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386 次) 时间:2001-02-21 14:31:02 来源:吴阿仑 (lippmann) 原创-IT
我想办这样一本杂志
□吴阿仑/文
[作者按:以下文字纯系空想虚构,任何一位读者都不必系萦于怀。]
对杂志的兴趣,从大三时便开始,那时便将学校里凡能找得到的关于杂志的资料全都阅读殆尽,最初接触也是至今为止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资料是关于TIME和FORTUNE的创办者亨利·卢斯的。后来继而又阅读了《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纽约客》(the New Yorker)、《福布斯》(Forbes)等众多传媒的传记资料。
我知道现在国内不少资深的报人及投资人都一心想从包括杂志在内的传播领域里寻金。近些年,形形色色的杂志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在报刊摊头争奇斗妍。每出现一本新的杂志,我便兴奋地买一本来看看它在多大程度上占领了我理想中的领域。但我的观感是,绝大多数杂志都似乎知道它们该做什么,但绝大多数杂志又几乎不知该怎样做,或者,它们自己以为该这样做——甚至在照搬照抄国外杂志的自觉性上,步调也是惊人的一致。但遗憾的是,我觉得它们都不够正点。最后搞成了一片混乱局面,形成新的阅读垃圾,却并未在自己占领的领域里有什么真正作为。
在大量的鱼龙混杂的杂志里面,只有少量发光的金子。比如《财经》杂志,比如——虽然我不太同意它们的定位特色,但也不能不承认它们办刊及经营上的成功——《希望》。而面对更多如过江之鲫迎面游来的杂志,我则在心底暗叹:唉,省省吧,浪费那么多资源——人力、纸张、资金,以及读者的精力。搞清楚了怎么走后再出发也不迟。
虽然我根本就不够办一本杂志的资格,但心底有时还是喜欢瞎想想的。想想总不为过吧?虽然我时常有着对多种不同风格杂志的构想——比如一本真正针对中国读者同时发行量可以相对较大的财经类杂志,比如一本象TIME一样的新闻杂志,比如一本象《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一样的生活杂志,甚至一本象《纽约客》(the New Yorker)一样高格调的杂志或者一本健美杂志,但如果我有机会可以先办一本杂志的话,它将是这样一本杂志:
它的名字叫《阅读》。
这个名字不是我的创举。巴西有一份新闻刊物被《参考消息》译成中文也叫《阅读》,我的灵感从它这儿来。但我问过一位巴西的朋友这本杂志的本名,原来这本杂志的本名真实含义更接近英语里的Look(“观察”)而不是Reading(阅读)。这样便没有侵权之虞。(国内这方面的可悲例子是,《读者》以前的名字《读者文摘》侵了美国Reader’s Digest的商标权)
我设想中的这本叫《阅读》的杂志却不是一本关于读书的杂志。我对它的定位是“一本致力于表现生活的艺术的杂志”。这样定位的杂志在国外并不鲜见,甚至可以说在传媒业发展得较成熟的国家,这样定位的杂志较为普遍。比如《参考消息》上有一篇介绍法国《费加罗杂志》的小文就曾提到,这本杂志在该国风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致力于表现生活的艺术”。但是在中国,你能说得出一本是因这个定位而风行的杂志吗?虽然那些时尚类杂志喜欢刊登一些“生活艺术”、“处世法则”、“成功金言”的文章,但它们多半是没什么生命力的。《读者》也许堪称这方面的大家,但它最风行的时代似乎在80年代,现在逊色多了,而且它以中低档读者为主力读者大军。
《阅读》致力于展示人的价值,并表现“生活艺术”,实际也是倡导一种生活方式。这样说不准确,也许会流于小众化,更准确的表述应该是:当人们想努力确定某种生活观念和采取某种合适的生活方式、并想探寻生活得更好些的因素及艺术时,《阅读》会为他提供有益的、可供参考的资讯。它对每个读者的生活、尤其是精神生活方面采取密切关心的态度,同时也不偏废对读者在物质世界的成功的关注。
它并不认为世界是完美的,并不搞一些浅薄的理想主义和鼓吹“奋斗-成功”论、并在此哲学基础上刊载那些“成功秘笈”一类书籍里常见的案例——这只能吸引住一部分读者,他们往往还都是初跨入社会、对人生感到迷惘的年轻人、多为学生。它也不狭隘地认定某一种生活信念就是值得坚持的。
但它保持基本的乐观态度。它相信既然人活着,就得好好地生活,克服一些现实的困难和完全因为心理而产生的障碍,“完整而充分地燃烧自己的生命这块原料”,并在此基础上去奋斗、追逐自己向往的生活。
之所以叫《阅读》是因为它是在人类向着互联网资讯时代和多媒体信息社会疾驰的过程中问世的——如果它会问世的话。在这个背景下,印在传统纸质材料上的文字的前景通常不被看好,甚至被认为不出二三十年即将大面积萎缩或完全消失。而本刊的创办人虽然不否认这种革命性的大趋势,但也相信一些优质的印刷文字还是会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优质的生活还是需要悠闲的,需要在没有资讯焦虑和心理重压下躺在哪儿或坐在阳光下阅读纸上直通心灵的文字。在未来更加繁忙、资讯更加爆炸的时代,悠闲地阅读、心灵接受文字的按摩也许会是一种顽强的需求。从这个意义上讲,我想办的这本杂志,它的生命力至少是50年。在至少50年的时间内,它会成为相当大一部分人心灵上的伴侣,这种态势又使它对整个社会的文化心理产生一点建设性作用。
从致力于生活的艺术、致力于与心灵进行深刻的沟通这种追求上讲,《阅读》这本杂志的定位将以“是否对个人生活有益、是否对人的心灵有益、是否为读者提供了舒适的阅读过程”为重点。它是完全人性化的读物。重视读者、重视读者的内心、重视读者所面临的这个世界。虽然重视这些,但它不会标榜,不会在封面上标上这本杂志的“类型”——诸如某些杂志在封面上给自己标上“中国的《时代》杂志”那样。它的魅力完全靠读者在阅读后去发现。标榜往往意味着做不到。
这本杂志与《读者》等杂志所不同的一点是,它不回避热点与新闻事件。它在燥热的新闻类文章与冷静的非新闻类文章之间寻找平衡。也就是说,在《阅读》里面,你既可以看到布什当选美国总统的一些情况,也可以对中国西部哪个还没有成为旅游热点的山沟的绝美风光作充分了解。新闻与非新闻的文字同存,唯一的链条纽带是这些事件是否与你本人发生关系,或者是否是你的生活所真正需要关心的。
从你的生活真正需要关心的领域考虑,《阅读》会将它的内容分为这样几个大板块:
首先是人物版。生活不能狭隘,优质的生活需要从一些优秀的人物、优秀的生活方式那里寻找启迪与榜样,也需要从一些失败的人物失败的生活方式得到警戒,还需要从别人的悲喜剧那里甚至别人对生活的态度与看法里发掘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甚至,我们还有必要时时观察一下影响我们这个世界的那些要人,他们的生活方式与生活观点与我们有何不同、有何相同,他们作为一个“人”的生存状态是怎样的,再就是,通过一个个人物故事,我们可以得以充分感受人生的多样性,并且观察人的价值。
这是本刊的非常重大的一个板块。因为一本关心人的杂志,归根到底就是要表现众生百态。人是我们周围一切事物和诸多变化的中心和集中体现,人的价值是一切价值领域最重大的一种价值。
从美国的“糊涂”总统布什到中国乡村的某位执著奋斗者,从墨西哥由从商走向从政之路并决心改革政府体制的总统比奈森·福克斯,到曾经毁誉参半的小山智利的真实生活,等等,无一不是本刊致力表现的对象。
通过人物版,读者既实现了近距离看各色人物的需求,也实现了与这个世界交流的需要。
另一个重大板块是重大新闻事件。从科技的突破到政府的改革,从某个公司崛起或失败的幕后故事到印度地震的实际影响。《阅读》登载这些新闻将采取符合本刊定位的关注视角,而不是要致力于与一般新闻媒体争抢新闻。这类新闻事件的定位是,让我们对我们生活在其中的“操作系统”、“生活舞台”时时保持关注与警醒。《阅读》登载的新闻将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读者生活或为读者非常关注的新闻。所以,《阅读》具有新闻性的一面,但却不是一本全然的新闻杂志,它往往充当的是“第三只眼”和真正思考新闻背后意义、并挖掘最具价值的部分予以披露的角色,它提供的也往往是“新闻中的新闻”或“新闻背后的新闻”,而并不全是新闻本身——如大多数报刊所做的那样。
既然新闻、重大事件也是与读者的生活戚戚相关的,那么《阅读》不应回避,不回避新闻但不执著于新闻,这样既赋予《阅读》以强势媒体的姿态,也赋予它进出自由的优势。
作为一本关心人的杂志,当然少不了为读者提供生活常识、健康、心理甚至励志方面的资讯。但这些资讯在本刊里不会泛滥,而是有选择性地被刊登,真正做到对读者有益而又不让读者被淹没在无用资讯的海洋里。这也是本刊重要的构成部分。
世界、自然与旅游同样是《阅读》精心培育的板块。身为都市人,在日益机械化或人满为患的环境里生活,与“广阔之世界、清新之自然”相亲近也成为人们心中的诉求。本刊是不折不扣的自然环境主义者,不仅呼吁对环境的保护,也提倡一种“回到自然、走向世界”的“君子不器”的生活方式。如果你暂时无法从都市生活里脱身,本刊为你提供身在自然的感觉,如果你正为出游之事作选择,本刊为你的去所提供一份参考。本刊的这个板块保持严肃的定位,真正从人的需要出发提供资讯而不沦为一些软性旅游广告商推销的园地。本刊致力于将世界、自然、旅游的资讯作为一种文化、一种生活方式予以经营。
以上分析了本刊致力经营的几大板块。当然一切对生活有益、关注人自身价值的资讯都在本刊的版面之内。
《阅读》作为一本文字为主的杂志,正是要发挥文字的所有优势:优美、隽永、深刻、想象空间大等。以人性化的文字生动、细至发丝地表述事件及分析世界是本刊不辍的追求。即使不那么在意本刊资讯“有用性”的人,也可以从本刊的文字中得到阅读趣味与享受。
同时《阅读》在视觉、阅读方便性方面也有一套严格标准、不输其它优秀传媒。32开的小开本印刷,为便于读者携带上路,适量生动而传神的图片,特别在自然、旅游板块,更是不可或缺,无论中国各地的风情民俗、青山绿瓦,还是世界哪个吸引人的去处,或者自然之中的独特景观,其精邃之处都能通过高质的图片表现一二。精心设计的版式达到完美、舒适的视觉享受。纸张也采取国际轻涂纸印刷,华美大方而不哗众取宠。《阅读》应为双周刊,每期大约二十多篇文章,且多为2000字左右的小文,将“宏文”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既不象周刊那样信息膨胀,保证读者能尽览每一期的精要,也不象月刊那样让读者总是伸长颈脖而望。
《阅读》既不标榜采编力量,也不尽从其它报刊转载精华。它是二者的结合。一部分文章来自其它报刊传媒或书籍,经过本刊的精心遴选;一部分文章来自本刊记者的独立采编。不管哪一种形式,品质为先。转载的文章也并非原章原样,在必要时,可以进行改写,使其在更短的篇幅内传达更多有用又有趣的资讯。
《阅读》的目标读者应该是这样一群人:他们一般生活在小城镇或大城市,基本不再为吃饭问题而发愁,摆在他们面前的问题是生活如何在现有基础上更多丰富多彩一些,人生价值如何在现有基本更加淋漓尽致地发挥。一句话:他们是中产阶级和高于中产阶级的、重视生活质量和精神宁静的一群人。
作为“致力于表现人的价值”、“致力于表现生活的艺术”的杂志,本刊在杂志内部首先致力于实现人的价值。追求利润并非本刊的唯一目标,追求一本杂志之于人的价值也是本刊致力的目标。本刊的创作经营团队讲求一定的效率和竞争原则,但“无情无义”绝非本团队的特色。本团队不随便炒掉任何一位员工,相反,倒要为每一位员工创造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环境、并使员工个人价值和团队集体追求的价值真正协调。实现这种目标的前提是,进入本团队的每一位人都不是单纯为“高薪”或“进身之阶”而来,他们是怀着对本杂志的事业的热诚而来,并且真正认为实现本团队的事业目标正是他本人的价值之所在。
本团队不仅要致力于创办一本可以至少在50年内成为几千万中国人的生活读本的杂志,而且要在团队内部实现“企业雇用制度”的革新,使它成为一个人性化的场所,一个小小的“理想国”,不仅在将来FORTUNE杂志每年“最适合工作的企业”名单里榜上有名,而且还会被将来的管理学教材作为经典案例来予以分析。■
我想办这样一本杂志 - 方军 - 2001-02-21 14:38:58
吴阿伦,其实现在有几个人在做这样一份杂志,刚起步,做了一期,快出第二期了吧。《大视野》,好像和诚成文化有关。挺精致的,就是不知道在这个商业杂志横行的时代它能不能横空出世。
Re:我想办这样一本杂志 - 8号 - 2001-02-21 14:52:35
我怎么觉得这样的杂志多的是 据你们所知 诚成文化现在到底是从哪赚来的钱?
Re:我想办这样一本杂志 - 张小丑 - 2001-02-21 14:55:25
如果我要养个“孩子”,就非逼着他(他)跟别人家的孩子与众不同。想办杂志的人不少,除了创意独特、策划一流外,很重要的在于,怎样经营管理。
Re:我想办这样一本杂志 - 方军 - 2001-02-21 14:58:41
这是我为什么看好《大视野》的原因,他们的定位准,策划、制作水平一流,至于经营管理则诚成文化有很好的经验。
Re:我想办这样一本杂志 - 胡紫茶 - 2001-02-21 15:33:00
不知道吴阿伦的这本杂志的广告客户定位是什么?
我相信这本杂志的生命力 - 吴阿仑 - 2001-02-21 17:34:59
感谢这么多朋友对我的这段空想感兴趣。 关于广告客户定位问题,我是这样想的:一本杂志,即使它定位的领域非常新潮,看似对应着一大堆广告客户,但如果没有办好,没有办成一份很棒的杂志,那么,广告客户在最初的试探之后最终会失望而去的——广告商不是傻B。 而关于我设想的这本杂志,在原文中忘了交代:我知道这种定位其实也有不少传统的成分,但有多少杂志在类似定位下办得十分出色呢?不在于新,而在于这是个空缺需要人填。我设想的这本杂志,我觉得成功的关键首先在于认清它的定位,然后在实现这种定位方面有没有强大的把关能力——这也许不是简单地了解一点媒介操作程序就能胜任的,它需要一种宗教般的开创精神和执行能力;能够真正推出有实力的稿件,源源不断地出好稿——其实这种好稿并不难找,现在的一些媒体上就有不少可以达标的稿件,只是因为它们的总体表现不行,或者经营上有问题甚至根本就没有经营思路,将个别的好稿所能发挥的效应淹掉了,比如我从《参考消息》上看到过大量的可以让人兴奋的好稿,但《参考消息》虽说发行量也大,但它的发行渠道、面对的读者对象、经营思路都成问题,因而并未见有多少好的广告。 虽然我设想中的《阅读》有不少传统的成分,但我想它也有新颖出彩的东西——只是不知我在文中表达清楚了没有。一本试图贴近人贴近生活的杂志不可能太前卫,它们更多地是在稳中取胜。美国的《读者文摘》、《时代》有什么新颖的呢?一点也不新。但前者的全球发行量是2500万本、后者的发行量是500万本。有几本杂志能望其项背? 我不知道《大视野》是一本怎样的杂志——唯一知道的是这本杂志的主编是一个刚刚从北大出来的书生气十足的青年,因而不敢跟它比。但我知道与我这种定位较近的《读者》,我觉得我有十足的理由超过它:一、我对人的关注更甚,甚至达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二、我对新闻性看重所可能产生的轰动、强势效应非它能比;三、我的文章力求优美、注重个性化描写,要比《读者》做得更好;四、《读者》只是一本文摘,在关注领域的独特性方面差了一大截;五、它老了,二十岁了,看来很少有出新的可能了;六、它印刷纸张太差,针对的是中低层读者、在边远地区更爱欢迎,在都市里不那么叫座,而我设想的是一本针对中高层读者的杂志;七、我去除《读者》中矮情的成分,正是这个因素、并且风格缺少变化使它丧失了很多老读者,八、我对读者生活关注得更周到,没有理由不比它更加吸引读者。唯一的弱势是《阅读》是一本新杂志,需要到市场上闯知名度——事实上,它还没问世,尚不知何时能问世,也不知能不能问世,关于它的一切只是在我的空想之中,而我呢,也完全没有着手准备办这样一本杂志,它完全只是我的空想,现在要是谁拿我这想法去实施办起了一本新杂志,我一点也拿它没辙。 事实上,现在的杂志,多半失败在只讲定位而缺少执行能力。谈到定位,振振有辞,仿佛他们的杂志真的在他们关注的那个领域独一无二,而看杂志,实在平庸无奇、甚至是垃圾。 我觉得一本杂志的成功不是某个人一时的头脑发热或猛然自以为看到了商机就能办成功的,或者只要有资本意志在推动就能占领市场的,它更需要的是创办者对新杂志理念长期的酝酿和对执行能力长期的准备。在资本的一时兴趣之下或在某人一个新想法得到资本的促拥之下马上开办的杂志,很难摆脱昙花一现或落于流俗的命运。 现在的新杂志或者商业杂志虽然多如牛毛,致使《阅读》这样的杂志可能很难出头,但我相信现在的媒体产业是处于一个泡沫经济阶段,不久之后,它会进入成熟的相持阶段,该关的关,该并的并,留下真正有生命力的,开始熠熠生辉。真金不怕火炼,在众多花里胡哨、摸不清定位及风格的杂志堆里,出现一个真正真诚地关注人的价值、致力于表现生活艺术、提供适量而有价值的资讯的杂志,它怎么就没有希望呢?它应该是大有希望的。
Re:我想办这样一本杂志 - 信海光 - 2001-02-21 19:06:53
允许的话就办中国的PLAY BOY。 肯定有前途和影响力。 而且和自由及人性、自然、美、快乐有关。
Re:我想办这样一本杂志 - sos - 2001-02-22 00:52:23
我现在每周都看这么一本杂志,不过]名字叫周末画报]. 我最想办的是中国的时代周刊],上次一个老美国人说给我10万块,我敢吗?中国新闻周刊已经非常不错了,还有其他你的杂志的替代品,你这样的大杂烩,搞不起来的.
Re:我想办这样一本杂志 - 缸瓦市 - 2001-02-22 13:28:42
你要真办PB的时候记着叫上我。
Re:我想办这样一本杂志 - 吴阿仑 - 2001-02-22 13:45:47
缸瓦市你是不是住在缸瓦市一带呀,我就住在那附近。
Re:我想办这样一本杂志 - 信海光 - 2001-02-22 14:09:46
那还得新闻半的人说了算呀。
Re:我想办这样一本杂志 - 缸瓦市 - 2001-02-22 16:55:19
嘿嘿,吴阿伦,我不在那住,在那工作,俺是卖黑车的,开了一家电子商务网站,叫www.heiche.com.
Re:我想办这样一本杂志 - 吴阿仑 - 2001-02-22 17:26:26
那敢情好,很来钱吧?是黑自行车还是黑汽车?如是前者,我正想买一辆呢,可惜你提供的网址无法进去。敢情是拿我这憨人开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