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哥 - 中国.com - 刘韧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095 次) 时间:2001-03-01 17:46:25 来源:刘韧 (liuren) 原创-IT

我哥
□刘韧

在1994年的9月,我是怕见到刘涤的,因为我写的《解晓东如此义演——两个20万说明了什么?》于9月14日在《科技日报》发表后,各方反响强烈,阜阳政府立即致函《科技日报》称此文严重失实,解晓东召见北京记者表示要起诉。
刘涤受命和他的同事尹传红赴安徽阜阳调查此事,我是尹传红的作者,此前和刘涤并不认识。刘涤和尹传红包括《科技日报》此时心态复杂,他们希望《义演》一文一点问题没有,但身为记者的他们知道这不可能,他们希望我没有问题,但他们又不能100%地信任我。
刘涤和尹传红直到那晚9点才到阜阳,因为火车汽车中转晚到了几个小时,这几个小时特别让我不安,我担心他们先去见地方政府,听他们一面之辞。
我的传呼机终于响了,后面的落款是刘涤他们,我在10分钟之内就到了他们住的地方。尹传红在洗澡,开门的是刘涤,刘涤立即向我说明,他们住在政府对面是为了“明天采访方便”,刘涤懂我的担心。
坐下来,刘涤先讲阜阳政府向他们反映的情况以及他们的态度,我一一反驳,然后,我们重点讨论文章中的“不实之处”,看到我紧张,尹传红在一旁安慰我,他说,“没什么,什么都能过去。六四都过去了。”我依然紧张,刘涤像个法官,他不表态,他只是问,我在他面前有压力。
这之后,刘涤尹传红再没找我,他们和阜阳政府怎么谈的,我不知道,我只是担心,直到看到刘涤执笔的《解晓东如此义演,各方议论纷纷》的长篇报道,到此,我松了口气,刘涤用对方提供的材料写出了一篇批评对方的文章,到此,我将刘涤看成了“战友”。刘涤在文中用了很多“引语”,这些来自不同采访对象的“引语”互相矛盾以致互相批评。
懂新闻的人都懂统一“口径”是什么意思,当刘涤提出要采访这个政府官员,要采访那个政府官员的时候,我告诉刘涤采访地方政府没用,我怕刘涤被误导。刘涤说,同一个问题问不同的当事人,即便事先统一了口径,但也不可能完全相同,全程录音然,分析比较后,就会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刘涤的这种采访和写作方式给我了深刻的影响,我从此到哪里都带着录音机,我从此学会了使用直接引语。此前,我的文章是主观的,此后,我学会了隐藏自己。
刘涤当时犯了一个判断上的错误,他认定,解晓东不会起诉,他说,明星告记者已经不流行了,我愿意相信刘涤的话,解晓东不信,他起诉了,要求赔偿100万元。在我接到海淀区法院电话时,我不知所措,我在屋里转了两圈,我去拨刘涤办公室的电话,他不在。我那时只有24岁,刘涤28岁,我第一次感觉到了无依无靠。很多原来非常支持我的人现在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开始“明哲保身”,支持是可以的,作证是困难的。
刘涤的电话终于等来了,他让我稳住,我当然稳不住,好在刘涤的电话就经常来,谈北京阜阳两地证据的收集情况,但是,其精神作用更大,刘涤在电话那头坚定有力的声音,每次都让我稳住一点。
开庭前,刘涤画了四张表,它们分别是时间表、人物表、问题表、矛盾表,以便让帮助我们的人迅速了解此事。后来,每当我遇到大事情、复杂的事情,我都会画这样的四张表,我认为这种办法能帮助我将事情迅速彻底地搞清楚。
那时候,我很穷,好在当时愿意免费帮我打官司的律师不少,但要在这其中找一个好律师很难,刘涤帮我找到了彭雪峰律师,直到开庭前一天,我才见到彭律师,事前全是刘涤在和他沟通。彭律师是我见到的最好的律师,如果我今后出了什么事,我还会找他,只是不知道他还会不会免费。
比起刘涤在庭下的冷静沉着和智慧,刘涤作为在证人在法庭上作证还是有些紧张,在这点上,我和刘涤不同,我真上了“战场”,就不知道害怕了,我那时的心态是,爱他娘怎么着,就怎么着吧。
好在,刘涤在下面已经很清楚向我们阐述了进攻和防守策略。通过这次开庭,我才彻底知道了什么叫有理说不清。解晓东被引进了刘涤设计的逻辑结构和剧情主线,在我们设计好的战场上,他被打得落花流水。法庭上是不允许鼓掌的,但每当我方发言完,下面会有情不自禁的掌声。
中国没有《新闻法》,所以,“失实”是很难判定的,任何新闻都会和真正的事实有距离,如果被解晓东揪住细节不放,其实是很难办的事。
刘涤判断,解晓东最想表达的是他的委屈,刘涤就抓住了他这一点,在什么是“义演”上做文章,这样法庭辩论发展成了,解晓东要证明自己是“义演”,而我们批评他不是义演,这样,我们从被告的角色,转变成了原告的角色。
在法庭上,攻击和质疑总是容易的,防守和解释总是困难的。开庭时间有限,解晓东还没来得及反攻,此次开庭就在我们批评解晓东的余音中结束了。
两年之后,在人们都不记得,不关心这件事情的时候,解晓东无条件撤诉了。回想当初,解晓东的确也有值得同情之处,他只是什么都想要而已,并不坏,我当时太爱管闲事,太容易激动,太容易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给所有的人,而且,还很煽情,这是不对的,记者没有这个权力。没有刘涤,我打不赢这场官司。
1996年7月1日,我来到北京,一直没和刘涤见面,我想等混得好一点,再好一点,再去见他,我在北京四处租房的时候,我没有找过刘涤,我不想再给他添麻烦。 直到2000年,支持我打那场官司的另外一个朋友伊夫,给我打电话,说聚一聚,我先去《科技日报》找刘涤,然后,我们在一个酒馆喝酒。伊夫不能喝,先走了。
刘涤说,他一直想办媒体,这两年也在天津尝试过一次,不成功,但办媒体的心一直没死;刘涤说,他又打赢了一个可能要输的文墨官司。那天,我们喝得很多。
后来,我们又一起喝了一次酒,那天喝得更多,他和我说了一些他以前的事:他在北大上了三年地球物理,在第三年发现自己特别不喜欢地球物理,就毅然退学,重新高考,考上了人大新闻系,那时北大还不允许转系。当刘涤去人大上学的时候,他比班上的同学都大,大学里面的抽烟、打牌、踢球早就会了,他渐渐像大哥了。那天我喝多了,他给我唱《一块红布》。
后来,我们又喝了一次酒。刘涤后到,说已经和朋友吃过饭了,就给他添了一杯子,只喝酒,后来,我们又到酒吧喝,然后再到歌厅喝;先喝啤酒,后来喝红酒,后来刘涤喝多了。我是突然发现他喝多的,脸煞白,我一直觉得他比我能喝,我还没事,所以,就认定他一定不会有事。我忘了,他一开始就说,他和朋友吃过饭了。后来,才知道他在和我们喝酒之前,已经和朋友喝了一斤白酒,但他当时没说。我爸告诉我,在牌场和酒场最能知道一个人。
刘涤终于出来办公司了,我贡献了公司的名字,我说,就叫知识英雄吧,很多人知道的。

堕落! - 輕雲樓主 - 2001-03-01 18:06:44

有或者没有最后的一段,看完的心情大不一样

Re:堕落! - 北京的雨 - 2001-03-01 22:48:09

哈哈哈哈哈哈哈! 看完的感受是:原来如此:)

能入是非中,必是是非人! - 百步穿杨 - 2001-03-01 19:09:41

解晓东大概是第一只被斗的牛吧!

Re:能入是非中,必是是非人! - farmer - 2001-03-01 21:09:54

知已难求啊!! 到底一个人在世界上是为什么呢? 用酒可以解决一些问题吗?

Re:能入是非中,必是是非人! - 罗严塔尔 - 2001-03-01 21:36:53

好文

写的确实能感动人,佩服佩服,果然不是我等普通人写的文字 - 赵栋伟 - 2001-03-02 09:59:02

可惜可惜 - 菩鲁 - 2001-03-02 12:18:24

可惜我已经戒了酒,就以茶代酒,敬你们兄弟一杯

不经历风雨,就难见到彩虹!呵呵 - 侠王 - 2001-03-03 14:17:18

往事悠悠 如烟 如梦 ......

RE:不经历风雨,就难见到彩虹!呵呵 - zdw - 2001-07-30 14:17:08

刘老师果然好我文笔PFPF :【 在侠王(侠王)的大作中提到:】 :往事悠悠 :如烟 :如梦

RE:能入是非中,必是是非人! - 流云客 - 2001-07-30 14:51:00

【(流云客)回复(百步穿杨)的大作】 能从是非中获利的人往往获得成功,他们可能更能缠和磨,尤其能忍,我是到不了这个境界,呵呵。

RE:能入是非中,必是是非人! - 流云客 - 2001-07-30 14:51:22

【(流云客)回复(百步穿杨)的大作】 能从是非中获利的人往往获得成功,他们可能更能缠和磨,尤其能忍,我是到不了这个境界,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