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自强谈下一代互联网(上) - 流浪比特 - 刘朝阳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18 次) 时间:2001-03-06 15:17:56 来源:刘朝阳 (mockingbird) 原创-IT

侯自强谈下一代互联网(上)

“由我无私天地宽”,用网通的这句广告语形容侯自强是再恰当不过的,作为中国宽带光纤网络的主要发起者和倡导者,侯在学术界,商界和政界的大量活动全部是基于对科技报国信念的追求,没有侯的多方努力,很难说“网通”和40G骨干光纤网离我们还有多远。作为中国宽带网络技术的先驱,侯从来就是知识经济最“偏执”的支持者和实践者。侯对中国互联网发展中的“效益”和“瓶颈”始终保持着深刻的认识和精锐的见解。与侯谈话时,记者感觉像又回到了大学实验室,侯用学者口吻剖析复杂问题时的诙谐言谈和跳脱思维使记者感觉像一个逃课的学生碰到了宽容而又睿智的老师,从网络的七层结构到牵动互联网发展的资本、市场、管理、体制和文化等要素,侯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剖析了下一代宽带互联网面临的几个关键问题。

——迈向宽带:是“颠覆”而不是重复

“这一代互联网的主要特征是在QOS服务质量上没有保证,这里面的原因不但是技术构架的离散,标准的不成熟,,还存在企业、国家、地域和产业上的割据上以及Internet商业化运作以来所产生的种种问题,比如说这次中美海底电缆受损,国内互联网用户访问美国网站受阻,根本上是运营机制的问题,。此外,现有的域名分配制度不公平,比如美国在域名分配上就凭借宿主的特权,成批地瓜分地址段。从全球范围来讲,现在的互联网在管理上还存在区域,国家和机构之间的不均衡,比方说我们都知道互联网的域名解析和顶级网络交换中心在美国。排除这些固有因素,各国在发展Internet时面临的根本问题还是如何道路修宽。” 对互联网的现状简要回顾后,侯自强将话锋转向了宽带。
“早在98年我就提出了宽带IP网的概念,当时我对宽带的看法分为两点:物理带宽和服务质量。对于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来说,单从物理带宽的增长来看,我们从不同时期骨干网带宽数据采样可以直观地感受到:155M、625M、2.5G到网通飞跃式的40G,我们看到运营商在宽带王冠的争夺上在新世纪将空前激烈。中国电信在采用第三代宽带IP光纤技术上有决策上的滞后,但网通的成立迫使他们动起来,当然,另一个原因是他们也看到了IP over DWDM这样的新一代IP优化光学网络技术给运营商带来基础设施铺建成本的大幅降低。”侯自强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在传统的光纤传输网中每80公里需要一个激光放大器,每600公里需要一个昂贵的光电再生器,而只能承载一路波长。采用DWDM技术的话,同样的光纤可以承载100路的波长,而运营商只需更换光电再生器。

“成本下降95%,我当时给电信的人这样讲过。而且技术的不断进步正在改写这个数字, 去年光纤传输技术又有突破,色散补偿技术诞生后,光电再生器之间的间距被拉长的4000公里,而激光放大器之间的间距则被扩大到120公里。也就是说,北京到广州之间的光纤根本就用不着安装光电再生器。另外,随着DWDM技术的推广,基于ATM和SDH的路由器设备的支出将可以被省去,IP子网的主角将是线速光交换机,路由器将退居网络边缘,成本也在降低,.综合以上因素,目前广域网的传输能力得到了几十上百倍的提高。所以,你不用奇怪国外的新电信运营商像Qwest和Level3要斥巨资铺建新的宽带光纤网,对于国内的网通来说,目前也没有利用广电和铁道原有网络资源的计划,因为这些网络无论是骨干还是接入部分,都不符合网通的发展节奏,本身也需要改造甚至重建。”

当记者问及网通采用的第三代宽带光纤IP网的带宽的承载上限时,侯自强只是举了一个例子:“最近从香港到广州新铺的一条光纤采用了DWDM技术,带宽是1.6T(1600G)。”看来,DWDM技术在几年内是足以应付骨干网的扩容了。于是,我们转入了一个时下的热门话题:接入。

——“第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以太为王

对于城域网到最终用户之间的“一公里”接入,电信认为是“最初一公里”,因为在电信的传统业务里,用户需要通过电话线与局端的PSTN设备建立一对一的电路交换连接,而广电有线电视网络的传统业务是广播信息的向下传输,用户与信息源之间自然成了“最后一公里”。“无论是第一公里也好,最后一公里也好,随着国家对接入市场准入限制的放宽,大量不同背景的竞争者和资金将流向这个市场。在这个前提下,侯自强认为宽带接入技术由电信的XDSL和广电的CABLE竞争的局面将被打破,因为像系统集成商和房地产厂商这样的竞争者更倾向于考虑有优良性价比和发展空间的接入技术。 “宽带以太网目前无疑是最为符合中国国情的技术手段:。” 谈论到目前接入市场的几大主流技术,侯自强对以太网情有独钟:“目前的宽带接入技术,从CABLE、ADSL到LMDS,都只能提供几百K到十几M的带宽,真正的宽带接入是100M到桌面,要达到这个带宽,非以太网莫数。另外,中国居民小区的人口密度和规模大也是我看好以太网的原因。当然,以太网目前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需要解决同一楼内局域网不同用户之间互相隔离的问题和每个用户多业务流的分别管理(提供不同的QoS)和计费问题,以及以组播方式提供视频广播,不对称的服务方式等问题。”

侯自强认为理想的宽带接入网是这样的:光纤到大楼加五类线以太网接入。“我当时劝过中国电信,使用廉价的千兆以太网技术代替成本高、带宽有限、建设周期长的SDH系统,但没有收到效果。如今,以太网的迅速扩张终于让电信意识到问题的严峻,开始有所动作。”侯自强面对固有体制的强大惯性显出了几分无奈,这使他更乐于谈论竞争:“广电和铁通在介入接入市场,因为大家都看到这块市场的特殊性:一旦被别人占领,就很难再抢回来。网通最近开始做居民接入,也是出于这种考虑。可以想见,今年各运营商将上演接入大战。”

侯自强认为这个战场将波及三部分:广域网、城域网和接入网,从国内现有的网络设施状况来看,实现宽带接入的瓶颈是城域网。“如果宽带接入是实现100M到桌面,将意味着社区网到城域网的带宽将至少要需要G位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城域网和接入网将可能引入骨干网的光纤技术,比如说WDM。”侯自强认为网络的内容传输系统(Content Delivery System)将是宽带接入的另一个瓶颈:“围绕宽带接入,今后网络技术的热点将会是4层到7层的智能内容交换、负载均衡、网络存储和CDN等内容传输技术。”

在谈到接入网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侯自强认为:“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当一个用户拥有10M接入带宽的时候,他可能会使用IP电话、点播电视、甚至建立个人VPN或ASP服务。这时他将使用网上不同服务商的服务,而这些服务的质量和收费标准各不相同。接入服务商必须对用户使用的不同业务区别计费并保证相应的服务质量,这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

从运营的角度看,以北京最大的社区宽带接入服务商蓝波为例,它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将分散在不同社区的40多万用户用无缝的宽带和服务连接起来,形成网络效应。这时候,资金就成为蓝波这样的接入服务商进一步发展的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