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18 次) 时间:2001-02-28 15:37:38 来源:宋斐 (songxq) 原创-IT
再谈跨国公司
宋斐
我们先不谈网络,不谈什么IT,不妨来回顾一下国人对于外商在华企业的称谓。最早时人们称之为外企,颇有敬而远之的“外来户”的意思;接下来人们不无敬畏地称这些面目初显的庞然大物为带有语言动感的“跨国公司”;而现在的称谓大家都知道了,虽然跨国公司还在沿用,但现在的人们觉得称之为“全球性企业”要更贴切一些。这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所反映的当然不只是国人在心态上的日益开放,其实它更多地还是一种事实而不是别的什么东西。
跨国公司的存在已经构成了规避不开的事实:据统计,在全球最大的500家跨国公司中,目前已有近400家在华投资设厂。它们在大陆展开的经济活动,不仅直接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提升了我国经济总产值,对税收作出了一定贡献,更把先进的技术和管理带到了大陆经济活动之中。对这一点人们已经日益形成了共识:今年6月28日,北京向11家在京设立地区总部的跨国公司颁发确认证书,目的在于确保这些著名跨国公司在北京开展工作时获得更为良好的外部环境,其中即包括IT圈所熟知的IBM、三星、北电网络、康柏和朗讯科技等大公司。显然,这无论如何都应该理解为是一种肯定。
就在政府对跨国公司进行明确肯认的同时,其实人们未必清楚的是,中国不仅只是跨国公司全球战略安排中的一个不大的部分,而且还是处于生物链的下游。跨国公司的全球网络一般包括制造中心、研发中心和营运中心,而目前它们在大陆的情况是:制造中心已成相当规模,研发中心还处于探索阶段,增值最大的营运中心则往往位于香港等地。
但即使如此,具体到IT业,跨国企业的正面影响还是不言自明的。大陆IT市场很大程度上是它们催生出来的,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模式也是它们带进来的。除了间接培育了大陆一大批带有经销商色彩的厂商之外,它们更把中国纳入了其全球制造网络之中,从而在华南等地形成了具有世界规模的生产基地。东莞如今已是全世界最大的电脑产品生产基地,其产品包括了“各类消费性电子产品、电脑等各类投资类产品、电子元器件等各类基础产品以及各类通信产品”,规模大到了据说是“如果东莞通往深圳的公路被切断,全球70%的计算机商将受影响”的程度。不只是华丽而具有前瞻性的理念,也不只是富于想象力和充满智慧的技术,即使是在工艺方面,它们也迫使国内厂商不断提高其制造水准。显然,人们更愿意为Apple iMac的独特造型而付费,却不愿意购买一台连电源开关都无法正常操作的电脑。换句话说,它们逼得国内这些厂商在提高管理水准和技术水准的同时,也开始很踏实地关心起基本功的锻炼,而这应该是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没什么好说的。
以网络为神经,以资本为血液,以利润为导向,跨国公司在短时间内可以调集巨量的资本和高质量的人力,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它们已经是超越了民族国家的经济主体,具有了部分独立于国界之外的自主性,也可以说它们是一旦启动就很难停下来的利润机器。这显然是一幅让弱小企业很不希望看到的场景。而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些体积庞大的企业在战略决策时却异常决敢和果断——跨国公司一直看好大陆市场,但长时间以来所采取的却只是试探性的投资,而一旦条件成熟,它们也会毫不犹豫地追加大量投资——摩托罗拉、爱立信、微软和康柏等在今年都加大了对大陆的投入,其中摩托罗拉宣布增投160亿人民币在天津兴建半导体集成生产中心,由此将成为中国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甚至在支持中国入世和最惠国待遇问题上,它们也不惜斥巨资于中美关系的高层公关。这种战略决策相对于犹豫徘徊和方向不明的国内政策导向,对比尤为明显。
回到狭义的网络领域,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事实:一方面是网络新贵如雅虎者正在构建其全球格局,即使面对政策限制也仍要采取各种方式争取到在大陆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是诸如Intel等传统跨国公司也在积极寻找对大陆网络公司的投资机会。也就是说,新兴跨国公司和传统跨国公司都在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地向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进行渗透。而标榜网络无国界的国内网络公司有哪家可以自称是全球性公司呢?即使已经上市如新浪者恐怕也不敢这样自称,毕竟,所谓全球化企业,最主要的还应该是实力因素,而国内相对成熟的网络企业所做的,最多也就是在既有政策框架内向地方平台去拓展自己的空间,哪里谈得到什么全球化?
对于传统的跨国公司,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合作,经过相当一段时间后逐渐如家电企业那样争取到平等的竞争地位,但对于天生具有全球性质的网络公司来说,它们之间的差距却远没有前者之间的差距那么大,毕竟大家起步都没有多少时间。
问题还在于成长环境的差异。这里实际上存在着三类企业:海外网络公司;资金来源多元化的民营网络公司;有国企或政府背景的公司。在目前的政策环境下,它们有着各不相同的制度成本和抽象意义上的“生产成本”。限于其资金实力,民营网络公司的制度成本无疑是最高的。比如就海外上市来说,其实上市所解决的不只是后续资金的支持,更是企业经营中的一个重要台阶,企业由此将在内部的管理规范化和外部的业务拓展方面打开全新的局面,但各种政策限制却无疑在遏制它们的成长空间。政策优惠一向都是偏向外企和国企的,对于“占用社会资源的比重仅有1/3,但对GDP增长的贡献已占到2/3”的民营经济,为什么就不能多一些宽容呢?而且,网络市场或许可以关闭或设立一个强势守门人——这是就具体业务来说——但消费者的偏好却无法被封闭起来,一旦他们见识了什么是好的内容,什么是好的服务以后,那就谁都无法再向他们提供劣质的服务了,而优质的服务只可能来自竞争。另外,海外资本也不会无限等待和无限供给,在这里,我们也千万不要高估了中国市场对于它们的价值。
网络发展正值低潮,出现时间不长居然便开始了裁员、兼并和倒闭,但网络由神话般的创业传奇转为现实的商业行为之时,正是它作为革命性力量的显现之日:它不仅自身就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还必将带动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改造。除去各种精致的经济学解释不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之所以能够持续快速增长,其主要推动力就在于“城市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所创造出来的巨量需求和供给,国际化和市场化正是其中最为主要的两个因素。认识到这一点,在秉承了市场气息和国际风格的网络商业的发展方面,我们大可以具备一种更为开放的心态和前瞻的态度。据说到2005年中国就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网络市场,话虽如此,事情却一定还得人来做。(宋斐)
再谈跨国公司 - sunrain - 2001-02-28 16:20:48
写得好!
Re:再谈跨国公司 - 宋斐 - 2001-02-28 18:33:20
其实全是借鉴别人的观点。综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