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触网之批判 - 资本观察 - 王宏亮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39 次) 时间:2001-04-25 11:07:47 来源:王宏亮 (乐天) 原创-IT

 

大冷大热的网络股
今年年初,在综艺股份、上海梅林等“带头大哥”的帅领下,沪深股市曾掀起过一场规模不算小的上市公司触网过电热。到4月份,nasdaq大幅调整,国内网络股消停了一段,但紧接着,与网络界风风火火的氛围相应和,宣布触网的上市公司又多了起来。截至目前,触网或号称触网的上市公司已逾200余家。
如果说,去年以有线电视网为龙头掀起的“5.19”井喷,还不过是网络股行情的一次预演,那么今年以来,网络股行情则要波澜壮阔得多了。尤其是经过年初牛市的暴涨和nasdaq科技股暴跌的洗礼,不少上市公司开始将盈利能力以及与传统产业的结合摆在首位,一些ICP则开始向电子商务转移,于是出现了一批经营 B2B电子商务、无线接入、网络软件、网络设备制造、物流配送体系架设等业务的上市公司。但是,作为网络板块壮大的结果,网络的概念却开始淡化了,尤其是,以往那种一网就灵的轰动效应几乎绝绪了。
从年初的大热,后来的大冷,到而今触网上市公司重整旗鼓,卷土重来,可以看出不少上市公司还是抱着搭车和炒作的心态的。一个例子是,截至2000年7月底,已经公布触网的近200家上市公司中,竟然有100余家是搞ICP和电子商务的,占总数的一半还多。以目前我国网民的基和网业的现状,这些依赖广告费维生的“。Com”公司的命运是不难猜测到的。而且说实话,那些以区区百八十万元的本钱就要信誓旦旦触网的上市公司,本身看着就令人起疑。
2000年电子商务网络板块的出现是个新现象,这一板块的成员迄今已有近百家。与此同时,有线网络股,在去年“5.19”的辉煌之后,也再度崛起,开始展露其锋芒,突出的如东方明珠、广电股份、中信国安、特变电工等等。
中国的网络股真的走出玄虚,要开始真实一把了吗?
上市公司触网有多深?

 有学者指出,目前我国的网络股其实多为概念触网或资产触网,将主业整体转型为互联网业务,也就是深度触网的,则绝无仅有,证之以多数上市企业触网的时间、资产深度及其在业内的影响力,可知此言不虚。即以电子商务而论,深入到电子商务实质阶段的上市公司有几家?
只是公布了“触网”计划而并没有实施,或只限于意向阶段的,又有几家?
在众多网络股中,表现较为突出的可能要算是以中兴通讯、大唐电信、中信国安为代表的电信类和网络基础设施类个股了。NASDAQ市场大幅调整后,股价最为坚挺的就是这两大板块的个股。但你简直就不能指望目前涉足这一领域的上市公司有什么自主开发而且技术含量也够的产品。至于行业内的设备商,更是一个指头就能数得过来。
这其实并不奇怪。我国网络设备市场的发展不过是最近3、4年的事,市场规模与每年上千亿的电信设备市场简直没法比。而且由于网络设备技术含量高,变迁也快,国内设备商要在短期内替代进口,也几乎是不可能的。
不过话说回来,既然作为通信业大势所趋的网络设备早晚都得涉足,此时介入未尝不是好事。只是要有真正的动作,不要浅尝则止。    

最好的ICP为什么游离于股市之外?

对网络股虽不能一概而论,但若大胆地说一句“做ICP的上市公司鲜有成功”,可能不会有大错,例如“中国指南”之类。不为别的,1999年,我国ICP网上广告收入的总和是1600万元左右,以如此规模,ICP们单靠广告收入养得活自己吗?
中国10大网站没一家在国内上市的,对此我们好象都有点见怪不怪了。这些网络业真正的领跑者,由于长期被尴尬地卡在国内资本市场的壁垒之外,也似乎早已对进入逼仄的中过股市没了信心,于是便只好投身于海外风险资本,冀一朝海外上市而旧貌换新颜。沪深股市若敞开胸膛将它们揽在怀里,它们又焉能反认他乡是故乡,大老远的跑到海外去上市?
我们最好的网络门户,只能拿到国外去上市。
于是,当国内股市忽然满世界嚷嚷着要进军网络业,而很多上市公司实际上是在把“。com”公司当作杂货店来经营时,也就没什么好奇怪的了。这些公司这么做,不知这是为了赶时髦,还是为了缓解每半年一次的财务报告的压力,指望触网使其业绩产生爆炸性的增长。但很明显的一点是,现在单单靠触网已不可能抢到什么先机了。若想修成正果,你得在网络业某个细分的产业链条里,选一条适合自己的路去走,换句话说,你要有明确的战略计划,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触网,触网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是股权投资或产业升级,还是战略转型。这是触网的首要问题。如果此问题不解决,光想着把网络当噱头爆炒一通,诓点儿钱,以济其业绩之穷,到头来业绩就是不穷也得变穷。
当然,中国股市的确有以股权投资形式存在的网络股,同时还有投资有线网,电子商务等领域的网络股。但迄今为止,我们还没有完全以网络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多数不过是在原来的主业基础上,以资产重组、资产置换、股权投资等形式进入网络行业的,所以网络投资规模普遍较小,一般不超过1亿元。这也不奇怪,我国的IT产业不光落后于美国,而且也落后于台湾(硬件),甚至落后于印度(软件)。以这样一个起点,再加上中国股市极不规范的行政审批和少数炒家的恶意炒作,网络股就是不想被炒成泡沫都难。

差强人意的触网家电股

家电类上市公司触网是比较早的。作为传统企业,它们做电子商务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优势是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都已大体完备,且像摸像样了。比如,美的有3000多名营销人员、5000多家零售商店,1万多个服务网点组成的庞大的销售、配送服务体系;春兰则拥有全国400多个城市的春兰电器连锁店和1.5万余个售后服务网点。
家电企业的劣势也是明显的。由于是通过收购、参股或重组而进入这一领域的,它们对诸如网上支付、物流配送等方面仍然未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加之政策上亦存在很多制约,就更使其匆匆忙忙搞起来的网站差强人意。
家电类上市公司介入网络业的情况各不相同。粗枝大叶来说,可以分为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将网络业作为一个支柱产业来运作,如粤美的。由于家电企业几年来的降价风潮已使其价格逼近利润底线,几无回旋余地,于是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以降低边际成本,就成为家电企业火烧眉毛之事。而网络业正好适逢其会,担当了对传统经营模式革命并进而升级的重任。
第二种情况,是为了对公司实施全面的网络化管理,如青岛海尔。该类企业进军网络,并不是为了产业转型,而无非是想借电子商务平台宣传宣传公司形象,拓展拓展营销渠道,降一降成本,赶一赶时髦。一般说来,这些公司推出的网站大多乏善可称。
第三种情况,是为了进行网络终端软、硬件产品的制造与销售,如四川长虹。由于眼下电子商务难以自力更生,而还在艰苦地奋斗着,暂不介入反而可能是好事 ,因此,以长虹为代表的一些家电巨头试图在网络终端软、硬件产品以及信息家电的制造与销售上寻求突破口。
不过,尽管有专家预言,非PC上网设备将成为互联网的主要动力,未来打算上网的人将有一半不用PC,但去年以来,被家电巨头们寄予厚望的机顶盒市场却是一片萧条。被认为是计算机、TV和电信业结合点(所谓三点合一)的机顶盒如何在后PC时代继续快乐地生存下去,是家电厂商们首先要考虑的事。

卷土重来的有线网络股

就像高科技股狂潮曾刮过电脑、通信一样,1999年,中国股市出现了以有线电视为代表的网络概念股。在当时我国网络金字塔高端部分缺席的情形下,这一板块的异军突起不是偶然的。而今年4月以来,在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网络股调整的大势下,东方明珠再次高举起有线网的大旗,以网络革命的“切。格瓦拉”自命,欲将有线革命引向深入并向广度拓展,同样不是偶然的。紧随其后加入这一军团的,还有广电股份、中信国安、聚友网络、电广传媒等在去年“5.19”行情之后暂时沉寂的个股。
应该说,今年来投资有线电视网再次成为上市公司触网的路径之一,既与有线电视网拥有有线电视初装费、月租费和广告费等丰厚的垄断收入有关,也与实现“三网合一”涉足多种互联网服务所带来的潜在赢利前景有关。
有业内人士认为,宽频市场将在两三年内成为上网主流。尽管宽带时代还远未到来,电话公司和有线电视公司却都不敢忽视这个市场。这也就是从去年到今年有线电视网络股频频出现在股市中的原因。虽然这些公司进入的都是省市级的有线电视网,用户多则几百万,少的不过十来万,但这些为数并不算多的用户,对于其切入网络业来讲,却是一笔可观的无形资产。当然,以我国有线电视网自下而上的建设模式,以及在资金、技术、管理上的先天缺陷,将来是否能顺利实现全程全网,并在与电信的竞争中胜出,也还是一个变数
目前投资电视网的上市公司大体可以分为两类:
其一,是有线电视网络运营类,如中信国安、东方明珠、电广实业、青岛东方和聚友网络等。有线电视网络业务分为基本业务、扩展业务和增值业务。基本业务具有稳定的收入,但潜力有限;后两种业务虽成长较快,但眼下市场又不够大,短期内想必难以成为主要的利润来源。
其二,是有线电视网络设备类。有线电视网络设备产品有很多,深沪市场的上市公司产品主要包括机顶盒、有线电缆调制解调器等等。这可以说是有线电视网与家庭信息家电的交界地带,简称“信息家电终端”。
有线电视网与电信网相比有诸多优势。一是其属于宽带网,信息传送容量远非电信网可比,二是实际用户数达8000多万户,而且还在以每年1500万户的速度增长,盈利空间非可限量。三是有线电视网的技术比电信网要先进得多,而收费仅为电信网的几分之一。然而,有此诸多便利的有线网,长期以来却囿于“广电部门不得从事电信业务”等条块分割的规定,不能透过宽频网介入网络电话、国际互联网和其他增值服务。随着今年部分上市公司介入有线电视网,尤其是互联网增值业务,电信与有线电视由原来的井水不犯河水开始变成竟争对手,一齐瞄上了宽频接入这块市场。
其实将有线电视作为一个独立行业来发展的计划,在九届人大报告中就已经提出来了,但由于牵涉到众多利益集团的既得利益,至今一直未能落实。中国电信“四分六裂”了,联通也从小到大成长起来了,中国有线电视网络集团公司成立之日,总该为期不远了吧?

无根的电子商务股

电子商务对零售业冲击之深,可见于上市公司中的商业股
步入微利时代的商业类上市企业通过重组、收购的方式,利用自身良好的配送体系和刚刚搭建的网络平台向电子商务转型,是今年网络股行情的重头戏。典型的例子如长百集团、南京新百、第一食品、西单商场等等。
商业股曾有过辉煌的历史。1992年,豫园商城曾有市价突破百元的盛况。但数年后,由于竞争日趋激烈,其走势一直不佳—–商业设施的遍地开花,使得大商店招牌的魅力不再构成影响货币选票的惟一因素了。于是不可避免地,商业股开始了一段颇为寂寞的命运。
而今,电子商务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既然无须再考虑商场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那么何不选一家品牌店呢?
不过,并不是什么商业股都可以当作网络股来炒的。比如,上海梅林的异军突起,在于85818的无形资产价值抬生了其股价。而上海梅林完善的配送体系和产品,又反过来提升了85818的品牌价值。同样的道理,近来纵艺股份参股的8848网站赴nasdaq上市在即,对其股价自然也是绝好的消息。
当然,在初级阶段的中国IT业,综艺股份、上海梅林等电子商务股,与其他电子商务企业一样难逃寂寞的命运。这其实是不难理解的:以我国目前一无电子化货币,二无网络化配送体系,三无完善的信用制度和立法,四无达到临界点的用户数的现状,就是想实现正常的支付和送货,也已感艰难,更不用提赢利了。所以,若说眼下电子商务上市公司是在搞电子商务,搞的也是无根的电子商务。“电子”是有了,“商务”,却不便恭维。
电子商务的根是什么?除了一个提供商务信息的网站及网业外,还包括三项基本活动:信息交流、送货、付款。而要完成这三件事,就得有信息基础设施、配送基础设施以及结算基础设施。用户通过信息设施即网站获取信息,与商家达成协议,然后通过送配设施接受商品,同时通过信用卡等结算设施完成结算这样一个完整而且理想的电子商务链条就完成了。
电子商务的另一个根,是听来有点玄虚的信用度。信用的概念,是市场经济上百年积淀的结果。国外的信用卡制度、银行信用等级制度和国际贸易条例,无不基于信用而来,从而形成一个庞大的社会供应体系。信用之成为制度,只能是历史的产物,岂是靠一朝一夕的缝缝补补就可一蹴而就的?
说电子商务急需寻根,指的其实还不是技术手段的不发达,而是整个商业体系的不发达。为什么像8848那样的网站要扎向nasdaq?是因为中国股市不原或无法接纳它们;为什么网上商店遍地皆是,而网民仍不愿问津?是因为高昂的入网费,因为欠缺的商品、售后服务和信用。
于是在寂寞中高举网络的大旗,并以中国IT界的“切。格瓦拉”自任,就成为这些电子商务先行这的使命。
历史变数中的网络股

去年 “5.19”行情所以单单炒作有线电视网络股,是因为那时还没有多少真正的网络股;而今年“1.4”行情则重点炒作以上海梅林、综艺股份等个股为代表的电子商务概念,使大量上市公司得以参与网站的投入。而由于资本市场对网络股价位进行的调整,使得中国股市的“门户网站热”渐为“电子商务热”取代,追赶潮流的盲目冒进渐为着眼长远的踏实经营取代,“水泥找鼠标”模式渐为“鼠标找水泥”模式 取代。这是值得肯定的。如果说去年的网络股炒作还有玄虚之嫌的话,那么整体来讲,今年大多数触网上市公司开始有一点现实感了,只是这种现实感还嫌不足。
有初级阶段的网络业,必然有初级阶段的网络股。
网络股一定会分化,也正在分化,以便最终产生中国概念的亚马逊、思科和雅虎。但毋庸讳言,在未来的大市中,上市公司里的触网一族仍面临着很多变数。
变数之一,就是年内即将在沪深证交所设立的高新技术板。高新技术板是否会分流主板市场资金,使主板市场现有的网络股不再那么吃香?高新技术板的门槛虽然低了,但经过科技部和中国科学院“双高”认证后,网络公司能否顺利入围?这一切都还是悬念中的悬念。
但不管怎么说,网络是个新东西,应该呵护,应该热情讴歌,而不是像“泡沫”论者那样大唱挽歌。这也就是我们所谓“批判”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