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75 次) 时间:2001-04-18 18:38:48 来源:王宏亮 (乐天) 原创-IT
数字域名:迟到的标准
据12月9日新华网刊载的一篇文章称,最近上海通用化工技术研究所问世了一种采用0-9这10个阿拉伯数字给上网终端分配域名,并由国家代码、地区代码和智能终端代码(或服务商代码)组成的数字域名系统。该文极尽赞美之能事地说,“数字域名的问世,将打破英文域名的垄断地位,改变非英语国家上网的语言劣势,从根本上解决或缓解域名和IP地址资源紧张的状况以及域名抢注的现象。”该文甚至拿消除“数字鸿沟”和推进“地球数字化”这样宏远的目标来说事,以表达对数字域名这个新而且鲜的系统的喜悦之情。但据记者向CNNIC的有关人士了解,该注册域名服务方式并未经信息产业部批准,其推出者也没有与信息产业部授权的域名注册管理机构CNNIC作过沟通。
这个系统其实并不新鲜——在”3721中文网址”软件中,早就包含了拼音、股票代码、电话号码等寻址技术。
虽然相对于不少中国用户来讲,包含数字的域名有时用起来更方便,比如“3721.com”,但要知道:首先它拥有“.com”这一标准域名后缀,其次“3721”是一个中国人很易记忆的特殊数字组合,再次“3721”只有4位,远比上述数字域名系统位数少。
IT学者孙彤就此质问道:“域名系统是为了解决数字形式的IP难于记忆才产生的,本意原是方便网络的使用者,所以才用一个有意义的英文单词来代表一个网络地址;而一长串数字的记忆难度与IP地址的记忆难度不相上下,这是否有倒退的嫌疑?”
数字域名的出现,客观地讲,是可以解决某些领域的问题,但不能解决目前域名体系的主要问题,因而其应用范围具有相当的局限性。如果数字域名系统不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广泛的用户基础,造成默认的事实标准,同时得到国际域名管理委员会,哪怕是某一个国家的互联网管理机构的认可,使之成为国际或国家的标准,那么,这样一个迟到的标准,其推出者的钱途恐怕不会是很乐观的。何况,英文域名以及现在国内的中文域名,都是基于网络协议和国际通行标准,并得到全世界承认的。数字域名能在多长时间、多大范围内得到认可?
作为互联网名址系统这样一个较为严密的体系,如果要进行广泛的商业推广,需要经过相应管理机构的评估和授权、全球域名解析系统的整体协调和各注册服务机构的配合,才能保证在注册与解析方面的合法性、一致性和应用上的广泛性。“从目前来看,我个人认为上海通用化工技术研究所的这套系统,距离广泛的商业应用还有不短的里程。”中国万网竞争力总监陈平先生说,“它在多大范围内能成为标准,我想这取决于业界,特别是互联网名址和标准管理机构对它的认可,更取决于自其身能否最大限度地满足用户的要求并与现行互联网名址体系平滑衔接。”
当域名主权遇到标准霸权
目前,英文域名的申请注册主要由美国控制,通用顶级域名、国际组织域名的解析,皆要经由美国的域名服务器来完成。中国在域名和与其对应的IP地址注册上明显处于“在人屋檐下,哪敢不低头”的不平等境地。为主张域名主权,中国、日本、韩国、新加坡等非英语国家相继开发了出基于各国文字的域名系统,但它们大多还不能游离于英文域名之外独立使用。
前一段被众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中文域名注册之争,中国究竟争得了多少主动 ?在域名解析的标准上,甚至在对中文域名的支配上,不是还由美国牢牢地把握着主动吗?
于是,当域名主权的微弱呼吁遇到标准霸权的强力屏蔽时,中国互联网业再一次屈辱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弱国无外交”:由于网络业起步较晚,在国际域名系统标准建立时,中国互联网还是一片空白,所以只能被动地接受其它国家制定的游戏规则,从而在许多方面丧失了先机。
在电子商务时代,互联网上承载的是信息、商机和资金流,所以一个统一的标准至关重要。 “现在互联网的管理算是实现了国际,由ICANN来管理。可这个ICANN实际上还是发达国家起着主导作用。我们现在的责任就是要在世界互联网领域里争取我们更多的发言权,而不是自说自话地来定一些国际互联网不可能接受的规则。原因很简单,域名需要国际互联网承认,才可能得到路径解析,才能接入互联网。ICANN只会承认一个中文标准,不会有第二个。而互联网的标准,也只能是国际的,是开放性的,而不可能是某个国家的自我封闭的标准。” 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CNNIC工作委员会主任胡启恒说。
中文域名:从多元化到实名化
中国域名市场,眼下还是一个多头并进的“五代十国”:有中国官方背景的CNNIC,有以全球化顶级域名为号召的NSI,还有提供多语言域名的I-DNS。此外,还有包括澳大利亚、新加坡、台湾和香港在内的多家注册机构。于是在多个游戏规则之下,大家自说自话,各行其是,都想成为主流标准,但一时又都还成不了主流标准。
中文域名是在原有域名系统上进行的补充,由于成功解决了中文域名的兼容性问题,得到了世界的认可;但是,它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其一就是域名的多元化。互联网的目的是统一,全球共用一个标准,使各个国家的人们利用互联网络进行交流,域名多元化显然有悖这个思想。
在未来,域名作为一种规则、规范,还将继续存在,不可能被关键词系统或者说是实名系统所取代。“这有点像IP-URL域名,网络访问方式经过一次次的进化,才有了今天的易用性。今天,当你输入‘新浪’时,就能直达http://www.sina.com.cn,表面看起来是比从前简单了,但实际上系统仍完成了一个转译的过程,通过‘202.106.184.200’将你带到新浪的首页。”3721网站的白玉玲小姐说。
在国际域名标准制定的时代,中国已经痛失了一次机会。现在,新一代上网方式——国际实名系统标准即将建立,为什么我们不迅速与国际接轨,不迅速对这种新的国际标准作出反馈,不迅速发出中国的声音,而还在已没有中国发展空间的域名体系上纠缠不休呢?
在这样一个访问方式层层进化的网络生态下,试问谁还会把不合时宜的数字域名当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