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焰的底层 - 软界韬略 - 马刚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38 次) 时间:2001-04-06 17:22:41 来源:马刚 (马刚) 原创-IT

火焰的底层
——访豪杰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梁肇新

很早之前,就想采访梁肇新。
在北京的软件业界,梁肇新是个类似于“寂寞高手”的人物。他并不太为外界所知,虽然当年的“金山影霸”和后来的“豪杰解霸”这些叱咤风云、占据国内相关软件市场大半壁江山的优秀国产软件几乎完全出自他一人之手。但是在业界内部,梁肇新的名声是响当当的,他以自己坚韧的努力和杰出的成果,在软界同行中赢得了“怪才”、“鬼才”等一串儿别人难以企及的称誉。
回想起当年,在“天汇”公司的蜗居里,梁肇新象个不知疲倦的顽童,在自己的“486”上鼓捣,自己焊电路板,自己做声卡、编驱动程序,用软解压技术让他的“486”能播放VCD。一个很有眼光的朋友看到了他这堆玩意儿的巨大的市场前景,就把他推荐给金山公司,把这些东西简单捆绑在一起推向市场。这就是名震一时的“金山影霸”,金山公司因此赚得一大桶金,而著名的软件市场高手毛一丁,也因为成功地策划了“金山影霸”而一战成名。
在此之后,梁肇新继续从事他的技术研发,后来成立了豪杰公司,一直到今天。一路风风雨雨走到现在,他仍然痴迷于技术开发,是国内解压缩技术的权威专家。此次,笔者以软件技术开发为主题,采访了他。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程序员

前一段时间你的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这段时间我的精力都放在编程上了。
本来我也想从具体的编程工作中脱开,但是没办法,下面的开发人员跟不上,水平不行。开发部折腾了一年,也没拿出什么象样的产品,只有我自己来做了。

你对他们的工作很不满意?
普通的开发人员做不出深奥的东西。其实别的公司也一样,譬如金山,优秀的产品的研发主要都是靠那几个高手。

对于目前的年轻的开发人员,你有什么看法?
现在的这些年轻的技术人员太浮躁,急功近利,都想几分钟就做出个应用软件来,而且,张口就是天价的工资。
他们做通用产品不行,只能做针对固定用户的软件。对于普通用户,你的产品要在各种配置上运行,他们做不了。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软件开发人员?
技术优势是用时间换来的,对谁都一样。
我86年就开始编程了,从苹果机到DOS、CPM、MS-DOS,一直到Windows。我觉得没有做不了的事情,只是有没有耐心和时间的问题。
现在的年轻程序员有耐心的不多,人家几十年开发出来的东西,他想一年就做完,这是不可能的。一个平庸的开发人员,只能做行业软件,做不出优秀的通用软件。

这是目前整个行业的通病吗?
是的,整个行业都这样,不光是豪杰公司。那些被我们淘汰出去的研发人员,都还有公司要,都能找到工作。(笑)

技术,程序员永远的灵魂

在你个人的研发经历中,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首先,我觉得人的惰性很难摆脱,在掌握了某种技术后,很难再有兴趣学新的东西。每一次的技术进步都甩掉一批人。
其次是在计算机发展过程中,有很多外界诱惑,好象每隔二、三年就有一次。我称之为“真技术”和“假技术”的较量,譬如曾经出现的JAVA、NC(Net Computer),最近的一次是Linux。媒体喜欢用放大镜来看这些热点,把这些只能应用在某些特定领域的技术炒得很火,但技术人员要认清真正的主流,否则容易被诱惑,把时间和精力投在不该投的地方。

你衡量所谓的“真技术”和“假技术”的标准是什么?
三个原则,兼容性、开放性、先进性。

你觉得自己最大的技术优势是什么?
当年Windows进入中国的时候,很多人不喜欢,而我是少数迅速跟进的人之一。我在Windows上花了很多工夫,搞清了它的核心。直到目前为止,我觉得自己最大的优势在于对Windows吃得比较透。
那时候我在巨人集团,掌握了Windows之后,做出了汉字平台,我自认为比当时四通利方的先进,但是巨人集团开始转向保健品,不愿意推我的汉字平台。

是否你看重的还是微软的Windows?
是的,我一直紧跟微软的技术。当年从DOS转向Windows,现在我紧盯着微软的iNet计划。

国内有些声音总在强调,不能老是跟着别人的脚步,要做自己的操作系统等核心技术,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我们的软件产业现状就是这样,非常落后。现在连跟都不一定能跟上,何况超越别人?目前我们只能踏踏实实地这么做,缩短与人家的差距,别的是后话。

中国软件业无法回避的隐痛

目前你思考和关注的焦点是什么?
软件研发的管理。
我现在整天思考CMM(能力成熟度)的问题。它的内容包括结构化的软件开发体系、严谨的科学的研发管理,还有就是软件的研发要规模化、产业化。
这是个比ISO9000更科学、严谨的开发模式。全球通过CMM5级认证的只有100多家。在美国,通过CMM5级认证的公司可以接任何订单,包括政府和军方的项目在内。印度的软件业非常发达,多达20多家公司通过CMM5级认证。

你现在为什么对CMM这么感兴趣?最初是怎样接触到这个的?
我对豪杰公司的技术开发人员非常不满意,去年他们做的软件根本达不到我的要求,特别是将要推出的图像浏览器,最后由我自己亲自从头来做,一直做到过年。结合以前的公司研发工作,让我对研发管理重视起来,经过认真的反思,我觉得对于象豪杰这样的公司来说,研发管理是目前最重要的事情。
在今年过年的时候,我才听说CMM ,非常感兴趣,通过阅读相关资料,还有听有关专家的讲座,让我觉得CMM式的研发管理是豪杰公司乃至整个中国软件业最缺乏的东西。

CMM的贯彻和实施会给国内软件业界带来什么样的局面?
现在的国内市场有的是需求,问题是软件做不出来,即使做出来,也是BUG(计算机行业术语,指产品的缺陷)满天飞。应该赶紧实施CMM,只要开发管理的问题解决了,不愁做不出大量的优秀软件。
从豪杰本身来说,我们不光要这个牌子,更重要的是,想从根本上解决研发的问题。对于单个的程序员,重要的是技术;而对于开发团队,则重在管理。

围绕CMM,你近期的工作重点在哪些方面?
我想通过CMM,完善公司的研发管理机制,等这个工作做完了,再继续从事我喜欢的技术工作。

编完再说:

这是一次我所经历过的最精彩,同时也最有价值的采访之一。
笔者面对的是一个近乎不问世事、醉心于研发的技术天才。梁肇新说起话来底气十足,甚至显得有点自负,同时,他口无遮拦,什么都不避讳,包括对整个软件业界和他的豪杰公司所面临的问题及缺憾。也许他的某些观点有些偏颇,但并不妨碍我们从他的话语中受益良多。我们在豪杰公司的会议室里聊了近两个小时,从汇编语言到微软的iNet计划,从CMM到他所认定的Linux泡沫,从当年那个对计算机充满好奇的少年,到如今虽钟爱技术工作却被公司的研发管理所困扰的豪杰老总。在说得投入的时候,整个豪杰公司的楼道里都能听到我们的声音,以至于他们的营销总监事后说:“我从来没见过梁总和记者聊得这么投入,你是怎么采访他的?”
其实没别的,我只不过问的都是他最感兴趣的问题:技术,以及围绕技术的管理、支持等等。如果我的问题集中在怎样做市场,怎样融资等,梁肇新肯定是有一搭无一搭地应付了事,甚至会找机会终止我的提问、拂袖而去也说不定。
呵呵,一个外表近乎邋遢,满脑子“底层平台、解压缩”,还有“iNet”等玩意儿的怪人。

从梁肇新身上,我们看到了什么呢?一个高手之所以成为高手的理由,一个天才背后的寂寞和坚韧,同时,一个技术领路人和公司老总对于缺乏敬业精神员工的无奈。
真正的精彩和成功,从来只属于忘我投入、安于寂寞不断努力的人们。“金山影霸”和“豪杰解霸”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字,无数的用户在使用它们,从中得到无穷的乐趣。但是,有几个人知道,所有的技术工作,几乎全被一双肩膀所承担。
在梁肇新身上,体现的是一个程序员最可贵、也是最职业的素质。首先是热爱计算机编程,痴迷甚至迷失在计算机编程工作;其次,对新技术和新理论的敏感和热情接受的心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的精神;再次,基于自己的技术素养和职业敏感的独立的思考的精神和鉴别能力;还有,不为俗务所动,用技术的进取和拓展来领导、创造市场,服务于社会责任感。
这一切,构成了程序员高贵的自尊。

梁肇新的从业经历其实非常曲折,由于不被公司重视,他的某些优秀的成果被雪藏;由于当初组建公司时没有明确规范的产权划分,他的产品所赢得的利润被别人瓜分,严重拖滞了公司的发展和对研发的投入和个人财富的积累;由于没有科学、规范的管理,他不得不一次次从研发领军人的位置上回到具体、烦琐的,本来应该由最普通的程序员来完成的底层工作中。
这一切所体现和折射出来的问题,几乎暴露了国内软件业所有严重的问题,它们告诉我们,中国的软件业还很幼稚,要想取得自己应有的尊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关于在采访过程中,梁肇新经常提起的CMM和怎样管理、整合研发队伍的话题,笔者将在近期作专题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