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90 次) 时间:2001-04-12 18:44:40 来源:导龄 (小导) 原创-IT
E-book:期遇尖峰时刻
E-book(电子书)一炮打响是在2000年。美国恐怖小说家史蒂芬·金在网上成功发行《骑弹飞行》,这本小说是第一本只发行电子版、不发行印刷版本的书。在其发行的第一天,就被下载了40万份!而传统印刷书新发行小说第一天的销售记录是75000本。史蒂芬这次成功的网上书籍发行被认为是“他个人的一小步,整个图书业的一大步”。
2001 年2月18日,《北京日报》报道:人民教育出版社正在对高中电子书包进行调试,准备在今年秋季分别在北京、上海、大连、深圳4个城市投入试用。电子书包的出现,可以使学生不再需要背着沉重的书包上学,而是把所有的课本、笔记本和作业、资料存储在重量不足1公斤的电子书包里。拟采用的电子书包“文昌一号”由我国台湾地区生产,这也许意味着中国的E-book事业可能因此步入产业化进程。
前面所指的E-book是以电子媒介记录信息的图书形式,也有人专指用于PDA硬件阅读的电子图书。有必要补充的是,E-book用特定的阅读器浏览的电子图书,且其边际成本趋近于零,以区别于在一些网站上早就出现的电子文档图书。
埋头从事E-book的人,对E-book看法是什么?
北大方正电子有限公司网络传播事业部周劲:“E-book是互联网的春天。”
博库(http://www.bookoo.com.cn/)的COO唐文辉:“正因为看好了E-book有前途,才一直坚持下来,我相信在做大市场渠道工作后,E-book一定会盈利。”
北京书生公司董事长王东临甚至说:“电子媒体已经过时了,数字媒体才是我们现在的热点!”
E-book有何魔力能驱逐寒冬,唤起互联网的春天?
E-book与纸书:网上卖什么“书”?
目前中国的网上书店有些规模的是“当当”(htpp://www.dangdang.com.cn/)和“卓越”做的B2C,寻书网做的B2B等。前两个网站的2元书记者买过,再加上5元给配送公司的费用,记者在1本书上的花费是7元,且为货到付费,网站实得2元。我很感谢网站给我这样好的机会享受网上购书的乐趣,但对于网站来说赔本赚吆喝也不是长久之计。“当当”的俞渝对记者提出的赚钱问题说道:“给我一些时间。”
在互联网的寒冬说这样的话有投石下井之嫌,不过人民教育出版社与方正科技共同投资建立的寻书网因为做B2B针对批发商,有便宜双方赚,对自己来说赚钱的机会性要更大一些。寻书网的张明高说:“寻书网依托人教的教育资源和方正的技术力量,只做批发,将拥有国内教育指导资料市场75%的市场占有率。”打开了教育产业这个特定领域,张明高对记者说他们是盈利的。
当然,能切入教育口的网站不会是多数,而纸书包括成本、配送等费用在内的支出,不是一般网站靠一己之力能坚持多久的。于是面向大众的E-book浮出水面,渐受关注。
E-book区别于纸媒图书最大的优点应该是消灭了从网站到消费者中间的配送环节,通过网上银行付费后,从互联网上直接下载即可。另外E-book存储量大,便于检索、复制和传输,成本低,利于环保等显著优点,是纸媒图书不可比的。
2000年末,世界上最大的网上书店亚马逊公司推出了电子图书的业务,此前其纸媒图书的数量在30万本左右。目前该公司电子图书的数量不足800本,主要集中在文学方面。亚马逊提供的电子图书的售价为纸媒图书的40%左右。但就亚马逊的严重亏损来看,网上书店的经营模式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中国,“当当”还未开展E-book业务。而博库提供了基于JAVA页面的图书在线阅读,并购买了国内多名著名作者作品的网络上出版的版权,同时,首创了图书的收费下载,下载费用是纸媒图书的20—30%。但就目前来说,博库的图书数量很少,而且落入俗套,收录了太多大众性文学E-book作品,没有形成自己独立风格。另外,虽然博库首创了国内图书收费下载的形式,但缺少类似于工具书之类的E-book,所以现有的交易额很不理想。不过,博库已意识到此问题,唐文辉表示下一步博库将加大工具书的份量,先服务好目前上网人群占多数的IT专业人士。
书生之家网站(http://www.21dmedia.com/)宣称已经完成了1万多本图书数字化,但在网上却未见这些书的身影。而且,王东临说E-book过时了,数字化才是现在的潮流。
方正之所以介入此市场是因为众所周知的出版业背景,几大出版社都用了方正的照排系统,要将其格式转化为E-book格式当然要用方正提供的产品。而且方正提出口号:“卖水不淘金,只做系统平台不介入E-book业务。”这样避免了与客户的竞争。据悉,方正在北大图书馆做测试,将其图书的电子版转化成E-book格式并在校内供广大师生免费下载。
当然,由于E-book与纸媒书有不同的出版版权,可以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产品,其消费群也将不一样,因此二者不会在市场份额上有太多的冲突。反而,E-book可以实现对图书的深加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
首先要有书可卖才谈得上售书。E-book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书少,相比纸书,消费者的选择范围小得多。CNNIC的调查表明:网民上网的目的一是找新闻,三、四位是找电子图书,最不满意的排名第一就是电子图书太少。此外,据2000年美国杂志的调查显示,目前在E-book的阅读工具中PC占据了72%,而其他PDA手持阅读器,只占28%。而且PDA造价对一般消费者来说昂贵且因屏幕小而造成阅读不便,此局限使E-book的自由的随身阅读形式不被大多数人享受。看来,如果资金允许,网上二者都卖是最好的形式。
E-book探索:牵谁的手走得稳?
上文提到E-book的缺点是内容少,目前互联网上能够用于进行电子阅读的信息大约只有十分之一可能具有阅读价值。如此折算下来的信息还不够达到一个中型图书馆的藏书量。而中国是一个出版大国。我国现有500多家出版社,报社在2000家左右,它本身所有的传统的图书、报刊,覆盖了各个学科、行业。在此环节上,做E-book首先要牵传统的出版物的“手”。先把现有出版物电子化并做成E-book就是一项很大的工程。
其次,申请网络版权时,做E-book要牵出版社的手,包括地方出版社和独立出版商。
然后要牵渠道发行商的手。博库收录的E-book在国内来说是最多的,但是建站之初,渠道市场没有拓展,现有的少量的交易多数为网民的自觉、主动行为,而没有渠道商的疏导。因此要将出版社、供应商、批发商连接起来,从而建立一个进、销、存、运优化管理体系。
另外,E-book最重要的是安全问题,保护好版权,就是保护做E-book事业者自己的饭碗,所以要和系统提供商牵手,解决安全问题。《骑弹飞行》在网上发表时采用了防盗加密技术,但立刻就被黑客破解,随后便有几个网站提供不加密的免费版本。在此方面还要与银行牵手,解决网上支付的安全问题。方正只是提供工具。这要求把版权保护的事做好,有两个环节:一是读者买了书只能在自己机器上看不可拷贝(要加密);二是出版社与书店销售间有不可抵赖性。买了书就有凭据。北大图书馆在北大校园内做了测试,过程很顺利。
E-book行业模式是B2B2C,同时伸出几只“手”,迈出几个小步后,E-book在产业链将逐渐形成。
E-book商机:产业道路,赚钱有日
影响E-book发展的因素主要是图书内容、阅读习惯、阅读舒适性、版权保护、价格(下载网费、PDA/PC硬件)、用户群等。做互联网的人最爱说的一句话是:“市场不成熟。”美国新印股份有限公司并列首席执行官蔡东进在IT沙龙尖锐指出:“E-book在中国做,是个错误的地点;在这个时候做,是个错误的时间;对本地的读者来讲,是个错误的对象。” 他从受众购买力、市场角度分析认为20年内E-book不能盈利。
但周劲却持相反的观点。他认为做E-book的时机成熟,理由是不少网站在提供E-book内容,因此市场是有需求的。在他心里也有个估算:初步估计整个图书业的产值为一千个亿,如果拿出其千分之一的钱来买E-book,就是一个亿。大众的阅读习惯曾是记者担心的问题,但周劲很风趣地谈到:“要感谢‘盗版’在互联网发展初期的泛滥,为现在的网上售书培养了一大批有阅读电子图书习惯的网民,中国有2000万网民,只要发展了其中1%的客户,则盈利就不会再存在问题。”
但困难也有,一是:很多出版社的书没法转化成E-book格式;二是即有出版E-book的也会有网上书店专门卖,而且两者之间利益保障问题很大。
唐文辉认为再过5到10年,E-book将是普遍的东西。而他坚信博库到2002或2003年就可以实现盈利。当初博库为朱海军义卖,有非常多的读者愿意响应购买。这次活动发现的现象是:不是读者不愿买,而是花钱太麻烦。博库目前只能用招行卡,其用户不是很多。故而银行业的参与也与E-book的发展息息相关。
我们可以回到文首,在发布电子书包将进入中学市场消息的同一天,大洋网的消息:由南开大学主持开发的阅读不耗电电子书已在天津面世,即将投入大批量生产。已经试生产出的电子书有“大32开”书本大小,外观是书的形状。据介绍,这台电子书可存入300万个汉字,还可以方便地从网络上下载图书,使用两节AA电池可以阅读3万页的内容,总重量不足700克。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本文提出了E-book产业化的问题,这是因为出现了这样市场机遇:教育产业的电子书包不仅是E-book发挥作用的舞台,而且还将由此带动了新产品的开发和生产。SoftBook的总裁Jim Sachs曾说:“E-book是为了那些必须经常阅读大量必需信息的人们所设计的,例如学生、专业士、医生和律师等等。”
以某个行业为切入口,产业化的道路上,E-book赚钱有日。E-book凭借其存储量大,便于检索、复制和传输,成本低,利于环保等显著优点,势必成为今后发展的趋势。同时图书载体的转变,必将与社会消费环境的改变产生强大互动性,从而改变人类的生活习惯。
E-book:期待尖峰时刻(看有牛发相关文忍不住放上来) - 导龄 - 2001-04-12 19:10:55
看好,但不知市场接受否?
Re:E-book:期待尖峰时刻(看有牛发相关文忍不住放上来) - 曹阳 - 2001-04-12 19:54:25
我不看好,去年it沙龙又过一期活动,讲的就是e-book。作为一种产品,e-book不仅包含了大量技术问题、安全问题,还有版权、营销模式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
Re:E-book:期待尖峰时刻(看有牛发相关文忍不住放上来) - 导龄 - 2001-04-12 20:26:14
整个产业,有前途不知是否有钱途。但我还是看好,毕竟有受众,有人在做此事。总比只想不练的强
Re:E-book:期待尖峰时刻(看有牛发相关文忍不住放上来) - galaxy - 2001-04-13 08:26:52
我们做电子书 我的QQ:14175371 一起探索 :)
Re:E-book:期待尖峰时刻(看有牛发相关文忍不住放上来) - 北伐军 - 2001-04-13 09:54:43
电子书的市场肯定有,而且够支撑一个产业,但远没有外界所说的乐观。 目前国内投资开发e-book的有上十家,媒体的报道也有很多很多,但目前真正投放市场的产品没有一种。 技术上没有实质的突破,关键是一种为业界接受的开放式标准还同制订。这里又涉及到谁是游戏规则制订者的问题,除了技术本身的因素,还有制度层面的问题。最大的担心,是因条块分割导致象中文域名之争一样的内斗。 内容上的发展速度鹅行鸭步,也让大家泄气。没有一家投资商有气魄站在抢救数字中国文化的高度来做这个事情。法律和版权部门的懒惰,使得大家在数字版权方面望不前。 还有著作家们的糊涂认识与自私心理,也在阻碍数字化的进程。
Re:E-book:期待尖峰时刻(看有牛发相关文忍不住放上来) - 北伐军 - 2001-04-13 09:55:32
电子书的市场肯定有,而且够支撑一个产业,但远没有外界所说的乐观。 目前国内投资开发e-book的有上十家,媒体的报道也有很多很多,但目前真正投放市场的产品没有一种。 技术上没有实质的突破,关键是一种为业界接受的开放式标准还未制订。这里又涉及到谁是游戏规则制订者的问题,除了技术本身的因素,还有制度层面的问题。最大的担心,是因条块分割导致象中文域名之争一样的内斗。 内容上的发展速度鹅行鸭步,也让大家泄气。没有一家投资商有气魄站在抢救数字中国文化的高度来做这个事情。法律和版权部门的懒惰,使得大家在数字版权方面望不前。 还有著作家们的糊涂认识与自私心理,也在阻碍数字化的进程。
Re:E-book:期待尖峰时刻(看有牛发相关文忍不住放上来) - 宁宁 - 2001-04-13 11:13:48
我也做电子书,欢迎探讨! QQ:833745
Re:E-book:期待尖峰时刻(看有牛发相关文忍不住放上来) - 导龄 - 2001-04-13 11:25:48
作家才不糊涂呢,版权都分着纸媒和网络来拿钱 另外现在如果谁也没做的话,怎么可能有一个统一标准出来。就象国际电联对互联网没有标准一样,各厂商不是一样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