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潮北伐(首发南方周末) - 中国IT报道 - 庞瑞锋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92 次) 时间:2001-04-08 23:01:28 来源:庞瑞锋 (庞瑞锋) 原创-IT

               浪潮北伐
                 
  3月,浪潮忙着搬家。从500多公里外的山东省济南市,搬到北京上地信息产业基地。
搬家其实从2月份已经开始,浪潮在这里买下一幢大楼的四层。大楼在上地环岛的北侧,刚建好不久,周围还裸露着黄土。这幢大楼就成了浪潮在北京的新家。
  搬家是大规模的。PC事业部几乎“倾巢出动”,服务器事业部、齐鲁软件公司的市场运作部门移师京城,集团企划部、人力资源部等关键职能部门也挥军北上…上地一下涌入许多操着齐鲁口音的山东大汉。
  为这次大规模的“迁都”,浪潮拿出了1个多亿,业界有人形象地称之为“浪潮北伐”。
3月23日,在还略显空荡的办公楼里,记者采访了浪潮集团常务副总裁、浪潮电子信息股份公司(简称浪潮信息,深市0977)总裁孙丕恕。孙1984年大学毕业后,就加入浪潮,从技术开发做起,一路升至如今浪潮集团的第二号人物。
  大楼的四周全是中关村的著名企业,如联想、方正、用友、科利华等都在这里建起了自己的大厦。过不几天,楼上会竖起“浪潮”的巨大招牌,大楼也将以“浪潮大厦”命名。“外来户”浪潮在上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谈话从北伐谈起。22日孙还在济南,与记者谈完的当天下午又赶回了济南。北伐实施以后,据说他买了一张火车月票,以方便往返。技术背景出身并获过山东省科技重奖的孙丕恕,相当直率坦诚,和中关村的风格多少有些不同。
  山东人以前闯关东,是迫于生计的压力,成功也好失败也罢,背后总有很多辛酸的故事。这次浪潮为何又要舍弃熟悉的故土,闯荡京城,难道也是迫于生计的压力?何况搬迁的背后还牵涉复杂的利益重新分配。
  透过孙近乎朴实的叙述,浪潮北伐之举,其实并不仅是单纯业务上的搬迁和重新整合。加上从去年到目前进行的一系列市场和资本运作,浪潮这个山东老牌IT企业正在从内到外经历着一场蜕变,日益昭示出勃勃野心。
           (小标题)浪潮北伐
  浪潮虽拥有40亿的年销售额,知名度却并不高。在国内IT界不用说和联想、长城、方正比,即使比起实达来,可能都稍有逊色。说起浪潮,圈外知道的不多,圈内人的评价往往是:它在山东很厉害。
  这种评价寓意丰富,让浪潮人如梗在喉,其言下之意显然是,在山东靠着家乡的扶持,才成为雄霸一方的“地头蛇”,出了山东便不会怎样。
  而浪潮最近曾被媒体频频提及的,乃是因去年8月份传出的“海浪恋情”,即海信与浪潮合并一事。但现在看来,这段姻缘看来无法再续,虽然“红娘”山东省信息产业厅很热心。合并既然告吹,媒体上又难见浪潮的踪影。
  其实,浪潮的业务可供圈点的并不少。象服务器产品,浪潮集团已经做到国内品牌第一,在国内市场占有率排在IBM、惠普之后,位列第三;财务软件,浪潮国强也进入国内三强之列;PC产品也依然保持在国内的“第二梯队”里,与实达、海信、TCL等为伍。但这些,还是不足以让人摆脱仅在“山东逞强”的看法。
  移师北上,到北京上地和国内那些著名IT企业,展开面对面的竞争,将是最有力的反击武器。这实际上也是浪潮最终决定北伐的重要原因之一。
  孙丕恕解释,所谓北伐之说,是要把公司的市场运营和策划中心逐步转移到北京,总部还留在山东。在公司内部,这是2000年所提出的三大战略之一:北上南下战略。“北上”就是移师北京,以充分利用北京的诸多优势。“南下”是指在南方组建南方采购、生产基地。
  按照浪潮高层的最新定位,浪潮今后要形成三个中心:山东济南仍然是公司总部,也是生产制造、技术开发和纳税的中心;北京是营销和市场策划中心;核心技术的研发则设在美国硅谷。  “三中心理论”一出,意味着浪潮将再也不想仅在山东境内称王了。
  为了平衡地方利益,孙丕恕承认,作为从山东成长起来的企业,主要纳税还是要交在山东。同时投资1亿元,成立了北京浪潮电子信息股份公司,作为浪潮信息的全资子公司,这显然也是为了安抚北京方面的情绪。
  其实从80年代起,浪潮就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那时北京还远没有形成今年中关村IT圈的概念。如今在十几年以后,却不惜兴师动众,大举搬迁。据了解,搬迁完成后浪潮在北京的总人数将达到600多人,而山东方面也不过1000余人。
  孙表示:“中关村现在已经成为中国IT界的一个核心,不进到这个核心,好象总是在外围转一样。现在我们搬过来,就是要面对面地和包括国内国外的公司竞争。”他认为,北京IT界的人才、文化、体制等因素是吸引浪潮搬迁的深层原因。
  即使从政策环境上,虽然是中关村里的“外来户”,但孙认为并不会有多大差异,甚至有些政策北京比济南还要优惠一些。“我们说济南是很不错,但北京、上海、广州可能会更好。”
  孙举例说,北京市对国家认定的“骨干软件企业”就出台了四项优惠政策,其中2项让浪潮深感诱惑:一是可以在上地划给一块土地,享有30年的免费使用权;二是个人所得税可以返回80%。浪潮的下一步计划就是准备利用划拔的这块土地,在上面盖起自己的大楼。
  为了这次“北伐”,浪潮从购楼、买设备等,共花费了1亿多元。到北京后,发现工资水准比北京低,为了留住人才,公司方面又全面提薪30%。如此大规模的举动,浪潮的希冀也是明显的。据了解,浪潮在自己内部有个没有公开的短期目标:今年营业收入要增长60-70%,齐鲁软件更要实现1倍以上的成长。
  作为山东八大企业集团之一,浪潮北上也受了山东省的支持。省里对浪潮“出山东记”的希望是:借此把浪潮打造成一个龙头企业,不仅是山东境内,在全国都树立名声,成为全国IT界数一数二的企业。           
             (小标题)国强“变脸”
  北伐只是一种序曲,浪潮的动静也不止于此。
3月20日,浪潮国强在北京凯宾斯基饭店上演一出川剧“变脸”,并成功地将国际IT界2位超重量级人物――迈克尔·戴尔(Michael Dell)和保罗·阿伦(Paul Alan),与浪潮捆绑在一起。前者是戴尔电脑公司的创始人和现任总裁,后者则是保罗·阿伦则是微软公司创始人之一,均是炙手可热级人物。
公司总裁、同时也是浪潮集团第四号人物王虎宣布,浪潮国强全面转型进入ERP软件(企业资源规划系统)领域。同时起用“浪潮通软”之名。会场四周,“浪潮通软”和它的英文缩写“Genersoft”随处可见。
在国内财务软件界,浪潮国强一直顽强地占据着一块不小的市场,紧随用友、金蝶之后,位居国内三强,被誉为“齐鲁软件虎”。它曾经是浪潮集团的全资子公司,后来浪潮集团在其内部推行员工持股,加上引进新的法人和自然人作为股东,目前它已变成集团下属控股子公司。  
其实,公司本名就是浪潮通软公司。公司副总裁蔺国强同时兼任软件开发总工,软件即以他的名字命名。由于“浪潮国强”在国内财务高端市场上驰名业界,浪潮通软反而在外界变得无人知道了。既然要进入ERP领域,再用浪潮国强已经不合适了。
  财务软件市场,一直由国内厂商象用友、金蝶、浪潮国强、杭州新中大等逞强。但是做ERP软件,可完全是从国外舶来的,市场一直由象Oracle、SAP这样的国际大公司所把持,国内厂商基本处于陪练地位。
  现在浪潮放着财务软件不做,却要重点切入这一市场。而且浪潮通软还提出口号,要重新打造国内ERP市场的竞争新格局,难度可想而知。用王虎的话说:“从财务软件厂商转向做ERP,完全是不同的两种模式,以前业务员向企业会计推销就可以了,现在却要学会向企业老总推销。”
  但是既然放出话来,浪潮通软显然也有所恃。在宣布业务全面转型的同时,它也亮出了自己份量不轻的三张底牌,让人感觉浪潮通软几乎是脱胎换骨,站在一条新的起跑线上。
年初完成一轮私募融资,引入了包括迈克尔·戴尔和保罗·阿伦在内的国际资本。两个业界重量级人物成为浪潮股东,以后不管再融资或是上市,成功砝码大增。据王虎介绍,融资规模是目前国内应用软件私募融资金额最大的一笔。
其一位主要负责人则透露,私募金额和金蝶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募集资金相比,一点都不少。而且据了解,引入国际资本后,虽然浪潮仍是单一最大股东,但股份已经下降到25%以下。从资金总量上,国际资本已经成为第二大股东,员工股成为第一大股东,浪潮集团则排位第三,这样的安排浪潮显然是有其苦心。
  第二张牌是组建国际化管理团队。在新闻发布会上,浪潮通软总裁王虎几乎是相当自豪地介绍新的团队组合。新任CEO李波为留德经济学博士,曾任国际著名咨询公司罗兰贝格中国第一任首席代表;COO夏海宁则是中国第一批公派赴美留学的38名MBA之一,有长期海外学习和国外大公司工作的背景,他同时兼任公司CFO。
  李波、夏海宁面对媒体,表现得沉稳得体,一副成熟职业经理人的风范。就目前国内财务软件厂商而言,即使和任一家相比,浪潮通软的高层团队也是丝毫不逊色的。
  以前的总经理王兴山则退居公司副总经理,据王虎介绍,公司方面将派他去学MBA,目前他只负责公司方面的一些市场策划的工作。蔺国强仍留任副总裁。这种大规模人事变动的背后,也体现出浪潮通软的“变脸”决心。
  第三张牌是则是和浪潮集团同步,准备“迁都”,把公司营运总部和市场总部迁往北京。目前通软的“迁都”工作已经在陆续进行。看来,通软也不仅是只想顶着个“齐鲁软件虎”的称号。
  亮出三张牌后,王虎也透露了浪潮通软的具体目标:连续三年销售收入增长率达100%,2002年实现海外上市,2003年在国内ERP市场上占有率达到20%。据了解,浪潮通软初步定在香港创业板上市。而浪潮通软上市计划,是浪潮集团在资本市场上的一枚重要棋子。
  在“国强”变脸宣布全面转向ERP没几天,3月28日,用友就在北京大举推出了其NC管理软件。在北京当惯了老大的用友,显然也感受到了浪潮通软的威胁。
             (小标题)成长之痛 
如果不对照其一波三折的发展历程,如果不结合浪潮自去年上半年以来在资本市场上的频频举动,浪潮今年初启动的“北伐”、“变脸”市场手笔,无疑是单薄的。但是如果仔细解读这些动作,其意味是深长的。
  30年,不算太长。但是对于中国的IT企业,能有30年的历史已经寥寥可数。浪潮在1999年的时候已经庆祝过它的30岁生日,如今更是早过了而立之年。但是在如果今天要再提著名的IT企业,联想、长城、方正肯定排在浪潮之前,甚至连福建的实达都比浪潮有名。
  不过,除了长城外,这些IT界名企连20年的历史都没有。而在1969年,山东浪潮的前身已经成立,当时叫做山东省电子设备厂,生产用于大型计算机所需的存储设备――磁带机。并生产出了国防急需的低频大功率三极管
  1983年,美国未来学家托夫勒出版的《第三次浪潮》一书畅销中国,书中对计算机与信息革命的前景进行了大量描绘。这一年,受此影响,山东电子设备厂介入微机生产行业,并将企业改名为“山东浪潮”,寓意为适应第三次浪潮,推出浪潮0520型微机。也正是这一年,孙丕恕加盟浪潮。
  到了90年代初,浪潮在PC方面的业绩已经相当辉煌,年产PC已经超过万台。1992年7月,江泽民总书记视察浪潮集团时,曾问起国内年生产PC过万台的企业有几家,当时浪潮还颇为自豪地回答:2家,长城和浪潮,当时浪潮紧随长城之后。而彼时的联想刚刚在PC方面刚有些名声。
  但是从1994年开始,浪潮的步伐明显慢了下来。PC的业务虽然还在增长,但是比起后起之秀联想的突飞猛进,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即使是1997年才正式介入PC制造的方正,也已经将浪潮甩在后面。浪潮集团2000年的营业额在40亿元左右,而联想集团去年第三财季(10-12月)的综合营业额就高达76.6亿元,差距不可谓不大。
  不过,浪潮也不是完全无所作为。虽然PC已经落入国内第二阵营,难以与联想、方正比肩。但是从1993年就开始介入服务器生产的浪潮,却在这方面取得收获。目前浪潮服务器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上排在IBM和惠普之后,成为国内品牌成绩最佳的。而且现在PC竞争激烈,利润远较服务器产品低。
  此外,浪潮国强财务软件也崛起为国内三强。所以现在在浪潮信息的利润来源中,PC虽然销售额最大,但对利润的贡献却排在服务器和软件之后。
  “从80年代初做PC的,现在还活着的只有2家:长城和浪潮。”孙说。和那些早已烟消云散的IT企业相比,浪潮确实至少有值得庆幸的地方。
  但不管怎么说,浪潮虽然一直在努力,但毕竟是被拉下了。以致让外界看来,浪潮的能耐主要集中在山东,靠着家乡的扶持才成为雄霸一方的“地头蛇”。而这也是浪潮最终决定“北伐”的重要原因,浪潮竭力想证明的是,浪潮不仅仅只是山东的浪潮。
  对于缘何被落下,一直看着浪潮成长的孙丕恕认为,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浪潮是国有企业,管理弊端突出,不适应IT产业激烈多变的市场竞争;二是没有很好地利用资本市场。而后者,对于浪潮的影响更为深远。
         (小标题)资本觉醒
什么叫“没有很好地利用资本市场”,具体到浪潮身上,可以直白地翻译为:早在1993年,把送上门来的上市机会却之门外,原因是觉得它并不重要。对于上市,浪潮是典型的“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而从2000年6月至年底,短短半年之内,浪潮旗下一下拥有2家上市公司:浪潮信息(0977)和齐鲁软件(600756)。有人评价说,这一年浪潮对资本市场的感觉好象一下复活。
  要么不上,要么一上就2家,浪潮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让人感觉有些另类。但是,其背后则是对资本市场的认识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
  1993年,国内最早选择了50家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试点,浪潮主要从事PC制造和服务器生产,在当时属于典型的高科技大企业,自然名列其中。在山东省的试点名单中,浪潮被排在第一位,尚且位列青岛海尔、青岛啤酒、济南轻骑之前。
  试点的潜台词其实就是为了上市。但是上市浪潮并不积极。孙解释说,主要是当时对于上市缺乏深刻的认识,“当时利润那么好,一台机器能挣1万元,利润一年1个多亿,银行追在后面贷款,觉得上市不必要吗?”
  在绝对能上市的情况下,浪潮没上。但同期的青岛海尔、济南轻骑都在国内上市,青啤更是在香港以H股形式上市。一直到1996年,浪潮集团内部就没有再谈过上市之事。但这期间浪潮的发展速度明显慢了下来。从领跑逐渐退居跟跑的境地,在PC上表现尤其如此。
  直到1997年,浪潮才重新启动上市程序。其中还有一个故事,当年7月,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到浪潮视察,批评浪潮人不懂股票,不知道如何利用资本市场快速壮大自己。随后,浪潮内部进行了重大人事调整,孙丕恕等一批年轻人被提至公司高层。这年浪潮提出了两个口号:产品上规模,股票要上市。
  但是到1997年时,中国证监会已经对公司上市实际额度控制。浪潮即使想上,也得到证监会那里登记排队。直到2000年6月8日,浪潮集团旗下的浪潮信息才在深交所正式挂牌上市,募集资金近5亿。浪潮信息基本是浪潮集团几乎全部的家当,主要业务PC、服务器、一些软件业务几乎全部装了进去。浪潮集团基本成为一个控股公司。
  在浪潮信息上市不到半月,孙丕恕去烟台参加山东省高新技术产业化会,就碰到了借壳“泰山旅游”的机会。当时“泰山旅游”的第一大股东山东泰安市国有资产管理局,准备将手中的4800万股国有股转让。开会期间,泰安方面就向浪潮表示了转让意向。
  事情进展很顺利。当年8月,浪潮集团与泰安市政府签署协议,受让其持有的“泰山旅游”的国有股权3800万股,占总股本的34。5%。浪潮则将自己软件业务重新整合后,成立齐鲁软件公司,再注入“泰山旅游”,从而使浪潮集团成为该公司第一大股东。
  这样2个月之内,浪潮集团旗下已经有了2家上市公司。虽然直到今年2月底,“泰山旅游”才正式更名为“ 齐鲁软件”。
  其实在浪潮信息上市前,浪潮通过资本运作,还布下一枚棋子:2000年3月,浪潮以5000万元人民币注资北京佳软公司,成为其控股股东。佳软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中小企业管理软件开发商,孙丕恕透露,目前公司准备将佳软推到国内创业板上市。
  加上近期公布上市计划的浪潮通软,浪潮初步完成了在资本市场上的布局:在深市上市的浪潮信息、在沪市上市的齐鲁软件、准备到海外上市的浪潮通软和准备在国内创业板上市的北京佳软。其实,在去年深圳高交会期间,浪潮已经透露出要拥有3-4家上市公司的想法。
  同时,浪潮也依靠资本动作,对原有业务进行重新整合:浪潮信息主攻是服务器、PC产品和嵌入式软件;齐鲁软件面向通信、金融等行业提供大型应用软件开发和系统集成;浪潮通软重点转向ERP软件;北京佳软则提供中小企业管理软件开发。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浪潮集团虽以PC业务奠定业界地位,但现在对外已不大宣称PC业务,而是重点强调自己的服务器和软件产品,通过与资本市场的结合,浪潮正试图把自己塑造成一个新型的IT公司。
  当然,它的这种大规模的蜕变还在路上。在曾经落后之后,浪潮正在重新试图领跑。

浪潮北伐(首发南方周末) - fly2you - 2001-04-09 10:03:19

老庞,好文啊!

Re:浪潮北伐(首发南方周末) - 庞瑞锋 - 2001-04-09 14:03:17

过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