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服务业进入第二曲线(蓝色资本系列报道之三) - 资本观察 - 王宏亮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49 次) 时间:2001-04-19 09:57:02 来源:王宏亮 (乐天) 原创-IT

互联网服务业:从边缘到主流
有迹象显示,经过去年以来资本市场可以称之为“第一曲线”的暴跌的洗礼后,网络经济并没有一蹶不振,相反,围绕互联网服务业价值链和业务链的横向扩展和纵向延伸,也就是所谓“第二曲线”,正在使主流经济加速地网络化。在网络产业的诸要素向中间产业带迁移的过程中,企业角色的位移,经济结构的质变,也在更大的范围内展开。据美国国际数据公司预测,今后5年内,全球互联网服务业的收入将以每年60%的速度增长,到2003年可望达到780亿美元。不顾资本市场的出尔反尔和阴晴圆缺,网络产业独自上路了。
介乎IT与其他传统产业之间的互联网服务业,由包括IAP、ASP、IEP、IDC等众多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构成,一度遭到资本市场冷遇的ICP也包括在内。传统ICP向“服务”转型的路径之一是“内容+商务”模式。当然仅仅是简单的相加和重叠还不行,只有将信息整合为服务,以服务为核心重构整个内容和服务体系,与服务进行无缝对接,最终相互激活和兑现,才能完成向服务的迁移。 国内ICP几年来一直被资费问题、不公平竞争、立法缺位、资本匮乏等诸多因素所困扰,难有大的起色,就是上了市的少数佼佼者,如今也是艰难度日。因此向着服务的转型或者说是回归,是其攀上“第二曲线”之巅展开二次创业的先决条件。
互联网服务业还应当包括转型的ISP在内。ISP做起网络服务来比其他传统企业要顺利得多,比如提供网站建设、电子邮件、商务平台服务,因为其服务模式都是基于互联网的,服务范围和方式虽然变了,但企业的资源优势还在,转起型来煞是方便。例如以接入服务起家的263,由于成功地将IDC和ICP业务从原先的ISP中剥离了出来,凭借它在接入服务、信息服务和数据服务的互补关系,使三大块业务实现了有效的互动:ISP可以给IDC的客户带来流量,ICP可以支持IDC的广告业务。
眼下方兴未艾的网上交易市场也是这个中间产业带的重要成员。虽然网上市场目前还规模有限,只限于做现货交易、过剩产品销售和间接采购,但随着企业信息化的发展以及支付和配送系统的逐渐完善,网上市场将越来越专业化,包括大宗商品、服务交易、金融衍生工具、企业间采购、营销、后勤、金融服务等在内的交易都将加入进来。据预计,到2005年,美国将有50多万家企业参加网上市场,B2B电子商务将会从今年的3360亿美元增至6.3兆亿美元,整个经济中B2B电子商务所占比例将从目前的3%增至42%。同时, B2B的增长将带动一系列互联网服务细分市场的发展,如应用系统、网络开发及集成、ERP系统、资产管理维护等。
据分析,在亚太地区互联网服务市场,增长速度也不会低于25%。促成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将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应用服务外包开始走向应用服务的中心。这种外包服务可以统称为ASP。其涵盖面包括应用程序服务、网站托管、IDC、系统集成、应用程序服务、IT服务咨询、网络管理以及电子商务解决方案供应商(BSP)等等。当然,作为新兴的服务形式,ASP的概念和内涵并不是静态的,而是随时处于分化和融合之中。

外包服务提供商的出现
网络经济分工的日益细化,特别是外包服务商的出现,是作为服务业的网络产业得以产生并不断壮大的前提。由于将服务外包出去,企业的交易成本降低了,以前靠内部制造的东西现在通过购买和租用就可以实现,于是企业的组织形式呈现出小核心、大外围的特征。这就是所谓外部化。可以说,外部化的出现,是在转型期多少有点无所适从的传统企业回归核心业务的前提。去年以来互联网服务市场上出现的外包服务提供商大多都可以归为以下三类:ASP、IDC、AIP。
ASP是一个大概念,很多专业化的平台服务多可以划分到其名下,比如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管理信息系统(MIS)、企业资源管理(ERP)、办公自动化(OA)、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核算及财务管理等等。供应链管理与商业标准化有关,我国还缺乏相关数据环境;客户关系管理一般以呼叫中心为基础,这要求ASP具备这些设备或有稳定的渠道租用这些设备;管理信息系统和企业资源管理都是大型的应用软件,主要致力于企业内部信息的集成,由于绝大多数这类系统不是针对互联网模式设计的,所以这类软件要面向ASP应用进行改造;中国在办公自动化、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核算及财务管理软件领域有良好的应用基础,这些领域将率先走向ASP。
ASP应用功能的提供者是应用程序供应商,也称为独立软件供应商(Independent Software vendors,ISV),主要负责开发ASP发布的软件。ISV通过开展ASP服务也可以发展成为ASP,例如Oracle公司。
AIP,即应用基础设施提供商(Application Infrastructure Provider)的概念,在国内最先是由亚信提出的。AIP主要为ASP、ICP以及转型企业提供专业化、客户化的应用架构和管理服务。在业务关系上,AIP处于IDC和ASP中间,它提供IDC和ASP所不能提供的应用基础设施,比如网络架构、存储备份、负载分担、数据库存取、安全服务等等。“在互联网产业界,一个包含AIP的新型价值链正在构建完成,其中AIP、IDC、ASP等都会因其特有的专业分工和规模效益显现其不可替代的商业价值。” 亚信公司CEO丁健先生说。

ASP:沿革和谱系
ASP,即互联网应用服务提供商(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是一种以出租的形式提供软、硬件、信息、系统解决方案的网络增值服务。ASP正式诞生于1998年底到1999年初之间,目前尚处于萌芽期,预计这个阶段将持续到今年年底。但据专家分析,至迟到2004年,其市场价值将超过25亿美元,增长率将达到106%。目前ASP市场的主导力量主要是一些大型软件厂商,例如EDS、IBM、Oracle、Microsoft等等。
ASP提供商的沿革大体分为三类:第一类,从过去的ISP发展而来,围绕基础设施和通讯功能展开服务,直至发展为现在的IDC。ISP发展的突破口在于开发企业初级应用模块及标准应用系统出租。典型的例子是世纪互联、263首都在线等。
第二类,从过去的ISV(独立软件提供商)和VAR(增值服务转售商)发展而来。由于国产软件业没有形成规模优势和核心竞争力,标准化程度也低,一直没有挤进主流市场,因此他们转到ASP后,能不能为客户提供像样的软件服务,是他们能否在网络服务领域生存下去的关键因素。宣称要为中国为数700万的中小企业提供企业运营及管理软件租用服务的用友集团,是从软件业转型而来的应用软件服务提供商中的佼佼者。
第三类,从传统IT企业相关服务部门转型而来,大多是以系统集成商身份出现的ASP提供商。
第四类,从商业网站转型而来,例如证券之星。证券之星的定位是“面向行业的公共互联网服务提供商”,服务对象集中于金融证券领域,从事的是金融、证券等领域的电子商务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的资源服务、技术服务和客户服务。

IDC:产业资本的胜利
研究显示,IDC正在成为继电子商务与ASP之后的又一热点。IDC是对入驻企业、商户或网站服务器群托管的场所;是各种模式电子商务赖以安全运作的基础设施,也是支持企业及其商业联盟(其分销商、供应商、客户等)实施价值链管理的平台。IDC可以为网站运营带来以下好处:一是节省成本。自建机房、接入线路并维持其运转需要大量投入,而在数据中心里,大量的设施、运作费用都被均摊,入驻企业承担的成本将大大减少;二是使企业触网的初期投入大大降低;三是能够使企业心无旁骛地回归核心业务。
在美国,目前主要有三类公司介入IDC业务,一类是IDC专业公司,如AboveNet、DigitalLand和Exodus;一类是IT巨头,比如IBM、Intel;还有一类是电信运营商,如Qwest、AT&T、UUnet等。
中国IDC市场的出现虽然是晚近的事,但发展也不可谓不快——目前涉足IDC领域的企业大致分如下几种:
第一类是电信运营商,如中国电信、网通、联通、吉通,作为产业巨头,它们的优势是拥有较雄厚的行业资源和资金;劣势则是缺乏IDC的运营经验和IDC专业服务能力,既提供带宽批发服务,也提供主机托管服务,市场落点还没有找准。以网通为例。作为目前国内四大电信运营商之一,它拥有的宽带IP网络覆盖中国17个大型城市。据介绍,一两年内,网通将在全国建立17座数据中心,这些遍布全国各大城市的数据中心将直接依附在CNCnet上,从而实现相互之间的互联。
第二类是转型ISP公司,如世纪互联、263首都在线、上海热线等,这些企业拥有多年的品牌和本地用户资源,大多与本地电信关系不错,缺点是没有管理全国范围内数据中心运营的经验,全国业务很难开展。
第三类是一些转型IT企业,如清华万博等。
由上可见,传统产业资本在IDC领域介入之深,丝毫不下于网络企业。随着中国电信在香港、纽约两地的同时上市,随着外资获准经营电信增值业务,特别是随着WTO的来到,无疑地,将会有更多资金进入IDC领域、ASP领域,乃至整个互联网服务领域。那时,中国产业互联网的格局就会与今天大不一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