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疑“考试经济” - 理论研究 - 张义祯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8 次) 时间:2001-03-02 22:15:24 来源:张义祯 (a_zhen) 转载

在这世纪伊始之际,我们发现社会上各种考试越来越多,什么四六级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托福、GRE、自考、函授考试、考研、律考、医师执业证考试、会计资格考试、微软认证、职称英语考试等等,等等,如果再加上许多行业内部的考试,恐怕我们每个人要想做点事情,一辈子都得为考试而时刻准备着。随着各种“考试”的兴起,“考试”似乎也在产业化,考试在带动印刷业、饮食业等一大批行业,同时也富裕了某些人,促进了消费,扩大了内需,“考试经济”看起来初现端倪,挺有意义的。然而,这并不是一种值得高兴的现象,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悲哀。考试名目的增多只是说明我们社会的准入门槛越来越多,准入成本越来越高,更多优秀的人将因无法承受高昂成本而失去本应平等获得的机会,同时将有更多的社会财富在无端的考试中耗费怠尽。将“考试”甚或“教育”当作一种经济产业来追求利润,对于我们社会将导致可悲的结局。

我们不能否认有些考试具有一定的意义,举办一些必要而有益的考试本无可厚非。我们所处的社会里许多资源仍然十分稀缺,通过考试来配置这些稀缺的资源仍然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从本意上讲,考试作为一种配置稀缺资源的手段,它可以较为公平而有效地配置有限资源,具有降低整个社会配置资源成本的作用。而一旦如果考试作为配置稀缺资源手段的成本过高,或者考试作为配置手段时社会成本太高,那么“考试”将不再优化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甚至是在浪费社会财富,其意义就值得怀疑。当然,我们社会中存在的许多考试可有可无,这些考试的存在实毫无意义,但为什么仍然存在呢?因为某些利益集团可以通过考试追求利润,或者某些利益集团为防止别人进入本利益集团而无端设置的门槛,所有的这些作法都是浪费大量参考者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和精力,浪费社会财富,阻止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另外,我们社会中还有一些考试名不符实,更多的是名副其实而效果低劣的考试。大量的考试对于考试者本身而言并不能增加有效知识与能力,并不能提高考试者的技能与素质。日益僵化的考试题型、考试模式并不能为培养、选拨优秀人才作出丝毫贡献,反而“误人子弟”,担误了多少优秀人才的成长,埋没了多少可能会作出突出成就的人才。我想这些“误人子弟”的考试之所以会长久不合理地存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某些利益即得者强力“推销”这样的“劣质产品”。对于这样的考试,对于这种为考试而考试的热潮而引发的所谓的“考试经济”现象难道不应深恶痛绝吗?

许多考试无端增加求学成本,对于许多本无经济来源的考试者而言实是一份沉重的负担。考试成本的增加会拒绝许多优秀人才,对于培养人才的百年大计毫无疑问是十分不利的。现在考一次托福就报名费得好几百,考一次GRE报名费得上千。单就考研就让许多考试者吃不消了,据《中国青年报》曾在《考研要花多少钱?》一文中报道:一个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考研费一般在2000-4000元之间。在职考研者的花费也不会少于这个数字。加上误工费、交通费等,估计还要高一些。如果第一次考不取,这次的考研费就白费了。笔者的一位朋友三次考研才获成功。他坦言,自己为考研的直接经济“损失”不少于1万元。如果说机会成本,那就更高了,因为在这期间,别人在不停地创造财富,而自己却只在为考研“坐吃山空”。别人挣的钱加上我朋友的所谓“损失”,就是他考研的经济成本。这样算来,他考研的经济成本就一定大于1万元。同样,所有考研者的经济成本都大于其直接的经济支出。再算算其他方面的机会成本。时间方面,考研者的时间成本都大于其直接用于考研的时间。还有心理压力成本,几乎每个考研过来的人都认为那段时间(复习时间)人简直成了读书机器,来自社会、家庭以及自身的压力都很大。而且还要丧失许多可能非常重要的机遇。考的次数越多,不仅经济成本、时间成本大,而且精神成本与机会成本会更大,如此沉重的负担,使许多优秀人才不堪负重而放弃继续深造的念头。
现在我们社会里职业准入考试越来越多,干什么都得有资格证书,比如旅游、报关、秘书、证券、会计,还有许多技术工人的资格考试,比如厨师、电工什么的……资格考试可谓“多如牛毛”,难怪有人总结出“考试经济”。这些职业准入考试为许多求职者设置了一道又一道的“门槛”,颇令人有“求职难于上青天”的感慨。许多求职者辛辛苦苦依靠父母微薄的收入学成毕业,本以为可以有所作为回报父母与社会,但这一道道的“门槛”却让他们“力不从心”,从此无所事事而成为社会沉重的负担。类似的,据说目前已有“求职经济”一说,认为求职者的活动会带动经济发展,对此深表悲哀与深切抨击,求职者本无经济基础,“求职经济”大规模增加求职成本,对于求职者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这不仅无益于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制造更多财富浪费的同时也在制造“失业”,“失业”的增多对于国家而言恐怕不是好事吧。职业“门槛”的增多、提高与求职成本的高涨所引起的所谓“考试经济”、“求职经济”对于整个国家与社会而言恐怕不是“经济”的现象。

张义祯原创
2001.2.26

本文为多日所思之成果,现敲于字面,文章系本人原创,吾认为本文具有较高的认识价值与“注意力”价值,如能采用,实是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