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55 次) 时间:2001-02-19 22:48:11 来源:陈奔妮 (石头) 原创-IT
在号称换代层出不穷、功能花样翻新的PC市场,近年来,人们却发现一种越来越雷同的促销“公式”,无论是逛PC卖场还是看PC广告,“加××元送××”的口号令你躲都躲不开(像不像苍蝇咱不知道)。这后一个“××”想必各位都门儿清,有与PC相关的产品,大到打印机、扫描仪,小到软件包、内存条,甚至还有与PC不相关的电熨斗、电饭锅(还会不会有痒痒挠、烟灰缸咱不知道)。这就怪了,难道这么多PC厂商只长了一个脑袋?咋就不能“搞搞新意思”?
粗粗算来,PC加上“××”,用户从中着实在总价上获得了优惠。但是,请别忘了,这个口号前面还有一个“花××元”,说白了,对不起,麻烦你再掏掏腰包。因此,这一促销方式与纯粹的赠品销售不是一码子事儿,其实就是捆绑销售,那个“送”字不过是顺嘴一说,你不妨顺耳一听罢了,万万较不得真的。
当然,PC相关产品的捆绑销售为用户、特别是“初哥”级用户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为用户省了点时、省了点力、省了点钱。同时,捆绑销售可能使厂商在合作中共同受益,所谓1+1>2嘛。
不过,捆绑销售给用户带来的“甜头”很有些可疑。外设厂商提供给电脑主机用于捆绑销售的产品基本都是普及入门型产品,而且由于涉及到成本问题,此类产品一般都技术含量较少,技术指标较低。谁见过厂商会用品质优良、市场俏销的产品去做捆绑销售?因为他们还想喝“头道汤”呢,除非脑袋里灌了水。退一步讲,即使所捆绑的产品品质让人放心,但也未必适合用户的需求特点,而不适用的产品不管多便宜也是“聋子的耳朵”。如果用户无法拒绝捆绑销售厂商强加的意志,高高兴兴搬回去一堆东西却发现没啥用或不好用,不扫兴才怪呢!再者说了,服务体系不完善也是捆绑销售的一个硬伤,PC销售商往往没有能力提供外设产品的相关技术支持,因而最终造成捆绑产品却不捆绑服务的尴尬情形。至于非相关产品的捆绑能给用户带来什么“甜头”,各位想想都会觉得好笑--你能用电熨斗把显示器熨平吗?
总之,捆绑销售从现代营销的角度来看是低级的,它仍然是卖方本位的而不是买方本位的,PC厂商的的强制权剥夺了用户的选择权。至于个别无良厂商,以捆绑之名,行售劣之实,则更是对用户的欺诈!所以,大爷大妈、大叔大婶、大哥大姐,千万盯仔细了,看一看“馅饼”是不是就放在“陷阱”边上?
而对于厂商之间来说是不是“一捆就灵”呢?显然不是,这要受许多条件的限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厂商双方都要具有一定的实力和品牌优势,而且要在捆绑中进行品牌整合,强强合作才能强上加强。其次,进行捆绑销售的双方要真诚合作,双赢为重,而不能一门心思只想着自己那一亩二分田。第三,厂商之间用于捆绑销售的产品要有相关性,PC捆绑电熨斗非常可乐其实也非常不可乐。不能满足这些条件,傻乎乎地进行捆绑销售,往往并不美妙,有可能你揩了我的油,也有可能我揩了你的油,有可能你抹了我的黑,也有可能我抹了你的黑。
攀起捆绑销售的“辈份”来,大概可以追溯到麦当劳与可口可乐、肯德基与百事可乐的联合销售,也有过不少成功的例子。
但是,国外的“橘”生搬到中国就可能变成“枳”,毕竟咱们有特殊的土壤国情。
在短缺和垄断的双重绞杀下,咱们尝够了强行搭售的苦头,买点大米得搭点地瓜,买点猪肉得搭点骨头,装个电话硬要搭个话机,领个结婚证硬要搭个纪念品……咱们都是苦出身,混了个肚儿圆才没几年,常念叨市场化也没几天,强行搭售的伤还在心头隐隐作疼,一看到捆绑销售,咱们难免不把它的“歌词大意”翻译成强行搭售。这正是捆绑销售在中国遭遇的特殊土壤。面对这种消费心理,你不信不行,你急也没用。
因此,PC厂商若真想促销,不妨给用户一些实实在在的“甜头”,比如较低的价格、较高的品质、较好的服务。否则,捆来绑去,你的柔情用户永远不懂,岂不自作多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