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25 次) 时间:2001-03-02 16:33:46 来源:易水寒 (易水寒) 原创-IT
置疑《焦点访谈》
易水寒
12月26日,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对北京等地的网吧进行了暗访,就学生在网吧聊天、网络色情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进行了一番讨论。就这个片子本身来说,几乎所有的网络工作者和爱好者都能看出其中不全面、不客观的立场。节目编导完全是站在个人的立场上,带着有色眼镜,本着一心要从网吧中揭露出黑暗内幕的心态进行的报道。其中的问题在IT业bbs上,已经引起了一些讨论。
本文就针对其中网络色情问题进行一些探讨,并尝试着给出解决的办法。
***********两个事实
网络上有色情问题,不容否认。但是,真的象片中所说:充斥着大量的色情内容么?在这个关键问题之前,我提醒各位首先要关注另一个事实:
性欲作为人与生倶来的一种本能冲动,是正常的还是不正常的?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说,性欲和人对食物、对于水的欲望一样与生倶来并且不容抑制的。尽管正常人在清醒的状态下有一定的控制(转化)性欲的能力,但是在一些时候,特别是在睡梦、昏迷等不能清醒的意识周围事物的时候,仍旧有很多控制失败的情形发生。如果一个人能够始终控制自己不发生性欲的行为,那么恐怕这个人的生理和心理上一定存在着疾病。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种族的发展和延续依靠的就是人的性欲,可谓没有性欲,就没有人类的今天。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作为性道德规范最桎梏的东方,也是性侵害最严重的地区,仅以中国古代为例,庞大的嫔妃群、一夫多妻制和太监制度,都是人类历史上性摧残最严重的史实。另外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古罗马帝国的衰亡也是和社会制度规范严格的限制了正常性欲的发泄导致非正常性欲发泄渠道的漤炀,最后整个的社会道德失落,社会凝聚力下降。可以说,任何一个社会对正常性欲的强迫约束,都会导致社会的崩溃和民族的涣散。
另外的一个事实是:中国人的上网人数仅为2250万,甚至不足这个数字,那么,真正能够有条件从网络获得色情内容的人数会有多少?占全国总人数的多少?能够从网络上获得色情内容的人群中,对网络色情乐此不疲的人又占多少?这些数字没有严格的统计,就断言网络色情是洪水猛兽,实在不是一个专业的全国级媒体所应为,是极不严肃和不负责任的表现。
真正的现实是,中国目前地下色情印刷业空前繁荣,不久前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在报道江苏、浙江、湖南等地图书交易市场的专题中所揭示的情况已经使我们感到触目惊心了。同样,在北京、广州、海南、昆明等国内大中城市中,花上300元可以找到很不错的妓女来解决性欲的饥渴,这些妓女的集中区之一就是大中院校周围,国内媒体多有报道。通过这种方式来发泄性欲要比到网络上去寻找性欲发泄渠道简单的多,直接的多。可以说,网络色情只是互联网中一种所占比例并不高的信息源,不但相比社会上的色情信息要少,就是比网络信息本身来说,所占比例也微乎其微。
**********网络色情真的可怕吗?
网络色情是不是真的可怕?
事实上,绝大多数色情媒介不会对浏览者个人的生理心理产生多大的影响,西方性学研究报告表明,浏览色情媒体对于浏览者来说,没有太大的伤害,特别是浏览者有正常的性欲发泄渠道的话,更是如此。对于没有正常性欲发泄渠道的人来说,色情资讯也不是使人走上性犯罪的真正罪魁祸首,更重要的是社会风俗和法律制度。举例来说,美国是一个性资讯相对自由的国家,但是,美国的性犯罪率却相对较低,中国是一个性资讯相对控制严格的国家,反而性犯罪率相对较高,特别是恶性性侵害案件的发案率在国际上都属于比较高的。再加上中国女性在遭受性侵害后,报案率相对也较低,所以实际上,中国的性犯罪率要比很多开放国家为高。所以说,性犯罪并不与一个社会的性资讯开放程度成直接比例。
故此,网络色情并不是洪水猛兽。
那么,网络色情到底对哪方面产生伤害呢?那就是从事色情服务的风尘女子。中国法律规定是不准提供色情服务的国家,但是,近几年来色情服务依然屡禁不止,这与执法部门和行政部门有直接关系,进来媒体暴露的执法部门参与服务场所的经营,是导致色情服务有恃无恐的直接原因,行政部门缺少帮助普通民众就业的手段,不能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是色情服务泛滥的另一主要原因。而作为信息载体的网络,本身不能制造色情服务,将色情泛滥的责任推倒网络和网吧身上,实在是找错了对象,逐本求末,混淆了是非,推卸责任。
***********如何减少色情资讯对于青少年的危害
如果说网络上的色情对青少年没有危害,这也是不负责任的。危害还是有,只不过没有我们想像的大。而且没有网络的存在,黄色录像、淫秽光盘、地下刊物一样在广泛的传递色情资讯,让社会和家长防不胜防。
所以,真正的解决社会色情问题,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影响问题的最终办法只有一个,就事加强教育。加强爱的教育,而不是我们国家一直强调的性教育。
性,源于爱。针对青少年进行性教育自改革开放以来被很多教育家们挂在口头上,但是,这种教育仅仅局限在告诉孩子什么是生殖器,一个青少年如何对待自己的身体发育,如何强迫自己忽视自己的发育过程中产生的欲望冲动等等,基本上还是一个调子:性可耻或者性不洁的翻版,本质上还是没有离开原始性教育的误区。性,源于爱,可以说,性行为是爱情发展到一个成熟阶段最完美的体现,高质量的性爱是值得每一个人憧憬和向往的。真正的性教育本身应该是建立在对爱、对理想的爱情的追求的教育和鼓励之上,而不是单单告诉孩子性是一种生理状态这么简单的事情。
中国的孩子受到爱情教育的机会少的可怜,甚至基本上没有,仅有的几本格林童话、1001夜等还是被删了又改的“安全本”。爱与性的脱节,才是造成社会和青少年对性缺少责任感和随意态度的真正罪魁祸首。甚至青少年正常的恋爱也受到家长和社会舆论谴责导致许多青少年性心理的畸形发展。一个17岁流氓强奸团伙的主犯这样对记者讲述自己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他曾经有过2次真正的恋爱,都是同校的同学。但是最终都被家长和学校发现,采取各种各样不人道、不尊重的方式强行将他们拆散了,于是,他认为爱情在这个社会上没有什么意义,无非就是“玩玩罢了”。这就是没有爱的性教育酿成的悲剧之一,难道不值得我们警醒吗?
现在是真正到了我们这些家长和社会正视一向被自己讳如莫深的性问题的时候了。
************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网络作为21世纪的通行证,必然要从青少年普及才能使这句话不会沦为一句空话,青少年接触网络,无论其中的弊端有多么大,比起将从中所获得的益处来还是不足为是的。在计算机和网络接入仍旧不普及的今天,网吧作为社会普通大众在不方便的时候上网的首选方式,为中国的IT业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将网络色情归结到网吧身上,实在让人感到莫名其妙。难道那些网络色情是网吧制造的不成?
我们缺少少年ceo,不是太多了,而是太少了,所以才会暴露出那么多的问题,和助长少年ceo们自大狂妄的心态。我们缺少少年作家,正是因为少年作家太少了,我们才发现这些小作家的浅薄。解决网络不良资讯对青少年的影响绝对不能从限制青少年上网入手,否则就是摧毁未来的希望。
中国网络业要发展,才能更快的拉动经济,提高消费,但是如果中国的网络业没有一个开放发展的环境,动不动就要给刚刚长出翅膀的网络带上百八十斤的镣铐,这个行业早晚要自绝于国际大环境之外,重演中国历史上闭关锁国酿成的惨剧。
中国网络业的发展离不开网吧,中国的网吧经营者离不开社会理性的理解和宽容,中国社会的理性和宽容离不开文化界的引导和支持。面对网吧,焦点访谈应该反思。
置疑《焦点访谈》(免版权,自由转载) - westonline - 2001-03-02 16:59:16
写得比我想的好. 网络色情真的可怕 但是我们真的不能因噎废食,中国网络业的发展也的确离不开网吧
Re:置疑《焦点访谈》(免版权,自由转载) - 由由 - 2001-03-02 18:21:12
客观、辨证地看待问题,是一个记者的基本素质;把完整的事实呈现给受众是媒体的职责。 如果不为抛砖引玉,主观、唯心或是由于缺乏基本知识和认识而“主题先行”,又有什么意义呢。 电视媒体比平面媒体有更丰富的表现手段,有更优越的采访条件,但是这些创作主体却往往素质不高。这也许是《焦点访谈》败笔的内在原因吧。
那一集我看了 - Arden - 2001-03-02 18:31:11
是焦点访谈有史以为最烂最低能的一集。 从一开始他就已经立论然后拼命的往上引。 无聊。
Re:置疑《焦点访谈》(免版权,自由转载) - 叶开 - 2001-03-02 18:41:53
我觉得《民工冯彬》这样的积极的事情就值得拍; 《焦点访谈》也可能是因为有任务才作了这么个栏节目;
Re:置疑《焦点访谈》(免版权,自由转载) - fangfang - 2001-03-02 20:01:02
焦点访谈的确存在很大的问题,不仅仅是这一集而已,几乎在每一之中都可以看到一些令人难以苟同的言论和看似公允的导向性话语,他们的主持人也总有一副怪异的面孔,一双仿佛深邃的双眸,一张不说人话的烂嘴,他们特别喜欢纠缠表面的现象,特别喜欢诉诸于道德的评判,特别不敢轻言深层的问题,不敢对体制本身发问,这就是现在的焦点访谈,我现在对它做的唯一的努力就是尽量不看(偶尔一看也是对他们片子中的新闻素材感兴趣)。希望能和大家讨论中国传媒的病。oicq:7901790
Re:置疑《焦点访谈》(免版权,自由转载) - 易水寒 - 2001-03-02 20:07:15
中国传媒的没有病呀。绝对没有,肯定没有。怎么能说中国传媒有病呢?中国有真正意义上的传媒吗?怪
Re:置疑《焦点访谈》(免版权,自由转载) - 易水寒 - 2001-03-02 20:07:58
中国传媒的没有病呀。绝对没有,肯定没有。怎么能说中国传媒有病呢?中国有真正意义上的传媒吗?怪!正常叫法应该是:喉舌! 转入耳鼻候科待查
Re:置疑《焦点访谈》(免版权,自由转载) - 易水寒 - 2001-03-02 20:08:22
中国传媒的没有病呀。绝对没有,肯定没有。怎么能说中国传媒有病呢?中国有真正意义上的传媒吗?怪!正常叫法应该是:喉舌! 转入耳鼻候科待查
Re:置疑《焦点访谈》(免版权,自由转载) - 流浪北京 - 2001-03-02 22:14:56
大多数媒体都是一边捏着鼻子一边说话
天有病,人知否 - 切 - 2001-03-03 19:59:12
哎,《焦点访谈》哪里想了那么多??哪里能想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