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421 次) 时间:2001-02-15 14:56:54 来源:紫竹 (紫竹) 原创-IT
在网上与人聊天,输入的速度至关重要,如果对方要等半天才能看到你打的一行话,或许很快就要与你“Bye-bye”了。中文要想打得快,还是下点功夫学“五笔”好。我常常劝我的一些同事和朋友在学中文输入法时首选五笔,并总结了几点理由:1)汉字输入编码无非是“形、声、形声结合”三种路子,王码抓住了汉字是象形字的本质,将其创造性地拆解成“五笔”,以“形”取码,符合绝大多数华人自幼识字书写从笔画起的规律。2)任何输入法,开始容易的,后来速度就不易上去,象“五笔”这样开始难的,一但上手后,就会越打越快。3)打字比赛如果你用“五笔”外的任何一种输入法上场,肯定名落孙山。4)联合国从98年起,已将汉字输入法由原来的仓吉码改为王码,实际上确认了王码在汉字输入法中独一无二的地位。
记得王蒙曾在《电脑报》头版头条发过一篇文章,讲他与夫人同时学打电脑,他学的双拼,夫人学的是“五笔”,两年以后他打字速度明显比夫人慢,于是六十好几又从头学打“五笔”。现在,一个单位里常常是年轻人打“拼音”的多,反而年纪大的学打“五笔”,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年纪大的许多拼音不过关,另一方面则说明年轻人的毅力通常不如年长者,初涉“五笔”字根表,难背就折回头了。照理在掌握那字根表上,年长者更困难些。所以我看现在不少年长者打字的速度比年轻人快。
我学“五笔”是在95年春天,当时单位给每位职工发了一个“小霸王”游戏机,女儿还小不去碰它,正好被我用来练“五笔”。那年我39岁,已经感到手指和脑筋均不够用。每天早上起来练打半个小时,从“一级编码”到“二级编码”再到“三级编码”,打了三个月,基本就能脱“字根表”打了,再用三个月巩固巩固,半年后完全做到了盲打。现在四、五年打下来,已与手写的速度相当。在学习“五笔”的过程中,还纠正了好些多年来自以为写对而实际写错了的汉字的笔画,加深了我对汉字的认识,得益的似乎不仅是学会了一种输入法。有时写文章打着打着,心中会涌动出一股对王永民先生的无限敬意。台湾的仓颉码,当是王码之前汉字输入法的权威,亦从“形”入手,但有24个“基本字型”,比之王码最终将千笔万画的汉字抽象出“五种笔形”,显然稍逊一筹。仓吉码发明人朱邦复先生钻研中文电脑超过20年,年过花甲,至今未婚,个中艰幸难以言表。从仓颉码出发,朱先生正在研究中文电脑编码及组字的方法,近闻他将与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合作推出“中文2000”操作系统,如成功用中文编写程序将成为现实。输入法其实不仅仅是一个输入法的问题。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文明的基础,王永民先生科学地解决了一个古老民族在迈向“数字化生存”时代其语言代码的机器识辨问题,是对中华文明的重大贡献。随着计算机、互联网在中国的普及,人机交流成为我们的基本工作与生活内容,王码的意义将与日俱增。
回想起来,我学会英文打字也不是在电脑上,那是91年夏天,要完成自学考试英语专业本科的毕业论文,就去中山东路打字机商店买了一台“飞鱼”牌英文打字机,打了一、两个月,也就基本熟练了。打字机的键盘与电脑键盘在辅助键上有些差别,但26个字母的位置是完全一样的。后来学“五笔”进展“顺利”,与早已熟悉了键盘结构不无关系。学电脑、上网,首先就是一个输入的问题,这个坎不过,人机交流便很困难。我在家用电脑普及之前就学会了中、英文打字,回头一收益甚多。
1998.2.15
谈谈“五笔” - 汪洋大海 - 2001-02-15 18:11:52
批示: 五笔是个好东东, 年轻人一定要好好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