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2B光芒即将消失的信号 转载自索易《每日财经》 - 网络打靶场 - 上网了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58 次) 时间:2001-02-10 09:47:03 来源:上网了 (上网了) 转载

B2B光芒即将消失的信号

(文/冯英健)

  在1999年底之前,如果有人说B2C 电子商务没什么前途的话,别人一
定会觉得那人精神有问题;如果有人现在就认为B2B 辉煌难再,你也许同
样会嗤之以鼻,甚至会拿出许多调查公司的预测结果来说明B2B 行业的前
途多么乐观,或者用某某分析家的预言或风险投资人的偏爱来佐证这一结
论。

  但是,各调查公司的预测结果也有很大差别,而且那些类似于天文数
字的B2B 交易额其实是所有企业在线交易的金额,其中绝大多数为大型企
业之间所拥有,作为信息中介的B2B 电子商务公司从中得不到任何好处。
这一点,从福布斯杂志评选的25个产业200 家大型B2B 网络公司的名单中
也可以得到证明,顶尖的B2B 公司并不是纯粹的网络公司,而是像IBM 、
ORA 睠LE 、CISCO 等拥有传统IT产业背景的知名企业。

  也许过不了多久,B2B 的光芒真的会逐渐褪去,因为B2B 行业在多个
方面显现出来的征兆已经说明了这一点。

  投资不见收益

  IT评论家方兴东认为,长达5 年的B2C 狂热催生出近400 家上市公司,
形成了1 万多亿美元的股票价值,美国几大投资银行捞足了油水,并且把
下一个1 万亿美元的赌注押在了B2B 身上,但是由于对B2C 的过分打压而
弄巧成拙,造成了整个互联网经济走入低潮。

  其实,笔者认为还有另外一层原因:由于某种新经济模式的出现,第
一次赚钱之后,受到利益刺激的人们在第二次机会到来时往往存有同样的
预期,但是,历史实践证明,任何过分的狂热都不可能持久,当同一事件
的第一次狂热过后,后来的跟风者很难再获得同样的辉煌。

  总之,无论是风险投资家的失误所致,还是历史规律的必然结果,投
资人并没有从B2B 中获得多少预期的收益,于是,他们的忍耐力会随着时
间的推移而降低,直至忍无可忍,在不久他们将会发现,B2B 的盈利预期
比B2C 更加遥远和不确定。

  盈利更加艰难

  从B2B 赢利的模式来看,主要是会员费收入、交易佣金、出租网上商
店、也许还有微不足道的广告收入。其中有些方式在美国被证明是比较成
功的,例如,B2B 电子商务网站的代表verticalnet.com 有65%的收入来
自各行业的网店用户,约25%来自外界的赞助,另有约10%的利润来自在
网站内的交易佣金。然而,这几种收益模式有哪些在我国目前情况下是行
之有效的呢?

  另一方面,在电子商务领域已经退居二线的B2C 领域,销售额却在稳
定增长。根据2000年10月3 日eMarketer 发布的一份调查报告,今年美国
假日期间网上零售将达到125 亿美元,比1999年同期的73亿美元增长了71
%,到2000年底,全美国的网上零售额将达到370 亿美元。

  可见,B2C 虽然不再受到投资人的青睐,但是其发展速度仍然是有目
共睹的,如果离开风险投资的支撑,B2B 网站的生存将更为艰难,许多B2B
网站目前甚至没有任何收入,将来的收益预期也非常渺茫。

  预测言过其实

  在对B2B 电子商务一片赞美声之中,保持冷静和谨慎态度进行分析研
究的也大有人在,研究结果表明,多数B2B 公司的实际状况其实并不理想。
这些反方面的论证也许有益于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不过可能会让投资人
在B2B 领域的投资更加谨慎。

  最近,ShelleyTaylor &Asso瞔iates对全球1 ,000 个网站进行了
调查分析,这1 ,000 个网站代表了10个国家的不同行业,研究表明,B2B
公司没能兑现其客户将从电子商务中获得的利益的诺言。

  美国杜克大学和金融主管研究所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则表明,目前美
国公司间的网上交易进展十分缓慢。在接受调查的4000家美国公司中,虽
然三分之二的公司在网上进行过采购,但网上采购金额只占整个采购额的
4.5 %。实际上,在过去一年半以来,公司间的网上交易额没有什么增长。

  以上种种信号表明,B2B 领域的发展前景并不乐观,风险投资远离这
个领域的时间也许为期不远,许多网站将面临残酷的生存竞争,当B2B 失
去那虚无飘渺的光环之后,有多少网站能在激烈的生存竞争中获胜,还是
一个未知数。对于那些将希望寄托在风险投资身上的B2B 网站来说,上述
信号是不是应该早点引起警惕并及时醒悟呢?
摘自国研网(www.drcnet.com.cn)

转载自索易《每日财经》

B2B光芒即将消失的信号 转载自索易《每日财经》 - westonline - 2001-02-10 11:24:03

实际上说实在的,B2B也只是我们这儿的各位大仙在拾人牙慧而已.中国的B2B到底是怎么会事,由几个整明白的主儿?中国的B2B什么时候又发出了引起人真正重视的光芒? 在中国说B2B光芒即将消失,我不知道有什么价值.从来没发过光芒的东西何谈消失? 我倒是相信,随着中国互联网市场的逐步形成,中国的B2B将会以星星火之势继而燎原.基础一年会比一年结实,或许,2004年将是中国B2B大放光芒的时间.具体的理由有机会我会去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