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康人寿再行扩资12亿欲图“改朝换代” - 如风快刀 - 刘晖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69 次) 时间:2001-02-11 01:19:03 来源:刘晖 (刘晖) 原创-IT

             
                
               本报记者刘晖

“就在一两个月内,泰康人寿就会完成扩资12亿的工作,实现资本从6亿到20亿再到32亿的跳跃,我们还将在年内开设6家分公司,总之,要抢在外资保险公司前面完成在国内的战略布局”。1月12日,泰康人寿董事长兼CEO陈东升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阐述了泰康人寿的宏图霸业。他透露,这次募集资金为12亿人民币,参股的有世界银行等。“这已经决定下来了,剩下的只是技术上的事情。”
陈东升称“还要通过上市等方式,加上经营中的盈余资金,来增加资本实力。”他毫不掩饰自己的雄心:“我们就是要大家只知道泰康,而不知道人保”,就是要在业界完成“改朝换代”。

          (小标题)“一夜之间迈过资本的门槛” 

2000年11月21日,作为第一家获得保监会同意对外招股的国内股份制寿险公司,泰康人寿保险公司宣布对外资招股成功。在一年的时间内,泰康人寿与财务顾问、法律顾问一起,对近百家对泰康人寿表示出投资意向的外国投资者进行考察、筛选和一对一谈判,最后决定与瑞士丰泰人寿保险公司、新加坡政府直接投资有限公司、软库银行等国际知名企业和金融机构结盟。
对于这次募股成功,陈东升喜形于色。“我非常高兴,12月30日那一天,一亿几千万美金到了我们的账上,你想想看,上亿美金啊,一夜之间就解决了我们的资本问题。”他补充说,“不说长久,起码是眼前解决了资本的问题。”
  陈东升的高兴是有理由的。因为按照中国有关法规,15亿元的资产规模是一个重要的门槛,只有此规模的保险公司在国内设立分支机构时,才无须再增加资本金。而这次募股,泰康人寿的资本金从6亿元猛增到20亿元。
泰康人寿由16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发起组建,目前属于国内第五大人寿保险公司,股东涉及化工、运输、钢铁、煤炭、旅游、国际贸易、金融证券、房地产开发等多个领域,公司的股权相当分散,任何一家股东的份额都没有超过10%。早在1992年,嘉德拍卖行的创始人陈东升就开始为建立一个全国性的专业人寿保险公司上下奔走,四年之后,申请被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批准。
但资本问题一直是陈东升的一块心病。1999年初,陈东升就提出引进外资。经股东大会批准,公司向保监会提出申请。当年9月6日,保监会批准了公司的要求,允许泰康人寿采取溢价发行的方式向国内国外定向募集2亿股,外资参股比例不得超过25%,单个外资股东所持股份不能超过5%。
  为此泰康人寿聘请了国际知名的投资银行、律师事务所作为公司财务顾问和法律顾问,并聘请德勤咨询有限公司对公司整体价值进行评估,聘请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对公司按照国际会计准则进行财务审计,在此基础上,建成了符合国际惯例的资料库。在2000年3月到6月的三个月时间里,泰康人寿接受潜在投资者的尽职调查和第一轮报价。“公司到底值多少钱,我们心里没有底,在没有经验,没有参照系的情况下,我们当时必须遵照国际惯例。”
  虽然当这次募股完成时,陈东升在回答本报记者提问时说,“整个募集过程比较顺畅”,但情形实际上仍比较紧张。正如陈东升所说:“合资,会对中方的利益有较大影响,对我们而言,要寻找一个合适的合作者非常不易。我们一方面要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一方面又要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再往后,外国保险公司对这种参股的兴趣会越来越小,留给泰康人寿的时间不多。”
  陈东升表示,外国股东选择泰康人寿,既是对泰康人寿四年取得成绩的认同,更重要的是对中国保险市场巨大发展空间的认同,对中国对外开放政策的认同。据介绍,泰康人寿外资股东,都是国际一流的保险公司和金融投资机构。“他们加盟泰康人寿,并和中方股东齐心协力支持泰康,本身就勾画出泰康人寿的美好前景”。
  陈东升认为,“无论是对于中国企业的国际化还是外资企业进入中国保险市场,这次募股都是很好的案例。”

         (小标题)“最根本的问题是法人治理结构”

虽然这次募股解决或者说暂时解决了泰康人寿的资本问题,但陈东升认为,此次对外增资扩股的目的“决不仅仅是为了钱”。 “扩大资本的实力是最重要的方面,但这还不是最根本的方面。”“最根本的行为是企业的经营行为、组织结构要和国际上接轨。”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陈东升说,泰康人寿引进了国际性的战略性合作伙伴,其意义称得上是“一箭双雕”:“既解决了资本问题,又可提升技术、管理水平,增强我们的核心竞争能力”。
据介绍,泰康人寿在与外方股东签订认购协议的同时,还签订了全面技术合作协议,员工培训协议、电子商务合作协议等,泰康人寿将在2-3年内,派出300名骨干员工到国外进行为期半年到一年学习和实习,第一批赴国外培训的员工半年内成行;各外国股东将派出专家对泰康人寿进行诊断,提出全面的改革措施。
陈东升说,“我对国际化的理解其实很简单,就是走出去,请进来,交朋友。”“我不是海归派,但我在经贸部门工作,并且很早就关注国际,在搞嘉德国际拍卖的时候,就开始国际化了。”
但走出去的陈东升也经过了一个迷惘期。这位曾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工作多年经济学博士说:“我以前是是搞企业理论研究的,后来发现没有实际意义,长进最大的还是我七、八年做企业的时候,特别是在办保险公司这几年”。
  在1996年到1998年,两年间陈东升访问了21个保险公司,刚开始外国公司的人员给陈东升名片,“我都不知道他在公司是什么地位。像什么CEO啊,执行副总裁,高级副总裁的,都不知道干什么的”,“后来我才明白外国的副总裁还是一个处级干部,执行副总裁才属于核心层面。我对CEO的了解不是因为新经济,而是办保险公司。”
  “我专门去美国的大都会保险,信托保险,这很有意思,信托保险是6个法人股东控制的企业,你说它是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而大都会保险,是一个相互保险公司,所有买保险的人都是股东,这个公司除了4个董事是公司的管理人员,17个董事全是外面来的,不少当过大公司的CEO,还有大学的教授,一些政界人物,比如退下来的部长等。
  就这样,“我才把他们这套语言弄懂了。”陈东升说,“为什么我们泰康人寿募股比同时期募股的新华人寿价格要好得多,这里面当然有一个经营的问题。但还有一个原因,是投资者觉得和我们打交道很轻松,很可靠,我们是很受外资追捧的。”
  据了解,泰康人寿将根据外资股东的要求制定新的公司化经营章程,建立了严格的授权制度,另外公司还将改组董事会,制定员工持股计划。陈东升认为,“西方人的商业制度磨砺了几百年,他们的这些做法都是用很多教训买来的,所以我从来不怀疑。”
  陈东升十分注重国外公司的组织构架,他的目的是要打造一个以CEO为核心的完善的管理体制。“董事会的作用十分重要。国际公司的董事会一年要开十来次会,企业的经营决策权在董事会。”“而除了董事会,还有一个核心的东西,就是有很多的委员会。”
陈东升介绍,泰康人寿已经成立了三个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控制风险;报酬委员会,解决董事长、董事包括所有高层经营管理人员的报酬问题;还有一个业务发展委员会。“未来的日常工作经营管理不是总经理,而是以CEO为核心的行政委员会。”
陈东升说,“CEO这个体系很重要,首席精算、首席财务、首席投资、首席核保、首席信息,这5个职务,既要求在技术上达到很高的水准,还要充当一个管理上的角色。”
最近,泰康人寿要在全世界公开招募有在国际大公司工作经历的的首席精算师,工资完全按国际待遇,“如果他值20万美元、50万美元的,我都敢这样付。”
陈东升认为,加入WTO,亚洲金融界危机,中国的金融整顿和改革,这一系列的行为造就了企业的经营行为的国际化。“泰康人寿的根本问题是要把公司的经营行为,经营制度和国际上完全接轨。企业要长治久安,核心就是要建立一个科学的、开放的法人治理结构。”

           (小标题)“家门口的国际竞争”

对于加入WTO后外资保险公司的挑战,陈东升一言以蔽之,这就是一场短兵相接的“家门口的国际竞争”。 而对于中外保险商而言,现在是一个相当敏感的时期。按照中国与美国达成的WTO协议。中国保险市场对外开放的承诺是:中国将在加入WTO后两年内允许外资保险商设立全资非寿险分公司,在三年内取消对外资保险公司的所有地域限制,在五年内允许其经营团体险、健康险和养老保险。对于泰康人寿这个“要做一个跨国公司,或者说一个国际概念的大公司”的企业,面对外资保险的“抢滩”和即将到来的剧烈的中盘争夺战,陈东升“内心里不敢稍有放松”。
他介绍,目前保险公司在国内有30家,一大半是外国保险公司,数量上已经超过国内公司,但市场的份额还不大,只有1.1%,“但在上海,光友邦保险一家就占到了11%,可以想象日后竞争的激烈程度。”
对此,挟重金的泰康人寿加快其在全国步点的步伐。目前正在实施的是沿海发展战略,全力以赴推动沿海机构的拓展,使公司的业务依托经济繁荣的沿海地区,取得快速的发展,促进公司管理资产规模的迅速壮大。在3-5年内,泰康人寿将以各区域总部为中心,向外辐射周边的大中城市,使网络布局向深度延伸,向广度发展。同期泰康人寿投资建设的“泰康在线”大型电子商务网站已全面开通,实现网上投保。
陈东升称“泰康人寿的目标就是未来的中产阶级”,“我们将把泰康人寿塑造成最具亲和力、最受市场青睐的专业化寿险公司。”陈东升的目标直指像人保、太平洋保险这样的国内保险巨头,“如果我有他们这样的体系,我可以节约2万人,10亿元的成本。”
但是,在大规模扩张的时候,陈东升依然十分冷静。虽然泰康人寿在机构扩张、产品推出上频有动作,但陈东升强调“在战略上不能着急”。“要达到泰康人寿的目标,需要长期竞争,千万不能看眼前,好的企业是按照自己的轨道去运行的,当然市场上的变化也促使企业进行战略调整,但核心要根据自己的战略去走。”
  对于像保险业这样传统的金融服务业,陈东升认为,“创新很重要,但不是每天去创新。
“做保险就像吃饭,原料都一样,但要根据顾客的口味变花样,来做不同的套餐。”“我的产品优势在这里,就是别人的劣势,反之亦然,因为精算的原理是一样的。”
所以,“根本的问题还是要使企业的制度国际化,企业的管理国际化,第三条才是技术的国际化,当然这是同时进行的,但要是排顺序的话,最重要的,最能长治久安的,还是法律制度,授权授信,权、责、利制度,这是最核心的,技术实际上是一个辅助的手段。”
陈东升说,未来的保险公司就像一辆车的两极,一头是客户服务,一头是资本增殖,有了网络经济,加上日后金融的混业经营,以后的行业界限会越来月模糊,“也许泰康不仅仅是一个保险公司,而会成为一个金融服务公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