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IT: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 厦门往事 - 李影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33 次) 时间:2000-06-04 16:34:02 来源:李影 (李影) 原创-IT

北京IT: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本报记者 李影
带你认识中关村
从北京机场到中关村的路很长,暮色中坐在暖意融融的“的士”里,看着窗外飞掠而过的一幅幅现代而气派的电脑广告和网络招牌,我似乎捕捉到了北京IT的脉搏,感受到了中关村令人激动的心跳。车子行驶到一个名叫黄庄的转盘处时,那个再熟悉不过的DNA标志赫然映入我的眼帘—中关村到了,我的心跳明显加速。
中关村是个很奇怪的地方。虽然大家都把它叫“村”,在这里工作的人自然都自称为“村民”,可它却是个高科技人才云集的场所。
中关村是个很嘈杂的地方。白天一进村,马上就会感到这里有一种特殊的氛围,仿佛空气中都飘着集成电路,尘土中都夹着CPU,人们谈论的都是“奔腾”、“硬盘”、“网站”等专业名词,作为京城一景的板儿车都摆满了电脑板卡。
中关村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大家读的是比尔*盖茨传,嘴上挂的是柳传志的语录,大家喜欢上网而不喜欢看电视,喜欢“伊妹儿”而不喜欢打电话,喜欢“D”盘而不喜欢正版,喜欢用电脑看VCD而不喜欢用影碟机看VCD,他们最时尚的娱乐是联网游戏,最时尚的听歌方式是MP3。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中关村已经从当初几个电子市场发展成为中国高科技产业第一园区,被国人视为“硅谷’,视为下个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十几年来,只要一提及中关村,谁都会想到计算机,想到配件市场,想到联想、方正,它几乎成了中国IT行业的代名词。这里有辉煌和挫败,更有憧憬和希翼。
短短两天,记者在中关村里走马观花,所见所闻颇为有趣。其中“两多两少”更为外人津津乐道。其一娱乐场所少,加班人数多。与北京三里屯等地相比,中关村的“舞榭歌台”实在少的可怜。我们开着车在村里绕了个遍,也找不出八九家歌厅,这与中关村几千家公司的消费规模极不协调。中关村里的人似乎不太会玩,更确切地说是没有时间来玩。他们认为中关村是创业的地方,上歌厅的时间不如用在加班上。虽然夜间中关村的大街上没有白天那么多的人流,但村里人却并不清闲:要总结一天的工作,要制定第二天的计划;做完白天的工作,即便不在公司加班,也要带着手提电脑回家收发电子邮件。因此,多数公司晚上八九点打佯早已是习以为常的事了,有的老板和员工还要一直干到夜里一、二点,而通宵不眠更是家常便饭。中关村流行这么一句笑话:如果哪个公司晚上没人点灯加班,那么这个公司就等着关门吧。此话绝非虚言。一个公司想在中关村里站稳脚跟,只有付出200%甚至更多的努力,才有可能在残酷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其二IT沙龙多,不跳槽的人少。中关村燕山大酒店。一家代理分销公司的经理阿昌和他在几家资深媒体和公关公司的一帮朋友正在高谈阔论。这是一个典型的IT沙龙聚会,大家除了来这里叙叙旧,更重要的是阿昌的公司出了问题,市场清淡,渠道利润摊薄,需要大伙把把脉,出谋划策,好减轻他的焦虑。中关村的IT沙龙聚会已形成一道熟悉的风景。隔三岔五就会有一拨来自不同行业的人坐在一起,谈论或思考各种各样的圈内热点问题,然后大家各取所需,尽兴而归。5年跳槽21次,这样的新闻是不是会让你瞪大眼睛呢?但是类似的惊人新闻在中关村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中关村跳槽可谓司空见惯,从赫赫有名的“大腕”们带头跳起,一直到最低层员工,村民们都在寻求最适合自己的位置,见了面就问:“你跳了吗?”最后搞得名片公司“笑不拢嘴”,今天刚印的名片还未开封,第二天又要换新的了。
IT公关,幕后策划风云
北京是个特别多元化的城市,从高官显贵到天桥艺人,三教九流,无奇不有。也难怪外地人感慨,“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在公关公司还是个很多厦门人不太明白的词时,北京的公关公司已经在吃香喝辣,做的不亦乐乎了。这是个奇特的行业:当各行各业都在和势力强大的洋公司争食时,在中国最国际化的行业,他们骄傲地打败了所有国内的国际性大公司,风光独好;在大多数同类型的企业竞争激烈,牺牲无数时,他们几年来一年比一年开得多,大大小小近百家,瓜分了绝大部分各个层次的国内外IT厂商,而且全国95%以上的IT公关公司都集中在北京,其整体发达程度绝无仅有。
北京的IT公关是一个独特的群体,也是名副其实的IT圈中人。他们对所有业内的事了如指掌,却不做软件不做硬件不做互联网,他们游走于IT企业和媒体之间,策划业界大大小小的市场营销案例,也捧红各种企业各种产品各种人。当然很少有人知道他们是谁。按他们自己的话说,“做好了别人露脸,做坏了在圈子里丢脸,走到台前没脸。”因此他们才戏称本行业为“IT寄生业”。他们的学名叫IT公关策划公司(简称PR—public relation)。据业界人士介绍,北京的PR之所以繁荣,首先要归功于京城发达的IT媒体。IT媒体之发达亦是京城一景,五花八门的上百种IT报刊杂志为IT厂商提供了自我展示的大舞台,当然PR公司也就有事做了,各自网罗了一批合作媒体,互利互惠;其次是受到外企的影响,外企对市场运作的专业化的需求带动了国内企业对策划的需求;第三则是IT业界激烈的竞争,竞争越厉害,对公关公司的需求就越大。从1994年国内第一家IT公关公司西岸出现以来,京城公关公司风起云涌,巍为壮观。西岸、蓝色光标、博能、益乘集纳及其后出现的策划公司世纪星空等,各具特色,各领风骚。
不知“林子不大”的厦门何日才会引来这些新鲜的“鸟儿”?不过随着工业的越来越发达,术业有专攻的公关公司也许大有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