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产业走近历史拐点 - IT观察 - 王宏亮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40 次) 时间:2001-04-09 19:54:48 来源:王宏亮 (乐天) 原创-IT

 网络产业走近历史拐点

文/王宏亮

新经济能否拯救衰退?
2001年经济事件中最不容回避的一个问题是什么?不是全球科技股的走衰,也不是美日经济景气的疲软,而是围绕互联网服务业的勃兴而出现的传统产业以及IT业的全面复苏。与表面温度的渐趋寒冷相反,板结已久的整个商业结构正渐渐升温,并开始在新一轮转机面前表现得蠢蠢欲动。
越来越多的业内人士开始看好新经济生态系统中脱颖而出的互联网服务业。受这个新兴行业的带动,大批传统公司开始将基于互联网的服务视为改造价值链、谋求价值最大化、增强核心能力和反周期能力的核心要素。于是我们周围涌现了一大批家电业、银行业、教育产业、制造业等立足传统、面向新应用的准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反过来又带动了工业化。
在2001年这个通往新经济暖春的关节点上迅速升温的IT产业表象中所发生的一切,是旧的终结,也是新的开始;是狂热过后经济机能的慢慢恢复,也是新一轮狂热之前经济肢体的渐渐升温。这样看来,在转化的当口必然发生从而必须从容面对的一切低潮期的抑郁,其实都是在为一个更高、更波澜壮阔的高潮作铺垫,而在这个转机到来之前,“挺住意味着一切”。
如果新经济曾造就了全球经济以往的繁荣,那么它也可以成为拯救经济衰退的有力武器。事实上,眼前的危机只是一种调整,而不是崩溃。
重新定义Internet
2001年,中国的Internet似乎不再是以往的样貌了:单一的.COM企业,尤其是ICP网站,经过资本对多种商业模式和市场需求结构的生存性检验之后,已经因缺乏创造价值最大化的能力而受到本土商业结构的排斥;随着资本泡沫的破灭和更多网络公司向商业本质的复归,互联网产业链和产业圈的新一轮重构正在如火如荼地酝酿着。正像识者所指出的那样,在这个过程中,传统产业,特别是传统IT 产业不得不被迫接受internet的重新定义,随之整个社会的产业形态和格局也在发生大面积的位移。向互联网服务业的转型或是转行已经不止是暗流,而是正在汇聚为主流。
与此同时,互联网经济的定义也在发生着质的变化。尽管眼下整个网络产业正处于商业周期乃至科技周期的低谷,产业圈内部的分工协作、市场培育、外部环境、商业模式等等还处于萌芽阶段,远谈不上成熟,但整个网络经济的结构和内容却与一年前大相径庭了:单一的网络公司不再是网络经济的主体,基于互联网提供服务的传统公司,包括传统IT公司,由于利用网络技术改造了自己的价值链,降低了生产成本和交易费用,已经进化为网络产业的主体。随着家电业、银行业、教育产业、制造业等传统行业数字化进程的加速度发展,传统企业与网络企业的界限变得模糊了。网络产业由此获得了以往所付诸阙如的厚重和扎实。
在网络经济的导入阶段,错误的模式,大量的失败个案,是市场导入所要付出也必须付出的实验成本。这样的个案是很多的。例如,大量风险资金涌进了功能较为单一的ICP和电子商务网站,而不是流向后勤系统和制造业领域,就是一个误区。固然,互联网可以解决购物过程中的许多问题,但在整个产业链中,零售环节的重要性充其量只占10%,为这个环节占用过多的资源显然是不合理的。我们应该把更多的资金投向办公自动化、软件开发、供应链管理、后勤系统以及制造业,以降低库存、削减供应成本、提高产品开发速度、增强产业上下游的协作和互动,而不是只在流通领域和网站建设上打转转。去年以来大行其道的ERP、CRM、供应链管理、物流管理等系统,实质上就是对企业内部商业流程的优化。对于金融业、娱乐业、医疗、教育、家电等信息密集型产业来说,采用上述系统可以节约大量成本,但企业的核心业务并没有改变,也不应该改变。当然,随着更多的企业将上述系统外包给相应的服务提供商,网络服务业的市场也就自然而然得到扩展和变得成熟了。
网络股落地,Internet起飞
今年以来,作为新经济发源地的美国经济日益显露出疲软的症候,裁员行动与股市滑坡齐飞,网络股共垃圾股一色。受此拖累,日本经济也开始陷入通缩。这与当初投资者对网络经济预期太高和下的赌注太大有关,也与全球经济进入了新一轮调整周期有关,于是需要从技术面和基本面加以双重修正。不过据美林公司称,尽管未来一两个季度仍然比较艰难,但很明显互联网产业已经度过了低谷时期,预计未来的发展将会呈现逐步上升之势。以互联网技术、产品、应用及服务为核心并能成功赢利的商业公司会逐渐多起来,创新经济将真正成为实体经济的一部分。
但创新经济仍面临着市场的生存性检验:它们能否提供基于高附加值功能的商业模式和增值服务?服务延伸性和盈利能力有没有可扩展的空间?为了完成对生存模式的超越,许多创新企业已对各种服务进行了诸多羞羞答答的、小规模的收费试验,包括推出收费电子邮件,在网上拍卖和中介活动中收取中介费,进而借机出售辅助服务或升级产品等等。但上述收费尝试都多多少少遇到了不可克服的瓶颈。中国的互联网用户从一开始就形成了服务免费的下意识,迄今为止可以说没有一点付费的心理准备。这种心态应当改变,但是需要时间。另外电子支付手段的缺位也是收费难以通行的一个原因——在新浪网看新闻一年付几十块钱可以接受,但为此还得专门跑到邮局去寄却是烦不胜烦。
令人乐观的是,随着形形色色有独特经营模式的垂直类商业网站、网络服务提供商以及触网传统企业从热身迅速地进入各就各位的起跑状态,新经济的起飞程序已经启动,并且不可逆转,而这一点至少在一年前还看得不那么清楚。
网络产业:热身、就位与起跑
2001年网络产业起跑的标志之一是中国电信运营商Internet业务的全面启动。中国电信、中国移动、联通、网通等在宽带与移动互联网应用技术上的投入力度之大,已使以前还是木桶中最短的那块木头的带宽问题的解决成为可见的现实。
在服务器领域,在个人接入、小区接入、企业接入领域,网络企业的食物链也在大规模变形。例如,由于许多虚拟主机提供商不断延伸服务种类,其角色已变为数据存储中心服务商和应用服务商;而ISP们则开始向下游信息家电领域渗透,开展语音邮件、网络传真以及网络电话等一系列数据通讯业务。
同时,更多的互联网内容提供商也在转型,将面向企业级用户的增值信息服务作为延伸服务的重中之重:从域名注册到网站建设,从企业信息化改造到VPN企业虚拟专网服务、ERP、MRP服务等等。那些缺乏服务价值,单靠简单的资源拼凑混日子的.COM企业则一步步被清出市场。由于资源被进一步整合和集中起来,集内容、背景、社区、商务、技术支持等多方面资源于一体,并提供打包和交互服务的集成服务供应商开始出现。
随着互联网对中国经济方方面面的清算,中国软件行业也正在被互联网重构。黎和生说:“软件是互联网的基础。除了传统商业软件产品,目前互联网的共享软件(Shareware)、自由软件(Freeware)、开源软件(Open Source)等在中国的发展也形成了一定规模。现在国内的共享软件网站非常之多,有点好笑的是,很多网站都无一例外地将软件下载列为重头戏。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了一些新的分化:有的网站成了更加专业的下载站点,另一些则逐渐淡化或淡出软件下载业务,开始转向商务和服务,以便向价值流的高端延伸,谋求较高的回报。”
于是市场进一步细化,IDC、ASP们粉墨登场了。IDC、ASP并不是简单地提供软件、网上租赁等等,而是以提供增值服务为利润的主要来源,这就超越了软件产业的范畴。虽然IDC、ASP们眼下的核心优势还只是集中在技术层面,尚没有进入商业化或者应用阶段,但其钱景已隐然可见。
借助网络延伸核心业务的传统企业是互联网产业更大的一块阵地。始自今年,很多传统企业已经不再把信息中心只是当作一个处于中层的利润中心看待,而是将之视为旨在优化商务流程、创造价值最大化、塑造核心竞争力、增强反周期能力的成本中心。在银行业、旅游交通业、流通业、电信业、邮政业,一大批准电子化企业正在大批地冒出来。未来的产业格局将会是:纯粹从网站起家的公司会逐渐具有一些传统企业的特征,而传统企业也会经由数字化和网络化而向新经济企业演化,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家不分先后都融入网络产业之中,其间先发优势是有,但可能不会比后发优势更大。
受美国经济疲软和日本经济衰退影响,没有完全走出导入期的中国的网络经济今年仍在负重而行,加之产权之争、官商之争、商业模式之争、中外之争等一揽子问题都没有理出头绪,更使中国互联网经济的未来演化变数丛生。当然好消息也并不少,比如姗姗来迟却又来得正是时候的WTO和二板市场,比如有线、无线和宽带网的全面启动,比如网络服务业的遍地开花,比如包括IT 企业在内的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进程的加速……新经济会在历史的变数中执戟沉沙,还是在新的拐点凸显时走向上升的曲线?我们且不忙作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