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怎么了? - 经济话题 - 袋袋裤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49 次) 时间:2001-03-05 21:10:44 来源:袋袋裤 (newsgirl) 原创-IT

日本人怎么了?

从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日本人的脑筋似乎不大对劲,一再激起中国人的愤怒。从东芝笔记本电脑事件到三菱“帕杰罗”越野车事件和中航事件,让中国人愤怒的不仅仅是日本品品牌、日本服务神话的破灭,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日本人的态度。

日本人:态度由来已久

其实,日本人,确切的应该说是日本商人对待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的态度是由来已久(我不愿把它扩大为一种民族情绪,不是不存在这种因素,而是这样的因素丝毫无助于我们冷静地正视问题本身。)

真不知道应不应该夸日本人聪明。日本人在科技研发,产品制造,企业管理上的智商可能是没说的,但在中国这块市场上日本人的反应却好象总是慢半拍。

当年中国要与丰田汽车公司合作生产汽车,可是日本人害怕中国掌握了他们的技术,结果被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一举占领了中国市场。丰田把送上门的肥肉推到别人的手里,之后日本人不得不花费更多的代价重新打进中国市场,但分到的却只是一小杯羹。

然后是松下,重蹈丰田的覆辙。在日本本国销售的手机小巧精致,在中国销售的却是一些笨重难看的手机,因为日本人再一次低估了中国人的购买力。结果,又是被聪明的美国人钻了空子。摩托罗拉能够稳坐中国移动通信市场的头把交椅真是要感谢日本人的“禅让”。

一直到去年的磁悬浮铁路技术,日本人仍是只愿意拿一些过时的技术来糊弄中国人,这一次,他们是被德国人抢了先。

很多我们信赖的日本品牌就是一直在这样销售的。像随身听和汽车,日本都是按照亚洲(主要是中国),日本本国和欧美三个地区来进行生产和销售的。毫无疑问,销往中国的总是品质最差,价格最低廉的,源于日本人一直看不起我们的购买力.

当然了,作为一种销售观念,日本人愿意在两点之间不走直线而非要选择先兜几个圈子再到达目的地这样的做法,我们也不好说什么。幸好这是一个开放的世界,我们不用等在一棵树上吊死。

但是,在东芝笔记本事件中,在三菱“帕杰罗”事件和中航事件中,日本人那种由来已久的态度和观念就不仅是一种商业和技术歧视了,它直接关涉的是中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已经不是概念的歧视,而是权益上的侵犯了。

中国人:冷静比愤怒更重要

为什么在美国,东芝公司不敢和美国人对簿公堂,而是乖乖的拿出3000多万美金给美国人选择庭外和解。那是因为在美国的法律中有惩罚性损害赔偿的存在,即使是对“可能发生的损失”,对于所谓的精神赔偿,名誉损失更是数额巨大。而在中国的法律中,关于侵权的损害赔偿必须用证据证明存在损失,而且我国侵权损害赔偿的标准主要采用填平式。而且,国内现行法律在处理因购买行为引发的争端时,往往更多地从保护经营者的角度出发。消费者即使能够获得索赔,数额也是相当有限,因为国内的法院根本不支持高额的精神索赔。前不久,崔永元在一起侵权的广告中也只不过是拿到了10万元的索赔,这在国内已经是数额相当高的索赔了。这样数目少得可怜的索赔也许根本不够一般消费者支付高昂的诉讼费和律师费以及各种差旅费。也难怪东芝公司在中国只抛出了一个补丁程序了事,而宁愿与中国人对簿公堂。而三菱公司目前为止也不过是给我们换了一批数量远远不够,质量也难以让人放心的制动油管,说了几句对不起而已。(据说在2.28日三菱也只是初步做了一个有限的赔偿承诺)日本航空公司公司公然蔑视中国消费者的人权和合法权益,对中国旅客和西方旅客两种截然相反的服务态度我们至今也还没有讨到一个合理的说法。也许是精明的日本人也很清楚,我们的法律为消费者想的太少了。

中国人一次次的愤怒了!但是愤怒并不能解决问题。东芝事件还不是不了了之。因此冷静比愤怒更重要。需要冷静的不仅仅是受害的消费者,还有我们的相关法律,我们众多的法学专家已经指出,在涉及外国企业的赔偿纠纷中,我国购买者明显处于劣势。如果相关的法律不进一步完善,还会有更多的外国企业钻我们的空子,到那时我们的国民也许只能是出离愤怒了。

虽然从长远的商业利益来看,这几次事件中的日本人也许也要像丰田和松下一样为他们的行为付出商业代价,但是我们毕竟不能坐等商业规律本身对日本人作出惩罚,也不能指望民众的愤怒掀起新一轮的“抵制日货”运动,我们的法律应该承担起主动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责任。因为法律的原则就是要公平。还消费者一个应有的公平是我们的立法者执法者们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