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39 次) 时间:2000-06-05 02:00:54 来源:白板 (dql) 原创-IT
网络经济的第三只眼睛
倒骑驴 2000-4-13
今日心血来潮,在报摊上花3.8元买了一本新出的<<互联网周刊>>。
我之所以肯花钱把它买下来,是因为其中有声名远播的IT青年学者
姜齐平先生的“新经济,是泡沫还是革命?--三论否定IT的传统
市场经济理论”,读罢颇感失望。虽然在这里点评有欠忠厚,但这
类文章实在太多,我也忍不住说几句。
>胡震晨先生认为“不能把网络放到它不应有的地位”。他的正面
>观点是“我把网络依然定位于一种先进工具的范畴”…….
>互联网恰恰不能仅仅被当作技术,它还是新的生产力,新的生产
>方式。这是我们之间的核心分歧之一。
技术本来就是生产力,应用于经济中必然表现出新的生产方式,而
要使一种技术产生的效益最大化,则必然有相应的制度变革。胡先
生和姜先生对网络下了不同的定义,他们的本意似乎并没有什么分
歧。而把互联网定义成一个包罗万象的的东西只能让人一头雾水。
>我认为,网络生产力的核心,是IP技术(互联网协议技术)….
把一种技术规范定义为网络生产力的核心实在匪夷所思。手机作
为一种生产工具(生产力),它的核心不知道是应该定义为GSM,
还是定义为CDMA?
IP仅仅是一种通信协议,二十年前就有了,和其他的网络协议如
DECnet,IPX协议功能上没有什么差别,只是它成为事实上的工业
标准被广泛采用罢了。而网络对经济的巨大影响是在网络浏览器
诞生以后。网络生产力应该是以网络硬件、软件组成的网络系统
为技术基础的经济模式。
>IP电话使市内电话与国际长途具有同样的成本,而不是越远成本
>越高……
IP电话不是靠气功来传输的,还得靠传统的物理链路,当然越远
成本越高。只是这种方式比传统电话节省线路资源,使线路成本
相对于接入成本大大减少而已。
>从而与蒸汽机为代表的使边际成本递增的工业生产力彻底区分
>开来…..
建议读一读<<经济学>>初级读本。
>薛兆丰在网上讨论中,将侧重网下分销的康柏和侧重网上直销的
>DELL模式混为一谈:“无论是增加中间环节,还是减少中间环节,
>目的都是为了降低建议成本”……我认为,这不光是竞争手法
>的问题,而是生产方式不同。
网络对于经济的价值在于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从而提高经济
的效率。两年前热炒的Intranet在于把互联网技术引入产业组织内
部,从而降低生产成本。而电子商务则侧重于降低经济的交易成本。
薛先生很精确地表达了网络之于经济的价值,似乎他中西方经济学
的“流毒”颇深;而姜先生似乎特别衷情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原则上没有什么不同或新的东西。
”””’
”””’
其实我对网络经济是十二万分的赞同的,只是现在媒体上的一些
高论把很多明白的东西弄得让人不明白。要弄明白什么是网络,
希望听听网络专家的意见;要弄明白什么是经济,最好听听经济
学家的意见,在弄明白什么是什么之前就硬把“网络”和“经济”
往一块凑,满篇除了引起“注意力”的时髦概念外,能给读者留
下什么呢?
现在不少IT媒体效仿国外媒体的模式开辟了个人专栏。“名医坐
堂”固然是招揽顾客的好方法,只是一些写家还远达不到写专栏
的功力。为了填空而勉为其难的应景文章于媒体和作者本人不是
什么好事。这种专栏不办也罢。
为人师者最忌误人子弟,站在IT前沿指点迷津希望不要误了读者。
这毕竟不是作股评。
郑重推荐批斗文章之《网络经济的第三只眼睛》 - KKND - 2000-06-10 22:56:38
忠厚?忠厚?我们国人为什么不能不忠厚,象狼一样富有进攻性?建议网友读一读《读者》六月B上33页文章《英国老师说:开火》。 鲁迅的决不谅解,决不体谅的精神我们批斗组要发扬光大。我们要做匕首和投枪,让那么IT评论家、首席科学家们写文章不要那么快,那么自信,那么胡扯。只要让他们能够在引述事例的时候能够找个学生问问先,都会让批斗组的人很Hi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