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10 次) 时间:2001-02-20 21:34:02 来源:吴阿仑 (lippmann) 原创-IT
我最爱的12部美国电影
□吴阿仑/文
1、教父2(The Godfather Part2)
导演:Francis Ford Coppla;主演:Al Pacino、Robert De Niro
反映Michael在挽救家庭生意、使其合法化的道路上所面临的困境及斗争,是一部个人性格及命运、人生处境的佳作。海门·罗斯一角活灵活现, 这个和蔼、毫无富贵之态(倒象一老农)却时有惊人哲语的老头内心想置Michael于死地。Michael的坚毅、智慧、冷静颇令人折服。古巴新年前夜,Michael派保镖去刺杀海门罗斯,结果因兄Fredo告密而失败,在欢庆新年的人群中,Michael捧着Fredo的脸说:“我已知道是谁了,Fredo。You broke my heart!you broke my heart!!”令人难忘。
还有Michael在母亲遗体告别仪式上在康妮的劝说下与Fredo和好、兄弟相拥的镜头,以及Michael与妻因打胎事件决裂的戏,均为至佳。
《教父2》,还有《辛德勒的名单》、还有《肖申克的救赎》等优秀影片均有一个相同点就是它们大量的镜头并不是在讲叙一个完整故事,而是描写了大量与主题相关的细节(一个不刻意求精的导演是懒得去认真对待这些细小末节的),正是它们令影片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这令我想起了一句话:“魔鬼在细节中。”其实,与魔鬼一样,天使也在细节中啊。
2、洛城机密(L.A. Confidential)
主演:Russell Crowe、Kevin Specy
制度下的人性揭露、“公开”与“隐秘”微妙关系的巧妙展示,曲折的剧情发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你并不能肯定这将是一部什么类型的片子。 是一个现实主义题材,但同样有理想的成分,有为理想而去追逐的人、有忘记了理想的人、有被现实扭曲得丧失了追求正直的勇气的人。本片的不俗之处在于,它刻划了爱蒙和韦特这两种截然不同个性的警察,它们的心灵之路不同,但最后殊途同归。
美国片的个人英雄主义也被本片很好地利用了起来。韦特近乎蛮干的天不怕地不怕习性,以及他的勇敢、智慧,让人好生迷恋也!
3、女人香(Scent of a woman)
主演:Al Pacino
一个被社会遗弃的瞎眼老男人在一个毫无社会经验但正直真诚的穷学生的影响下,放弃了此残生愿望、重新拾回做人尊严的电影。在《教父3》里已让人备感失望的Al Pacino在此片中发挥了黄金演技。我认为此片是Al Pacino演艺的巅峰之作。
一个吸引人的情节,让我们去领略人生的希望、失望,人情的冷和人情的暖。但是若没有黄金演技的支撑,此片也将难逃沉闷。因为通片几乎就一老一少两个人在那儿做些事情、走些路、对些话。那小男孩也表演得非常不错。总之,本片能让人体味到一种激情。
此片告诉大家:活着总是好的,好死不如赖活。
4、教父(The Godfather)
导演:Francis Ford Coppla;主演:Al Pacino、Marlon Brando
此片开头与结尾均精致无比、令人惊叹;大量细节刻划使离一般人很远的教父生活看来亦十分具有生活味——老教父维托遭敌人索龙索枪击后的一系列镜头以及维托出院回家的一系列镜头均是这样。
此片还有着典型的美国式个人英雄主义。维托的三个儿子中最厌恶管家庭事务的小儿子Michael——家人眼中的书呆子,却意外地在医院使父亲免受敌人杀害,保护了父亲,随后又令人意想不到地成功实施了杀掉仇家的计划。Michael的崛起极具传奇性。
此片的拍摄手法极具创意,内容亦精彩深刻,因此获奖,但与《教父2》相比,因它是先拍的,当然是拿最好的故事来说事的,因此极强的故事性、传奇性反而对内容的深刻有所冲淡,而到了《教父2》,因是续集,最好的内容都用掉了,因此还弄了个不伦不类的“维托起家”与“Michael挽救家庭事业”两部分互相穿插进行的结构——不熟悉《教父》原著的人初看此片断然极难看懂。但少了好的故事,导演就在内容的深刻性上下功夫,事实证明,《教父2》也许是电影史上最成功的续集,因为它同获奥斯卡最佳影片奖不说,它的获奖项数竟多于第一部,而第二部的内容的深刻性,也的确是第一部所不能比拟的,也正因此,我喜第二部甚于第一部。
5、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主演:Tim Robbins、Mogen Freeman
是一部值得一再重温的片子。开头的曲子很怀旧。安迪·杜福伦(Andy Dufresne)的性格令人震撼。逃狱又是那么不可思议。片尾阿瑞去寻找石头那场戏很美,好象是英国小说中描写的乡村景象。如果仅是将逃狱描写得怎么怎么精彩传奇,我觉得此片也会大打折扣。在狱中生活安迪一心追求自由的感受甚至不惜付出代价的性格——蔑视监狱长的警告坚持锁在屋内放音乐那段是最明显不过的例子——令人折服。这些刻划给了本片另一半的精彩。使我们对安迪有了更多深入到内心的了解,否则,最后他利用挖了20年挖的邃道逃走,就是一个不太真实的传奇了。
此片的镜头感觉极佳。安迪入狱之际,载着安迪的囚车驶往鲨堡监狱,这里导演给了一个航拍的长镜头,车在地上走、镜头从空中掠过,掠过鲨堡的上空、掠过放风的广场——广场上有趋向一个方向的犯人,掠过一个旗杆上方时我们还听见风吹得旗帜呼啦啦响的声音,最后掠到监狱一旁的墙外,那儿囚车正准备驶入院墙。伴随着这个长镜头的是凄壮的音乐。这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镜头。极佳的镜头在此片中还有不少。此处不再赘述了。
6、深渊(The Abyss)
导演:James Cameron
如果你能忍受前面大约一个半小时的较沉闷的水下戏,那么后四十分钟恐怕你的心会被一种强烈的感觉揪着。这里有人的极限的挑战、有最不煽情但最能打动人的爱情、还有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高尚”情怀。我最近一次看它时,居然有三十多分钟总感到眼睛很潮湿,这是我个人的一个记录啊。而我平时最烦的就是那些表示“伟大心灵”的片子,至于爱情,你看得到,我的“12部最爱”里面没有一部纯爱情片。
在我看来,Cameron几年后执导并为他带来大量金钱与名望的《Titanic》,与《深渊》相比,只是一堆矫情、电脑特技、商业媚俗的玩艺儿而已。
7、性书大亨(People Vs. Larry Flynt)
伍迪·哈里森主演
本片它的生命力在于它的真实性。我认为此片拍得有一些缺点,比如作为一部传记片,没能让观众在时期上作出判断来,不知道十分钟前演的和十分钟后演的故事究竟有多大的时间跨度。伍迪·哈里森表演较生动,但前后风格较单一,不能让人感到他“长大”了多少,其实也让观众存在时期判断上的迷惑。
除此以外,本片很不错。一个黄色杂志的老板、一个在法庭上被视为蔑视法庭的疯子般的人物,本片的主人公、受到重重非议、官司缠身的拉·弗林是如何在一些关键性官司中获胜的呢?这本身确具有戏剧性。本片较好把握了这些戏剧性。特别是拉·弗林的杂志在酒广告中公然嘲笑美国当时第一大电视布道者、名气仅小于里根总统的法威尔与他妈在厕所乱伦,对方告上法庭。很难想象这种官司会让拉·弗林有好日子过。但拉·弗林不仅不服软,还对法威尔进行反诉,说他利用载有该广告的杂志用于慈善募捐时的宣传品,结果,法威尔所控两大罪状:诽谤罪、引致他人情绪痛苦罪,仅后者成立,而后者不过是一个轻罪而已。
庭上的辩论当然十分的精彩、时常有冷门爆出,而拉·弗林的表现也时常出你我意料之外。令我作出关于职业的联想的是:本片中拉·弗林的律师是一个很年轻、很书生气的小伙子,与众多律师片中英姿飒爽、口呈雄辩的律师形象相比无异于一个反常。真乃人不可貌相也。
本片最打动我、并让我将其列于“最爱的12部”之第七位的是影片的最后一次官司。那是拉·弗林胜了法威尔不久的晚上,在好莱坞的寓所里,因长期吸毒而身患爱滋病的妻子莲要选澡,但没有力气站起身,拉·弗林于是用轮椅送莲到浴室口,并与她嬉戏了一番,莲一进浴室后,拉·弗林就赶忙打电话向医生求救,认为莲不行了。但电话未打完,他就发现浴室有水漫了出来,他疯狂地冲进浴室去时,莲早已赤身裸体溺死在浴缸中了。受激进反对派刺杀而全身瘫痪、只能借助轮椅和毒品来度日的拉·弗林,长期以来受到虽风流但忠贞的妻子的支持,妻子之死对他的打击是沉重的。正在此时,电视中传来了法威尔布道的声音,他在电视里微笑地讲道:爱滋病是可耻习惯的产物,这样的人应该得到惩罚。于是,拉·弗林拿起了电话,告诉他的律师要就法威尔一案向联邦最高法院上诉。
一起最初让他的律师认为不可能有戏的案子就这样开始了。联邦最高法庭的法庭上,拉·弗林的律师向大法官们阐释着自由的含义:选择情操高尚的生活是自由,选择没有品味的生活方式也应是一种自由……
最后拉·弗林是在好莱坞寓所的床上追忆莲的时候接到了律师的电话:他赢了。胜利了的拉·弗林,只能看着妻子生前所拍的录相带,幻想着妻子与他说着话,人生的凄清之境跃然于镜上。
这部片子的很多精妙之处,让我们看到了拉·弗林所选择的生活道路的异常艰辛,当然在现在一些人看来,他的选择对美国的进一步开放与自由是有贡献的……
8、辛德勒名单(Schindler’s List)
导演:斯皮尔伯格
如果要对此剧解剖,似乎并不复杂:一个并不富裕的德国人到了波兰后,借助纳粹对波兰正常经济生活的封锁,利用波兰人的钱、人力开办工厂,他自己只须去打通“祖国同胞”——那些纳粹头头儿们的关口即可,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他“负责公关”,但他是老板,可以赚大钱,这是影片开始近一个小时的内容;
而后纳粹发起了惨无人道的灭绝政策,辛德勒远远地骑着马在一个山头上观看许多犹太人被屠杀,不禁生了同情之心,从此犹太人在他心中的地位发生变化,不再单纯是为他赚钱的机器了,片中甚至还有他利用“朋友”的身份劝诱纳粹头头“学会赦免”的戏,还有他打开水笼头让被运往奥斯维辛集中营、在火车车厢里被闷得透不过气来的犹太人接到“雨水”的戏——当然在纳粹军官面前,这要被看成是调皮的奥斯卡·辛德勒的一个游戏。并且,辛德勒收录工人的标准变了,变得更加富人情味了,接收老幼病残者及妇女为工人。
最后一个部分是当纳粹头子接到上级必须对处死的犹太人进行焚尸处理的命令后,觉得这样麻烦,准备将所有犹太人运往“死亡之都”——奥斯维辛集中营,此时,辛德勒又大作文章,大送贿赂,“买”下一千余犹太工人随他的工厂迁至辛德勒的家乡,当然,中间又出了差错:装女工人的车厢因文件错误被运往奥斯维辛,大家惊了一场,又是辛德勒花去几粒钻石重新换回他们的生存。
故事框架简单得惊人,又是我前面所说那句话:魔鬼在细节中,天使也是。细节中透出的残酷、恐怖气氛,细节中表现的犹太人的求生欲望、以及细节中展示的这场屠杀的疯狂,都是细节中的。
小孩急得直往粪坑里跳,结果粪坑里人太多、下面的人阻止上面的人继续下去。犹太人的住所只要是个能够容人的地方都有人藏在里面。再就是那个纳粹头子,在阳台上杀人取乐,他在向犹太人审问情况时就是通过杀人来恐吓,谁也不知他的枪口下一刻会顶在谁的脑袋上放一枪。这都是活生的恐怖及人在恐怖下的表现啊。
本片的过人之处在于它再造了这种恐怖的气氛。一种压得你透不过气来的恐怖,一种关于能否生存的恐怖,至于爱国、自尊心什么的,那都是第二 的事。活着乃第一本位之事啊。
辛德勒有能力令一些人活着,所以他简直就成了上帝,哪怕这个上帝实质与魔鬼是一个阵营的,管不了那么多了。
斯皮尔伯格那些黑白、历史感的镜头让我们对什么是“白色恐怖”有了深刻认识,一个普遍的人,面对强大的、不是自己力量所能左右的恐怖,他能怎么样,除了找个哪怕是粪窖这样的洞子钻进去,能够寻得片刻的安全,就是万幸了,至于能被辛德勒收容进工厂,那简直就是上帝之手在抚摸他了。不要说这部片子矫什么情(如前些时某位同志在这儿批判过的),他让我们深深地感觉到:没有作为一个犹太人生活在纳粹阴影笼罩之下的波兰,是多么的幸运啊!谁人不想活下去呢!所以当载着辛德勒的犹太人的火车驶离波兰的城市时,那些犹太人的轻松、惊喜之情是我也能感受到的啊。
作为与大量细节所描绘的恐怖相对应的,本片还有不少镜头对纳粹头子汉斯(?)作了深刻的刻划,我觉得这是必要而且成功的。它让我们深入到魔鬼的心灵里,去看看这个魔鬼与普遍人有什么异同,以及感受一下令千万犹太人遭受的恐怖在滥觞之际是怎样的。这种描绘使本片具有了其他同类题材影片所不具有的灵性与深刻性。
我感觉,对于电影人来讲,作为榜样的《辛德勒的名单》,其实是并不太难学到的。
9、阿甘正传(Forrest Gump)
主演:Tom Hanks
不知怎么,阿甘让我感觉到的是人生的孤寂,一种偏向消极的感觉。影片开始时是阿甘对陌生的路人讲述他的故事,但看起来爱听的人或愿意当真一听的人并不多。他虽然很成功很辉煌了,但在陌生的路人眼里也不过是一个爱多话的傻子而已。那个男听众听阿甘说自己是百万富翁之后,还一脸不信,并且不屑地离开。
阿甘自小青梅竹马并钟情一生的女人几乎始终只是他心头的一个牵挂,与她生活在一起应该是阿甘心中最大的幸福,但很遗憾这几乎一直只是梦。
阿甘除了受到别人的奚落与欺负外,剩下的大概就是冷落吧。他听母亲话,听女朋友的话,在别人的欺负中练就了跑步的本领,终于使他有出头之日。但那又如何呢?
最让我感到凄清的是阿甘退伍之际。阿甘在越南战场上立了大功、又在尼克松访华前夕的“乒乓外交”中有不俗表现,他的功勋可谓大焉,他的当兵生涯应当算是辉煌的,但当某一天他独自在大厅里练乒乓球自娱自乐之际,忽然长官前来告诉他:他的服役期满,可以离开了。说完长官转身离去。阿甘放下球拍,就这样在冷清的氛围中给自己人生的一个辉煌生涯画了句号。要是换了人呢?一定有大型庆晏、告别Party什么的,至少也得有个什么东西让人记住:这是一段难忘的生涯呀。
越南战场上认识的好伙伴鲍卜的牺牲及丹中尉受伤双腿截肢也都令人悲伤的事。后来再一次碰到丹中尉时,他已是一副自暴自弃的样子,全身脏兮兮,全然一个遭社会遗弃的废物、边缘人物啊。两人好不容易聚面,在一个酒店里两人共同度过圣诞夜,别人欢呼雀跃,抛彩纸、跳舞狂欢,而这两个失意的人儿——一个还坐在轮椅里面,只能趴在酒店柜台一角,黯然买醉——欢乐与他们无缘。阿甘只能想象他的意中人儿此刻在何方、如何度过,而丹中尉呢,也同样酒浇愁肠。后来到酒店开了房间,丹弄来两名妓女本想一乐,结果阿甘遭到妓女的嘲笑,丹生气,也在被嘲笑中摔倒在地上。多么失意之极啊。
也有令人欣慰的地方,就是居然有人找阿甘做乒乓球拍广告,然后他利用这笔收入买了一艘捕虾船——完成他越南战场上的伙伴鲍卜的遗愿。后来还得到了残废的中尉来做大副,几经挫折终于成为百万富翁。
阿甘后来也终于得以与青梅竹马的情人儿有过一夜欢娱,乃至有了小阿甘,自己有了儿子了,在母亲、情人儿(妻子)死后也总算生活有了寄托。
但这种补偿与生活中的失意相比,是相差得太多太多。
阿甘似乎一直是为着“国家”或者母亲的话而活着,没有多少自己的生活。当兵作战、打乒乓,都是为着“国家利益”,充当国家机器上的一颗镙丝钉而已,而且事后也未见有什么补偿,至于母亲的话,虽然使他有了一个生活的信念并且某种程度而言正是它促使了阿甘的有所作为,但它也使阿甘缺少“为自己而活着”的意识,乃至于他作为一个百万富翁,在退出了经营工作之后只是充当为家乡小镇的草地除草的一个工人而已。
当然买捕虾船有点“主观为他人(鲍卜),客观为自己(成为百万富翁)”的意味,而我觉得本片中最让我感动的一刻则是:他的女朋友终有一天从远方归来、并且与他有了一夜好梦,等他次晨醒来,发现女友已经不辞而别,他呆望着空房片刻、然后又在自家门前呆坐了半晌,然后开始小跑起来,本打算跑到路的尽头,等跑到后又打算跑到小镇的尽头,乃至跑出州、跨出市,跑向海边,他就这样一直跑着,乃至成为电视台、报刊关注的长跑英雄,并且有了不少追随者,直到有一天他觉得累了,于是停住回家为止。我觉得这一次长跑非同小可,乃是阿甘真正“为自己而活着”的行为,因为是为解愁消闷而跑,而到自己累了不想跑时就收住。
这一个细节,真乃飞来神笔,实在是妙。它是阿甘最富个性化的表现,当然里面也包含着多少无奈!这个情节不止一次让我鼻子发酸。
当然什么失意得意的,对于阿甘来讲也许就不能那么讲了,我们毕竟是常人,而阿甘非常人,所以我们有的感受他不一定有。阿甘看到我的这些话,他也许会笑我瞎说,也许他根本不知道我在说些什么。谁知道!
10、燃情岁月
主演:Brad Pitt、Antony Hopkins
在大学时代,这可是我最爱的一部片子。Brad Pitt在这里面的表演炉火纯青,让人领受了什么是心性自由、狂放不羁,他在此片中的表演过于完美,乃至于我再看到他的其他影片时,多少会有失望(《夜访吸血鬼》除外)。Antony Hopkins演得也让我无话可说,一个威严的父亲、看不惯政府的所作所为的前中尉的形象被刻划得非常震撼人心。
本片有着惊人之丰富的包容量,拍得当然优美之至,荡气回肠,有爱情、有亲情、有离别、有死亡、有重逢、有背叛与回归、有政治、有战争,当然最后还有一个复仇……
本片多次出现的离别-聚合-离别的情节增加了这个家庭的苍伤,而“喜——悲——喜”的镙旋式结构增加了剧情的张力。比如卓敦多年流浪终于归来,乃喜也,但是得知爱他的苏姗娜已经嫁给大哥艾法了,不禁失落,是悲也,但很快佣人的女儿向卓敦表达爱意,两人终结婚,并很快添了两个儿子,是喜也,而且在一个集会上当上议员的艾法及妻子苏姗娜与卓敦夫妇二人相逢,艾法夫妇无子女,看着卓敦与妻儿其乐融融,好生羡慕也,但紧接着这次聚会结束,在卓敦一行回家的路上,柯氏兄弟的人拦截于路——只因卓敦在集会上与人进行被法令所禁的私酒交易,柯氏兄弟的人乱鸣枪声以示其威,一会儿后发现卓敦的妻子中了被山崖反弹过来的子弹后已经死亡。又是悲也。
而且本片里的景色总是那么地优美,一如它的名字一样富有诗意:“秋日传奇”。
三兄弟之间及他们与父亲的关系演绎得令人观之牵腕动肠,而与柯氏兄弟的仇恨又确让人有咬牙切齿之痛,最后终于以一种痛快的方式得以雪仇,真乃大快意哉。
Hopkins的黄金表现当在他与大儿子艾法的对手戏上。他对大儿子背叛家庭为政客卖力、回过头来又于家不利的痛切真是演绎得入木三分。Hopkins演绎的中风后的样子——白着头、歪着嘴、走路瘸着脚——也是十分神似,最令人痛快的一个镜头是:当柯氏兄弟带着打手上门报私仇而来、已经掌控住了他最偏爱的二儿子卓敦的性命之际,中了风的Hopkins忽然闻讯从门内走出来,他一瘸一瘸地走过来,身上披着一件短大衣,问外面出了什么事,柯氏兄弟很不屑地告诉他是来收拾他儿子的之后,忽然,谁也未料到,中了风的Hopkins撩起短大衣,一支双管猎枪——卓敦送给他的礼物——从大衣后露了出来,直指柯氏兄弟及其打手,——这是一个慢镜头,猎枪徐徐从大衣后升起,然后是马受惊而腾空惊叫,然后是两声枪响,枪火直喷出来,柯氏兄弟及一名打手倒地,另一名打手举枪瞄准Hopkins,眼看枪即将响起,卓敦大惊着扑到父亲身前,忽然一声枪响,打手倒地,卓敦父子二人举目望去,远处两树之间,站着大儿子——为政客效力而背叛家庭艾法,是他打死了敌人,于是父亲第一次主动走过去与大儿子相拥在一起……
11、完美的世界(A Perfect World)
导演:Clint Eastwood;主演:Kevin Costner、Clint Eastwood
一部剧情简单的片子,却有着感人至深的力量。被胁持的小孩需要父爱和多一些快乐的生活,强盗也需要家庭的亲情。于是一大一小两人以逃难的汽车为家,虽是人质与罪犯的关系,但情同父子。强盗让这个小孩体味了缺少父爱和谨守严格宗教教规的家庭所不能给予的欢乐和刺激,还教给他一些做男人的强硬道理。并且二人建立了信任。但他们的关系面临着生死考验,在一个借宿的农家,这一家的男主人翁粗暴地打自己的儿子,令这位强盗想起了自己极不幸的童年,于是他用枪逼着这位粗暴父亲向儿子道歉,甚至还不够,又拿来绳子将这一家三口人都绑起来进行教训。可怜的与强盗享受了几天快乐生活的男孩何尝见过如此情景?他偷偷拿起强盗放在地上的手枪,向他举了起来,打中了他的腹部,然后哭着跑出去,将枪扔进井里,向旷野跑去。强盗也随之找过去。但强盗终于支撑不住,鲜血流满了下半身,躺倒在一棵树下休息。孩子终于忍不住悲伤,跑到强盗身边与他在一起……但此时警察已在四周形成了包围圈。
在一番远距离对话后,强盗劝孩子回到与警察在一起的母亲的身边,并且大声告诉他的母亲以后要买棉花糖给自己的儿子吃,还要让他坐过山车等——强盗此前让孩子写在纸上的心愿。
孩子不忍弃强盗而去,走远了之后又跑回强盗身边,强盗到身上去搜一东西出来准备送给小孩,但警察一边的FBI狙击手以为是强盗准备掏枪,一声枪响,强盗完蛋了,完蛋之前,还说了句:“见鬼,我从来没有一天里挨过两次枪的。”小孩痛不欲生,警长(Clint Eastwood)也责怪那狙击手糊闹,给了他一记老拳。
可以讲的就这些,似乎没什么可议论的空间,但这部电影是需要用心去感受的,特别是最后这一场戏,让人很难铁着心无动于衷:因为,它实在令人心酸。
什么是完美的世界?不太懂。我的理解是,强盗与小孩之间可以建立的一种感情与信任的完美世界,到了大人这儿就有点儿不大可能了,他们只会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人,种种猜忌与偏见早已挤掉了信任与真诚的空间。这也是我大约三年前初看这部片子的想法。
12、终结者2(The Terminater2)
导演:James Cameron;主演:阿诺德·施瓦辛格
当然这是一部商业味很浓的片子,但我十分喜欢它,也许因为我进大学看到的第一部比较有轰动效应的“美国大片”就是此片吧。它让我感觉到:美国电影,真是不可思议!
我也认为,这是阿诺德·施瓦辛格最成功的电影作品。他缺少演技,不能诠释过于复杂的人物,而以外形取胜,此片正是用其所长避其所短的黄金作品啊。
而且电影情节的吸引人与电脑特技的运用使这部片子轰动有了现实基础。机器人追逐战,在强大的敌人紧追不舍这际,那的确是够紧张的。施瓦辛格为救小主人公在商店初次与液体机器人碰面的那场恶斗,的确气壮山河啊。还有那液体机器人随意变幻身形、可以用尖手利刃随时刺进你的身体,也的确是够吓人的。
本片虽是一个科幻片,但人情味也十足,最后在炼铁厂那场恶斗终于将坏机器人消灭后,施瓦辛格也必须在熔铁池中熔化掉自己了,那一场戏也的确比较的感人。
总之,这是一部经典的科幻类商业片。■
注:这是近四个月前的一篇旧作。事情当然是在不断起变化的。至今,如果有人问什么是我最喜欢的电影,只怕还得加入两部片子,那就是吕克·贝松的《杀手里昂》和陈凯歌的《霸王别姬》。
从《教父》到《终结者》:我最爱的12部美国电影 - 杨震霆 - 2001-02-20 22:13:49
吴阿仑,写得很好 其中一部电影:性书大亨(People Vs. Larry Flynt) ,不是很有名,但这部戏真是精彩绝伦,剧情经常峰回路转。其中反映的真义:言论自由是一个国家最至高无上的东西。 另外T2也非常不错,不单止特技,还有很多东西,十年了,都难有电影能出其右。我有两张T2的正版DVD。 有空来看DVD来看看,指导吧 吴阿仑你的QQ是多少?
Re:从《教父》到《终结者》:我最爱的12部美国电影 - 罗严塔尔 - 2001-02-20 23:50:07
我喜欢你的3,8,12
Re:杨震霆 - 吴阿仑 - 2001-02-21 14:30:00
抱歉,我的QQ很少用。你可以记一下号码:1039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