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1 次) 时间:2001-04-08 16:24:23 来源:黄果 (黄果) 转载
原有技术方案宣告失败 VPN重塑中国C网
本报记者 黄果
2月18日,广州中城信公司、广州泰信视聆通公司和广州金中华通讯公司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了“中国C网中文信息应用网络信息发布会”。中国C网将基于中国电信的IP骨干网络,利用VPDN/VPN和自主开发的“中国C网中文信息应用网络”构建既对外互通,又相对独立运行的网络。中国C网的发起单位四川中城公司因为经营不善,拒绝采用国际主流的网络技术,引起亏损,而交了特许经营费用的二级站对此颇为不满,于去年6月28日在广州召开大会,选出广州中城信公司董事长徐永富作为中国C网的负责人,并且收购了中国C网的商标使用权。
广东泰信实业公司总裁孙政权表示:“此次所推出的系统是基于中国电信IP骨干网平台,用VPN/VPDN技术开发的中国C网中文信息应用网络采用TCP/IP协议,能够与国际主流的网络技术相兼容,同时保留了中国C网的许多优点,如安全性、实名制等。”他介绍说,中国C网原来的网络是基于普通电话网的物理网络,采用一级站、二级站和三级站相连接的方式,但中间要经过一级站的联机检索,面对着多媒体的应用及数据量的增长,这样的体系结构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与商业化的运作,此外不仅原来的C网速度缓慢,与国际互联网的完全割裂使得推广及客户采用存在诸多障碍。
实际上,本报早就已经提出了这些问题。《计算机世界》1999年第32期发表了记者何涛撰写的文章《C网,中国网络神话?》,从技术方案、定位、经营模式对C网做了分析,如今看来颇有些“先知先觉”的感觉。
文章指出,从技术上看:“首先,C网是一个独立于Internet的网络系统。从C网的介绍中可以看出,它是一 个封闭的、物理上局限于中国国内的网络。而且,由于C网采用实名网址和自定义的一 套地址编码方式,与全球通用的Internet的域名系统和IP地址系统不相容,因此在与Internet互通上就存在问题;其次,C网功能十分有限,像有些服务正是互联网要极力避免的,像全网广播若是在互联网领域则会被人认为是垃圾邮件;最后,中国C网的许多特点与功能都是通过牺牲互联网所具有的功能才得以达到的。”
记者进一步指出“C网的定位是企业用户,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工具。”但从今天的互联网商业模式来看,只要建立相应的B2B站点就可以解决相应的问题。文章列举了国内知名的“中国商品交易市场”与“中华工商网”,这些网站并没有重建一 套系统,而是直接利用已经存在的互联网,本身作为Internet上的一 个站点存在,这使得它们可以被全球所有的企业访问,享受多种功能。
此外,从经营模式来看,过于松散的方式不利于保证网络服务质量,而私募资金存在黑手,不能保证C网长期运营。
文章总结,C网的封闭与“互联网开放、标准的大趋势相违背,因此这类事物的生命办是极其有限的。”记者建议“一个企业,如果需要与外界建立商业联系,还是应该在互联网上建立网站。”
中国C网的结局证明了本刊的观点。
而就现在的C网来说,实际上并没有一个单独的物理网络,其网络是构建在中国电信的IP网上,用VPN技术虚拟出一个独立的网络。现在的市场上也有不少的IDC以VPN作为自己的卖点,其优势是能够以极低的成本为企业提供一条“自己的专线”,但市场反映却不很理想,因此中国C网此次重出江湖又存在着巨大的挑战。
据悉,以前传统企业不接受VPN的概念一是对互联网的陌生,二则是许多IDC都以局域市场作为自己的目标,无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业务,这样地理的限制使得许多传统企业放弃了采用VPN的念头。但随着电子商务的开展,IDC业务在全国范围的扩展,VPN市场又有升温的迹象,像互联通等IDC新军更将VPN的业务范围扩展到包括日本、韩国的东亚地区。
中国C网在开展VPN业务的优势仅在于它在各地拥有的数十家二级站,从人员以及基本设施上可以保证VPN的运营与销售。
此外,中国C网还保留其企业实名制登录网络、面向经营管理等特点,从商业模式上理解,还是一个B2B网络(而非网站),而进入这个网络的企业用户可以附带地使用VPN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