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这个冬天有点冷 - 精华文章 - 小朱子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229 次) 时间:2001-02-13 09:59:56 来源:小朱子 (pig) 转载

1月18日,北京天降大雪。上午10时,新浪在北京、香港、美国硅谷四发召开视频会议,对外公布2001财年第二季度财务报告。面对媒体与同僚,首席执行官王志东与首席运营官茅道林仍谈笑风生,但是,寒喧客套背后,人们还是能从数字上感到一丝凉意。

新浪的财务仍维持增长势头:净亏损额540万美元,每股净亏损由上一季度的0.15美元降至0.13美元,较市场预期的0.18美元要少;此前,很多分析人士认为,,新浪很难在网络广告收入上有所作为,结果,新浪此财季的总营收额为760成美元,其中网络广告收入为670万美元,比上一财季均增长7%。不过,这些数字引发的是忧虑。总营收以及关键的广告收入尽管呈增长势头,但是增幅却明显放慢——上一财季两者的增幅分别为24%和28%;就连新浪一直自豪的软件销售部分增幅也呈放缓态势。

对此,王志东的解释是,网络广告增长缓慢的原因在于广告商的结构正在进行调整:来自互联网企业的广告投放受NASDAQ气候的影响而减少,由上一季度的40%降到30%。“但季度变化有某种随机性,并不表明未来会放慢。”王强调。

茅道林强调的更多是短期内的压力——受互联网公司广告投放减少以及一些公司做新年广告预算等因素的影响,下两个财季国内的网络广告收入将会明显放慢,预计下一季度会降低10%到15%左右。“短期内形势是很严峻。”茅道林说。

在分析人士看来,对于财务模型依赖广告收入的门户网站新浪来讲,网络广告“寒冬”到底会持续多久可谓到关重要。雪上加霜的是,美林证券1月初发表的“中国互联网研究报告”中大幅降低中国网络广告收入的预期。美林在报告中指出,“中国网络广告的环境恶化比我们几个月前预期的要严重:来自互联网公司的广告大幅减少,传统企业的广告投放热情也正在降低。”基于此,美林把对2001年中国网络广告收入的预测从1.2亿美元调低到8000万美元。与此对应的是调低对四家中国概念的门户网站今明两年的收入预测。对同样依赖广告收入的搜狐和网易,美林将前者的收入预测调低30%至40%,长期投资评级从“持仓”调低为“中立”,中期投资评能保持“中立”;对后者的收入预测调低25%,中长期投资评级由“买入”调为“持仓”。对于中华网和新浪,基于前者的良好财务表现,美林将其收入预测调低5%,对后者则调低15%,但两者中长期的投资评能仍然为“持仓”和“买入”。

在报告中,美林建议投资者对中国门户网站的投资要格外谨慎。报告的作者崔巍和Matei Mihalca写道:“我们真正开始进入一片未知的领域。”

“美林的报告实际上还是反映了一些真实的情况。”茅道林告诉《财经》。

会上,新浪还宣布了两个消息:其一,新浪的财务总部将在未来数月内由美国转移到香港;其二,财务总监Victor Lee(李金元)将因“个人原因”离职,其职位由现任财务副总监曹国伟接替。

事实上,不单单是新浪,就连中国门户网站亦步亦趋的样板雅虎,最近也受网络广告收入增长放缓的困扰。在1月份公布的季度财务报告中,雅虎的盈利水平首次未能超过华尔街分析师的预期。结果股价再创新低,一年来市值蒸发近8成。

佳信证券的互联网分析师何伟基认为,关键的问题在于,还没有人知道新浪这种单纯依赖网络广告收入的商业模型(新浪的广告收入要占到总营收80%以上)能否在国内成功。

有分析人士指出,靠做新闻起家的新浪到今仍未能完全摆脱新闻网站的影子。退一步讲,即使把新浪当成一个优秀的综合门户看待,在中国目前的市场情况下,光靠门户的商业模型达到很快盈利也是很难的。

对此,新浪网董事段永基向《财经》坦言:“中国概念的门户网站必须做调整。往哪儿调,无论新浪、搜狐和网易都不清楚,但是只做门户网站肯定是死路一条。”不过,段也表示:“往哪儿走,自己也说不清楚,董事会也不知道该怎么办。”

对于业界和投资界的种种怀疑和担忧,王志东保持着一贯的乐观。就新浪来说,来自互联网企业广告的比例虽下降,来自传统企业广告客户的增长比例却很大,加强的因素和降低的因素同时存在,美林可能更多地是看到了降低的因素,但“自己并不认同它最后的结论”。传统企业向网络广告转虽然会有一个过程,但其发展空间仍会相当大。

况且,互联网广告是新浪已圈到的一块“地”,既然圈到了就要好好耕,但这并不等于新浪不在其它领域寻求收获。

相反地,王认为新浪已初步完成了转型:比如说新浪的通信工具已成气候,新浪邮件几个月前用户就已经超过1000万;新浪的综合搜索经过几次改进,实用性也有所提高;体育等专项频道效果也很可观。电子商务正在大力开发之中。就连网络广告本身已经变得比较多元化,不再完全靠“印象式”的方式广告投放,而是将网络调查、冠名和各种形式的品牌宣传结合在一起,向用户提供“一站式”的服务,这一点在去年搞奥运项目时很明显。

牌照广告效应递减,新浪开始看重牌照效应。

1月3日,在众所瞩目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颁布3个月后,新浪对外宣布自己是“第一家”拿到ICP执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民营商业网站。此前一周,在《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的规定时限内,新浪和老对手搜狐竞相宣布已正式获得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批准的登载新闻业务资格的民营商业网站。

尽管这些授权是政府首次真正赋予民营商业网站以“合法性”地们,是国内互联网管理向“制度化”和“法律化”迈出的一大步,对新浪的网站实际业务却无甚实质性影响。事实上,在这些新的管制政策刚出台之际,新浪管理层就对外宣布自己已符合现行的政策规定,得到授权自然是意料之中。

新浪想证明的是自己跟政府主管部门的“良好关系”——对中国概念股的海外投资者来讲,这一点可谓至关重要。获得ICP执照后,王志东多次表示:新浪的被授权“表明了政府对新浪网的信任和支持。”

但在海外媒体看来,新浪的急于表白无非是意味着:在市场惨淡、股价跌近现金值的情形下,即使新浪也不得不去寻求旧式的法定——“关系”。这样做的结果则是,新浪在获得“恩泽”的同时,也必然要付出代价——新浪的内容质量最近一直在降低。

对这样的评价,王志东表示完全不能赞同,理由很简单,在一个国家做业务,就一定得符合本土的法律环境。“其实国外大公司在中国开展业务的时候,与政府往来比新浪还要厉害。”王强调,新经济这种在政策前没发展的领域,企业得到政府的支持和谅解是非常重要的。

无论如何,市场对“第一家获得牌照”的反应是积极的。1月5日,路透社正式披露新浪获牌消息后的第二天,纳指终盘下跌159.18点,跌幅6.20%。网易、搜狐和中华网等中国概念股纷纷下跌,惟独新浪逆市上扬,收盘于3.25美元,涨幅22.35%。

眼下,还难言会有多少民营商业网站能拿到上述执照。现在,距《管理办法》颁布已3月有余,京城的民营ICP只有新浪、搜狐、263等少数几家拿到了牌照。王志东表示,其他网站在牌照总是上离新浪还有“一定的距离”,“严格的资格审查将使得并不是所有的网站都能拿到执照。”

可以肯定的是,牌照本身事实已经成了商业模型之外的最重要门槛。进一步说,它使ICP人之间的争夺起来越变成一种大佬间的游戏。

“互联网产业是需要游戏规则的。有了游戏规则,就比大家的编排能力、员工队伍、合作伙伴资源、发排系统以及整个网站综合服务的能力。这些正是新浪的长项。”王志东说。

尽管新浪的管理层从未明确表示过公司会在何时“Break Even(收去平衡)”,但市场的普遍预期是在2002年下半年。这就是压力。

“其实时间没有必要那么紧,以现在新浪手中1.22亿美金的现金、每季400万美元的燃烧率来看,新浪的钱还可以‘烧’差不多10年呢。但真正打平的时候,我可能会有新的压力,即未来会增加投资,否则那么多现金在账上是一种浪费。”王志东笑着说。

表面的轻松难掩背后的无奈。在王为新浪开出的下一步策略单子里,人们几乎看到了雅虎最近为摆脱困境所采取的一切招数:用户定位加强企业用户;推出一些面向企业的收费产品;对部分服务内容收费;引进一些B2B的服务内容;扩建网上商场;以财经等专业频道寻求突破——一小步,还是一大步?恐怕有待日后的检验。

一大现实难题是:随着禁售期的结束,以王为首的管理层必须得面对老股东套现的压力。上市前的最后一批策略投资人——以7.3美元价格进入——均处于被套牢状态。王本人和茅道林都表示不会在近期内抛掉手中的股票。但四通的段永基则表示,尽管短期内不会抛掉股市,但是看到并不长远。

在美林的研究报告里,崔巍和Matei Mihalca略带绝望地说:“在接下去的两个季度中,除了兼并外,我们看不到任何有利于股价的刺激性因素存在。“

这也正是新浪迟迟没有动作的层面。但在另外几家中国概念门户里面,关于收购兼并的各种说法四起——先是手中持有4.5亿美元现金的中华网CEO叶克勇在公司的年终总结会上呼吁新浪、网易和搜狐与中华网合作或合并。接下来,媒体纷纷报道网易正在寻找海外买主的消息。除此之外,又传来海外互联网巨头AOL,LYCOS,MSN等意欲收购中国门户的消息。

这些消息都在某种程度上得到相关公司管理层的或明或暗的印证。一时间。俨然重新洗牌的局面就要在领头的几个门户中间发生,但又很少有人认为合四为一的可能会发生(包括首倡的叶克勇本人)。

这种态势下,新注能否独善其身。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及购并的可能,王志东表现得非常开放。王否认新浪面临洁售的压力,而新浪之所以迟迟没有收购动作,只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没有足够说服国的理由让我偏离现在的运行轨道。但反过来,如果有人提出收购新浪,我也不会拒绝的。我会想WHY(为什么)?你如何说服我?你所有的资源怎么帮助我?我们的业务有什么互补性?你要告诉我收购后前景会怎样?什么样的商业模型?什么样的VISION(远景)?能不能让我兴奋起来?两边公司能否足够默契?具体的价格和组织结构能不能保护原有股东的利益?如果这些都OK的话,我随时欢迎。?

王甚至表示,自己完全可能淡出新浪。“我不会轻易地退出,但我在新浪的身份也有点特殊。某种角度上我是创始人,公司里有很强的我的色彩,但新浪网不是我的,这种情况下我做CEO很大程度上又有职业经理人的身份,就得遵守游戏规则。两种身份在一起,如果我能判断出某种行为对股东是有利的,而且是各位股东又愿意接受的,哪怕这种行为对我来说感情上未必能接受得了,如果大家按游戏规则作某种决定的话,我会执行。”

但执行完了以后呢?

“如果我不喜欢,我会找机会退出。但我会有个关善始善终。”王志东说。

[摘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