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76 次) 时间:2001-02-26 22:56:10 来源:张小丑 (张小丑) 转载
大陆传媒专家把脉《明日报》
(作者:江之鲫 2001年02月23日 17:29)
2月21日,我国台湾第一家网络原生报(指没有印刷版“母体”作为依靠的网络媒体)宣布停刊。《明日报》于2000年2月15日9点正式上网,仅仅走过了一年的短短历程就到了“生命的尽头”,不但震撼了台湾媒体界,祖国大陆的传媒界人士也纷纷对此事件发表看法,力求总结其成功的经验,汲取其失败的教训,探索出一条“网络媒体”走向何方的未来之路。
邓炘炘(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 副教授)
台湾《明日报》宣布关闭,它走过的道路遂成为一种历史现象,供人们评议和品味。
网上传播新闻赚不了钱,不是《明日报》一家的难题。《明日报》的问题是,它全身心地投入,积极采写原创新闻。这种做法造就了它的特色,也使它的运营成本远远高于那些自己不采集新闻的新闻网站。以祖国大陆地区情况为例,媒体网站的原创新闻,主要靠所依附的传统媒体的记者来采写;而商业网站的新闻,则几乎全部靠购买和别人提供。《明日报》把采集新闻和运营网站的两副担子一肩扛,重压之下自然难以长久支撑。
新闻媒体的社会诚信只能靠坚持提供高质量的原创信息来逐步培植,而不大可能只靠“转播”别人来获取。所有成功的传统新闻媒体,走的都是这一条道路。《明日报》从培养公信力做起,在理念上是正确的;但是,在网络上“拷贝”这一原理证明是条不归之路,奋斗者往往难以撑到胜利的那一天。
新闻网站可以想到的获利途径:一靠收费,一靠广告。从目前情况来看,一般的新闻网站如果收费,可能会因为迅速丧失访问量而“无疾而终”。如果想吸引广告商,那么它就必须拥有一定数量的独占的市场受众。
在西方新闻发展史中,廉价的“便士报”的成功运营不是依靠售卖报纸赚钱,而是靠广告收入。过去,一张地方报纸只需要得到本社区公众的认可,一家全国广播电台也只需要在一个国家范围内获得公众的信赖,就可以称得上是成功,就能吸引到广告,就能够获得赢利。然而,一家中文新闻网站现在也许要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中文读者的认同,才可能有较多的广告商光顾,而且投放广告的产品还必须是全球性售卖的产品,因为不知道点击网页的中文读者身处的地理文化区域和消费倾向。在市场日趋细分和个性化的今天,适合向网站投放的这类“全球性”产品恐怕不多,更何况这类产品广告完全可以采取“化整为零”的方式,以更低廉更有效的方式进入世界各地。《明日报》曾经吸引了众多的网络读者,但是其广告收入只是其同期运行成本的十分之一强,这是不是说明广告商对《明日报》占据的市场份额的估价并不像办报者想象的那样高呢?
两条创收途径都走不大通,不禁让人左右为难。由此看来,网络新闻传播业是否真的成了“弱势产业”,无论大家怎样努力都难以“自食其力”呢?果真如此,社会就需要重新调整一下“游戏规则”来拉它一把了,就像社会关照残疾人群一样。不过,不管未来怎样发展,《明日报》的案例为行内人士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就这一点而言,亦可谓“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
屠忠俊(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 教授)
虽然《明日报》自己定位于“网络原生报”,但本质上还是ICP。而没有相应的纸质媒体支持,没有盈利点,仅靠建立信息服务,开展广告业务,来建立自己的赚钱机制,在互联网历史上,还没有这样的ICP成功的经验。所以,就该报而言,停刊也好,“倒闭”也罢,并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清。
同纸质媒体一样,我们也应该以平常心来看待一种电子媒体的兴衰。归根到底,《明》本身毕竟是一种企业形式,企业就可能有成功也可能有失败,要以市场的运作来适应市场。
《明日报》事件,我认为对祖国大陆的电子媒体不会有太大影响。大陆和台湾是两个不同的封闭体系,各自以各自的方式存在,波及不到大陆媒体。但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教训,特别是经济方面的。
李良荣(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明日报》的倒闭是必然的。按照它目前的运作情况,不可能有足够的广告收入来养活如此庞大的采编开支。原创新闻还是转载新闻,对网络媒体来说需要合理平衡,毕竟新闻有限,网络媒体是否要完全独创?在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上,网络的媒体特点倒确实能获得更多地发挥。美国的诸多网站都没有急于去做自己的新闻采编,应该有他们的道理。
我始终觉得,网络这个东西在新闻方面不适合搞商业化。作为一个公共平台,它具有相当的公益性。现阶段,提倡政府来提供资源和平台,但较少对内容进行干涉,让网络媒体真正为大众服务。
闵大洪(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副研究员、网络与数字传媒研究室主任)
我是21日早惊闻《明日报》关站的消息的,并从台湾多个网站上下载了相关报道和评论十多条。
港台地区,被称为华文网络原生报的有两家:一是香港的Cyber日报;一是台湾的《明日报》。当然,后者影响大的多,是正经的网络“大报”。
台湾《联合报》报道指出:烧钱快、获利难是《明日报》两大致命伤。据悉《明日报》每月亏损1200万至1500万台币(也有说2000万至2500万),广告收入只达预期目标的1/10。
其实在去年7月底,就有报道称《明日报》资金快耗完,支撑不了两个月。我在11月走访《明日报》时,还专门提到这一传闻,但得到的回答却是肯定和坚定的:不存在任何资金问题,而且要在2002年赢利。
《明日报》作为网络原生媒体是不少传统媒体工作者抱着理想和热忱投身其中的新事业。其实,据我了解,《明日报》在创办过程中也一直在不断自问:这样一份网络原生报,究竟最后的面貌是什么样?现在看来,这场探索明日媒体的实验已告一段落。
我认为明日报在网络媒体史上写下了值得骄傲的一页,尽管结局悲壮。它的探索、它所达到的水平是十分有价值的。同时我对网络媒体未来的发展并不失望。因为最基本的一点,网络将成为最大多数人们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事情不要在“热”的时候大炒特炒,而在“冷”的时候则又表现出“三年早知道”式的预见而进行嘲讽。对网络媒体规律的认识和驾驭,仍需假以时日。作为网络媒体发展的一个典型个案,相信它会长期成为网络界传媒界分析的对象。
张志安(知名IT评论家)
我相信,作为祖国台湾首份原生的网络报,《明日报》将被载入我们的新闻史。它最早抓住了网络勃兴进程中的媒体化契机,创造出最早的真正意义上网络媒体的榜样:具有丰富传统媒体报业实践经验的管理者和记者队伍,始终致力于树立权威、公正的媒体形象,充分挖掘网络媒体特性、敢于创新探索……诸多崭新的尝试都将成为后来者的宝贵经验。
在新闻业务上成功,在媒体经营上失败。《明日报》像个早产的儿童,有向上的生命力,但无法抗拒环境的恶劣和自身成长的宿命:成本管理上没有开源节流、励精图治,是内因;不成熟的受众市场和不成熟的广告市场,是外因。因此,它的倒闭并非网络媒体的失败,而像普遍残酷的盈利环境下互联网公司的失败。相信,随着内外因的改善,网络的不断发展,将催生更多的《明日报》,网络媒体的前景仍然光明。
孙坚华(新传媒观察专家,资深报人)
一份具有总体定位明确、具有令人信服的办刊水准的报纸,往往可以相当轻松地找到自己的位置;而一个具有明确定位,较高办站水平的新闻网站,能够找到的,暂时可能只是遗憾与迷茫。《明日报》的停刊是最新的一个例子。
结合网络媒体的走向,网站做得很有品位、很有内容,但就是没有市场的例子很多。这不是哪一个内容网站的问题,这是互联网上一场全球性的人道主义灾难。
逝者如斯,互联网大潮的起起落落,粉碎泡沫但也积淀历史。《明日报》昨天悲剧的命运,可能仅仅是“网络媒体”发展路上的个案。如最早预言“互联网泡沫”理论的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所说:我从来没有怀疑过网络经济、新经济,我只是说,网站经济不是网络经济、新经济。我们想,吴老的这句话对《明日报》也一样适用:《明日报》不是“网络媒体”,《明日报》可能仅仅是“网络媒体”浪潮袭来时,最早泛起的那朵浪花,短暂却晶莹夺目。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浪花之后的洪流才是真正的不可遏抑,难以战胜。
为《明日报》的探索喝彩。
(责任编辑:江之鲫)
——————————————————————————————————
赛迪网首家提供IT实时新闻搜索
(作者:赛迪网 2001年02月26日 10:29)
近日,赛迪网推出国内首家IT实时新闻搜索服务,这是中文第一IT垂直搜索引擎——赛迪网“IT罗盘”( itsearch.ccidnet.com)全面升级后推出的极有特色的服务项目之一。用户可以通过赛迪网“IT罗盘”,实时获取互联网上一分钟内更新的绝大多数中文IT信息。不仅如此,全面升级后的赛迪网“IT罗盘”成为国内首家集成IT网站、IT网页、IT新闻、赛迪网、赛迪媒体和实时新闻搜索服务于一体的搜索引擎。
据悉,这项服务采用了百度公司的实时信息系统,其技术核心是真正实现了对搜索引擎数据库的实时更新和实时检索。
搜索引擎是互联网的核心服务之一,随着互联网信息呈爆炸式的增长,传统大而全的“水平搜索引擎”已经难以满足用户对获取信息的精准需求,因此,基于专业领域的“垂直搜索引擎”开始成为搜索引擎发展的一个新趋势。赛迪网于2000年9月推出了国内首家IT垂直搜索引擎——“IT罗盘”,一直努力为用户提供更专业、更高质量的搜索服务。“IT罗盘”最近的一次全面升级也是继去年9月份面市后对产品进行的首次大规模优化。这次升级的一大特点是对收录的所有IT相关网站进行人工评级服务,搜索结果一律按人工评定的等级排列,并且每个网站都设有评测结果页面。
目前,收录的经专业编辑分类评级的IT相关网站已达14000个,从根本上提升了“IT罗盘”的搜索质量。在此基础上,还推出了网站认证服务,设立了“赛迪认证”栏目,此栏目为用户提供更加详细、准确的IT网站导航信息。
此外,赛迪网“IT罗盘”面向不同的IT企业和人群,对原有的10大目录分类进行了调整,新增“求职招聘”和“IT财经”2大分类目录,对近3000个人才类与财经类网站进行专业描述与评级,服务提供更加个性化,搜索结果的针对性更强。设立了搜索资讯、搜索专题、赛迪新站、赛迪认证、网站品评和搜索论坛等6个子频道。
赛迪网“IT罗盘”的全面升级,使其成为了以科学分类目录、人工收录网站为主体,集成强大搜索功能,提供网站评测认证和相关搜索资讯的IT专业搜索引擎。我们看到,随着国内专业化网站搜索引擎技术和服务的深入发展,搜索引擎服务将向更加便捷及专业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