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76 次) 时间:2001-04-19 09:55:18 来源:王宏亮 (乐天) 原创-IT
去年以来,中国IT市场在保持“摩尔定律”所揭示的倍速增长趋势的同时,市场格局开始呈现出了细微的变化:硬件产品的比重不断下降,而软件产品,特别是基于应用软件的网络服务业的比重则不断增加,以致于整个产业的热点日益转向了集成、解决方案以及互联网应用和服务。软件企业纷纷向网络靠拢,以便在边际利润愈益下降的同时开拓新的市场疆域,索取更多的消费者剩余。
例如:联想提出成为中小企业IT应用解决方案的提供商;金蝶提出成为企业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的提供商;TCL提出成为家庭应用信息技术方案提供商;同方提出成为数字校园应用解决方案提供商;金山推出iWPS,作为全面转型网络服务业的核心产品;浪潮国强推出为企业提供基于互联网应用和电子商务的分行业ERP 解决方案……一时间,IT应用服务在各个行业的渗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服务方式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尤其是PC、通信和其他电子产品的融合,成为IT企业最为核心的竞争力,也成为拉动整个市场最为重要的原动力。
于是,非常富于喜剧性的事情发生了——以前还仅仅是整个IT业一部分的互联网服务业,蓦然间几乎成了产业链条中最醒目的增值点,传统的IT产业倒反而退避三舍,好像成了它的附属产业一样。不过日益浮现的互联网产业并没有限制和阻碍IT业的发展,而是反过来为其提供了一个更为扩展的平台,同时作为上游行业的IT业也源源不断地向下游分流出一部分资金、人才、技术以及管理经验。由于得到上游产业资本的补充,浮现中的网络服务阵营虽然依旧在经受着来自风险资本和股市的白眼,但发展却并未有丝毫放缓。
电信运营商的互联网战略
2000年底,国内电信市场原有的大一统格局已被分割得差不多了。中国电信而外,中国移动、联通、网通、中国卫星、吉通、铁通、广电等新兴公司的介入,使电信市场的博弈态势空前复杂起来。此外石油、电力、海运等非电信企业也建立了各类专用通信网,咄咄逼人地加入了电信业务,特别是互联网业务的争夺之中。在骨干网运营领域,以及在新兴的互联网服务业领域,原来由中国电信“一统天下”的局面正随着网络产业的发展而发生微妙的变化。
中国电信对互联网业务的信心令人敬畏——不光提出今后五年发展1.5亿互联网用户的宏远目标,为了赶在今年7月在香港和纽约同时上市,还将自己包装成一个主营固话和互联网服务业的公司。据业内人士透露,中国电信首批上市的资产将包括广东、上海、北京在内的6个增长速度最快的省市;在首批发行后,还会收购新的地方电信网络公司,并在进行资产重组后增股扩容,一如中国移动那样。另外,为进军移动领域,吸引境外投资者,中国电信目前正着手赶在发行之前申请移动执照,但是否能得偿所愿还是个未知数。
中国电信作为中国互联网产业结构底层的服务机构,为企业上网做过很多实事,也为ICP、ISP们提供过多种服务,但令人诟病之处还是不少。据悉,在中国电信未来发展中,经营结构将从单纯的基础平台向综合应用支撑平台扩展,数据业务将逐步向互联业务转移,另外带宽网络的建设也会有更大的进展。中国电信正在像一个巨人那样缓缓转型。
不过至少眼下来看,中国电信的如意算盘还面临着很多变数:继和法国电信、德国电信结成联盟之后,近来联通又和日本NTTDOCOMO结成了股权联盟,其矛头所指不言而喻。使中国电信更为”头大”的是,中国铁通公司从今年1月底开始已在全国范围内提供电信服务。这意味着铁通将和中国电信重新划分现有电信业利益格局,争夺固定电话和互联网用户。铁通公司的入局很可能使中国电信实施IPO的规模受到影响——有媒体报道说,中国铁通将在未来几年内赴海外上市。不过按照有关方面排队上市的惯例,铁通上市的时间表可能要排在两三年以后,其间不排除铁通会和其他电信公司进行合并。除联通、网通有能力和中国电信竞争外,国家计委不久前批准的“中国高速互联网络示范工程”实施企业,由于拥有基础电信业务权利,也将是中国电信的有力竞争者。鉴于数据业务在电信业务中的比重日益增加,围绕互联网业务的争夺将势不可免。更有力的竞争者来自外资。外资的获准进入,不仅将为中国电信市场的未来竞争格局增加新的不确定因素,也会对我国电信企业形成空前的竞争压力,包括中国电信在内。当然在内忧外患之下,中国电信的生存还不成问题,但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之后,不伤筋动骨是不可能的,那时候国家就是想管也难管。
联通、中国移动的成功上市,网通的宽带骨干网建设,外资的进入中国电信业,种种迹象表明,电信市场的市场化程序已经不可逆转,而这是降低上网费用和扩展网络应用空间的前提。
在网络技术方面,骨干网传输技术一直是影响网络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以往的互联网在远程传输上主要依赖于长途电话链路,根本无法支持巨大的数据传输量,加之电信公司收费居高不下,致使“骨干线路”的主要消费群——ISP们苦不堪言,甚至互联网能否称之为一个产业一度也被打上了问号。然而基于IP技术的宽带互联网的发展,使得以话音业务和电路交换为特征的传统电信框架向以数据业务和分组交换为基础的IP电信框架过渡成了可能。一个融合了电信网络、计算机网络和广电网络业务的宽带统一网络已呼之欲出。
网络接入商
电信技术,例如宽带技术、无线接入技术、双向寻呼技术的发展,直接推动着互联网接入市场的发展。中国电信虽然在个人接入市场仍然保持垄断地位,但民族通信企业,特别是国外通信巨头的蜂拥而入,使这一市场的博弈格局正一点一点发生变化。尤其在低端网络设备领域,如SDH接入设备、低端路由器、ATM交换机、网卡、MODEM、集线器市场等细分市场,国内厂商已迅速抢占了部分增量份额,典型的如实达、华为、中兴、大唐、巨龙等公司。与此同时,在激烈的竞争下,一部分ISP开始转向网络服务业。
但坚守网络接入阵地的民营企业仍不乏其例,比如实达网络。这家2000年1月成立的公司目前是国内三大网络设备制造企业之一。其中通讯接入、网络终端占据着国内领先地位,局域网产品位居第二名。实达网络自成立之初就把自己定位为专业化的网络设备与服务供应商(IEP)。为此,实达网络采取了高起点切入网络业的策略:先是构建了以市场为中心的组织管理体系,并以ERP为基础,全面导入网络化管理;然后又组建网络通讯研究院,以研发带动应用,从而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掌握芯片应用级技术的厂商。
实达网络表示:在2001年内,公司将进一步稳固Modem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ISDN在国内第二的成绩,提升市场占有率;同时根据国内宽带网的发展,发挥在ADSL和Cable Modem上的领先优势,推动宽带接入的发展;在局域网产品方面,实达网络将继续实施“立足中小,扩展两端”的策略,把目标瞄准中小型网络应用市场,同时向SOHO家用型产品和高端应用级、企业级网络产品市场拓展;在网络终端市场方面,除了继续推动Windows终端在国内的应用外,还将大力发展宽带VOD产品,以适应国内宾馆、学校高档小区对宽带网络化的需要。事实上,实达已经部分改变了人们“民族企业只能经营低端产品”的偏见。
作为服务业的软件业
以微软为代表的软件巨头曾使软件成为一个利润惊人的产业。自1990年以来,美国软件产业以每年12.5%的速度增长;1996年,软件产业收入达到1028亿美元,位居汽车、电子产业之后,成为美国的第三大制造产业。在中国,软件产业目前也已发展成为市场价值达100亿元以上的产业。但自2000年上半年起,国内软件业不但利润变薄,增速也已明显放缓。在网络经济主导时期,作为制造业的软件业似乎已注定难有大为。
但正所谓东方不亮西方亮,在此同时,作为服务业的软件业却是方兴未艾。服务,而不是产品,正在成为软件的核心要素。不管是硬件提供商、软件提供商,还是解决方案提供商,如今都在向服务提供商的角色演变,由此产业价值和软件业商业模式开始发生质的转移。由于硬、软件业渐渐成为寄生于整个网络服务业底层的附属品,整个互联网产业的价值链不得不重新构建。
软件服务化的滥觞应该说发端于微软的.NET计划。正是.NET第一次使网络应用超出了浏览的范畴,将一系列软件集合、统一到同一标准和网络平台上,并在其中包括了构建下一代互联网服务所需的全新基础架构。微软表示,作为微软整个业务之核心的.NET战略,今后将产生公司85%的营业收入,由此微软将全面转型为一个网络服务提供商。.NET一出,英特尔、思科等IT巨头都纷纷响应,分别抛出了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的最新战略计划。可以说,以Linux的主流化和微软.NET计划的出台为标志,整个软件业向互联网服务业的全面转型是近一年以来IT界唯一震撼人心的大事。
互联网服务离不开数据库软件、操作系统软件,尤其是互联网应用软件的支持。互联网应用软件发展到今天,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群,乃至所有用于构筑互联网服务平台的服务器端应用软件子集,如电子邮件系统、信息查询系统、监控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等等,都可以归于这个产业群。而互联网应用软件作为运行于服务器端的大型应用程序,在互联网应用价值链条中处于核心的地位。
目前国内应用软件市场还刚刚启动,基本上还没有行业巨头产生,较为著名的应用软件厂商和解决方案提供商包括世纪永联、亚信、用友、金蝶、易宝北信等等。借着上市,借着风险投资、债券发行、兼并收购,借着来自联想、实达、海尔、海信这样的产业资本的注资,以及外资的参股等资本整合手段,这些软件企业开始了向软件服务业索取消费者剩余和价值增值途径的转型竞赛。事实上,这是一场向互联网产业带“战略性转移”的决定性竞赛。
联想:互联网上找出路
传统企业在新经济时代能否继续领先,这是一个实践的问题。目前有一种论调以为,越是大型的企业,在转型中就面临越大的困难。这其实是一种似是而非的看法。以联想为例,作为一个电脑老大,其进军互联网的策略就非常成功。从进行组织架构改革,到产权改制和资本运作,都与新经济实现了巧妙的对接,而与此同时,联想并没有放弃PC这一核心业务,没有放弃多年经营起来的庞大营销体系。联想将这一转型思路称为“产业链式处延扩张”,也就是说,要靠PC业务创造足够的利润支撑信息服务,同时将传统分销系统转为电子商务的配送体系。否则,联想将无法避免“三齿拉瑞阿现象”。
在1999年底以前,联想还是一个线下企业或者叫传统企业,它是中国PC业当之无愧的老大,但却是互联网服务业的侏儒。但到了2000年,联想的想法变了,提出要“从一个PC厂商逐渐变成一个全方位的网络产品、技术、服务供应商”。互联网产业包括两大部分:网络基础(网络基础设备制造和网络互联接入)与网络服务(ASP和ICP等)。联想转型的战略是兵分两路:一路从PC机出发切入网络设备领域,生产服务器、路由器、集线器、交换机、网卡等等接入、交换设备,跨入宽带网络;一路则从软件入手,提供网络软件和系统集成、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等方面的服务,并切入B2B、B2C等电子商务领域。而后一条路将是未来发展的重心。
以1999年11月发布号称“因特网电脑”的天禧电脑为标志,联想开始将一只脚跨入互联网服务业。至此而一发不可收:2000年4月5日,联想宣布实施成立以来最大的一次结构手术:在业务上分成两大子公司:“联想电脑公司”和“联想神州数码有限公司”,为进军互联网搭好了组织架构;4月18日,FM365网站正式开通; 8月23日,联想以价值3537万美元的有形资产入股赢时通,目标是把赢时通变成一个证券领域信息化方案供应商专家。这是联想自在香港股市融资30多个亿以来扩展网络业务的第一次并购动作;12月18日,联想宣布与新东方联姻,进军教育产业,接下来又将旅游、移动通信等专业网站列入了并购视野;12月9日,联想集团副总裁杨元庆宣布,联想正在进行结构重塑,将从单纯的个人电脑供应商全面转向互联网和电子商务解决方案的服务商。这样,联想就将网络设备制造商、综合性门户站点、网络投资商、ISP、电子商务解决方案提供商、宽带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等多种角色兼于一身并融合到了一起。但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服务已在其业务构架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方正:软件巨人的转型
去年以来,方正从传统软件巨人向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互联网企业转型的节奏骤然加快了。然而,在经过历次的权力更迭、策略调整和股价动荡之后,这个软件老大已多少显出一丝疲态。事实上,方正需要面临的是双重的转型:产权体制的转型和企业战略的转型。从推出e-media策略,到开通MrBuy网站、收购荣文科技,方正已在互联网服务领域圈下了够大的一块地盘,但在产权问题最终解决之前,方正再续传奇的努力仍将被打上问号。
谈到向互联网领域渗透,方正其实动作得并不晚,至少与联想、四通比并不晚。早在1992年,方正即已制定出中文SGML标准,这是互联网上通行的HTML、XML语言的基础;1997年,方正的Internet电子新闻发布系统投入运营;次年,14家方正报社用户使用方正产品成功实现上网;1999年,由李汉生制定的E-media策略,更推出国内基于互联网平台的新闻采编系统以及翔宇Internet信息发布系统,超过50家报社使用方正产品上网建站。而与此同时,联想、四通等中关村传统工厂企业的业务还仅仅停留在PC领域。
E-media策略是李汉生互联网计划的第二步,旨在利用方正现有技术和市场优势,建立中国最大的基于E-media和E-business的企业解决方案软件和服务公司。换言之,它是对方正现有业务的整合与延伸,而不是另起炉灶。照李汉生的设想,E-media是在电子商务的大环境下,突破传统媒体介质,融合网络、通信、软件等技术的一种全部传播方式,方正借此将提供跨媒体平台的信息生产、管理、发布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在靠技术主导难以保持领先的市场上,该战略将以市场主导的优势为方正在互联网和数字广电领域开辟出一块全新的成长空间。
其实早在数年前,方正电子就想进入广电业务了。这不光因为广电业中数字化和网络化业务是广电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因为这是一个油水更大的市场。在报业市场日趋饱和的大势下,抢占数字广电这块地,是方正实现战略转型的重要一步。当然,目前数字广电市场整体规模还不够大,差不多仅占整个广电业的10%左右,一年也就四五个亿的营业额。但就其前景而言,当是极为乐观的。
方正互联网战略的另一着棋,是与Yahoo!合作,建立MrBuy网站。据说,该网站在几大传统工厂公司中是成立较早的,该炒作得更为热闹才是。但李汉生并没有贸然进行炒作。他还要看一看,看看其未来市场是否有够大的成长空间,这是明确其定位的前提。在考察了硅谷新经济的发展模式之后,李汉生明确了MrBuy的定位:一、MrBuy不做ICP;二、MrBuy要做电子商务,因为技术是方正电子的优势,做一个门户网站,单凭买技术就可以生存,那样方正电子的优势就得不到利用。由此出发,方正电子确立了自己的电子商务方向:做ec-tech,也就是有关电子商务的研发,主要由方正研究院来负责。最后,方正的电子已经拿出了一个名为“鲨鱼群”的技术产品。MrBuy而外,方正电子与Yahoo!合作的方正互动也已启动。其商业模式是,帮助广告客户在相关网站播放广告,方正互动则从中收取广告代理佣金和服务费。当然,无论是MrBuy,还是方正互动,目前还都难以启及盈利点,这是目前互联网发展阶段的必然,方正亦不能例外。作为E-media概念的延伸,方正电子商务计划还包括了一个新的战略——EC-media,即基于媒体的B2B电子商务,以向媒体提供内容、广告服务和其他传统业务为主要商业模式。不过方正电子还没有确定在这个领域投入的具体数额。慢慢磨合吧。
谈到转型,一般的理解似乎是抛下传统业务,全面介入一个新的业务,但方正的做法不是如此。毋宁说,方正互联网战略不过是其传统业务之上的一种适当延伸,毕竟,互联网技术并非方正的强项。丢掉拥有巨大技术优势和市场份额的报业,方正将失去利润增长的最大来源。那些批评方正互联网战略“保守”的分析人士,恐怕未必理解方正的这一苦衷。
因为这个缘故,方正的转型在外人看来确实显得左右为难:既要依赖报业,又要向互联网业务不断调整,还要面对亏损和来源于旧有体制的层层阻力,尤其是,方正目前还没有建立一套与新经济相适应的制度安排。好在,在王选重返董事会后,关于改制一说已有了眉目和时间表,而这绝对是方正进行战略转型的前提之一。
应该说,方正也是以这样一条思路来定位其互联网战略的。这不仅因为转型面临着双重风险——传统利润可能丧失,而新利润又不能支撑企业的生存,还因为方正尚未度过“管理关”,改制也尚未完成,不可能把重心转移到还无法真正赢利的新业务上来。那么,曾经被目为传奇的方正的过去将成为其转型的动力还是阻力?两年前发生的那场权力层震荡,是否会再次成为其深层次变革的障碍性因素?这一切可以说都还是一个悬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