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78 次) 时间:2001-02-14 10:19:36 来源:上海1号 (上海1号) 转载
沪府办发〔2000〕117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市信息办制订的《2000年-2002年上海市信息化实施计划》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2000年-2002年上海市信息化实施计划
九十年代中期,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实现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战略目标,并于1996年启动上海国际信息港工程建设。经过1997年-1999年第一个“三年”的发展,本市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的成果,具备了加快发展的良好条件。2000年—2002年是上海信息化发展三轮“三年大变样”的关键时期。根据今年6月市委常委会专题会议关于“要长计划、短安排,也要有三个‘三年’的打算”的要求,特制订如下实施计划:
一、指导思想
要按照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以及市委七届七次全会的精神,根据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总体部署以及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把全面推进城市信息化作为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以及实现上海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以提高城市综合竞争能力和集聚辐射能力、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加速上海国际化现代化进程为根本目的,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坚持“勇于创新、先行一步,发挥优势、重点突破,精心组织、形成合力,服务社会、便利群众 ”的方针,大力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创新发展信息产业,带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完善信息化建设环境,从而使本市信息化建设实现第二轮“三年大变样”,为上海信息化整体水平在2005年达到发达国家中心城市的平均之上水平和上海在2010年基本实现城市信息化的宏伟目标奠定基础。
二、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城市信息基础设施达到国际一流水平,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程度位居国内各大城市之首,信息产业总体水平居全国领先地位并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能力,形成有序竞争、鼓励创新、促进发展、具有吸引力的社会和市场环境,信息化综合指数在全国各省市中名列前茅。
(二)具体目标
1、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并完善超大容量、技术先进、运行高效、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信息基础设施,基本满足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建设500沟公里集约化通信管线,利用地铁、高架道路等设施穿放大芯数光缆100公里,与原有管线互联互通,形成覆盖全市的共享型通信管线网络;保持上海作为国际海光缆主要登陆地和通信枢纽的地位,互联网国际出口总容量达到2Gbps即2×230比特/秒以上;建成以电信主干网为主体、以宽带信息交互中心为枢纽、各大基础网络互联互通的高速、宽带、多媒体主干传输网络平台;市中心区基本实现多种方式宽带接入到户,实际使用率达到20%以上;固定电话和移动电话用户数分别达到620万户和450万户。
2、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资源开发。建成并完善政务、企业、电子商贸、农业、城市建设和管理、社会公共服务、金融、社区等八大信息服务系统,形成较强的城市信息化综合服务能力。
基本实现机关办公业务的电子化、自动化和网络化;大型企业信息化普及率达到100%,中小型企业网络应用率达到80%以上;电子商务成为重要的经济运行模式;建成支撑都市农业的信息服务体系;城市建设和管理以及教育、卫生、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旅游、金融等公共服务领域的信息化水平居国内各大城市前列;高中以上学校、区中心医院及其以上医疗机构、区级及其以上图书馆宽带上网率达到100%;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知名网站;信息化社区普及率达到50%;市民上网率从目前的8%增长到30%以上。
3、信息产业发展。形成并完善自主创新、结构优化、规模经济、效益良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信息科研生产体系;信息产业成为带动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一支柱产业。
信息产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占全市GDP增加值的9.3%左右,年增长速度达到25%以上。信息产品制造业和软件业总产值达到1900亿元,约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23%,其中,大规模集成电路、通信产品和信息安全产品分别占全国同类产品产值的60%、40%、40%;软件产值135亿元,出口创汇4亿美元。以数字电视开播为契机,大力发展信息家电。信息服务业营业额达到225亿元,年增长速度达到50%以上。
4、信息化环境建设。形成并完善促进城市信息化健康发展的管理体制、创新机制、政策环境和社会氛围。
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建立统一、精干、高效的信息化管理体制,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信息主管制度基本落实;初步形成良好的信息化建设法制和政策环境,按法定程序出台一批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制订一系列促进信息化发展的配套政策;形成信息技术创新发展机制,在一些关键性重点科研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初步形成信息化创新人才高地;高中及其以上学校在校生信息化教育普及率达到100%,接受信息技术专业培训和具有信息化知识的人员占总人口的30%。
三、主要任务
在继续完善信息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加大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力度,着力推进信息技术在重点领域的应用,加快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信息产业,不断改善信息化发展环境。主要内容详见附件。
四、主要措施
1、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信息化宣传教育,形成全社会的共识。充分发挥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网络等舆论阵地在传播信息化思想和普及信息化知识上的作用,广泛动员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它群众组织开展信息化宣传教育,使信息化深入人心,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信息化建设的良好氛围,使信息化发展构筑在广大群众普遍认同和积极参与的基础之上。
2、加强信息化组织领导和政策法规建设,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在政府机构改革中,加强信息化管理推进部门的建设,建立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的信息主管制度,健全信息化工作责任体系,形成统一、精干、高效的管理体制。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宏观调控、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各行各业推进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形成统一规划、联合共建、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大力培育与信息化建设有关的社会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完善行业自律机制,促进共同发展。抓紧起草相关地方性法规草案、政府规章草案和规范性文件,并按规定报请审议、审批,以提高依法管理信息市场的能力。鼓励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营造公平、公正、有序、与国际惯例接轨的信息化发展环境。制定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上海实际的政策,落实各项信息网络安全措施,促进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健康、有序、快速发展。
3、推动一批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尽快形成较大的投入规模和产出效益。在完成2000年全市一号工程——上海信息港主体工程和市政府信息化实事项目的基础上,集中力量推动一批信息基础设施、应用服务和科研生产等方面的重大项目建设,形成若干国家级开发和生产基地、全国性试点示范工程和跨部门、跨领域、跨行业的信息化重大工程,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和“拳头”产品,尽快提升信息化建设和信息科研生产的规模和水平。各级财政在资金投入上向信息化倾斜,以带动社会性投资的发展。鼓励国内企业、机构和民间资金优先投资信息化工程和信息产业项目;积极引进外资,鼓励外商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有序进入信息服务领域,扩大信息化投融资渠道。
4、加快信息化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广泛开展适应市场需要的信息化培训,发展信息化培训产业,重点抓好各级干部的信息化知识培训,网络管理、系统安全等专职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以及软件编程人员的职业培训。普及学校信息化教育,计算机课程列入中小学教学大纲,提高各级教师信息化知识和教学水平。支持大学生创业,推广学分制,改善大学网络条件,鼓励高校学生在校创业或休学创业。利用上海良好的经济、社会条件以及信息化和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机遇,营造良好的氛围,吸引国内外信息产业带头人、高级软件开发人才和国际化管理团队等来上海创业。
5、扩大与国内外的信息化合作和交流,发挥上海的集聚辐射功能。利用上海的良好基础条件、成功经验和成熟技术,带动周边城市和地区的信息化建设。开展与北京、深圳等城市的信息化合作,实行优势互补。积极参与西部开发,支持内地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加强与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国外大中城市政府和民间的信息技术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鼓励本市IT行业或有关信息化机构在境外设立分支机构和服务窗口,扩大影响。
主题词:计划 信息 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