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裂的网络 - 参与观察 - 宋斐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01 次) 时间:2001-02-26 10:20:42 来源:宋斐 (songxq) 原创-IT

隔裂的网络
宋斐

题目有点拗口,但意思其实很简单。无非是说网络经济在我国的发展,目前在很大程度上所呈现出来的,还是一种隔裂的状态和图景,这不仅表现在因“市场分割、物流设施不完善、金融市场不发达、银行网络化不够、信用体系不成熟、线路垄断”,而出现的“网络经济的据点式发展”,以及“新经济不能与旧经济实现深层次互动,而且未免显得有些无足轻重”,更表现在“网络企业的参与者之间,以及他们与网络以外世界的沟通过程中存在着诸如观念落差、地域差距、群体分立、意识分化等隔裂问题”,它们同样是理解网络的扎根过程就必须先要穿越的不均质的土层。而短文所主张的,也就在于希望这种隔裂的状态能够演化为一种具有着事实上的连续性的过程和结构。“序列”、“良性互动”、“网络的经济化”、“网站的企业化”、“网站工作的职业化”、“热情的理性化”,都应该是与之相关联的语词。
  先说一件很具体的事情。记者前几天在北京见到了一位来自西部,在当地已是颇有名气的网站老总。言谈之间他平淡地告知记者,他正准备把网站卖给一家大一些的门户网站。卖掉凝聚了自己热情和心血的网站对于他来说,似乎是一个很容易就可以作出的决定:这只是一个很简单的企业行为。作为一位绝对不缺钱的大集团的老板,这种基于传统行业,非常平实的“在商言商”的态度,相比于套风险投资或试图上市套钱的那些白手起家的网络公司,相比于把网站经营作为理想去追求的人士,应该可以为我们提供另一种理解“网络经济”的视角——“网络”与“经济”本来就可以作为两个名词而独立地存在和阐述自身。网络界人士很容易以为网遍天下是理所当然的,但更为当然的是,没有网络一样可以有经济。在他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同样的资本是如何在传统经济与新经济之间构筑起了联系渠道。
  这件事还让我想起了由美国两位经济学家写就的《信息规则》一书。据说在中文版刚开始发行时,有人认为“这是真正的经济学家写的有关网络经济的书。”我理解它的意思是:首先这本书的内容应该是很有深度的;其次,这本书的写作态度是清明而理智的。书中开篇书评的作者保罗·克鲁格曼也写道:“《信息规则》的销量大大盖过了《新经济规则:连线世界的十大革命性策略》”,后者“妙笔生花,滔滔不绝”地宣讲“规则已经改变,只有抛弃旧的框架才能获得无限商机。那么,为什么他的书还不如两位经济学教授的书卖得好呢?”等到自己大概地翻完这本书,对书的深度没有太多的感受,让我感受比较深的,却是书中自上而下地笼罩过来的那种视角。作者很确定地写道:“工业家们利用新生的电力和电话网络等基础设施改变了美国经济,就象今天的硅谷企业家利用电脑和通讯设施改变世界经济一样。”
  除去真正具有产业领袖地位的大企业家,大多数把网络作为事业甚至理想的企业家听到这句判断,大概起初都会有点不服气,随后不免还会有点丧气。的确,有太多的人更愿意把网络作为事业、作为理想、作为潮流去看待,而难以心平气和地想一想他们身处其中的那种隔裂状态。下面谈到的一些以“人”为出发点的隔裂形态其实并不是同一层面上的问题,而目的也只在于以形象化的描述把问题提出来:
  ●最早时网络的属性主要是技术方面的,这使得它的参与者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了一种平民意识(比如至今新浪的IT业界论坛和电子商务论坛还有一些CXO愿意参与其中),但网络一旦商业化之后,一方面它让很多人一下子处在了社会关注的中心位置,随着出入高级场所机会的增多,自然很容易产生“光荣与梦想”近在咫尺的感觉,这应该会影响到一些人对自己的把握。另一方面,在未能成功实现商业化的人中,由于很多人实际上是把网络作为生活意义的寄托,是真正的喜欢网络,面对商业化热浪不免也会有些无奈或失落,甚至流于以江湖风格去演绎网络公司的人事关系和商业竞争。
  ●随着时间推移,创业热情在不同人群中也出现了分化。技术出身的大概还可以维持下去,而非技术出身的人群就不一样了。由于网络向各个行业的拓展,以及起始阶段的高工资,使得各方人士参与了进来。而最初不同学科背景和生活背景的人是带着对网络的不同理解参与进来的,商业也许并不是他们惟一关注的目标。当网络的陌生感和新鲜感随着管理的规范化和日常化而逐渐消退后,部分人将可能在身份归属和自我认同上产生一定震荡。记者已多次听到为此原因而退出网络界的案例。
  ●再从地域分布来看,虽说网络无地域,但各地人群的实际差距可能比想象中的要大的多。这里的事实是,全国目前大概只有北京和广州具备了与纸面堂皇文字相对应的氛围。在与外地来京的网络界人士的交流过程中也经常听他们谈起,当地记者视把他们为重要的新闻来源,可采访过程却常常让他们感到困窘,因为采访很容易演化为一次让他们有点难为情的讲演,他们得多次讲述一些很基本的概念,甚至还得为采访者设计问题甚至是文章结构。
  ●在企业管理方面,网络公司所面对的市场是一个高速变化中的环境。他们必须要花钱去扩大客户群,以实现企业价值的提升,但在目前的赢利压力下又要节省开支才能实现所谓的盈利,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具备一种富有弹性,可适应高速发展和承受巨大压力的,处于不断结构化过程中的管理形态。目前网络公司普遍推行了类似国外的“CEO领导制”,员工加班也是经常的事,但实际上一方面是很多管理人士缺乏实际经验,在企业架构方面多是要虑及国外投资者的口味偏好;另一方面,经常性的加班却多是伴之以事实上的低效率。要这些管理者和员工成长为可支持一个永续企业的群体,而不是永远处于孵化器的温暖之中,显然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在政治(取“公共事务”的含义)方面,网络公司的大量涌现实际上代表的是一个较大规模的高素质、高收入人群的形成,这群人承载了社会资源在整体方向上的大量转移和再分配,这使得它成为了一个影响波及行业以外的大规模的社会事实。而在我国,处于社会基层的网络行业的从业者,显然还缺乏与处于中层的各类协会等中间组织(如企业家协会、工商联等),以及与处于高层的政府部门之间的制度化的沟通渠道或讨论平台。网络从业者还很难进入主流社会,自然也谈不到把自己的想法反映到政府决策里面去。当网络由于利益追逐而从技术领域转入经济领域,再由于利益再分配而转入公共政治领域后,信息时代纯真的失去似乎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了。(宋斐)

老弟,你的创作力够旺盛的!看来,《葵花宝典》没白练,哈哈! - 百步穿杨 - 2001-02-26 20:45:02

对了,有些日子没在一起喝酒了,找个时间吧! 用二锅头决个高低怎样?

Re:老弟,你的创作力够旺盛的!看来,《葵花宝典》没白练,哈哈! - 宋斐 - 2001-02-27 13:32:38

你请我。在华润好了。呵呵

够狠!一口就见肉了! - 百步穿杨 - 2001-02-27 15:27:17

北京远郊的,某个村子里的,工农兵饭馆行吗?实惠!村妞也还成,去一趟,酒色双收呀!!

忘了,你这一练《葵花宝典》,看来村妞是免了! - 百步穿杨 - 2001-02-27 15:30:24

省得触景伤情,哈哈!

这样说下去危险 - 宋斐 - 2001-03-01 09:13:06

告诉你一个好网站 http://www.csdn618.com.cn/century/index.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