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麦当娜同床共枕 - 河边佬 - 杨盛轩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02 次) 时间:2001-02-25 14:20:17 来源:杨盛轩 (天行宙) 原创-IT

汪丁丁历险记

第一次读汪丁丁的书,是他所著的《在经济学与哲学之间》,在书中看到的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学者,试图打通经济学与哲学之间道路,这当然不是汪丁丁的首创,很多经济学家都试图从哲学的高度来解答人们经济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再后来是《回家的路》,让投资出版这本书的正源图书工作室在学者的心目中陡然成了一个出版好书的地方。而对汪丁丁而言,这本文集恐怕比他正儿八经写一本专著影响还要打,以至于收在该书中的一些言论, 至今仍有相当的引述规模,而现在该书仍在受到读者关注。
第三次,《自由人的自由联合》出版了,为了便于读者知道该书的结集出版情况,笔者在这里还是引用汪丁丁本人的自序为妙:“收在这本小册子里的大部分文章发表在去年到今年的《IT经理世界》、《财经》杂志以及《硅谷时代》上,原本不打算他仓促出版的。年初回到北京,感受了‘新经济’的热潮(或“热炒”),也受到朋友们的鼓励,便冲动要加入对话。与我对话的,大部分是‘新人类’或‘新新人类’,他们追求新生活的冲动真是无穷无尽。倾听他们的声音,体会他们的感受,理解他们的世界,边似乎已经构成了我生命的‘中国部分’。”
仍想打通经济学与哲学
在经济学与哲学之间寻求平衡,汪丁丁并非什么首创。但对现在中国来说,却有不同寻常的意义。
阿瑟·奥肯力图在平等与效率之间寻求平衡,他那部篇幅并没有多大的著作(《平等与效率》)中所提到的问题,至今仍是许多学者孜孜求解的话题,而阿瑟·奥肯只是在书的末尾提出了一个笼统的方案:“在平等中注入一些合理性,在效率中注入一些人道。哈耶克一生致力于以经济学为基础而对政治哲学给出综合论述。许多学者认为他的论述比罗尔斯、弗里德曼、熊彼得或克拉克的论述更重要,而且严密的论证使得他的思想自成一体,集大成者便是《自由秩序原理》。这便是经济学者介入哲学领域的优势,而像卡尔·波普尔,当读《开放社会及其敌人》时,感觉到他想更多地运用经济学知识作为的妙例来佐证其理论,但往往是“力不从心”。这也正如苏格拉底提出的问题:“假定一个木匠做鞋匠的事,或者一个鞋匠做木匠的事,你认为边将会给城邦造成很大的危险吗?”。
经济学家更多地关注现实本身,而哲学学者却尽可能从历史中总结,而在汪丁丁的书中,都不乏来自于不同世纪的佐证,一般的学者是没有勇气去碰这种研究的。除了经济学家的话,康德、尼采、布伯、海德格尔、萨特、荣格、马斯洛、等非经济学家的言论也在该书中一一凸现。
虽然很多人可以认为汪丁丁是一位经济学者,但对我们时代诸多迫切的社会问题的回答,最终须取决于对一些基本原则的认识,而这些原则超出了专门的经济学或任何其他专门学科的范围。当然经济学家也无力宣称称拥有一种可以使他具有某种资格去协调所有其他专门家的各种努力的特殊知识。不过,像汪丁丁此类学者的此类探究,可能他会比其他专门学者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任何人都不可能把握指导社会行动的全部知识,从而也就需要一种并不依赖于个别人士的判断的、能够协调种种个别努力的非人格机制。经济学家关注的便是这种非人格的社会进程。在这种进程中,得到运用的知识要远远多于任何一个个人或有组织的群体所能拥有的知识;而正是这样一种关注,致使经济学家得以持之一贯地反对其他一些因认为其特殊知识未得到足够得视而欲求控制力的专门家的抱负。(见邓正来之译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导论第5页)”
在若干文章中,贯穿的是书著者的漫步遐思,由于其涉猎颇多,所以很自然信手拈来,无论是经济学的言论,还是其他哲学言论,都随着主题的衍生而统一在一起,这恐怕是受过强烈的数理训练的学者的过人之处。
汪丁丁所关注的是现实本身,而他所举的互联网的例子很多是发展前景尚处于不确定之中的事例,一旦这些事例本身发生方向性变化,是否会影响到著者的论断呢?反正汪丁丁在冒这个险。
水到渠成的网络虚拟自由
在无限网络的概念下名正言顺演绎自由概念,这是《自由人的自由联合》一书闪闪发光的地方。
由该书的一些零星看法延生开去,敢打赌的是,很多人肯定想同麦当娜、索菲娅罗兰、玛丽莲梦露同床共枕,在将来,或许这一梦想能够实现,且不让你有任何负罪之感,如果当虚拟足以大到能够与现实生活相当的时候。比如,是否会有类似的发明,如紧身衣之类的东西,当我们穿上它的时候,一按开关,便会进入一个虚拟化的社会之中,在此之中我们与那些我们想要与之约会的人交谈,一起游山玩水,你不会感到有所不适。而只会觉得与现实相差无几。你在虚拟中的所有感觉都相当真实,可信。
爱美的女人们,也许在现在的技术情况下,对于购买衣服有不适应之感,但在将来的某个时候,她们将会狂热地迷上虚拟购物,电脑将输入她们的个人信息,如身高、体型、以及真人的整个图像,然后挑中他们中意的衣服,一件一件地在电脑上试穿,相中之后便可成交,这样的时代其实已经为期不远。
即使连食物的购买,也可通过虚拟来选中适合你口味的食品。
信息市场将在广阔的规模上对人和组织产生深刻的影响,它在商务、办公室工作和制造业中有许多应用。除此之外,还将改善保健,提供新的购物方法,使我们能够进行全球范围的职业和社会交际,还普遍地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过程中做的千千万万件事情之中。它将帮助我们进行新的和旧的娱乐活动,鼓励新的艺术样式,这些样式可能遭到批评,但将推动艺术前进,就像新工具始终起的作有用那样,它还将改善教育和训练,起先是以特定的和既定的方式,后来则通过充满信心地期待的突破,从小公司到整个国家政府的人类组织也将获益。因为它们做的许许多工作都是信息劳动。
在一个强调个人自由与个体重要性的时代,网络虚拟无疑为人们提供了最好的实现个人梦想的方式,它放大了个人的活动空间,它使那些充满野心的人得到了释放。从另一方面来说,所谓的虚拟也只是一种暂时的情景,没有必要为此觉得有何不妥。
一个人有若干的梦想,他想通过一定的工具、一定的环境来实现他的梦想,他想构建自己的帝国,一个成天沉浸在战争游戏的青年,他在虚拟的世界里实现他当将军的梦想,指挥百万兵马同“敌人”作战,在不断的斗争过程中,他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他的欲望无限制地驰骋,唯一成为障碍的是他的才智,这是他个人的事,也许在虚拟的过程,对现实的关注被消解了,但是我们仍然觉得这无可厚非。
无论是商业行为也好,还是国家的统治方法,以及我们家庭的存在的伦理规范,一旦所有的规则违背了人性,在经过一段时间此起彼伏的挣扎之后,将是合符人性的做法取胜。由于现实的规范性,那种被压制的个人的创造力需要一定程度的适当发泄,以阻止它不会像淤积的泥沙那样成为某一处的负担,他们需要比较放松,以适应将会爆发的更大的压抑。
虚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由于我们的恐惧而带来的一些愚蠢的做法,而又由于利益因素在作崇,常常是先进的科技不能及时用于改善人们的日常生活,人类社会宁愿用它来消灭人类,并美其名曰是保护国家与公民的生存权,以此来作为是“国家机密”。
一个组织为了让其人员获取更大的决策力量,就必须让他们更多地知道,为什么要做有些事情和由谁做,为什么作出某些决策和由谁作出。机灵的组织将目的明确地利用信息市场的媒体工具给予其人员以这种知识的力量。电子邮件将时时把影响本组织的最新因素和争论通知组织的成员。
而其实,虚拟并非虚幻,对于总是不甘现实的人们来说,虚拟极大地拓展了个人生活空间,它是建立在个人直觉的基础之上的,在此,我们不可逃避面对某种情形进,人的第一感受,而常常,第一感受是我们不能实现的,但第一感受却深深地影响着个人。而通过虚拟,第一感受会迎刃而得满足。我们不能总是以道德的目光来评判一个人的行为,当它在自身的“王国”中优哉游哉,而即使有任何损害,亦是个人的选择所致,只要这咱损害未对它人造成侵犯,亦不通过相关的载体得以无限流传而招致流弊,则个人有何不呆虚拟实行之呢?
网络在广阔的规模上对人和组织产生极度的、深刻的影响,它在商务、办公室工作和制造业中有许多应用,除此之外,还交改善保健、提供新的购物方法,使我们能进行全球范围的职业和社会交际,还普遍地渗透露到我们日常生活过程中做的千千万万件事情之中。它帮助我们进行新的和旧的娱乐活动,鼓励新的艺术样式,这些样式可能遭到批评,但将推动艺术前进,就如同新工具始终起的作用那样,它还将改善教育和训练,起先是以特定的和既定的方式,后来则通过充满信心的期待的突破,而我们绝大多数人的工作将是各式各样的信息劳动。
如果现在的网络有万般的不是,亦是正常,网络让我们看到了那些不同于传统媒体所刊发的文章的反映人本来面目的种种行为,如果要杜绝一些纯粹出于个人心理的严重缺陷而导致对他人的伤害的人身攻击,则是否应该言论实名化,即个人发表言论可以,但是,文责自负是必须的,如果一个人对他的行为不敢负任何责任,或者逃避责任,他亦没有权力进行那种肆无忌怛的言论。但是,我们必须有一个评判的标准,来区分哪些言论是极不负责任的,或者说,相关的法规是否足够的宽容,以致个人的言论失当而导致的是给予的是经济上的制裁,而非定性为政治错误,或者是所谓蛊惑人心的那种由政府作为原告的刑事处理,我们可以运用相关的杠杆手段把它变为民间的个人法人对个人法人的纠纷,政府只是作为其纠纷的是非鉴定者,而并非给予个人以政治上的压力,无论在哪一种社会中,政治上的罪名比经济上的罪名残酷得多,他足以毁灭一个人的精神防线,而导致无尽的仇恨。
没有人知道技术将会走多远,由于不同的观念,人们会有产生相关的振奋与恐惧,但技术仍一如既往地前进,有一点我们始终相信,技术终旧是更好地让想法变为现实的工具,对它的恐惧,是大可不必的。
让哲学、经济学理论
在网络世界中重新演绎
书名是以其中一篇文章的标题命名,著者希望能通过互联网的推动来达到“自由人的自由联合”,这也是马克思不断追求的一种理想。现实的网络经济的情况如汪丁丁所言:“互联网提供了实现自由人的自由联合的最终技术条件,但这一技术条件代替不了自由人的自由联合所需要的道德条件。”笔者比较赞同这一结论,不过更倾向于不谈“道德条件”而谈“法律规范”罢了。因为汪丁丁在同篇文章中举了一个例子,“我可以比较放心地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万维网上输入我的信用卡号码订购一些价值较高的(例如计算机等)商品。但是我怀疑我自己是否会同样放心地在中国国内做这件事情。”如果提“道德条件”的话,似乎市场经济成熟国家已具备了所需要的“道德条件”。
在《网络经济的三个经济学原理》一文中,汪丁丁认为“网络的大规模集结使得‘专家控制’、”‘纵向整合’、‘大规模量身定制’这三个原理所代表的经济力量,与传统经济里起作用的其它经济力量相比,越来越占据主导的位置。”姑且不论前面两个“原理”的推断及论证,单就“大规模量身定制”一条,戴尔公司的直销手法恐怕对汪丁丁的原理总结提供了佐证,不仅如此,汪丁丁直接认为“全球范围的市场集结使得每一个本土性的‘特殊款式’仅仅对本土的客户而言是‘特殊’的款式,对全球的客户而言,它是‘批量的’从而是‘常规’的。”如果这种看法成立的话,则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一个全球范围内的市场中,或者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特殊款式”,每一种商品都是常规的。而以笔者从事电子商务的经验教训来看,却处处存在着一个全球范围内的“特殊款式”商品。
在该书的著者进行网络股票投资分析时,纳斯达克的网络股可是值钱的股票,文中尽可能是教你投资的着眼点,如目光应当首先集中于创造着历史的人,而不是股票价格。如果要融资创业互联网,要注意首先开列出一份足以吸引投资者目光的“人”的名单,而不是瓜分“物”权利。然而现在,投资商投资网络不再是跟风,他们可能不会管创业者究竟是什么来头,而是其所要进行的“商业活动”的利润前景是可以很清楚地看得到的,即每一笔投资该从哪里回来。
著者的眼光是犀利的,网络股的下跌“不是来自网络技术本身”。网络已经不可逆转地融入我们生活世界的主流。至于怎样将著者所言的怎样把网络所提供的机会不断地转变为新的贸易潜力,正是这们这些电子商务从业者每天都绞尽脑汁的事。
由于该书是一部文章结集,笔者只能择其一二管中窥豹,而体会著者思想之妙处,全在于读者之会心,又何必拘泥于他人的“说三道四”,笔者只不过是要画蛇添足一下,即现在国内象汪丁丁先生这样以一个颇有造诣的经济学家的身分来写那些启人智慧的小文章的学者,实在很少,很多所谓的“著名经济学家”们,更倾向于写一些没人读的“专著”,以显示学术之高深,搞得我辈中人望之如避河东狮。[完]

与麦当娜同床共枕 - 贾双林 - 2001-02-25 23:40:50

杨兄,你何必起这么吓人的名字呢? In Bed With Modonna.够刺激啊.进来一看,却是严肃的读书笔记. 你提到的汪丁丁的书,除了第一本我有,其他的两本我没有,但他的那些主要文章我基本都读过. 我感觉,汪是国内经济学家中深得"谦恭的自由主义"真谛的几位里的一个. 对于技术进步,及其带来的新的分工和新的经济范式,汪当然不反对.但他也对技术崇拜症和唯技术生产力论产生了必要的警惕,我觉得,这种担忧也是有必要的. 你说呢?

Re:与麦当娜同床共枕 - 贾双林 - 2001-02-25 23:48:43

杨兄,原来你是老席殊书屋的。 以前我经常到你们那里买书,还当成了资深会员,可自打我换单位地址后就再也收不到好书杂志了(我明明打电话告诉工作人员了),于是,我再也没有到那里买过书.

关于汪丁丁,及其他“网络经济学家” - eguy - 2001-02-26 16:12:31

汪丁丁是我本人经常默默与之对话的经济学家。我阅读了他写过的几乎所有作品,也听过他的讲座。 汪丁丁就中国国情而言是一个体制外的经济学家;就经济学本身来说是非主流经济学的人物。他的思考和理论在于回复到古典经济学的经济学精髓,同时回复到对人本身的关注。 他是值得对网络进行深入思考的人们关注和不断默默进行交流的思考者。 网络对经济学提出了挑战,但是目前网络经济被证明的正确的规律其实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的新发展中都有了深刻的揭示。主流经济学的健康程度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强。所以但凡宣告经济学革命的主张,大多都是“噱头”而已。 而前一阶段“制度与技术”(吴与姜)之争更是显出“网络界经济学家”的浅薄。 注:汪与吴敬琏老先生私交甚好,更是精神相通。 另:汪其他的著作还有《经济发展与制度创新》《我思考的经济学》《通向林中之路》《直面人生》《走向边缘》

Re:关于汪丁丁,及其他“网络经济学家” - 蓝咖啡 - 2001-02-26 16:28:23

好!精彩的人!

Re:关于汪丁丁,及其他“网络经济学家” - 贾双林 - 2001-02-26 16:50:00

杨兄,你何必起这么吓人的名字呢? In Bed With Modonna.够刺激啊.进来一看,却是严肃的读书笔记. 你提到的汪丁丁的书,除了第一本我有,其他的两本我没有,但他的那些主要文章我基本都读过. 我感觉,汪是国内经济学家中深得"谦恭的自由主义"真谛的几位里的一个. 对于技术进步,及其带来的新的分工和新的经济范式,汪当然不反对.但他也对技术崇拜症和唯技术生产力论产生了必要的警惕,我觉得,这种担忧也是有必要的.

Re:关于汪丁丁,及其他“网络经济学家” - 左轻侯 - 2001-02-26 18:33:46

真希望多几个明白人。

Re:关于汪丁丁,及其他“网络经济学家” - 水调歌头 - 2001-02-26 19:21:35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回家的路里汪丁丁采访海深义的一篇,不仅为海深义的经历和成就震撼,也很为汪的文笔折服。一位并不通俗的学者,却能刻画得那么通俗。 正如汪丁丁自己所讲,他是哲学、经济学、数学等学科之间的二道贩子,而且是文学技巧的二道贩子。正是这种“二道贩子”,才能帮助更多的人越过日益森严的学科壁垒,遥望一下自己既有知识领地以外的浩渺天地。只是,这样有责任感,又有水平的“二道贩子”实在太少了。 回家的路虽然里面有很多艰涩的哲学讨论和书评,但我还是利用睡前催眠的时间象吃零食一样看完了,所以就吃得很是消化不良,未能参得几丝真意。不过倒是发现,在这网络大行其道的时代,这睡前催眠时间对于我来说是不多的可以进补些精神食粮的时刻。哎,无奈的网络。

Re:关于汪丁丁,及其他“网络经济学家” - eguy - 2001-02-26 20:07:41

很高兴认识上面各位。 汪丁丁在经济学界中颇有争议,但在各人文领域倒是觅得大量的同道。 他的“沉迷”让很多人能够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