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出版企业的七个要素 - 管理实践 - 魏春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85 次) 时间:2001-02-28 12:10:20 来源:魏春 (weichun) 原创-IT

个人观点:成功出版企业的七个要素

大学毕业,我在IT出版行业工作了将近两年,期间,常常感受到成长、创新和开拓的喜悦。我习惯在工作的每一个阶段都进行回顾和展望,因为,我希望外部环境变化,机会来临的时候,我能告诉我自己:我已经准备好了。

一、 选题:纵向和横向
我常常把大陆繁荣的电脑图书市场归结为两个原因:盗版盛行和不够合理的教育。大量的盗版使人们到处去购买说明书式的图书;死板的教育使上进的人们需要更多的参考图书。
前一种情况已经有所变化,后面的情况则可能依然会继续好长一段时间。我们国家的教育太强调基础,不重视技能,强调纵向的知识体系,忽视横向的综合应用能力。我看到好多计算机等级考试得到高分的学生,但是没有综合编程语言、数据结构和应用方法的能力,怎么也编不出像样的程序。
看看现在大陆电脑图书市场,大量的教科书式的图书在毒害读者,并没有给读者提供一个提高能力的空间。这些图书的选题特点就是纵向介绍知识,看起来像软硬件的说明书。当然,我并不是说纵向选题的图书现在就没有了市场,我只是想强调,经过近10年的计算机应用的普及教育,中国已经有了一大批计算机已经入门,小有应用经验,需要提高的读者。针对这样的读者,我认为,以应用为向导,横向综合硬件、软件和网络知识的图书才是最有前途的。
比如说,我要策划一本LAN建构和应用方面的图书,它将包括LAN的硬件搭建,网络软件安装和设置,邮件服务器的安装和设置,简单应用的开发等等。这样的图书,就不能单单的分为软件或者网络图书,它的综合性将特别的强。
当然,加强横向选题图书的出版的同时,有很多纵深发展的选题的图书也是非常有市场的,比如注册表,网页制作,图像处理等。

二、 品牌、渠道和内容
这是我常常思考的问题,一本图书的总的销量中,品牌,渠道和内容各占多少的比例?我在定价的时候也常常考虑这几个问题,目的当然是达到利润的最大化。
今天,我在思考最快创立新品牌和新的渠道的方式,个人认为这是最有挑战性的工作。现在,对技术性强图书的购买,人们开始形成共识:四强书、台湾书和外国书。而普及性图书还没有完全形成品牌消费的习惯。给我们留下了很大的机会空间。
我想,在开始,和同类图书相比,更强一点内容,更低一点价格,是必要的。另外,具有冲击力的外在形式,也是很重要的,当然,长期坚持的一些CI,品牌标志,定位性语言,也是让读者长期购买,形成品牌的一个重要力量。
另外,我感觉我们还是应该坚持形式为内容服务,把书的内容放在第一位。而质量控制,则是我们应该长期探讨的问题。
我一直很相信渠道的力量,我个人观点一直是掌握渠道的人就是掌握财富的人。
根据我了解的情况,我感觉,一个产品的销售,20%靠广告,80%靠渠道。
渠道,一直是我最不满意的部分,我无法容忍和我策划的同类图书中比较差的图书还在销售的事实。我看到的计算机图书销售还基本上是手工进行的,我理想中的图书销售是完全电子化和网络化的。
它至少能为我提供各种数据供我们分析,同时,客户的成功就是我们的成功,我觉得,我们也有必要引导我们的合作伙伴走向电子化和网络化,我听说销售商中暴发者比较多,至少得鼓励他们上网。
今天的图书销售已经开始在瓦解传统的方法,我们应该发展各种销售方式:比如,通过网络,通过软硬件厂商,通过别人的读书俱乐部等等。

三、 用户即财富
我希望建立强大的读者数据库。
我常常在重庆新世纪商场买东西,我现在几乎无法忍受我在这里购买了几千元的东西,每次我购买东西不但没有打折,而且对我的需求还一无所知。我购买了近10件衬衣,要求她们不要每次都问我穿多少号并不过分。我强烈要求新世纪知道我的一些消费习惯和需求,成立顾客俱乐部。
所以我们要建立读者服务中心,提供优质售后服务,尽管还没有开始大规模的出版电脑图书,但是,从一开始,就应该坚持为读者服务的理念。
事实上,通过书友会的形式,我们可以挖掘出更多的读者需求,而为读者量身定制图书。在我的理想中,图书出版带有教育特色,我期望为每一个读者提供学习的建议和图书。
贝索斯说:福特不知道他的每一个顾客,而我知道。我也应该知道我的每一个读者,我需要这个数据库。

四、 市场导向和结果导向
我看到垃圾图书的时候常常感叹:这就是没有完全市场化引来的结果。当然我们还是得面对这个事实:我们国家的图书出版还不是登记制。
但是,我认为在我们的内部,则必须按照市场化的方法来运作。我们的选题和图书,完全通过市场的数据来论证,我们对员工业绩的评价,也应当按照根据市场结果来评定。
我感觉在我过去的图书选题策划中,领导的意志比较多,而领导又不对市场和结果负责。
我个人觉得应该引进一套工程师似的管理方法:一切由数据说话,一个项目,投入多少人力、物力,获得了怎样的成果,我们在每一本书结束过后都必须总结。

五、 台湾模式和大陆拷贝
  台湾的书现在大陆比较多了,目前在市场上人邮和旗标合作的书比较成功,最为典型另外, 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图书也很有特色。
必须承认台湾出版业比我们成熟多了,根据我了解的情况,似乎是他们的管理和市场化程度更胜一筹。我想除了书的形式和选题之外,其他方面:比如做图书的硬件设备、管理方法等软的东西其实更应该拷贝。

六、 网络化图书和网络图书
现在通过网络销售图书的网站比较多,我有时候想,这些网站是不是就是用来了解顾客资料的,然后就全部转向。
我个人觉得网络应用的前两步是这样的,把我们现在的一些生产活动通过网络来做,比如,通过网络卖东西,我把这个叫做网络化应用,这个应该是网络应用的最基本层次。
而第二个层次,应当是通过网络来做一些我们以前不能做的事情。
没有人规定图书的载体一定是纸张,我最近非常接受“一次排版,多次出版”的观点,我们的图书还可以以光盘、网络等形式出现。
网络出版是一个很新的领域,我希望我们都去关注它。

七、 赢利和毅力
其实我对未来充满信心,但我还是得强调对未来出现的暂时情况做一点准备。以前我常常想:在资金充足情况下,我会掀起多大的波澜?而今天我想得多的是:如果出现暂时的困难的时候,我们核心团体的毅力有多强?IT世界历来浮躁,但我想尝试错误也应该是我们企业文化的一部分,而且应当有对问题承担责任和通过总结得失来得到提高的机制。
我在大学时代总结了一个公式:综合能力=知识结构+思想方法+工具应用。我想,是不是有这个公式:赢利能力=人员结构+指导思想+市场机制。
我把人员结构放在第一位,是我一直认为,人是企业的根本,很多看到的赢利模式为什么不能够去尝试,常常因为缺乏推动这项事业前进的人。我希望我们的人员中有长于计算机技术、长于文字编辑、长于市场策划等各方面的人才,并且有一种常常可以互相交流的企业文化把这些人才结合起来。
指导思想则包括:图书的定位,对编辑业绩的评价等等。
市场机制是我们是否可以赢利的一个关键,前面我已经叙述得很多,就不说了。

后记:这是我在2000年7月写的一篇文章,当时我休假在家里,突然有很多想法,于是提起键盘写了这么一篇个人色彩非常浓厚的一个Doc。
一般来说,我是一气呵成地写东西,不过,当时,全家人大聚会,对未来也有些踌躇……没有完整的时间,结果是写了很久都不满意。
现在,过了7个月,我的有些观点已经变化,完整地Share出来,是希望这里的高人指点一二。

下篇预告:出版公司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

成功出版企业的七个要素 - sos - 2001-02-28 12:27:01

已经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