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仙娜”皮装和“新经济学家” - 网络经济 - 白板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20 次) 时间:2000-06-05 02:12:10 来源:白板 (dql) 原创-IT

“皮仙娜”皮装和“新经济学家”

倒骑驴 2000/5/14

几年前,北京的报刊杂志常常可以看到“意大利名牌皮装”“皮仙娜”的广告,于是“皮仙娜”在时尚的男女中风行起来,穿上它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但后来爆出了惊人消息,意大利根本就没有“皮仙娜”这个品牌,所谓“皮仙娜”是几个香港人在内地加工,打上子虚乌有的品牌的假冒产品;工商局查抄了“皮仙娜”的总部,“意大利名牌”居然出自北京饭店旁北河沿大街上的一个小门帘。不知道得知这消息的时尚男女是怎样的尴尬,如果不是在大街上,定会脱光了扔到垃圾桶里去。

这两年谈论“注意力经济”已经成了一种时尚,当然也就有了“时尚的经济学家”或“新经济学家”。NASDAQ指数节节下降的时候,不知道他们作何感想。

古人云:“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又云:“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可见“注意力经济”绝非舶来品,中国“古已有之”;但上升到“经济”的高度却被洋人占了先,大意是在互联网上“眼珠子”是稀缺的,抓住了“眼珠子”就抓住了“经济”。不过国人跟进得也很快。

清华大学的方兴东博士因为“挑战微软霸权”而名噪天下。有人用“注意力经济”的方法给方博士算了一笔账,方博士的身价在每年700万以上,因为方博士的文章在媒体上占用的空间替换成广告,一年应该在700万以上。方博士的文章我还真不留神“注意”了一些,也许因为方博士学的是理工科,所以文章也比较实在,通篇除了大量的统计数字和传奇故事以及形容词和感叹号之外,别的还真没什么。

我佩服方博士的聪明,他还真把“注意力”转换成了“经济”。在还有半年就拿到博士学位的时候,方博士申请休学两年创办了“互联网实验室”。在网络“淘金热”中尽管方博士一直在给人指点哪里有金子,但他自己却干的是“卖水”的活儿:从国外的媒体中剪下成败得失的教训,粘贴好后寄给国内的互联网业者;所以顾客盈门,开门伊始就收到“一桶金子”。

在媒体上能够把“注意力经济”上升到理论高度的“IT学者”还真不少,其中有一位能够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把“注意力经济”解释得滴水不漏。在我印象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中学政治经济学课本中的名词。有的媒体上尊他为“新经济学家”。

(此公除了在x x x 周刊做专栏外,最近要办一个类似“互联网实验室”的机构,为产业界提供咨询,验证从“注意力”到“经济”的正确性)

神医胡万林“发现黄帝内经”之后就在终南山办起了医院。对于来者一律一包芒硝,连眼皮都不眨;站在法庭上侃侃而谈自己的“运动疗法”,依然连眼皮都不眨。按照江湖医生的传统,“祖传秘方”无非是淀粉之类的东西,医不好病,但也绝对医不死人的;而胡神医的胆子贼大,敢用芒硝让病人恨不得把肠子都泻出来,是为“运动疗法”。有胡神医的自信固然是好的,但我还是恳请“新经济学家”们悠着点,别乱开“猛药”,我们的经济可承受不起“运动疗法”。

中国第一骂嘴王朔说“无知者无畏”。诚然,在BBS上畅所欲言,图的就是痛快,“无畏”当然也就“无谓”。但以“IT学者”的身份堂皇地站在“数字神坛”上演讲,在电视上作访谈,或者在报刊杂志上办专栏,面对的是广大虔诚的听众、观众和读者,所以还是“出言谨慎”的好。

“网络经济”作为新生事物是值得大力宣传的,但好经到了歪嘴和尚嘴里也由不得不念歪。其实我们的要求也并不高,言之无物,满嘴废话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希望“新经济学家”们能够在吸引“注意力”之余抽点时间读一读萨缪尔森的<<经济学>>入门书,这样说话和写文章不至于太离谱,误了国人。

前一阵子“美女作家”们把文坛搅得乌烟瘴气。“作家”把自己的美人头印在小说的封面上,以期吸引“注意力”,增加销量,而内容实在不堪入目。这可以说是“注意力经济”的文学版。作家历来是受人尊敬的,于是有人问对下三路色情内容嗜痂成癖者能否有资格称为“作家”,上海作家陈村不无幽默地答道,“是色情作家。”

说到这里,我心中释然了,被人尊称或自诩为“新经济学家”也没什么,我们就只当他穿上了“皮仙娜”,算是一种时尚吧,但希望千万不要被人尊称或自诩为“经济学家”。否则北大经济学院的教授们可真要无处可逃,羞愧得要改行擦皮鞋去了。各路大仙,手下留情,行啵?

这篇文章好!--“皮仙娜”皮装和“新经济学家” - KKND - 2000-06-10 22:44:22

没想到白板兄已经开始批斗工作了,好! - KKND - 2000-06-10 22:49:07

既然有IT评论,就应该有IT评论之评论。 没有好的评论之评论(即使只是就技术问题挑刺),就不会有好的IT评论。本站上发表文章的各位大虾,文章中说到技术问题时,最好先翻翻书或者拉一个高手问问。不要到时候,为了技术问题的错误,导致您们要表达的理论也因为事例的错误,而变成无根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