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66 次) 时间:2001-04-27 09:28:27 来源:入云龙 (摩天居士) 原创-IT
最近我正在挖掘国内成功的共享软件作者,准备出成一本书。在出版之前,自然没法拿到donews发表啦:),不过我还是拿出一篇到天极想看看反映,结果被放在“软件”栏目下的“行业软件应用”中。我查看了其他几家IT大站,好象都没有程序员的栏目,CEO、财经的倒不少,看来我们需要对程序员多多关心!呵呵,请批评指正。
=================================
智能五笔的作者陈虎可以称得上我国计算机界的老“前辈”,也是编程时间持续最长的人之一。陈虎用的第一台计算机是286,接触的第一个汉字系统是吴晓军的2.13,从1987年开始编程,一直到现在仍然坚持不懈。
智能五笔的诞生
陈虎是学化工出身的,从事的工作是专利代理,是我国首批专利代理人之一。当时,他负责他所在单位的专利代理业务工作。由于专利代理业务工作的各种法律程序时限性要求很严,人工处理工作量很大,并且容易出现漏差。他想:如果能通过计算机来处理并进行监控,就会大大减少误差。为此他便买了有关FoxBase的书,开始了编程之路。
由于目标明确,仅仅就是通过程序来实现问题。陈虎首先把有关的书看了一遍,然后在机器上验证书上的示例程序。FoxBase并不太难,很容易就被他掌握了。在书的指导下,程序很快就编写出来了,并在使用中逐渐改进,使其逐步完善。这套软件系统给他的单位的业务工作管理起到了很大作用。十来年过去了,到现在这套系统还在单位使用。
第一个程序的编写成功,使陈虎感到编程并不是十分太难的事情,学习计算机语言也并不是高不可攀。这个程序的成功编写为他以后的编程之路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即由问题入手,再想办法通过计算机语言程序来实现的一种编程方式。智能五笔就是在这样一种思想的指导下诞生的。
在陈虎的工作中,文字处理量比较大。由于单位的硬件设施比较好,陈虎在1987年就开始用计算机进行写作和管理,最开始是用拼音进行汉字录入的。后来王永民发明了五笔字型,极大地提高了输入速度,成为我国计算机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由于拼音输入法的先天不足,陈虎迅速作出决定,强迫自己学习五笔字型。很快陈虎就学会了五笔,并且能正常用它来进行写作了。
五笔字型对我国的汉字进入计算机,起到了巨大作用,陈虎也非常敬佩它的创始人王永民先生。但出于职业习惯,陈虎在用五笔的过程中,总感到还有许多地方需要改进。比如:五笔字型的简码很多,但他在使用中经常不知道打简码,极大地影响了输入速度。陈虎的很多朋友也有这样的感受。陈虎想:如果能用计算机来检测输入过程,当检测到输入者在输入某一个汉字时,没有使用最简码,则给出提示,将会给五笔字型的学习带来极大的方便。于是,陈虎便开始了对五笔字型程序的修改工作。最开始是用DOS下的Debug工具,对五笔输入法进行一些修补,经过努力,这一想法终于在程序中得到了实现。但后来发现修补的难度太大,便干脆找了一个用于汇编语言的MASM编译程序,真正开始了智能五笔的编写。
事后,陈虎总结说:“在DOS时代,我只能用Debug和汇编语言编写一些小程序,因为找不到更好的编程软件。1988年,要在一个落后地区找一个高级语言软件,是不可能的。但未想到坏事变好事,这使我学会了最难学的汇编语言,可以说这为我现在使用高级语言编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为懂得了汇编语言,再学习其它的高级语言就容易多了,也更容易理解了。”智能五笔的最初版本(即DOS版),就是用汇编语言编写的。
在DOS下的编程高手,现在还有多少人在写程序呢?陈虎就是一个,也是我发现的唯一一个。现在,智能五笔是用Visual C++开发的,使用环境当然是各种Windows版本。
不断提高
智能五笔的DOS版本是在边使用边修改边完善的过程中完成的,这个版本的开发及修改前后经历了近六七个年头。由于当时的各种条件的限制,这个版本只是在陈虎所在的单位内部使用,并没有向外流传。这段时间,王永民先生不遗余力地推广五笔字型,使得五笔字型成为仅次于拼音输入法的第二大汉字输入法。
1997年,单位给陈虎新购买了一台586电脑,由于硬件的升级,陈虎开始使用Windows95。但由于长期使用他自己编写的智能五笔,因此在转入使用Windows后很不习惯上面挂接的五笔输入法。为此,陈虎下定决心,要开发出Windows下的智能五笔。
为了开发新的智能五笔,陈虎先后找到了用于编写Windows程序的C语言书籍和有关输入法编程的IME资料,开始了边学习边编程的开发过程。由于IME编程较一般程序复杂得多,再加上又是初学C语言,并且是第一次编写Windows程序,因此在开发过程中走了不少弯路,特别是在遇到问题时无资料可查、无人请教,经常是一个问题经占他用很多时间去解决。“有时已经是半夜三更,但即使是上了床也无法入睡,满脑子都是编程的问题及智能五笔新的创意,许多好的创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经过近四个月的艰苦开发,终于在1997年底开发成功智能五笔的第一个Windows版本。这个版本实际上是一个汉字输入智能处理平台,它可以挂接多种类似于五笔的输入法,起到了将汉字输入与智能处理联系在一起的桥梁的作用,因此陈虎将其命名为智能陈桥(智能五笔)2.0版。
智能五笔2.0版开发出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陈虎觉得比较好用,再加上某些情况的变化,他想把它推广到社会上去,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可和验证。于是,陈虎将该版本寄到了多家电脑报刊杂志社,但均石沉大海,没有任何回音。陈虎不想轻易放弃,查到了全国最红火的《电脑报》社编辑部的电话,并通过电话找到了当时编辑部的黎和生主任。黎和生听了陈虎介绍了有关情况后,立即表态叫陈虎把软件发给他。二十天后,陈虎收到了黎和生的来信,智能五笔2.0版被《电脑报》配套光盘收录。1998年4月,智能五笔2.0版随《电脑报》配套光盘走向了全国!
智能五笔推向全国后,立即吸引了很多用户。在用户的鼓励下,陈虎推出了智能五笔的多个版本,一年后推出了稳定性较高的3.5版。但由于这个版本是一个16位IME接口的版本,因此在Windows98中运行有许多问题,特别是不能在NT下使用,他便接着开始了智能五笔32位程序的开发。由于开发16位程序是边学习边编写的,因此存在许多不合理的程序。在开发32位程序时,陈虎并不是简单地把代码复制过来,而是重新编写。由于已经熟悉了Windows的编程,因此很快就开发出了32位程序的智能五笔4.0版。在4.0版的基础上,陈虎又陆续推出了多个版本,直到现在最好用的智能五笔5.0版!
虽然相当多的用户认为智能五笔是目前最好的五笔输入软件,但陈虎认为它还存在着许多不足,还需要增加很多功能。陈虎下一步的计划是继续改进智能五笔软件,并在软件中增加更新颖的、在使用中更加方便的功能,使他的软件真正成为最好的输入软件之一,以报答广大用户的支持和厚望。
智能五笔的同类软件很多,其中也有相当优秀的作品。如邓世强的万能五笔、吴平的大五笔等等。每种五笔软件都有自己的长处,也同时存在着自己的不足。但陈虎相信,目前他的智能五笔可能是正式注册用户最多的共享软件之一!
共享软件之路
在智能五笔2.0正式推出前,陈虎对这一软件的初步判断是能吸引到大量的用户,因此决定采取类似于CCED(过去的一个很流行的表格处理软件)的注册方式来推广智能五笔。这时的陈虎还并不了解自由软件和共享软件这些概念,只是在推出后才逐步从网上了解到的。
1998年4月21日,陈虎收到了第一笔注册费50元,这是河北的一个用户通过邮局汇款寄来的。陈虎收到钱后非常激动,因为这50元代表着用户对他的承认!随后,每个月都能收到几个注册用户的的汇款,数量不断攀升。到1998年底,一个月可收到40多位用户的注册汇款。十多年的辛勤劳动终于有了回报,虽然不算丰厚,但陈虎感到满意极了。
就个人来讲,陈虎对于他的软件能发展到这种地步己经心满意足,但广大用户却给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用户提的大量意见催着他不断地升级软件。相当多的用户希望能有一份详细的说明书。只要陈虎能办到的,他就决不辜负广大用户的希望!经过不惑之年的陈虎安下心来,专门编写了详细的电子版说明书。但又有许多用户对电子版的说明书不习惯,希望能买到一本印刷出来的说明书。陈虎虽然经过多方努力,但至今没有结果。对此陈虎心里总感到对不起广大用户,如果哪家出版单位如能出版这本书,他将非常感谢。陈虎认为这本书会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因为广大用户认为,智能五笔软件已经是目前最好用的五笔输入软件。
在由中国软件协会主办的首届全国优秀共享软件及自由软件评选活动中,智能五笔荣获最高奖项 —— “十佳软件奖”,在网上投票阶段,它的得票数、软件人气值及评论意见数三项指标均名列第一!陈虎长时间不断地、踏实地完善着智能五笔,终于功德圆满!
对自由软件和共享软件的看法
陈虎觉得,对干自由软件和共享软件来说,自由软件其最大的特点是软件中没有限制,因此很利于迅速推广。但自由软件只有形式上的用户群,而没有真正忠心的正式用户群的鼓励与鞭策,特别是在开发过程中得不到资金刺激。在这样的环境下,对于绝大部分开发者来说,都难于长期坚持下去,即使是能坚持下去,但对软件修改的责任和动力也很难达到共享软件作者的那种地步。
而共享软件由于其在运行中有一定的限制,使相当一部分用户对此极为不满,甚至弃而另投新品,因此这对软件的推广有很大的不利。但共享软件由于能得到真正的用户群,并能从软件开发中取得收益,这是对软件的作者最大的鼓励和鞭策。软件一旦有了正式注册用户开始,作者就被人催着走上了一条不得不快速向前奔跑的修改完善之路,这种动力是自由软件的作者难以感觉到的。
但陈虎认为,一个软件究竟采用共享方式还是免费方式,并不绝对,应该采取一种灵活的方针。在软件开发的初期阶段,可以考虑以自由软件的形式推出,当开发及推广达到了一定的程度时,可以考虑将其转换成共享软件,也许这样会更好一点。
谈到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共享软件作者,陈虎谦虚地说他我不是学计算机的,仅是一名编程爱好者,其编程水平也让人见笑,接合他自己地实际情况,陈虎总结出三点:
第一,广泛渊博的知识是编写好程序的重要条件。“我想我只能介绍一下我自己的素质情况,也许对某些编程者会有点启发。我是学化工的,从事的工作是专利代理(我是我国首批专利代理人之-)。由于专利代理工作要求我必需要有广泛的自然科学知识,因此在长年的工作中我学会了多方面的知识。不管是机械、电子,还是化工、医药,我都具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出于专利代理人的责任,当我为人代办专利申请时,总是要想办法替人找出其技术方案中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也正是这种职业的习惯,才使我在使用五笔字型软件时总对其会提出许多的不足,这为我的在后期的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对于业余编程者来说,最大的动力是爱好。这种爱好可以使自己为其牺牲几乎全部的业余时间。“自从我接触计算机开始,就爱上了它,我几乎是把所有的空闭时间都投给了它。我想爱好这才是共享软件作者最重要的条件吧。”
第三,自己必须是此类软件的忠实用户。“以五笔字型为例,我已经用了十几年,所以我了解五笔字型的优点和不足,了解各个层次的用户的使用习惯。比如初级用户,他可能希望拼音和五笔混用,以便不会五笔时可以随时查到,但等他的水平高了之后,他一定希望有一个非常专业的五笔版本。我的智能五笔可以说两个层次的用户都照顾到了。”
我在首届全国优秀共享软件及自由软件评选活动中首次见到了陈虎。陈虎已经是45岁的中年人了,第一眼看上去很憨厚,其貌不扬,以致于我都没有注意上他,而把注意力首先放到洪以容、任良等年轻有为的“共享大腕”身上。在去饭店的路上,我和他走在一起,边走边聊。没想到这一聊,让我发现了一位长期默默编程的人,一位已经在某一领域达到近乎登峰造极程度的人。
陈虎身上有很多可贵的优点。一位在一个领域默默耕耘十几年的人,需要多少恒心和勇气?需要怎样的忍耐寂寞的精神?这样的精神,现在在网络大潮中翻滚的年轻人是否很缺乏?一位已经45岁的人,还在辛苦地编程,这在我国是不是很少见?我国曾有一位程序员泰斗说过:程序员只能干到最多35岁,他自己“身体力行”,现在早已经不干了。而陈虎不仅在干,而且已经有多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陈虎并不是计算机专业毕业,所有的计算机知识全是自学,能取得如此成就,是不是非常不容易?
如果你没有用过智能五笔,不知道陈虎在这方面的成就有多高,那我可以用我的切身体会告诉你,我从1991年就开始使用五笔输入法了。我的感觉是:智能五笔比王码公司的五笔输入软件好用。这也许很令人奇怪,一个公司(而且是五笔字型创始人开的)的输入法软件居然做不过一个人!也许我的感觉并不能代表大部分人,但我从这件事体会到:软件编程的连续性是多么重要,对一个软件长期不断地雕琢、完善是多么重要!
当我问及陈虎的智能五笔的收入时,他也和很多共享软件作者一样,没有回答具体数字,只是笑着说:“很满意!”
编者的话:
五笔字型在“有水平”的程序员看来,也许比较低级,但五笔字型的用户群却非常广大。这个用户群的计算机总体水平确实不高,大部分都是录入员,但这些录入员却不能离开一个好的、专业的输入法软件,而且一旦选中,忠诚度就很高。而且尽管五笔输入法软件已经有了智能五笔、万能五笔、大五笔,以及王码公司“正宗”的五笔输入软件,但相对于这个广大的用户群来说,竞争还不算激烈。如果共享软件作者能选到具有很高忠诚度的、频繁使用的、广大的用户群的软件题材,是多么幸运?陈虎的智能五笔正是这样的软件。我不明白,陈虎是在十多年前就具备了如此眼光,还是仅仅出于兴趣而“歪打正着”?
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重要。因为像陈虎这样能长期坚持不懈地做一件事情的人,是很难不成功的。而且陈虎的例子告诉我们:共享软件的市场不仅仅在国外,国内也同样有潜力。自己的软件在国内卖不好,先不要埋怨国内的用户都不愿意“付钱”,而要首先从软件上找原因。
也许有人会说:陈虎“恰好”选择了五笔输入法软件,这个市场“恰好”主要在国内,而且用户群“恰好”很庞大,因此“并不能说明问题”,只能是“另类”。
是吗?那就关注《共享.中国》(暂定名)吧!
陈虎与智能五笔(首发天极网) - 梁宇翀 - 2001-04-27 10:40:23
在DOS下的编程高手,现在还有多少人在写程序呢? 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