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48 次) 时间:2001-04-08 10:02:05 来源:笨笨熊 (笨笨熊) 原创-IT
“国内VC”,摸着石头难过河
VC是风险投资的简称,素有网络业”维生素”的美誉.没有人能忽略它对中国互联网发展所起到的作用.美国作为高科技产业崛起的源头,VC市场的成熟让人叹为观止.除了美林,高盛,摩根等几大投资银行外,林林总总的中小风险投资公司亦不容小觑,以”散户”形式出现的”天使投资人”更是活跃在表层,而这些恰恰为创业者萌芽结果提供了无以伦比的先机.
转而看看国内VC市场的发展,从根本上说国内的风险投资无论在规模还是在层次上都没有摆脱一穷二白的局面,而真正意义上的VC企业可以毫无客气的清零到底,作为一个新经济下产业的分支,这同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态势显然是格格不入的.没有良好的投资环境,创业者的半路夭折也就不足为奇了,为什么国内的网络公司要靠外来的钱养着?圈钱上市一定要去NASDAQ吗?两个字,VC,我们有吗?
当然,我们不可否认国内VC市场的起步还是比较快的,从张朝阳(SOHU公司CEO)97年引入风险投资概念以来,VC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人们不会用80,90年代的信贷方式去承担这么高的风险,从这一点上说VC业的”原始时代”已经过去了,单是从沪深两市中频频露头的综艺股份,海虹控股等我们也可看出点眉目.然而象大举进攻互联网的dot com一样,VC也没有避开拷贝的模式,我们不是说拷贝就不好,适量的借鉴可以少走不少的弯路.2000年”孵化器”风行足以说明了这一点,然而究竟孵出了多少蛋不得而知,我只晓得当初人丁兴旺的的清华创业园如今已经落得鞍马人稀,可见我们的VC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那么究竟VC是个什么东西,就是个值得推敲的问题了,最早根据美国风险投资协会定义VC是由职业投资家投入新兴的迅速发展的有巨大竞争潜力的企业中的一种权益资本,到后来欧洲风险投资协会(EVCA)定义VC为由专门投资公司向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成长型扩张型或重组型的未上市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并辅以管理参与的投资行为.而我们国家的定义是”把资金投向蕴藏着失败风险的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领域以促使其商品化取得收益的行为”.从中不难看出,国外的风险投资概念强调了由投资对象的高成长性带来的高回报,而国内则突出了投资的高风险性,由此,国内VC的保守因素可见一斑.
下面分析一下当然国内VC市场不成熟的五大弊端:
[种子期投入欠成熟,不利于创业公司的迅速胜出]
种子期投入即创业伊始的第一笔投入,这时创业者一般没有实际的商业化产品项目,更多的只是一个创意或发明.虽然初创期的资金投入很小,但其需要承担的风险指数是很高的,因此VC中最激动人心的地方也恰在于此.每个发展成功或是失败的企业都会经历这一阶段,不过真正玩得起这个游戏的风险投资商毕竟不多.
相对而言,目前在国内的多数VC则偏好于投资成长期的企业,特别是具有一定规模或明显优势的竞争产品以后,风险小了,进入的台阶也就放低了,扎堆现象不言而喻.
看来种子期投入的任务还得落在我们自己身上,国外专业VC公司不会轻易在这个时候介入,而在美国异常活跃的”天使投资人”也只能隔着太平洋望眼欲穿了,因为他们有自己的”距离”观念.”I know nothing”.
[没有好的VC退出机制]
VC的进入,就是为了其高回报性.利润收入是资本运作的必然,大家都在呼喊”网络公司在大把大把的玩烧钱游戏!”,烧的是谁的钱?VC的钱,显然我们对这种花钱的方式没有足够的免疫力,相反VC所看中的恰恰是烧钱以后返回的价值.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退出是每个VC经理人必须盘算的事,因此我们也没有必要对某个VC寄予过高的期望,有走的自然有新进入的,只要企业有良好的发展势头,这一棒总还是有人接下去的.
目前投资的退出主要包括以下三种方式:上市,并购,回购
上市可以说是任何一家VC心里的”理想值”,在大型股票市场公开上市,意味着资本市场的资金有了一个通畅的流通渠道,无论是知名度,企业形象还是其他的都会有一个不错的提升,受到市场的追捧也是必然的,增长态势显而易见.这时VC就可以考虑是套现现金还是继续持有股份了,不出意外的话他们还会选择后者,待价格攀升稳定后适时抛出,当然至于国内三大门户的流血上市,只能说是沾”股市震荡”的晦气,其间还有不少因素在里面.
然而股票市场的容量毕竟是有限的,都争着上市根本就不大可能.对国内网络公司来说就更困难了,因为我们去的是国外的市场,不管是那斯达克,纽约还是最近的香港创业板,一方面有国家政策的干预限制,相信三大门户剥皮上市的境况大家都感同身受吧,另一方面把我们的企业交给美国人去”感知”它的好坏本身就违背了上市利益的初衷.
你或许说国内不是有个二板什么的,在国内上市的确可以剔除不少的麻烦,另外上市企业也可以利用调节手段控制股票的走势,唯一的不足之处就在于与资本大市场的衔接和流通上,不过二板的喇叭吹了好久了,正式的排头兵还没有登场,从中不难窥出国家对二板的谨慎态度,在不影响主板的情况下发展二板不自觉的已经捆住了二板的双脚.
既然上市对国内网络公司来说存在着这么多羁绊,VC大多退而求其次也就不足为怪了,包装并购不识为明智之举.这时的并购价格一般会高于原始价值,以目前来看大多采取股票交换的方式进行.VC可以卖出持有股份或者成为新公司股东,当然这要取决于并购方是谁,因为这时股票的价值是由并购方掌握的,比如:象迪斯尼,AOL,MSN之类的来操作,继续持有的可能性就大些了.
除了上面两者,回购应该是下下之策了.对创业者而言,走到这一步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权宜之计.另外还有一个前提,创业企业必须有足够的现金支持.
综合上述几点,国内VC市场还没有形成投资者值得信赖和欣赏的退出机制.介入的高门槛可想而知.
[资本与市场的脱节运作]
NASDAQ是全球最大最火的资本市场,资金流动性大,上市门槛低.而且也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全球知名度及市场价值,这么多诱人的条件,企业自然会热衷于此.
去NASDAQ豪赌,人家国外公司有的是赌本,而我们呢?我们有的只是一张皮而已,中国概念股的皮一开始可能还有点吸引力,一旦人们发现外衣下实为草莽弃之如草芥也就很平常了.SOHU,网易,SINA的的悲惨遭遇在同情之外,不得不发人深省.
VC是国外的VC,投入的是国内的企业.在VC一方,他们当然更愿意直接进入大市场,这样以后的操作手段要好施展的多.上市了,大市场进来了,后面真正享有其服务的中国网民却被割下来仍到一边,用毫不知情的美国股民来补这个空外实在是很可怕的事,其中资本与市场的背道而驰明眼人都看的出来.
用张朝阳的话,要么选择在国内上市,要么为中国人买NASDAQ上的中国股建立一个通道,否则中国网络股永远没有翻身的一天,只能跟着NASDAQ的天气转了.
[VC,不需要概念]
过多概念的炒作一直是资本市场的通病,就炒作而言,VC有责任但没有错误.最大限度的返回利润是风险投资最美丽的神话,不管是采取什么样的手段,赚了钱是胜利,赔了钱是失败.他们不会为你以后的发展考虑什么,付出什么.这是事实而不是VC残忍的一面.
中国互联网市场的骤冷骤热,少不了概念旋风的弥漫.从ASP到IDC,从B2C,C2C到B2B.概念太多了,下点雨也不稀罕.所以从2000下半年一直持续至今的网络低迷仍没找到转机.
网络股的力挫除了给热衷于网络上赚钱的VC们泼了盆凉水外,也给概念起家的号称是”大人物”的家伙们敲了一下警钟.该是清醒的时候了.
[国内VC市场的现状]
前面已经提到过,理论上国内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风险投资”,因此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的网络企业还得靠国外的钱滋润着,拒绝国外VC的大举进犯对国内资本市场的规范和成熟毫无裨益.
到目前为止,国内VC还主要来源于政府及银行的科技开发资金项目,严格上说,这笔钱不是给创业者用的.私人VC在国内也只不过刚刚翘头,很难有多作为.不过政策的扶持倒是难得之举.2000年”孵化器”不也火了一把吗?开张的VC网站也有不少了,希望他们这种网上融资,网下孵化的方式能对国内的VC市场有所刺激.
VC市场,何时摆渡到岸?
笨笨熊 200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