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怎样面对东芝风波 - IT与生活 - 高钦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55 次) 时间:2000-06-10 14:27:00 来源:高钦 (sandyg) 原创-IT

有一则笑话:郭为哭,杨元庆笑(答案不是柳传志把位置传给了杨元庆),打一当今焦点事件。谜底是东芝风波,因为杨元庆麾下的联想电脑公司的昭阳笔记本卖得火了,而郭为执掌的联想科技代理的东芝笔记本电脑则销不大动了。

东芝风波从5月8日千龙新闻网首家披露以来,一直成为媒体的焦点。这场风波,对东芝本身,对联想、对媒体、国货、法律以及消费者都是一次考验。

煎熬东芝

1999年3月,两名美国东芝笔记本电脑用户以“电脑内置的FDC半导体微码有瑕疵,存在引起存盘错误而导致数据破坏的可能性”为由,向美国得克萨斯联邦地方法院提出了集体起诉。10月东芝公司选择了和解。东芝公司最终需承担10亿美元的巨额损失,用于向美国用户支付和解金、发放购物券,及支付原告律师费。然而,除了在日本以外,东芝事后并没有向其他国家的消费者做出说明,哪怕一个简单的新闻发布会。

5月8日,一家专业新闻网站最先报道了日本东芝公司的笔记本软驱控制器问题。东芝风波,在中国渐成燎原之势,电视、报纸等几乎所有媒体均对此事做了报道,网络上的讨论也迅速展开。而东芝在中国迎来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公关危机,从副总裁古贺正一在5月22日在中国大饭店的新闻发布会上无法轻松甚至痛苦的表情,从东芝中国各地负责人面对媒体三缄其口的谨慎,我们看到了东芝的尴尬。

东芝公司公关部负责人大森圭介先生近日接受《财经时报》记者的专访时,总结了东芝面对公司危机的三大失误:缺乏对中国国情的了解,缺乏与媒体的沟通,缺乏对危机事件的处理技巧。

5月25日,北京三用户正式向北京地区法院提交了起诉状。据悉,法院的答复即将下来,如果法院立案,那么东芝将面临新的一轮煎熬。

检验媒体

“新闻炒作!”这是不少人对东芝风波的看法,这一点有其道理,但之所以能炒起来,说明事件本身有点,因为任何成功的炒作都是发起者自身利益与社会关注点相结合而引发的。

面对东芝风波,传统媒体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愤怒的—— “给美国人美金,给中国人补丁”,有作旁观者状的——“东芝无罪,媒体有理”,有持不同见解的——“干嘛与东芝过不去?”。

这次风头最盛的还当属网络媒体,千龙新闻网、新浪网、搜狐网等专门作了专题报道,有的网上的民帖子甚至达到了上千条,帖子上的内容也是五花八门。其间,给我们感受最深的是“网络是一种残酷的真实”, 因为当人们以虚拟的身份在发言时,任何声音都会出现。“网络很真实,但真实得你有时候不敢面对”,一位网民在看完帖子后如是说。

值得一书的是IT专业媒体的态度,与大众媒体的津津有味相比,一些传统IT媒体表现得出奇地冷静,与前一段时间对恒升笔记本的态度大相径庭,据说是与东芝的广告投放量很大有关;东芝风波还没有真正结果,东芝依然是广告大户,只有利润是真的。倒是以赛迪网和天极网为首的IT门户网站专门开辟了东芝专题,许是因为他们正在开拓知名度,而且反正东芝也没多少广告,“无欲则刚嘛”。

“引导者,而不是教导者或蛊惑者,更不是旁观者”,也许是媒体的正确态度。

拷问国货

“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这是外交上的一条不二法则,而“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伙伴”,则是商业上的一条真理。联想作为这次事件的波及者,好象并没有很好地领会这句话的含义,从联想东芝笔记本负责人的对媒体的答复,到联想对用户的声明书里出现的“东芝笔记本没有质量问题”,可以说与东芝副总裁古贺正一的口气完全一致,缺乏一个自己本身的态度,所以招来网民的一片嘘声。

其实就问题的实质而言,联想的损益是持平的。前面的笑话“郭为哭,杨元庆笑”就说明了这一点,联想如果给国人做出“舍弃短期商业利益,高举民族工业大旗”的姿态来,应该说把压力转化为又一次宣传自己的绝好机会。要知道,联想之所以能迅速崛起,除了得益于自身的努力以外,它还被认为是民族工业大的一面旗帜。倘若,联想在人们心目中树立的旗帜倒下去了,后果将是不堪设想的。“成也大旗,败也大旗”的后果并非只是可能性。

“几家欢喜几家愁”!虽然东芝愁眉苦脸,但也有人在后面偷偷地乐。对于笔记本电脑的头把交椅早就虎视眈眈的台湾厂商正在加紧生产和市场推广,而国内的几家笔记本电脑厂商包括联想电脑、清华紫光等也想乘此机会分一杯羹。国货在人们心里一直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如何从这次事件中寻找切入点,提高自身产品在市场上的份额,东芝风波可谓是一个绝好的机会。

挑战法律

东芝应该赔,这只是理论上和情绪上站得住脚,但在中国到底东芝该不该赔?该怎样赔?则必须最后落实到中国的法律上来,可以说东芝风波给中国的法律提出了挑战。

东芝面对中国媒体和消费者的巨大压力,而对赔偿持否定态度,是有其考虑的。面对着国内法院不支持高额精神赔偿要求,不支持胜诉方提出的败诉方赔偿交通费、差旅费的要求,不支持败诉方赔偿律师费等等“习惯做法”,作为一个利润至上的商人,在主动赔偿和被动判决之间,分别会承担多大的责任?东芝的选择是不言而喻的。有人说,看看英特尔(英特尔曾花巨资回收其有瑕疵的芯片),但几人有英特尔的胸怀和实力。

北京市律师协会副会长、一级律师徐家力博士说:“东芝公司在美国赔付了10亿美元,这对中国的消费者和法律界是一个很大的冲击。中国现有法律能不能保护中国的消费者向东芝公司索赔?这一问题向我国的立法和司法都提出了挑战”。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王利明教授说:在关于产品质量的责任方面,尤其是在关于合同责任方面,我国有关的立法和美国等一些国家的法律并没有重大的差异,我国《合同法》在违约责任以及买卖合同的规定中,都明确规定了有关产品质量不合格的合同责任问题,这些规定与有关的国际公约、惯例和示范法也大体上是一致的。就本案来说,关键的问题在于消费者是否能够举证产品存在质量不合格的问题。

最近,由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北京市丰联律师事务所及北京市高朋律师事务所的多名律师组成东芝索赔律师团,代理中国的东芝笔记本及便携式电脑用户向东芝株式会社索赔。可以说,一旦诉讼开始,中国的法律将经受检验。

锤炼维权意识

东芝风波应该说给中国的消费者上了很好的一课,那就是我们不仅要有消费维权意识,还要有相关完善的法律和周到有序的处理程序。任何一个环节缺少了,都会使我们只能高喊“为什么只赔别人不赔我们“的口号而拿不出相应的证据和依据。所以,我们不仅需要激情,我们还需要冷静。没有激情的冷静只是明哲保身或换得暂时的平静而面对下一次无奈,而没有冷静的激情是在杀伤别人的同时也使自己遍体鳞伤。

如何掌握激情与冷静的分寸,“发乎情,止乎礼”,也许是比较可行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每一步都要做到有理、有利、有节,不要仅仅为了索赔和逗气而意气用事。即使索赔不成功,也要多从我们自身的法律条例、维权手段上进行完善,而且要把这种维权意识扩展到目前充斥市场的假冒伪劣产品上去,使消费者权益受到保护这种大环境更为健康。

随着我国加入WTO,无论外国企业,还是国内企业都将得到同等的国民待遇,那时更要求我们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企业,而东芝风波可以说演练消费者维权意识的一次很好的机会。

需要值得注意的一些趁火打劫者。 就在东芝风波半个月之后,不和谐的音符出现了。东芝电脑“第一索赔者”的吴津并不是东芝笔记本电脑的真正购买者,“他的笔记本是借来的”,成都一家媒体这样的口吻报道了吴津的索赔真相,使得东芝风波上演了一出闹剧。但愿这样的事情不要再发生。

不管怎样,东芝风波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从这一点上我们应该感谢东芝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