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81 次) 时间:2001-02-23 09:24:36 来源:宋斐 (songxq) 原创-IT
一种态度
宋斐
对于历史,我们大概有过三种版本,一是“大传统”中被历代王朝各取所需,不断赋予新解释的古籍版,二是民间“小传统”中不妨姑妄听之的传奇版,还有一种就是屡遭误读的阶级斗争版。在此架构下,黄仁宇的“大历史”作为一种视角,一种态度,自有其不可替代之处。
九十年代的《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以人物传记体裁带出大范围的历史事实,梳理先秦至元末的长时段脉络,同样有他一以贯之的特色:行文中从容而坚决的态度,“大历史”、“数目字管理”的视角,和由历史出发对今日中国发展的信念。一句话,他以中国式思维表述着西方式的清晰和实在。我们甚至可以称他为广义上的技术决定论者。
该书给我的第一感觉是语言带动了思想的阐述。在分析历史人物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时,落笔优美曲折,言语智慧通达,使厚重且日益沉默的历史也变得轻巧而“多语”。我很欣赏书中那种流动铺排、层层展开的节奏和韵律感,确是一种中文阅读的愉悦。还有他的思维习惯,前因后果,大而化之,设身处地,以己度人,“清朝统治中国二百六十七年,本来也是气数将尽”,是为典型的中国式表述。
“动辄牵涉一个世纪或一个朝代”的“放宽视野”,与书斋生活之外的坎坷经历不无关系。他从军十年又负笈海外,到美国后竟然还出人意料地干过小工。中国人喜欢把学问与人生联系起来,由此我们也就能理解他对历史进行长时段把握和观点上强烈的务实取向。他在几本书中一直强调的数目字管理,就是要依赖管理技术上的不断清晰化、制度化,而不是象传统中国那样一切都依归于笼统的道德或意识形态,这也是黄先生在西方阅历多年的深切感受。不妨看一下本书中他不尚理论的“实在”有无说服力:
欧洲在历史上一直没有出现秦吞六国般的统一,而基督诞生前的两百年秦始皇就完成了中国主体的大一统且以后连绵不绝。中国中央集权的几近必然,是因为治水和救荒是两个实实在在的难题——国家多了,难保不会出现大水来时的以邻为壑,而大陆灾荒的相对频繁和不均匀,也使得大范围的调剂余缺日益迫切。这种影响甚至延续到了今天。不集中全国的力量,我们可以想象现在的长江洪水会是传统社会中怎样的灾难吗?要知道那时并没有今天的技术水平和动员能力。但这种必然性还有其另一方面的不可避免,这就是政治上早熟的难堪:在管理手段尚不健全之际就要由集权政治去组织千万军民,所以就只有理想的数学公式“向下笼罩着过去”,结果怎样那是无法顾及了。传统的中央官僚体系在集权与分权之间难以应对经济发展后的复杂状况,只得另寻出路。为了弥补制度上的不足,突出道德或道德化了的儒学是首选办法——西汉儒学的仕气在经过魏晋反动后终于还是成为了宋明戒律般的三纲五常,黄先生笔下的皇帝也多是高高在上,不无烦恼的道德楷模。而汉武帝的“一不出师征伐,天下不安”,所谓“鹰击为治”,由此同样可以得到解释。简言之,传统中国一直无力在数目字上把全国组织起来,不清楚全国的情形,国家权力既长期无法进入基层,也就更难做到全国一盘棋的动员,以致于一般的政令上面冠冕堂皇,下面有名无实,种种流弊,到二十世纪不止。
——所以才要强调数目字管理。黄先生的道理和对道理的表述都是简单明了,有没有说服力?应该是不言而喻。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理论偏好。改革后小桥流水居家过日子的温馨替代了八千里路云和月的豪情,革命时代转向了日常生活的意义被发现和强调的常规化时代,我们这时再来读黄仁宇近于随意的大历史,才发现我们曾经失去了平常心和以理服人的耐心,历史在我们这里变成了单一的帝王史、战争史、压迫与反抗史,而“黄仁宇们”着重的经济史、社会史,前人自己对生活的评判标准和感受方式,却被有意无意地搁置了。
对他我们几乎难以提出什么诘难。而可以以之“资治”,是因为轻松的人物传记之外的不轻松——书中对传统历史节奏的深刻把握,以及先生对于华夏社会不移的信念——“现在进入建设时期,应当能克服困难,在新世纪成为一种稳定全世界的重要因素。我们希望如此,我们衷心希望如此”—— 人同此心,不幸这种信念如今已被有些人所忽略或敬而远之或耻言。历史是皮肤而不是衣服,还是应该认真研读一下祖先的不间断的历史,尽管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处处以未来为现在定向的时代。
语言、学理、信念,失去的就要努力补回来。(宋斐)
佩服,问一下这个刊登吗,是否算稿费呢? - 黄果 - 2001-02-23 09:27:03
Re:佩服,问一下这个刊登吗,是否算稿费呢? - 信海光 - 2001-02-23 10:25:21
哈哈 你也来啦。 好!好!
你这小东西也来趟这趟混水,当心我射你的命门! - 百步穿杨 - 2001-02-23 10:51:48
也好让捧“丑脚”的家伙收敛些!哈哈!
Re:佩服,问一下这个刊登吗,是否算稿费呢? - 黄果 - 2001-02-23 11:23:23
不是吧,丑角,小心张小丑灭你。
嘿嘿!只不定是谁灭谁呢?! - 百步穿杨 - 2001-02-23 11:50:35
他在上海,我在北京,他的脸丑,但还不长,起码,没北京到上海的距离长! 对了,你的那个“鸟”论坛藏哪去了?我咋找不着了?!
Re:佩服,问一下这个刊登吗,是否算稿费呢? - 张小丑 - 2001-02-23 11:57:21
谁是捧“丑脚”的家伙来着?:) 郑重声明,我可不丑,起码够得上普通温和型。 此文不错,我们也该多写读书笔记啊。
看来是捅了一个马蜂窝! - 百步穿杨 - 2001-02-23 12:06:43
黄果,你这厮,无端的把小丑兄拉进来做甚?小丑兄也是,应该能明辨“是非”呀?嘿嘿!
我的论坛是http://xwtd.yeah.net - 黄果 - 2001-02-23 13:02:00
最近在讨论银行的问题。
好,好,好(推荐这篇文章) - 贾双林 - 2001-02-23 13:21:52
大学期间我也曾深深被《赫逊》所吸引,宋斐所言极是。 中国是要拥抱新技术、新经济的浪潮。 但语言、学理、人文这些东西,也要补回来。 这两者并不矛盾。 否则,技术将是空洞的技术,道德也将是空洞的道德。 中国将是个不伦不类的中国。
Re:好,好,好(推荐这篇文章) - 蓝咖啡 - 2001-02-23 14:24:31
对!能看见的先进或许是物器造型,看不见的先进应该包含宏博的人文!离开那个都不叫先进,也不可能先进起来!不进,则退。
Re:好,好,好(推荐这篇文章) - 宋斐 - 2001-02-23 14:32:30
谢谢关注,其实完全是写着玩的,如今不太关心这些了,1998年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