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读爱立信 - 石头评论 - 陈奔妮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84 次) 时间:2001-02-18 21:27:54 来源:陈奔妮 (石头) 原创-IT

世界上仅次于芬兰诺基亚公司和美国摩托罗拉公司的第三大手机供应商瑞典爱立信公司1月26日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从今年4月1日起,爱立信公司目前设在巴西、马来西亚、瑞典和英国的手机制造工厂以及部分美国工厂将由总部设在新加坡的Flextronics公司接管经营,但爱立信公司仍将保持其手机品牌,并将负责手机的技术设计和市场营销业务。
一时间,“悲情爱立信”、“霸王别机”、“爱立信走啦,国产手机有戏啦!”等充斥了IT媒体的重要版面。而在人们的口头议论中更是充满了惊奇、不解和猜测,扼腕叹息者有之、幸灾乐祸者有之、豪气顿生者有之……其实,这当中有太多的误读。
第一种误读是爱立信不做手机了,其实,面对手机这一大市场,爱立信绝不会轻言放弃,它只是换了一种生产方式而已。正如我们喝的可口可乐并非出自美国人之手、我们穿的皮尔卡丹并非出自法国人之手、我们看的索尼彩电并非出自日本人之手一样,OEM已经成为国际通行的生产组织方式,爱立信这一次不过是采取了这种做法罢了。
如果说IT圈外的人们这种外包生产方式感到惊奇还情有可原的话,IT圈内的人们则不应该大惊小怪,在分工协作的现代科技产品生产之中,外包是行之有效的降低成本的手段。
爱立信此次决定实行手机外包生产,源于去年开始执行的“恢复利润”计划。该计划旨在使其处于亏损的手机部分(去年全年亏损金额高达17亿美元),尽快削减成本,早日盈利。
手机的价值链是这样的:研发--设计--生产--供应--营销--销售--售后服务。在这7个环节中,爱立信把生产、供应两个环节外包给了有专长的公司,资金由此获得解放的爱立信,将做价值链上自己最强大的部分,关闭自己的生产工厂,把资金投向研发、设计、营销、销售和售后服务,并开发新产品,保持在业内的领先地位。生产是需要成本的,要机器采购,还有库存等。自己运营生产厂,成本往往过高,而交由社会生产商则可能经济得多。通过外包手机生产,据称爱立信可以节约相当一部分开支,预计每年将从中获益16亿美金。
环顾我们的IT圈,外包财务处成了一个关键词。一方面我们是像爱立信这样的外包生产组织者,只不过与爱立信不同的是,人家是主动的,我们是被动的,人家是不愿做,我们是不能做。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我们真正能够自己开发生产的产品真是凤毛菱角,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IT产品都是外包的产物。最典型的产品就是笔记本,可以说目前众多国产品牌的笔记本几乎都是外包代工的产物。另一方面,我们是像Flextronics公司这样的外包生产的承接者,只不过我们与人家的能力不同,地位和效益也就不同,人家能提供先进的技术,而我们只有廉价的劳力。Flextronics公司是一家业界领先的端到端电子元件生产服务供应商,业务遍及全球4大洲、27个国家,能够提供设计、工程以及制造服务,被公认为是在全球电子元件生产服务领域最大、盈利状况最好的企业。而我们的工厂,承接的大多是技术含量低的组装工作,尽管流水线上工人们挥汗如雨,但是我们的付出却被地打折。
  因此,是否外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在外包中的姿态。
第二种误读是中国手机市场少了爱立信这一竞争对手,国产手机的机会来了,而爱立信在1月26日的公告中明确宣布,它与中国有关方面合资经营的手机生产工厂不在这次调整范围之列。其后,爱立信有关人士又宣布,“中国造”爱立信手机不但不减产,反而将大幅增产。这是因为中国已经成为爱立信在全球的第二大市场,仅次于美国。爱立信在中国尝到了手机生产的甜头,在中国的合资企业全部盈利。
如此看来,爱立信的“外包生产 ”对中国的手机厂商来说或许是祸不是福:爱立信从中国以外的市场收拢了手指,合成了一个有力的拳头!
  退一步讲,就算爱立信真的退出又能怎么样?国产手机的对手除了诺基亚、摩托罗拉两个超霸外,还有德国西门子、荷兰飞利浦、日本松下、索尼、韩国三星等劲敌,与虎谋皮谈何容易?把胜负寄托于对手的倒下,是不是太浪漫了?是不是太懦弱了?是不是太阴损了?
  去年年底CCID的一项统计显示,尽管外国手机仍是中国市场的首选品牌,但其市场占有率已经下降了很多。国产品牌手机逐步为消费者所接受,市场份额不断提高。
 国产手机正在慢慢地长大,但是,国产手机要与洋品牌手机分庭抗礼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品牌影响力弱是国产手机普遍存在的问题。据一项权威调查表明,17·9%的被访者没有听说过任何一种国产手机品牌,即使是认知度最高的康佳手机也不过只有57·6%。尽管国产手机已开始在市场上大声吆喝,但是品牌塑造绝非一日之功。
在价格上国产手机并无优势。一个不精确的统计说,国产手机在中国市场所占有的份额一共是8%,就是这不到两位数的小蛋糕,竟要由10家企业来瓜分,这极易导致低水平竞争的发生,很难产生规模经济效益,国产手机的生产成本也就很难降低。
科技含量是国产手机的硬伤。尽管国内厂商能够生产出科技含量很高的手机,但令人遗憾的是最关键的芯片等核心技术还掌握在国外公司的手中。去年初,当国际市场出现电子元器件短缺,尤其是芯片供不应求时,国产手机厂商们尝够了看人脸色、等米下锅的苦头。厦华电子早在一年多以前就向国外供应商递交了芯片等关键元器件的订单,当时计划月产10万部,但实际到货量无法满足产量的一半,并影响了一款全新产品的推出。
2000年是国产手机集体登台亮相的一年。专家们预测说,2001年对于国产手机来说将是关键的一年,而国产手机的关键是“男儿当自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