利用高股价进行风险投资的美国Cisco Systems和美国微软公司却从未打算拥有自己的股票市场。因为他们最担心的是技术力量的衰退。

  无论是孙正义还是杨致远,手中如果没有优秀的技术,就不可能有股价的回升,也就不可能有“帝国”的复兴。硅谷生存环境的严酷其实正在于此。(全文完)(Nikkei Busi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