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刀更快?谁的刃更利?有线与电信:决战“最后1公里” - 专栏 - 田瑾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40 次) 时间:2001-04-06 11:10:14 来源:田瑾 (田瑾) 原创-IT

田瑾

“最后1公里”,早已成为IT时代的新名词,其实质,就是指宽带接入到户。继上海电信的ADSL宽带接入方式之后,上海有线推出“有线通”,即HFC方式,要与电信决战“最后1公里”。电信岂是等闲之辈,现在又“出炉”FTTB+LAN的方式。有线与电信,究竟鹿死谁手?在难免会跟电话一样普及的“最后1公里”问题上,潜在的广大用户到底该如何选择?这似乎是一个两难问题。

明争

2001年3月,上海电信数码通宽带网络有限公司成立。从名称上就可嗅到一丝火药味,“数码通”直接对应“有线通”。新成立的数码通公司,由上海电信与数码通信息产业集团合资组建,后者那一串名字之后,实际上站着中金集团,此前主要经营房地产和证券。数码通全部是现金投资,电信占总资本的60%,中金集团占40%。上海电信原新业务处处长郑英炜,委派至数码通任常务副总。数码通的“最后1公里”方式是FTTB+LAN。
FTTB是光纤到大楼,LAN是局域网,这种方式可以达到10兆至100兆的带宽。就这一点,从理论上,就远非ADSL和“有线通”HFC所能匹敌。数码通何尝不知自己的这种优势,在其广为散发的用户手册里,第一条,就列出“高速宽带”,并称“是MODEM电话拨号最高速度56Kbps的180多倍,也是其它ISDN、ADSL、HFC有线电视网等技术不可比拟的。”电话拨号、ISDN也罢,ADSL也罢,都是电信这“一路走来”的上网方式;而提HFC,就将矛头直指对手“有线通”。
有线通又何尝不知自己的对手是强大的、根深蒂固的电信?有时候,你不得不与“习惯”作斗争。
有线通,2000年12月1日正式在上海市区推出,是台网分离后组建的上海市有线网络有限公司的一项全新业务。理论上可以达到27兆的带宽。
有线网络市场部的经理助理程俊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开场白便是:“跟电信相比,我们比较弱小。比如,市场运营方面的经验还不足。”一提“最后1公里”必称电信,竞争之剧烈可见一斑。不过,解读这句话不难发现,有线并没有说“技不如人”,而只是电信拥有习惯势力而已。
仅仅简单地说宽带接入是个大市场,显然没有什么说服力。也许,不久以后,倍增的用户数、宽带上网俨然现代生活的“必需品”……这一切自会说明。目前能从侧面反映市场前景的一个事实就是,无论传统行业还是IT业界,无论大集团还是小企业,无论老牌子还是新公司,都积极投身或者跃跃欲试“最后1公里”。尽管其中不乏泡沫,但能“笑到最后”者未来所得到的回报超乎我们现阶段的想象。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有线与电信争得如此厉害。
  第一,在质量上,都保证高速Internet接入。理论上,ADSL最高可达8兆的带宽;有线通27兆;FTTB+LAN更高。但是有线与电信优势各异,有线的视频优势是手中利剑,电信的数据优势是掌中快刀。双方都有看家本领,互不相让。
  第二,在价格上,都实行包月制。ADSL和FTTB+LAN都是每月130元;有线通是每月120元。价格非常接近。
  第三,在服务上,都有承诺。FTTB+LAN承诺在客户申请注册的10天内完成上网接入;有线通承诺7天之内开通,如网络出现故障,3天之内解决。看起来,服务态度都相差无几。
  如果对手足够强大,战胜了对手,无疑就在总量有限的市场上取得了压倒性胜利。“头把交椅”,谁不想纵身跃上?这一点,有线和电信都很清楚。何况,上海电信在本地电话业务上,早已享受过老大的厚遇。
  所以,明争就显然不够了。

暗战

  上海有线一出手,建成了世界最大的HFC城域骨干网,并完成了100万户有线电视双向改造(上海市区约350万户家庭)。即市区1/3弱的家庭里都装上了铜轴电缆的端口,具备了通过HFC高速上网的基础条件。只不过,这些家庭的绝大多数,目前还停留在通过新电缆看电视的阶段。
有线网络公司的程俊杰告诉记者,现在有线通用户已经超过了3000户。虽然他不肯说明具体数字,但是肯定了一点,有线通用户大于ADSL的2300户用户。
上海电信出手同样是“大手笔”,建成了世界最大的ATM城域骨干网。电信数码通的郑英炜说,FTTB+LAN会从今年下半年开始逐渐占据优势;而ADSL在5年内,也不会过时。
他说,从上网的角度看,FTTB+LAN和ADSL比有线通更完善。因为有线通存在一个共享问题,当用户倍增之后,上网速度将和拨号用户差不多,除非进行扩容。但这样一来,成本就会偏高。
有线的程俊杰对电信的“攻势”早有准备。未等记者提出共享的问题,就主动说,已经有了解决有线通共享问题的方案,并强调,将光节点拆分来扩容成本很低。虽然,有线在市区范围内布下2200个光节点,已投资了十几个亿。
有线随后“反攻”电信,说电信现已把改造好的宽带容量用光,已经到了容量极限,要发展,就要进一步改造。
电信与有线,了解对方的优势与劣势,如同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都非常清楚。所谓攻与守,进与退,十分到位,又都能在竞争中化解与发展。这样看来,有对手,尤其是强有力的对手的存在,是一件好事。没有对手倒是危险的。看看有线与电信在“最后1公里”上的发展速度,前后仅仅5个月,电信ADSL包月费就从400多元,降到了现在的130元。
在记者的采访中,无论有线还是电信,双方的言谈中都会不由自主地提到对方。对方的一举一动,包括技术上会出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市场上的推广等等,都做过关注,并进行研究,这一点毫无疑问。而且,这种注意必将延续下去。
只有知己知彼,才能决战“最后1公里”;而决战,是技术、市场与智慧的大比拼,还要有“先天”的资源优势作为后盾。
早已进入千家万户的有线电视,和同样早已进入万户千家的电话,分别是有线与电信今天能够“打”得难解难分的先决条件,也是双方暗战的基础。
明里的竞争和暗里的较劲,有点让一心想通过宽带上网的消费者看不懂了,到底该怎样选择?选择哪一家才好呢?

难题

选择有线?还是电信?仿佛是一个两难问题。
视频传输的优势在有线,而数据传输的优势在电信,如果消费者两种优势都想拥有,怎样能够实现呢?
这里,要回过头来说说上海的“三网合一”。上海在宽带方面的特点甚至优势何在?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一直想找到上海自身的特质。不同于“别处”的地方,就是上海是“三网合一”的“试验田”。根据专家的资源优势互补,产生效益最大化的原则,上海的“电视、电话、电脑”三“电”网合一。这是一种理想的模式。遗憾的是,模式非常理想,在实际情况下却很难实现。沿袭已久的条块分割,各做各事,各有利润,谁愿把口边肥肉拱手让人?众所周知,“三网合一”不能实现并非技术的原因,而是利益无法协调的原因。是不是,上海就不做“三网合一”了呢?
记者从有线获得的说法是,三网合一仍然要做,也许有线与电信分别都做自己的“三网合一”。也许,这也就是ADSL、有线通、FTTB+LAN的来历,及其发展方向。
消费者该选择谁的难题也由此产生。选择了一种宽带上网方式,就只得依靠这种方式。如果在选择的时候还有自主权的话,选择以后就只剩下了被动。这可是个大问题。
比较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应该来自那些已经用上了宽带上网的用户。在记者随机了解的10个用户中,支持有线通和支持ADSL的比例是6比4。
有线通派的意见是电信的服务态度欠佳,而有线通网速快、性能稳定;ADSL派的意见是虽然现在有线通的速度没有问题,但随着用户剧增,速度就会慢下来。
家住虹桥路程桥2村的马先生的意见有一定代表性。他说,用有线通上网,下载一个300兆的软件只要1个小时,尤其是能在网上流畅地看达到300K的Video。至于对以后的速度有没有担心,他说,作为最早期的用户,当时的速度是要比现在快,但这种差别不是很大,而以后就算有差别,也应该能够解决。记者问:“为什么不装ADSL呢?”回答是,2000年3月先申请ADSL,没有结果,2000年12月开始申请有线通,当在7天之内装好了以后,ADSL才答复可以装。ADSL起了大早,赶了晚集。不过,这可能跟各自的覆盖区域有关。
  即便有ADSL、有线通、FTTB+LAN三种主要的宽带接入方式,也并非完全覆盖。所以,消费者还是有充分的时间来仔细比较,然后做出适合自己的理性的选择。

有线与电信是“最后1公里”上的主要对手,其实,杀入决战重围的远不止此,以长城宽带为代表的其它ASP也在努力增强“内功”,扩大影响。最终,还是要看谁的刀更快,谁的刃更利?快刀、利刃才有发言权。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三网合一”,今天的格局也有利于竞争的展开。如果资源都完全整合起来,难保不会出现垄断?所以,消费者选择起来困难也好,说明正在竞争,正在走向好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