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67 次) 时间:2001-04-11 12:41:02 来源:庞瑞锋 (庞瑞锋) 原创-IT
托普系谜局
记者 庞瑞锋
宋如华最近让媒体搞得很受伤。
这位托普集团的董事长,年前被《福布斯》杂志推为“中国富豪50强”,排名第45位; 随后又入选“2000年中国IT界十大风云人物”。但是日前在接受一家南方媒体采访后,却被怀疑有可能成为牟其中第二;接着成都本地一家媒体也发出质疑:宋是空手道高手还是资本运作家。
托普科技挂牌香港创业板,宋如华还没来得及感受拆分成功的喜悦,却为指陈和流言所困,尤其是牟其中之说,显然触了他的本意。而且托普一向以资本运作出名,但是这次却有人公开提出质疑。
其实,宋如华一向比较低调,极少在媒体前抛头露面,托普也因此显得颇为神秘。质疑一出,托普集团内部就下达了一项通知:近期不接受任何媒体的采访。
托普虽打算三缄其口,但是事关托普的新闻却不断。先是托普科技(H股,8135)登陆香港创业板,后又传出托普欲借壳英雄股份(600844),成功后将更名为“东方软件”。加上已经借壳上市的托普软件(0583)和炎黄在线(0805),届时托普系旗下将有四家上市公司。
这个1992年凭着5000元起家的企业,凭着两度借壳上市,一次分拆,在短期内名震江湖。此外,最新的消息还表明,托普已经涉足于传媒业和金融业,今年还要大举进军海外,在种种纷繁表象的背后,神秘的托普到底葫芦里卖佬药?它又靠什么在资本市场上长袖善舞?
4月初,记者飞赴成都,试图一解托普系谜局。
(小标题)“托普系”要扩新军?
成都是一个闲适的城市,街头茶馆林立,麻将盛行,火锅店则几乎随处可见。至于企业,用成都人自已的话说,主要是集中在吃的喝的上。全国知名企业大概只有四川全兴,还是以白酒起家。
四川托普却是一个另类。
在这个以饮食文化出名的川中城市,托普却以IT业起家,尤其是通过资本市场的频频运作,声誉日隆,隐然已是成都名气最大的企业。无论是去首都机场的高速路上,还是出了成都双流机场的高速路,都可以见到两侧立有“托普软件”的巨幅广告招牌。
记者赶到成都后,遭遇了来自托普各个部门的冷遇。后经记者多方查证,托普不愿接受采访,除了前面所称的报道外,还与入主英雄股份(600844)的悬念有关。
3月下旬,托普将入主英雄股份消息传出后,托普方面曾予以否认,英雄股份则沉默以对。但是综合各方面的因素,尤其是宋如华的“东部情结”,托普借壳英雄股份之事,目前应该正在运作之中。
在托普下一步棋中,上海处在极为重要的地位。据托普内部人士透露,今年年初托普曾鲜明提出“两中心”概念:成都和上海。集团总部还留在成都,但是打算将上海市作为托普市场运作及对外业务的窗口。
这种策略也与宋如华的经历有关。宋是浙江绍兴人,1978年孤身入川,考取成都电讯工程学院(今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直到下海,一直在四川发展。托普壮大后,东部出生的宋如华当然知道,江浙沪一带市场环境远比中西部的四川成熟,便动了东进之念。
到去年年底,托普在东南一带,已先后建成了浙江托普软件园、常州托普软件园、宁波托普软件园和上海托普软件园。并以这几个软件园为核心,组建了上海东方软件园。
托普虽称雄西南,进军上海却出师不利。去年年底,宋如华在一次演讲中表示:“在上海开始我们托普做不进去,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也纳闷。后来了解到上海原来也不买长虹电视机的。什么时候开始买的呢?是长虹股票上市以后。”他的结论是,通过资本运作可以大大提升形象,从而促进销售。
为了在上海迅速扩大影响,托普不惜花出重金,今年年初托普以1000万美元的不菲代价,买下国内甲A劲旅上海申花足球队的冠名权,时间为3年。据托普内部人士透露,1000万美元花在上海,曾遭到成都当地政府的反对。事情后来做成,也足见托普的决心。
冠名“申花”只是一种铺垫。操作的最后一步,显然是想在上海本地收购一家上市公司。近几年业绩平平、但却以生产办公用品闻名的沪市老牌上市公司英雄股份,无疑成为合适的借壳对象,托普入主之说也在此时开始浮出水面。从3月中旬开始,英雄股份就出现一波急剧拉升行情,嗅觉敏锐的市场人士显然已获悉了风声。
但是前度借壳的教训,此番托普对英雄股份操刀,估计想做到尽可能地圆滑。因为3月底,中国证监会对12家上市公司重组行为进行了通报批评,称其在重大购买、出售资产过程中存有违规行为,其中就包括托普入主金狮股份。
所以在正式借壳没有完成之前,托普并没想让媒体过多参与进来。但托普内部人士也承认,公司方面正在与英雄股份积极接触,并专门派了一位副总裁具体负责此事。具体思路是以托普旗下的东方软件园股份公司入主英雄股份,借壳成功后,将更名为“东方软件”。
记者赶到成都后,才知道宋如华并不在成都,而是在绍兴和上海一带游移。在偌大的托普集团,只有极少数几人知道宋如华的具体行踪,据说宋是想保持一种神秘感。绍兴是宋的故乡,到上海估计与英雄股份有关,
如果借壳英雄股份成功,资本市场上川军“托普系”开始浮现:在沪市的东方软件、在深市的托普软件和炎黄在线、在香港创业板的托普科技。
(小标题)托普会是第二个南德?
在资本运营上,虽然托普有点让人眼花缭乱,光去年旗下就新增了2家上市公司:炎黄在线和托普科技。但是质疑还是来了,甚至有媒体将托普和南德集团相提并论,这无疑让宋如华大为光火,托普也因此关起门来拒见媒体。
在今年年初,宋如华曾在内部会议上表示:“到目前为止,我还是认为牟其中是中国改革初期的资本运营大师。”但他肯定觉得托普非南德可以相比,因为他认为南德没有实体作为支撑。“这种空手道似的资本运营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能一时蛊惑人心,一时蒙蔽住人,最后它是站不住脚的。”
在对去年工作总结时,宋如华就表示:“2000年托普资本运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不要忘了,托普的生命线在于它的品牌,它的产品,它的核心技术及市场占有率,如果没有这些,资本运作再好也是一句空话。”
宋如华也许不失清醒,自认为托普的资本运作有实体作为支撑。但是如果真要在托普纵横资本市场的背后,寻求能足以支持其市场表现的实体,或者要问托普的核心技术、核心产品或核心竞争力,回答起来可有些犯难。
托普软件的知名度相当高,众多研究机构、股评家对其几乎是普遍看好,股价也是一直高高在上。借着这种优势,去年托普软件就以每股28.91元的高价,增发A股3380万,一下募走近10亿元资金。
其2000年每股收益高达0.716元,更被认为是绩优高成长性的高科技股。
但是托普却一直缺乏知名度大、市场占有率高的软件产品。在国内软件市场上,托普软件的知名度不但无法与用友、金蝶相比,甚至还不如新中大、浪潮国强、金山、瑞星等有名,毕竟他们每家都有自已的看家本领。托普则似乎IT业务都在做,但出色的并不多。
从公开资料上看,托普软件的主营业务是网络集成和计算机软件等,产品包括数控系统产品、办公自动化软件、房改、社保和税务等应用软件,此外还包括一些系统集成业务。
这些软件产品并不属于通用型软件,且房改、社保、税务软件属于电子政务范围,目前受政府电子化步伐所限,这一市场并不会有很大增长。此外,这些专用软件产品的市场开发和推广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
同样的问题也存在托普科技身上。托普软件是托普科技的第一大股东,上市以占有其40.38%的股份。但是托普科技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其主要产品有税务软件、房改软件及LED显示控制系统等。业务范围几乎与托普软件相同。
招股说明书中,托普科技还自称是“向中国政府相关机构提供信息技术方案主要供应商之一”,但仅靠这几款并不太知名的产品,和只有亿元左右的销售额,不知能否当得这一称呼。
去年9月才收归托普旗下的炎黄在线主营业务更乏亮点。
托普入主金狮股份后,逐步从经营自行车、助力车、摩托车等传统业务中撤出,号称转向高科技产业,并更名为炎黄在线。而且进入的是象计算机网络工程、软硬件设计研发和系统集成等热门领域,但是从其年报中,无法判断出其核心产品是什么,只是让人感觉业务又与托普软件接近。
其实缺乏有影响的核心产品问题,宋如华在1997年初都已经意识到,当时他就曾提出:“几年来我们的致命弱点是没有一个象样的品牌。”
但是到了2001年,托普的这种困境依然存在。托普虽然不致于有成为南德第二之虞,但仅光有漂亮的资本运作,真正实体却表现平平,缺乏与资本市场齐名的产品,能否支持其高速成长显然存在疑问。
在今年的工作计划中,托普已经提出,要树立2-3个国内同业领先品牌。宋如华并不想被人视作一个空手道高手。
(小标题)雄心壮志还是危险游戏?
不过,这些并没妨碍托普的雄心壮志。
在去年年底的一次演讲中,宋如华表示:最近托普重新确立了目标,要成为信息技术增值服务的全国第一。这和联想是错开的,联想是计算机产品的中国第一。根据宋的解释,信息增值服务包括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网络以及软件网络服务等。
第一的说法或许体现出托普做事的风格――喜欢追求大气势、大称谓。象托普集团地处成都市区外的土桥,主体办公楼不过4层左右,余者皆一两层,为白蓝相间建筑,占地面积也一般,但却起了个气势宏大的名字“托普科学城”。
还是在1996年1月,托普在全国尚藉藉无名,宋如华已提出要建成“托普经济帝国”。为实现这一目标,成立“托普事业推动委员会”,下辖组织部、宣传部和内务部。把托普发展成为象IBM、AT&T和微软一样的大公司,成为中国最大的软件商和工程中心。
当然,这个名头极大的委员会并没有成立。但是“帝国”梦可一直做了下来,不过现在已改叫“托普经济王国”。今年年初,宋如华向科技部等领导汇报工作时,提出5年要把托普集团的产值达到500-1000亿元,这应该是对“托普经济帝国”的最新诠释。
现在已拥有三家上市公司的托普,比起1996年,实力已不可同日而语,当然也更有做梦的资格,想法也更为宏大。现在比较明显的做法是在全国各地建设托普软件园。
公开资料显示,托普从去年已先后建成或正在兴建浙江托普软件园,常州托普软件园、宁波托普软件园、上海托普软件园、威海托普软件园、长沙托普软件园等。各地的托普软件园虽然名头很大,其实就是托普控股的子公司,主要从事计算机软、硬件及系统集成业务。据其内部人士透露,建设每一个软件园投资规模都不小。
在全国各地摆开摊子,四处建设托普软件园仍在继续。仅今年2月以来,托普软件董事会就先后公告:拟投资4500万元在陕西咸阳市、投资4500万元在辽宁省鞍山市、投资1500万在新疆、投资1000万元安徽、投资1000万元在云南,分别组建控股子公司,业务当然是托普一贯之的“计算机软、硬件及系统集成”。
托普集团的高层也因为各地托普软件园的建设,忙得四处奔走。托普的思路可能是,通过这种全国撒网的方式,去实现信息技术增值服务的全国第一。但是这种投资分散,且核心技术和产品并不突出的大干快上方式,能否让托普实现第一的宏愿令人存疑。
也许宋如华想得是,有了各地的托普软件园作支撑,托普将不仅是名震西南,而在全国范围内确立影响,这样以后在资本市场上就可以更加进退裕如,借壳上市更容易操作。
除了托普软件园要遍地开花外,托普今年还要大举进军海外市场。
托普在2001年的工作总目标中就提出,今年将在美国弗吉尼亚、南非约翰内斯堡、法国巴黎、美国辛辛那提、中国香港、澳大利亚悉尼、美国休斯顿、新加坡、韩国汉城、爱尔兰都柏林建成分公司。此外,还将在美国圣何塞、加拿大渥太华、美国纽约、日本东京、巴西圣保罗和印度班加罗尔设立国外办事机构。
国内建托普软件园、国外设立分公司还都是在IT业内纵向折腾。托普雄心壮志并不止于止,从今年开始还要横向发展。据记者调查,除了IT业以外,托普目前至少已准备跨入两大行业:传媒业和金融业。
据了解,托普已于去年下半年组建了托普文化传媒产业投资公司,托普高层之一吴波出任总裁。目前,托普文化传媒就控制着成都两份地方报纸《商务早报》和《蜀报》,此外还包括《IT时代》杂志。
宋如华曾表示:涉足传媒,不是为了政治目的,而是要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经济目的。要先搞杂志,后搞报纸,再搞影视和图书出版。在托普2000年的工作回顾中,已经提出“构筑了全方位介入文化事业,建立托普报业集团的设想”。
据了解,宋如华的思路是将炎黄在线网站和传统报业结合,形成立体传媒概念。目前,炎黄在线正在积极向国务院新闻办申请新闻发布权的牌照。而报业集团的想法也凸现出托普的另一种野心。
擅长资本运作的宋如华,最终带着托普进入金融领域。今年2月15日,四川金融租赁有限公司进行改组,宋如华成为新任董事长,此举也意味着托普集团成功控股四川金融租赁,进入金融产业领域。托普的内部报纸《托普报》不无自豪予以评价:“这是托普集团继托普软件和炎黄在线借壳上市之后,在资本运营上又一经典之作。”
IT业国内国外四处摆摊,传媒业和金融业也插进一脚,托普象个四处投子的棋手,但不知这种天马行空的布局能否取得成功。或者也可以说,这既是托普的雄心壮志,玩不好就可能是危险的游戏。
背景资料: 托普与资本市场的三次“亲密接触”
其实,托普名震江湖的时间并不长。
1992年7月,副教授宋如华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辞职,以5000元起家,和另外两人创办了托普公司。开始时托普给福建实达做代理,绍兴人宋如华放下执了近十年的大学教鞭,整天骑着三轮车送货。
托普初创时,只有办公室一间,桌子两张,椅子数把。发展到如今,托普虽处川中,却以资本运作闻名于国内证券市场,从当初一个不起眼的小公司,成长为四川著名企业,2000年销售额达到21亿元。目前旗下拥有三家上市公司。
1998年,是托普与资本市场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当年5月,托普借壳以生产机床的川长征,收购其第一大股东自贡国资局所持4262万股股权,从而登陆深市,之后将之更名为“托普软件”。这在当时曾被认为是民营企业重组国有企业的经典案例。
去年9月,常州东普科技公司通过法院裁定,受让了金狮股份的1535万股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常州东普成立时间仅比其受让股权早了几天,显然是为了入主金狮而来。它实际上也是托普旗下公司,如此托普又第二次借壳上市成功。这种重组方式后来遭到中国证监会的通报批评。
今年3月30日,托普软件将旗下托普科技拆分,在香港创业板挂牌上市,发行H股1.69亿股,募集资金1.2亿港元。这也是继同仁堂之后,沪深两市第二家A股上市公司分拆赴港挂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