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08 次) 时间:2000-06-08 15:11:51 来源:白板 (dql) 原创-IT
微软的“创新”(3): 先过门的是大太太
倒骑驴
在得到IBM的垂青之前,微软只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公司,平日里做的只是给别的电脑公司干点零活,虽没有什么大生意,却也小富即安。比尔·盖茨拿着给MITs公司的Altair个人电脑编制的Basic语言稍作修改,然后卖给不同的电脑厂商;苹果电脑公司也成了微软的客户,当时微软还没有做操作系统,和苹果公司还没有什么过节。
在IBM和微软之间牵线搭桥的是比尔·盖茨的母亲玛丽·盖茨。玛丽是西雅图的社交明星,在IBM总裁这位老熟人面前不止一次推荐过自己的儿子,而比尔·盖茨也因为Basic语言在电脑界小有名声。IBM被Kildall拒绝之后转向了微软,并不是因为微软在操作系统方面的经验――事实上微软在这方面毫无经验可言,而在于玛丽·盖茨在社交圈内的良好声誉。
IBM采用了Intel的CPU,微软的操作系统,开放式结构,这种开放战略战胜了苹果,也最终打败了自己。由于采用了开放结构,第二年就出现了兼容机。在PC产业,IBM实际上一无所有了。
IBM的战略从一开始就决定了PC产业的未来格局,Intel控制CPU,微软控制操作系统,而下游的PC厂商进行惨烈的竞争。这种竞争导致了IT产业的未来繁荣,有人说微软点燃了PC之火,而事实是IBM的“博大”胸怀哺育了微软、Intel和未来的IT产业。
IBM犯了经济学上一个常识性的错误,用了Intel的水,微软的肥料,桃树却没有种在自家的园子里。
当然,头几年IBM还是获得了相当大的收益。由于Lotus公司和WordPerfect公司等独立软件开发商提供了丰富的应用软件,IBM PC使苹果电脑黯然失色。IBM每年数十亿美元的PC业务足可使这个部门成为排行世界前几位的电脑公司。但IBM已无法主宰这个领域。1983年Compaq推出了IBM PC兼容机,1986最先推出了386机型,这对IBM是个沉重打击。
IBM试图从结构上控制PC产业,在IBM PC/AT之后推出了自己的微通道结构,并向其他厂商发放许可证。IBM以为以自己在电脑产业的地位,应该是一呼百应的;但Compaq联合其他厂商在原来的工业标准ISA基础上建立了32位扩展工业标准EISA,而且与原来的ISA兼容,从而受到了硬件厂商广泛的支持。微通道技术对IBM是一个失败,从一开始就注定如此。
当IBM看着微软靠发放DOS许可证大把大把收钱的时候,也想通过操作系统获得对PC产业的控制权。IBM抛出了OS/2计划,作为取代DOS的下一代个人电脑操作系统,但和微软的Windows相比,从战略上已经落了下风。Windows是DOS的图形扩展,无论对用户和软件开发商来说,从DOS到Windows都是一种很平滑的过度,保护了客户的投资,这是微软在商业上成功的地方;而OS/2和DOS不兼容,对客户和开发商都是非此即彼的痛苦抉择。OS/2所设计的许多先进功能,比如多任务操作,对一般桌面应用实际并无多大价值。实际上,OS/2应该定位在服务器操作系统上,OS/2在现今IBM产品中的角色也说明了这一点。尤其令人匪夷所思的是IBM的大度,微软一边和IBM合作开发OS/2,而同时又在开发OS/2的竞争产品Windows。
毫无疑问,微软和IBM结合之初肯定是有过一番“海誓山盟”的,但当兼容机大量侵蚀IBM领地的时候,IBM已不再是微软唯一的伙伴,所以对IBM的种种要求也虚与委蛇。1985年IBM和微软联合开发OS/2操作系统,协议与微软和西雅图电脑公司的交易如出一辙,IBM可以几乎不花钱预装OS/2,而微软向其他厂商出售许可证,IBM的要求并不高,不过是过去旧社会里三房四妾中大太太的地位。
但IBM的要求并没有得到满足。微软瞒天过海,一面与IBM“精诚合作”,对外声称未来的商用操作系统是OS/2,对IBM保证Windows只用于低档PC,一面集中人力物力开发Windows。到1990年,windows 3.0面世,IBM从个人操作系统领域被彻底地踢了出去。
此后,IBM和微软打了几年嘴仗。
我们已经感到了IBM的老迈和悲壮。尽管IBM缔造了PC王国,但在这个王国里,比尔·盖茨是皇帝,而IBM已经沦落到给Dell跑腿搬箱子的地步(据说今后几年IBM为Dell提供160亿美元的配件和服务),不能不让人感叹其晚境之凄凉。
千龙新闻网/非常评述 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