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1 次) 时间:2001-04-10 16:40:33 来源:田瑾 (田瑾) 原创-IT
田瑾(旧作)
起因
在春节七天节奏拖沓、生活散漫的假期中,爱立信发布了“停产手机”的消息,这无疑象舒缓的曲调里突然出现的一记强音,让人一愣。
消息率先由爱立信瑞典公司宣布,主要内容是爱立信将设在巴西、马来西亚、瑞典、英国和部分美国的手机生产厂转交新加坡的一家公司统一管理、营运,爱立信将不再进行手机生产,而专注于新技术研发、市场营销与产品设计。
这就意味着,在2001年新春伊始,爱立信开始了影响深远的战略结构调整。
爱立信壮士断腕
市场是一块“试金石”,成功者并不是因为他曾经成功,失败者也并不意味着将会失败。市场是公平的。
爱立信的手机品牌曾经那样深入人心。它第一个让“砖头式”笨重的手机真正可以完全握在手中,小巧玲珑;它倡导的“一切尽在掌握”的品牌概念,曾激起年轻人奋发向上的雄心……爱立信以手机驰名天下,今天却断然放弃了“立身之本”。
壮士断腕。
断腕当然是痛苦的,但是如果“腕”已成为整个“身体”的负累,为什么还要留着?即便此“腕”在“开疆辟土”时曾经立下汗马功劳。这就象对于人体已坏死的、无法挽救的部分,只有去除,才能保证身体健康一样。更何况从爱立信来说,它怎么会没有使尽浑身解数挽救过?
断腕当然是明智的。
爱立信在手机市场上,曾经是一个成功者。这个来自北欧瑞典的手机厂商,借助劲吹的北风,挟着岛国漫舞的雪花,飘洒到世界各地,在不长的时间里迅速崛起,成为仅次于摩托罗拉的第二大手机厂商,全球市场份额占到15%。
攻城不易,守城更难。遗憾的是,爱立信并未守住业已取得的市场。随着手机从奢侈品走向普通消费品,随着市场的不断扩大、更多竞争者的加入,手机厂商之间的“战火”愈燃愈烈,“战争”如火如荼。
在“老前辈”摩托罗拉,“新生代”诺基亚、西门子的前后夹击之下,爱立信节节败退。2000年,爱立信手机亏损达164亿瑞典克朗,约合17亿美元。尤其,爱立信手机有几款“力推”的型号不时招致诟评。例一,788型,此款没有锂离子电池板,采用的ye氢镉电池板不仅待机时间短,而且使用寿命不长。此款还没有来电储存功能,并有突然自动关机现象;例二,T28sc型,此款被“评为”辐射最大的手机。在日本、新加坡等地,爱立信接到一批消费者投诉,认为该款手机存在通话质量差、突然自动关机等缺陷。
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而且爱立信不得不承认,它在生产价格低廉、功能时尚、外表可爱的“新酷”手机方面,不敌诺基亚。是否适应现在的市场,仿佛一柄双刃剑,既是爱立信“停产手机”的原因,也成为诺基亚后来居上的理由。
爱立信毕竟是名牌企业,手机业务亏损,电话交换系统业务的利润却翻番,回报相当丰厚。它当然还算得上是“壮士”。真正的壮士,其独特之处更在于,骨子里有英雄气概。大概爱立信“停产手机”的举动,就是英雄气概的体现,当断则断,明白理智。
按照爱立信的说法,停产手机,并非意味着放弃手机市场。只不过把非高科技的生产这一块业务转包出去,交由新加坡的Flextronics公司来运作,手机的核心技术仍旧掌握在自己手里,爱立信的品牌依旧存在。而且,由于舍弃了生产方面的人财物投入这一环节,可以将节约下来的资金较多运用于高新技术研发与市场营销,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看来,爱立信不无道理。
爱立信这一战略结构调整,是在手机市场的变化与影响之下做出的抉择;反过来,爱立信的抉择对整个市场又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呢?
竞争者额手称庆
无论如何,爱立信的调整是为了“减亏”。既然亏损,不管将来可以挽救还是不可挽救,都说明现阶段“失利”了,而竞争者胜利了。也许诺基亚、摩托罗拉、西门子们暂时额手称庆也不为过。
但是将来呢?
竞争肯定更加激烈。
诺基亚能保证永远坐在“头把交椅”上,坐成一座别人永远饶不过去的高山;摩托罗拉、西门子难道又能够保证肯定不会重蹈爱立信的覆辙?
当然应该肯定它们在现阶段的胜利,起码,诺基亚还是第一,西门子的市场份额也已经超过了爱立信。谁能赢得市场谁就是胜利者,现在的衡量标准看起来非常简单,可仔细想想,又不那么简单。
也许爱立信此番“停产”的举动,就象一只收回去的拳头。准备攥紧了、绷足了劲儿,再“打回来”。如果“重拳出击”成功,爱立信将“重整河山”;如果不成,它只能完全转型。
其实,现在大企业进行转型根本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何况,有些知名企业通过转型,获得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并得以保持了成倍的利润增长率。比如,Intel,从存储芯片转型至微处理器,创造了芯片巨人的神话,而此神话如要继续,还需转型;再说微软,盖茨推行的.net战略,也无非为转型又下了一个注脚。
爱立信目前的战略调整,To be or not to be,this is a question.它都将造成手机市场重新洗牌。
国产手机谨慎乐观
谁也不能否认,中国市场是手机厂商的必争之地。虽然“洋手机”已在这个潜力远未用尽的市场中抢得先机,但这并不妨碍国产手机的异军突起。
科健、波导、康佳、TCL在国产手机的崛起中脱颖而出。
这些脱颖而出的国产手机们,大概都象研究自己一样研究过爱立信。
现在爱立信宣布“停止生产手机”。爱立信有10%的市场份额。这两条信息加在一起,对国产手机到底意味着什么?
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上海办事处的市场传讯经理谷际庆先生说,此次是爱立信全球战略的一个调整,并不涉及中国市场。在中国,与爱立信合资的工厂依然在生产其品牌手机。至于爱立信手机用户应该享有的售后服务权益,依然能够得到保障。就是说,此次调整与中国市场无关。爱立信不会放手中国市场。
稍微琢磨一下也不无道理,中国的人力资本本来就相对便宜,调整是要减亏,在中国市场作同样调整其实于事无补。而且,恐怕中国市场才是其“利润增长点”。难道把“金饭碗”拱手让人?
虽然看起来中国市场不是调整的对象,但这并不是说,对国产手机就没有影响。不过,把这个影响说成是启示,也许更确切一些。
启示一:国产手机可以乐观。爱立信的亏损说明其成本偏高,成本可以做得更低是国产手机的优势。价廉物美当然会吸引消费者。
启示二:国产手机必须谨慎。爱立信在中国的本地化采购也做得不错,又掌握着相当技术;国产手机面对的一大难题就是核心技术掌握得不多,要想在市场里多分一杯羹,依然任重道远。
结局
新闻来了总会产生一些影响。
记者通过对5个爱立信手机用户和5个手机经销商的随机采访得知,大家对爱立信此番举动反应冷淡。
5个爱立信手机用户中有3个已经从网上知道了“停产”的消息,其余2个不知道。知道的人都表示无所谓,因为一来与国内市场无关,二来维修服务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对于不知道的两个人,当记者告知了这一信息后,一个反应平静,一个则坚决表示“再也不买爱立信手机了”,问及原因,也说不上来,只是否定的态度坚决。
至于5个手机经销商,2个是摩托罗拉的,3个是爱立信的,都已经听说了这个消息。摩托罗拉的经销商说,由于知道爱立信停产这个消息的人目前比较少,所以摩托罗拉这两天的销量没什么变化;爱立信的经销商则向记者大力解释,爱立信停产手机是为了做别的更赚钱的事。不过,这位“代言人”也承认,爱立信手机的返修率比摩托罗拉、诺基亚和西门子的都高。
新闻过后总会导致一些结果。
结局预测一:爱立信没有了生产环节的拖累,“减亏”成功,技术研发与市场拓展终于有成效,手机市场占有率反而上升。虽然我们使用的只能是“贴牌机”。
结局预测二:诺基亚们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不过也象爱立信一样,自己不生产了,掌控核心技术与品牌权力。让“别人”来“打工”没什么不好。
结局预测三:国产手机攻破技术难关,真正做到价廉物美,市场份额节节上升。最好能够避免价格战的恶性竞争,因为从长远来看对消费者没什么好处。
三种结局,就独自的每一种来说,都是积极的。可惜,一种实现了,其余两种就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减。倒是希望,三种都能同时实现到一定程度,从而达到一种均衡,皆大欢喜的结局是大家都喜欢看到的。而且,这也说明市场实现了完全竞争,对于消费者来说必定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