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台湾的大媒体潮(上)(精品收藏) - 媒介观察 - 张小丑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85 次) 时间:2001-02-22 18:00:54 来源:张小丑 (张小丑) 转载

感受台湾的大媒体潮(上)
(作者:闵大洪 2000年12月28日 14:40)

  未去台湾,就知道台湾传媒界流行着一个名词“大媒体”。

  到了台湾,参访一些媒体(包括印刷媒体、电子媒体、网络媒体)在听取相关介绍时,便频频听到这一名词,如“鉴于大媒体时代的来临,我们……”。即使在第六届海峡两岸及港澳新闻研讨会(1999年11月14日至16日在台北举行)会议册上,台湾媒体情况介绍部分中也有这样的描述:“媒介汇流与整合的趋势并不只显现在传播科技上,媒体产业的垂直与水平整合,也宣告了‘大媒体潮’时代的来临。”

  “大媒体”一词开始流行,或许是美国人凯文·曼尼(Kevin Maney)的著作《大媒体》1996年在台湾翻译出版。“大媒体(mega-media)”是作者自创的一个新词,描述传媒业不分领域全面竞争的现象,且传统大众传媒业、电信业、信息(网络)业都将统合到一种新产业之下,这个新产业就叫做“大媒体业”。大媒体业不仅会呈爆炸性成长,另一方面也会造成向内“崩陷”的效果,即所有的企业都会投入同一个市场,不是与他人结盟,就是要和过去从未竞争过的对象争斗。

  几年来,全球传播格局的变化和台湾岛内传播环境的演进,“大媒体”已成为台湾传媒界的共识和发展思路,并成为今天台湾传媒业的一个显著特点。

  在研讨会休息间隙,有前来采访的台湾《劲报》记者递给我一张名片,我看后发现上面所印机构名称,并非“劲报”,而是“劲报多媒体股份有限公司”。我特地询问了一下,才获知1999年7月,台湾十分拥挤的报业市场上又杀出一支新军——岛内第一家全彩色印刷的报纸《劲报》。这是象山多媒体科技公司百分之百转投资印刷媒体的一个动作,资本额为8亿台币。而这家公司的核心事业架构(Power Network)包括:劲报(Power News)、劲报广播(Power Radio)、劲报电视网(Power TV)、木乔传播(Power links)、劲学网(Power Kids )和劲财网(Power 168)。公司称将持续投资经营传统媒体事业,同时建构数字信息平台,交流旗下事业所生产的文字、图片、声音、影像资源,并整合数据库,开发网络新事业。之所以先举出这一实例,是想说明观察今天台湾媒体的状况,也应以”大媒体”的角度切入,看到一份新报纸出版发行背后的架构和运作。

  会后,在参访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的中国时报、联合报两大报系过程中,更感受到传统报业面对大媒体潮挑战所做出的回应。

中时报系:将自身整体升级为数字企业
  11月16日下午,参加研讨会的大陆、香港、澳门的与会者来到中国时报报社。尽管50周年社庆(1950年10月2日创刊)已过去了一个多月,但大楼外依然彩旗飘扬,横幅高悬,让人立刻就感受到中时报系半个世纪来不断进步的历程:由黑白报纸到彩色报纸,由一张报纸到一家报系,由平面媒体到网络媒体,由网络媒体到网络商务媒体集团。

  中国时报总编辑林圣芬、副总编辑兼资讯中心主任朱赐麟向我们主要介绍了建立50年报纸数据库及进军网络领域的进展。

  1995年9月,中国时报全球资讯网(后改称“中时电子报”)正式开通,这是台湾第一家在互联网上建立网站的传统新闻媒体。1998年4月,“中时网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注:台湾将Internet译为“网际网路”)正式成立,标志着将网络事业确立为一个全力经营的报系事业。1999年9月,中时网路科技公司进行了改组,调整了网络事业的架构,以1000万美元的资金在英属开曼群岛注册海外公司ChinaTimes.com,再由它百分之百转投资中时网路科技公司(ChinaTimes Interactive),以此对未来海外上市与发展策略联盟铺垫基础。1999年10月,中网宣布成立广告联播网(Cyberone),汇集了数十个网站业者,连同中网所属的分众频道,开始进行代理网络广告销售。这是台湾第一个广告联播网,这种作法可发挥业务人员的规模优势,也解决中小网络公司推广业务不易的问题,因此能得到业界的响应。 2000年起,更开始整合中时报系旗下资源,不放过每一个机会迈开大步前进,如1月25日,Cmoney 888理财网推出,其内容之丰富与即时性,使之立刻成为岛内最热门的理财网站;2月初,推出WAP新闻网站,领先进入无线移动传播的领域。6月26日,全球最大门户网站Yahoo!与中网共同宣布雅虎投资ChinaTimes.com,杨致远亲自赴台参加合作合资新闻发布会。中时报系认为“雅虎与中网的结盟,象征着中网获得世界性网路公司的正面肯定,其意义代表着中网已跻身国际网路强势公司行列,对尔后进军世界舞台有极重要的指标意义。”

  令我感兴趣的是2000年5月1日,中时网路科技公司推出了新的企业识别系统(图一),体现了其转型的意义。以蓝色球体为主的CI标识,有三种含义:1. 圆形代表生生不息的运转,展现中时网路自中时电子报转型,以及其不断创新的生命力;2. 球状是大自然界内聚力最强的形体,中时网路为涵盖各种形式的事业体,将是未来网络世界最具实质的网络企业;3. 透过状似水晶球的球体,得以窥见包罗万象的大千世界,透过中时网路无不尽在眼底,由此也具体说明中时网路以提供内容为基础。同时,球体的蓝色代表智慧的意涵;黄色则是中国的正色,亦点出中时网路属于华文网络文化。

  中时报系将这一CI标识的意义视为:它是时报文化整体升级为数字企业的座标原点,由这个Dot衍生聚合成一个坚实的球体结构,以均衡而稳定的策略和行动,迈向全球传播领域。也就是说,对于报系今后的发展,已确立以下认识:“必然是建立在主流媒体与网路媒体两大事业集群的坚强阵容之上,不但扎根台湾,成为民众不可或缺的资讯媒体与文化养分,也将飞跃世界,成为全球华人社群共同的经验结晶及生活中介。”

联合报系:把网站当成全新媒体来经营
  11月15日晚8点多,我和新华网总裁周锡生、中国记协工作人员王同英小姐来到了联合报社。尽管正是报社最忙碌的时刻,但各部门的负责人依旧热情地不厌其烦地回答我们的各种问题。在联合报大陆新闻中心主任韩剑华的办公室里,周总利用其桌上的电脑调阅了新华网(图二,后站立者为韩剑华),想看一下在台湾调看新华网的速度如何。由于这是周总离开大陆后首次上网,竟浏览了不少时间,以致我只好调侃地打断他:“咱们是不是先暂停新华网,而看看联合网。”相信这是所有网站负责人的通病,不管到什么地方,最让他们牵肠挂肚的还是自己主管的那张网。

  以上“插曲”结束后,联合新闻网总经理易行向我们介绍了联合报系在网络领域的发展概况。

  在网络领域的动作,联合报系比中时报系晚了整整四年。究其原因,他们认为当时台湾网络环境和市场尚不成熟,并不是进入的时机。至1997年时,内部才形成共识,当年年底拍板敲定要发展网络事业,同时确立一个重要原则:要成为互联网中的媒体,而不仅仅是报纸的网络版。也就是说,当联合报系进入网络传播这一领域时,已站在较高的起点。

  1999年9月14日,联合新闻网(udnnews)正式推出。其logo是一个三项电源插座,意为:“UDN让你找对插座,随时上网看世界!” 当天《联合报》为此专门发表社论,指出:“我们并不把联合新闻网看成联合报系事业的一个附属或延伸而已,我们把这个网站当成一个具有独立人格及独立特质的全新媒体来经营。”

  易行认为,经营网站最重要的是时时刻刻把用户的使用需求放在心中,任何新服务的出现都要方便用户。如2000年3月21日首次大改版,便强化了新闻的即时性,具体作法是在首页新增“即时焦点”和“最新新闻”两个栏目,另外增辟海外新闻网,把欧洲日报、美国世界日报的新闻资源注入到联合新闻网中;又如10月23日,电子报(注:以电子邮件发送新闻的形式)网站(udnpaper)开通,内容除整合报系旗下各报精华新闻外,也与多家内容经营者结盟,网罗创作写手,透过专业编辑开发具有高度资讯性及娱乐性电子报近百种,并讲求多格式呈现,如纯文字、html 、有声、PDA、WAP等,让网友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在编排上让不同的报份呈现独特性;再如11月2日,又推出以15到25岁年轻追星族群为诉求对象的追星网(udnstars);而2000年底,将再推出财经网(udnemony);运动网、旅游网的推出也在酝酿之中。

  在网站营运方面,联合报系于2000年3月21日宣布成立联合线上公司(注:台湾将online译为“线上”),注册资本额为1亿5000万元台币。让人感兴趣的,他们提出的“C to C”电子商务模式是:Content to Commerce。也就是说结合网络新闻媒体的特点,让自己充当一个引导用户更便利购买行为的窗口,今后将切割出食衣住行等子网站,以新闻为主、相关信息为辅,提供个人化服务,让用户在阅读新闻的同时也可“心动就马上行动”。易行认为,网络媒体的角色越来越多元化。因此,联合新闻网在3月也跨入网络求职求才的战场,成立了人力资源网(udnjob)。此举的考虑是分类广告在传统报业中是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大约有20%的收入是来于此,随着网络的发展,分类广告转往网络的趋势是可预见的,因此人力资源网成为联合报系网络事业积极推出的第二个网站,用户使用在线付款机制及候选名单机制,登录者一旦选定自己需要的资讯后,即可进行登录、缴费等动作,以此探索网站赢利模式。今年联合线上将全力冲刺网络广告业务,预计广告营收可达到5000万元目标,而尽可能在2003年达到盈亏平衡。联合线上将在2001年初推出“联合知识库”(udndata),整合联合报系自办报以来的新闻资料,提供全文检索查询付费服务。

  网络媒体毕竟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中时和联合报系在如何发展的认识思考和经营策略上有所不同和侧重,但两家对于未来有着这样的共识:只有稳健经营并有能力赢利的网站才能生存下来并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