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眼中的软件是什么? - 软件外包与出口 - Simon feng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47 次) 时间:2001-04-11 18:07:30 来源:Simon feng (softinnov) 原创-IT

一提起美国,在这个敏感时期,作为中国人特别是我们这些热血青年人,都很反感美国。在此我们不愿意探讨政治话题,我只想与关心中国软件的人士一起来交流某些软件商业问题。
今天,我们不得不面对美国在世界软件领域的先进地位,Microsoft、IBM、CA、Oracle、Sybase、Infomix等一些频繁出现媒体广告的字母组合早已成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名字。过去的微软时代还未结束,中国的软件业必将起航,究竟中国的软件业应该怎样去拓展生存空间?
世界著名的咨询公司麦肯锡公司(McKinsey)在《Race for the world》一书中写道“ Over time, the only class that matters will be world class……, All others will be forced to restructure or go out of business”(软件企业若不走向世界,迟早会被改组甚或出局”。)或许这就是答案,中国软件业的优势在于从事国际软件的出口、外包,不管采取何种形式或途径(如海外设立办事处、与海外公司合作),中国软件形成合力,组建一支国际化的软件商业集团是理想中的模式。
我们的战略清楚后,就是要定目标了。当然,从事简单的智力资本输出不是这个智慧民族的软件人的终极目标,我们要向留学的目标一样,最终要报效服务于自己的国家软件经济和自己的公司,并且中国人终将产生一批有中国特色的国际软件产品。
虽然,这几年中国的软件业进步很大:在基础软件方面,中国开发出了具有自主版权的 COSIX操作系统,以及与之相配套的数据管理、网络 软件等,并由此集成为COSA国产系统软件平台。在支撑软件方面,开发出了软件工程工具,软件复用技术和软件的构件化生产已成为软件企业提高开发能力的有效工具,但这与国际软件相比,差距依然十分明显。
盲目乐观是不思进取的朋友。且看中国现在遇到的软件出口难题:如何生产欧美日软件?如何进入“卖方市场”?如何保护客户知识产权?如何运用双重法律系统?如何跨海管理软件项目?
中国软件要在做软件出口的同时,需要向美国人学习什么?只有搞清楚美国这些客户的需求(不要太看得起老技术,权且把它仅仅看作是一个客户),才可以调整、制订务实的软件出口解决方案。
美国人认为软件是艺术、是管理、是文化、是文档、是商业流程……
美国软件公司对软件工程的理解:A、生产软件产品;B、软件过程:全生命周期;C、软件开发环境:全过程的维持。
美国软件公司对软件的理解:A、软件与语言:软件是文字产品,软件生产是文档生产;B、与其说软件是一门科学,不如说是一门艺术;C、软件是个性文化。
美国软件公司对软件过程的理解:A、整个生命周期:从需求到停止使用都需要维持文档;B、主要生命周期:从设计到停止使用都需要维持开发环境。
美国客户需要:软件文字、软件艺术、软件文化、软件商业、软件过程。并需要提交:A、软件产品(文字产品);B、软件过程文档;C、良好的软件开发环境。
而中国软件工程队一般问题:A、软件过程:缺乏国际客户可接受的文档;B、软件开发环境:测试环节薄弱,缺少配置管理,等等。
中国软件公司要参与国际软件出口和外包,应在许多方面与国际接轨,如:软件产品文档生产、软件测试及文档、软件过程文档、中美法律系统的理解、重视客户的知识产权保护、软件质量认证等。现在国内很多人重视CMM和ISO90019002,而很少有人去注意软件业的开发管理流程、文档这些隐性的东西。
希望这些容易被国内软件人忽视的道理,如文档的重视,能给中国软件一点思维的启迪。此文未在其它媒体发表,若转载请向作者联系:[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