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话网络并购--王冉访谈录 - IT闻见录 - 贾双林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326 次) 时间:2001-02-14 23:16:30 来源:贾双林 (jsl) 原创-IT

冬去春来,互联网界依然是恶梦缠身:谁会被收购?谁来做收购?如何收购?

大话网络并购–王冉访谈录

□《青年时讯》记者 贾双林 □《电脑报》记者 信海光
(注:早先,信海光根据录音整理的文字已见诸前日之新浪科技)

[引言]两个月前,业界爆出了“中华网收购三大中文门户”的惊闻;一个月前,海外门户“Lycos欲收购网易”炒得纷纷攘攘;而现在,又有人在议论“美国在线(AOL)收购网易”的传闻。中国的互联网业界,似乎正走在糊着一层薄纸的窗格子上,说不定什么时候,这层意味着并购的窗户纸就会被捅破。那么,并购为什么?在什么情况下,并购有可能发生?并购后,又会给业界带来些什么?这便是我们对王冉先生进行有关采访的缘起。

[背景]王冉,易凯网络资本有限公司联合发起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易凯公司是中国第一家面向新经济的在线投资银行顾问公司,尤其以并购业务为主导。创办易凯前,王冉是美国大通银行全球并购部的高级经理。在大通期间,他成功地操作了几项在亚洲富有影响的并购项目,从1994年加入美国高盛公司起,他开始了他的投资银行生涯。王冉拥有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学士和哈佛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他曾在国内多家财经报刊上发表了近百篇投资银行方面的专业文章,并主编出版了中国第一本项目融资方面的专著《项目融资》,并长期为《财经》杂志撰写专栏,是国内著名的并购问题专家和实践者。

并购惊雷在何处炸响?

记者:现在到处是风声鹤唳,一会儿说国内门户网站要合并,一会儿说是国外大门户要收购开路,杀入中国网络市场,那么,现在许多都想知道,在这个春天,我们能否听到与此相关的第一道惊雷?如果能,大概会是个什么情形?
王冉:我看国内门户网站的合并在短期内仍然不太现实。如果你和丁磊、王志东他们去谈,就会发现每个人的想法都不太一样,但有一点是相同的:他们在目前都还没有遇到生死存亡的压力。因此各方面合并的时候势必考虑的都比较多,不肯轻易让步,这就造成了合并的难度。至于海外大公司过来收购的话确实可以称为一声惊雷,但我想未必会有某一家大公司一上来就大张旗鼓地收购,也未必会是网易被哪个跨国公司收购这样的情形。在惊雷前面应该有一些闷雷和小雷,也就是小的收购,这是有可能的。
除三大门户以外,中国有太多的网站可以供跨国公司们挑选,这些跨国巨头作为收购方是有一些天然优势。但有优势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收购,这些跨国公司在真正了解中国以前,它们不会轻易悍然出动的,因为政治风险和市场风险都是它们不愿意承担的风险。象新闻集团这种跨国公司在中国实际上已经很多年了,他们不是不会进来,他们会进来,但一定是要在对市场比较有把握,在和相关的政府部门取得沟通的情况下。另一个关键是中国加入WTO的进程,如果加入WTO比较顺利的话,很有可能出现大的并购,但在最近的这一两个月为限来看,这未免就显得仓促了一点。
对于国内门户网站来说,目前更重要的不是合并,而是如何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合并来仅仅是增加浏览量意义不是很大,几千万的浏览量的增加也未必会让一个公司变得更好。
记者:去年您的一篇文章里提到,网络并购的主旋律将是纵向整合,也就是专业网站之间的整合或新旧经济公司之间的合作,而不是横向合并,即综合网站或门户网站之间的合并,那么在2001年,这将还是主旋律吗?如果是,那么在新的一年里,这种整合将呈现出什么样的特点?
王冉:纵向整合显然是更主流的趋势,从数量上看肯定会大多发生在纵向整合的领域里。原因很简单,无论在新经济还是旧经济,规模都很重要,中国新经济企业的一个弱点就是缺少规模,没有规模就没有吸引力。因此无论想上市还是想被收购,一个新经济公司在自身规模有限的情况下,对资本市场和潜在的收购方都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横向并购当然也会有,比如有一些国外门户网站会选一个最看好的方向进入。我想,横向收购的卖点应该是以网络人才、政府或者客户关系为主。这时候,横向收购的目的往不是为了收购一个品牌或者浏览量,也不是为了把规模做大,而是为了网罗关系或者人才。

海外兵团:“吸血鬼”?“大救星”?

记者:海外兵团,有的已经进来了,像Yahoo!;有的刚刚落地,像Lycos;有的正在寻找突破口,像AOL,那么,就你了解和分析,他们在亚洲,在中国到底要达到什么样的商业目标?将分别会采取什么样的策略去开疆拓土?对于国内门户来讲,它们到底是“吸血鬼”,还是“大救星”?
王冉:总体来看,这些跨国巨头在进行收购决策的时候至少有两点需要慎重考虑。首先,中国政府有关部门的态度至关重要,无论是信息产业部还是国务院新闻办,它们任何一方的保留态度都足以让有意收购的买家三思而后行。其次,中国大陆市场的成熟程度同样是收购方必须认真加以分析和研究的。在亚洲,中国大陆市场的成熟程度要远远落后于日本、韩国、台湾省,甚至要落后于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所以,正如我前面所说,在真正了解中国市场之前,在真正找到合适的进入管道之前,它们是不会贸然行事的。
分别来看,这几家当然也各有不同之处。Yahoo!是一家非常注重自我生长、自我繁殖的美国公司,我想即使它即使想收购的话,更注重的应该是团队、是能够帮助Yahoo!自身成立的一些资源。在政府法律、法规不是太明确的前提下,Yahoo!的出手应该会比较谨慎。Lycos相对来说则比较强势,由于它在美国境内没有什么强劲的市场,它的注意力更多的是集中在全球,先占领拉丁语市场、再占领欧洲、再进军亚洲,它已经习惯了运用并购手段来发展自己。Lycos的路数比较怪异,很有可能在并购方面做出“惊雷”级的动作。AOL在与时代华纳合并以后,已经变成了恐龙级的企业,AOL本身的重量级使它在中国寻求的不仅仅是市场的资源,还包括政府方面的资源,AOL要做的话,对象多半会有非常好的政府资源,而且是在政府也明确表示支持这种合作的前提下进行。
对于国内门户来讲,把这些海外兵团的进入,说成是“吸血鬼”,或者说成是“大救星”,恐怕都不是很恰当。我觉得这些国际企业的进入,有以下两个作用,一是“一股春风”,能使空气流动起来,使市场更加活跃;另外,它们也是“一种混凝土”,会使我们的企业长的更加健康强健。比较中国家电业、乳品业,它们正是在和国际企业的竞争中长大成熟的,在IT领域,引国际企业进来竞争对整个产业的发展都是有利的,并不能说因为一个Yahoo!、一个Lycos进来,我们的门户网站就没有立足之地了。

早晚都是卖,出手有学问

记者:你曾在一篇文章里也曾说过,今年市场中的比赛将不是“扎大款“,而是“傍大腕”,风险投资将不再是新经济最主要的推动力,取而代之的将是目标企业同产业资本以及不同层次产业大腕的融合。所以,你主张网站还是多考虑寻找机会与产业大腕合并,而不是去找风险投资。那么,它们面前的路似乎正如你所说,“早晚都是卖”,那么它们在什么时候出手才最合适?
王冉:这个不能一概而论,但应该在是它们各自最需要出手的时候。一般人可能认为是从价值评估,也就是能卖多少钱的角度回答,但我看最关键还是取决于企业的核心战略,即在各自企业发展最需要的时候出手。
在目前的网站中,共分为四个阵营,第一阵营是已经上市的网站;第二阵营是正卡在上市管道里的;第三阵营是已经拿了一两轮融资的;第四阵营是网站已经投资建设、但还没融到钱的。根据各自的情况不同,这几类网站的选择是不同的。
对于第一阵营来说,它们最主要要考虑的是如何充分运用自己手里的现金去拓展业务,他们是最不着急卖身或者购并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四个上市公司中只有搜狐购并了ChinaRen。
第二阵营没有什么太多好说的,它们要么等待雨过天晴然后继续自己独立上市的旅程,要么寻求与已经在NASDAQ、香港或者国内上市的公司联姻从而间接上市。但是事到如今,它们的规模和胃口对于市值在五亿美元以内的上市公司来说都已经大到了成为结盟的绊脚石的地步。嫁人是困难的,娶人又会构成“重要事件”而影响上市,因此它们可能只好不娶不嫁,苦盼天晴。
第三阵营的公司短期内不会有太大的现金压力,不存在生死存亡的问题。它们面临着两种选择:继续把企业朝着上市的方向做下去直到上市,或者趁自己容颜未老尽早“傍”上已经上市的大款或者大腕。两条道路,在很多情况下第二条可能比第一条更加可取,也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更宽广的视野。这里面似乎有个悖论:我明明做得正好,为什么要考虑卖掉?正确的回答是:正因为你做得正好,所以才更应该考虑卖掉。道理很简单:等你做得不好、真正需要卖掉甚至不得不卖的时候,也就不那么容易卖掉了。
第四阵营在目前这个市场环境下,它们的前途基本上只有一个:卖。除了极个别的之外,它们中的绝大多数想继续靠下一轮风险投资发展壮大的计划已经丧失了最基本的可能性。越来越多的风险投资机构正在重新调整它们的投资策略,把目标锁定在已经被市场证明了的商业运营模式和初具规模的企业上。因此,第四方阵的公司除非已经做到了正现金流运营,否则就没有太大的意义硬扛着,因为硬扛恐怕也扛不到风险投资回心转意的那一天。

谁能活下去?

记者:面对糟糕的财务报表,投资商为了盈利把网站的CEO差点逼个半疯,这似乎有些不近人情,应该容许网站有个盈利宽限期。但你也说过,盈利期不能死乞白赖地无限期地抻下去。既然逼也逼不得,拖也拖不起,那怎么办?
王冉:资本市场的容忍期不能够以一年或者两年来计算,而是以市场预期来决定的。如果预期一个公司在两年内赢利,但没有做到,资本市场自然就不能够容忍,要淘汰它、抛弃它。这里边最关键的是,网络公司要学会跟市场交流。思科公司(Cisco)宣扬过这么一个神话,说它永远能够完成自己的目标,实际上它是非常善于调整自己的目标,并与投资银行和市场分析员有很好的交流,不知不觉就降低了市场对自己的预期。假如一个网络公司能够使市场经常降低对自己的预期的话,那么市场给它的容忍度将是非常高的。
记者:你曾有一个比喻,把网络公司存活下去的道路比作一个锥形的时空隧道,众多的网站将有可能卡在这个隧道中的不同地段而不能继续前行,只有很少一部分网站可以爬过这个隧道,爬过上面的小孔见到阳光。那么,这样的网站将会是些怎样的网站呢?
王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网站能够存活下来。实际上,在最初的创业的网络公司中,很少有把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想清楚的,而这一点又是至关重要的。所以,网络公司要想清楚,凭什么说你有这种核心竞争力,别人没有?而如果你没有,就要想怎么能够通过发展获得这种竞争力。时间将证明,最终存活下来的肯定是那些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公司,不管你是天然就具有核心竞争力,比如网通的宽带,还是在发展中做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比如新浪的新闻。
核心竞争力,在某种程度上其实可以理解为阻止竞争对手进入相同领域的一道门槛。也就是说,你一定要使竞争对手在相同领域想取得突破面临很大的难度,这才是你的核心竞争力。比如说新浪的新闻,很难说新浪的那几个编辑比别的网站的编辑高多少,但经过长期的发展新浪的新闻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上网看新闻先去新浪也已经成了许多人的阅读习惯,这就是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