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回顾之三:致吴敬琏--别给网络泼冷水 - e言堂 - 龙007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77 次) 时间:2001-02-05 11:59:35 来源:龙007 (龙007) 转载

致吴敬琏–别给网络泼冷水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0年05月10日 12:19 国研网

一、关于“新经济”

您认为:目前虽然中国很热心谈“新经济”,但以此炒作网络股是很危险的;现在又在讲新经济,中国人特别热心, 要注意新经济在中国八字还没一撇呢,新经济是以高技术为基础的。我们认为:新经济是一场无法回避的革命。革命前后的最大差别,就是信息价值将取代工业价值,在GDP中占据更 大比重,成为GDP的新主角。的确,新经济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新经济需要一个从无到有,从概念到实质,从小到大的发展 过程。但也正因为新经济在中国八字还没一撇。我们的学者、专家等更有历史责任和历史意义,去积极促成“八”字的一撇。 新经济的“基础”由谁来支持?无非两种可能:一是国家和政府出钱,这与吴先生一贯的主张相矛盾;再就是依靠市 场机制(包括资本市场机制)来推动。吴先生的观点,有将新经济与网络股割裂之嫌。其实新经济与其说是高技术催生的神话 ,不如说更是硅谷技术与华尔街资本市场联手导演的结果,两者不可或缺。如果说,新经济在中国真的八字还没一撇,那正需 要网络股背后的资本力量去推动。我们认为,新经济“八”字的第一撇,就是通过网络股,率先完成资本调整,使萌芽中的新经济获得初期发展所需的 资源。网络股的客观历史作用,就是用无形的手,代替政府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促成资本从夕阳领域向朝阳领域转移。“八”字的另一撇将是,当资本结构调整到历史认为工业与信息的合适比重后,网络股现象停止,经济转入需求结构 调整和公司利用新的需求结构追求正常财务收益阶段。新经济的确是以高技术为基础的,但新经济的核心不在于高技术本身,而在于高技术的应用和服务,AOL、Yah oo!、Amazon本身都不是高技术开发公司,而是成功的技术应用和服务公司。一个中国网民与一个美国网民,看到的东西和能够做的事没有本质差别。因此发展中国家也有自己的发展机会。互联网的本土性和全球性是统一的。尤其是中国这样 的发展中国家,要在互联网时代迎头赶上,必须借助国际资本、国际人才和国际先进经验。因此,中国必须更加开放,才能在 以互联网为背景的全球化浪潮中更加积极主动。

二、关于“中国的现实”

您认为:看股票是否正常,有赢利性和成长性两个指标,网络股为什么说不准,就是它的成长性到底如何。但目前答 案是个未知数;“肯定这些网络股其中一部分是要垮台的。其中有些可能成功,成功的话它就会几十倍地往上涨。”虽然如此 ,吴教授认为这并不是中国的现实。我们认为:在静态分析中,投资结构与需求结构应当是对应的。股票所代 表的投资的方向,应当与现实有支付能力的 市场需求相互适应,以保证资本供给获得有消费需求支撑的财务收益。但动态地看,在股票市场上,投资结构的变动,总是领 先于需求结构的变动。投资结构的变动,更多与成长性相关;需求结构的变动,更多与赢利性相关,认为网络股的成长性是个未知数,对个股来说也许是这样,但如果是认为网络股背后代表的新经济也是个未知数,尤 其不适合发展中国家的现实,这个结论就太仓促了。发展网络经济已是全球共识。包括许多发展中国家,现实条件虽然不怎么样,同样认识到网络经济的成长性。据新华 社报道:拉美国家的电脑普及率和地区上网人数不但远逊于发达国家,即使和亚洲地区相比也有相当的差距。但去年拉美地区 网络产业收入为44亿美元,预计2003年将达243亿美元。前不久,美国安德森咨询公司对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哥 伦比亚和委内瑞拉等国调查表明,这些国家80%以上的公司制定了和网络相关的发展计划,1/3的公司认为在今后5年内 公司收入的20%将来自互联网产业。有什么理由要让中国自绝于网络潮流?据AC尼尔森的《中国新世纪调查报告》显示,中国的消费者正积极步入信息 时代。基于“信息即财富”一说,中国消费者对于这一新兴“财富”趋之若骛。人们的购买目标已从传统的家用电器转移到电 子信息产品,其升势将持续。而且,中国工业占GDP的比重仍高达47%(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1996)》),目 前几乎高居世界第一(除两三个海湾国家和个别独联体国家)。显然,我们的工业摊子过大,已远远高于正常值,中国的现实 是,传统工业导向的滞后的投资结构制约着经济发展。

三、关于“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股”

您认为:“但是在中国,现在上市的网络股没有几个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股。”并且举例说最近暴涨的“梅林”,其 实是做食品的,只不过是弄了个网址,可以在网上买卖,后来就认为它是网络股了。我们认为:的确,国内目前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股(美国的通常标准要求网络股的收入至少50%来自互联网, 因此无论是微软、英特尔还是IBM,都不是网络股),我们目前只有“网络概念股”。这是不能回避的现实。但是,网络概 念股是网络股的必要阶段。而且做食品的,并不意味着就没有资格成为网络股。目前互联网的发展开始进入新一轮的质变。过去,IT业是相对独立的产业,互联网也是IT业中泾渭分明的一部分 ,而今,一切开始模糊。比如Amazo究竟是IT企业还是商务公司?AOL购并时代华纳后,究竟是互联网公司还是媒体公司?完成转型的联邦快递公司还算不算传统产业?那么网上证券、网上银行、零售网站、旅游网站、医药网站以及无数准 备开展B2B(商家对商家)电子商务的各行各业的传统企业,他们究竟是属于IT企业还是传统企业?实际上,这些问题越 深入,互联网革命的本质力量也就越明了。实际上,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IT(信息技术)业开始大规模渗透到各行各业 ,开始形成“大IT产业”的新格局。“大IT”绝不是IT业概念的简单延伸和拓展。而将是一次各产业的彻底重构,是新 经济的特征表现。从目前的形势来判断,“大IT”的特点可归纳如下:
1、传统IT企业边缘化,新型企业中心化。许多人以为传统IT业应该是这场变革的近水楼台,实际上恰恰相反。 许多传统IT企业将无情地被“大IT”所冷落,特别是那些单纯的软、硬件产品供应商。相反,倒是一些新型的网络商务公 司、甚至像传统的配送业,会逐步成为大IT的中心。
2、电子边缘化,商务中心化。互联网从内容服务过渡到电子商务是一个新的阶段。而电子商务中,电子是辅助,商 务是主体,而商务本身就是传统产业的内涵。因此电子商务就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交合,是互联网发展的软着陆。
3、IT本身边缘化,资本中心化。过去的IT业和资本市场相对独立,而今两者已经成为一枚硬币的两面。互联网 发展和速度主要来自资本市场的支持,而不是IT技术本身的动力。PC时代显然是硅谷的英雄们缔造的,而互联网经济的爆 发,则是技术与资本联姻的成果。要发展新经济,没有资本市场的支持,显然是无米之炊。
4、产品技术边缘化,应用服务中心化。过去的IT业显然是以PC为中心,以软件为龙头,以技术为导向,而今这 一切都沦为“大IT”的基础。而建筑在其上的新型商业模式和信息服务成为新的价值源泉。因此,“大IT”将渗透到各行 各业,涵括各类企业。因此,互联网经济决不是一个产业的“专利”,不是技术的副产品,更不是个别产业部门的特权。互联网将引发各行 各业的变革。未来任何产业(包括最基础的农业)都需完成互联网转型,任何企业都可以发展电子商务。因此任何企业(包括 传统和新兴)都有成为网络股的机会和资格。

梅林提供了一种与8848不同的商业模式。这就是“电子商务十传统商务”。它有自己的产品(光明牛奶等),有 自己的销售渠道(销售公司和50家超市),有自己的配送队伍。当然,任何新的商业模型,都有成功和失败的可能。谁是“ 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股”,只有通过各种网络模型的比较与竞争,由市场来检验和判定。谁也不可能事先确知谁是“真正意义上 的网络股”。抛开梅林这个具体案例,我们认为问题的实质在于:我们如何看待网络股背后的产业结构调整这个大势。我们不能因 为股市中的个股不能准确定位未来业务,或不能现在就带来财务收益,就说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股”,特别是把现象背 后产业结构调整这一历史趋势否定掉。
四、关于“泡沫”
您认为:就美国而言,网络股是新经济的表现,还是泡沫,看来两个因素都有。其中有些公司可能是代表了新经济, 但大多数公司是要垮台的;对中国而言,谈“网络股”是一种炒作,它要跟新经济连起来,您觉得太过牵强了。“与其临渊羡 鱼,不如退而结网。”我们认为:不能割裂经济整体与风险资本市场的内在联系,把部分网络股公司的淘汰,直接等同于泡沫。而且现在给 美国的“大多数公司”判处死刑,更是过于轻率。1999年10月27日,德克萨斯大学研究报告。美国互联网经济增长68%,年产值将达到5070亿美元,成 为名副其实的第一大产业。美国仅凭网络经济的总价值就足以供它跻身世界经济的前20位。1999年,美国新上市的互联 网公司高达309家,总数达到409家。这些网络公司的初始股总值为2220亿美元。到1999年底,这些公司的市场 价值增加到1.32万亿美元,上涨了近5倍。其中,1999年美国新上市的网络公司市场价值达7020亿美元,相当于 整个互联网产业市场总值的一半以上。在这么短时间内创造如此巨额财富,是美国任何其他产业和技术行业都难以比拟的。
五、关于“退而结网”
在另一个场合,您认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建立公司治理结构;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好比行百里路,现在 已经定了九十里了,还差十里即将完成这项伟大的改革,但最难的也在这最后的十里路了。我们认为:脱离最新的生产力来谈生产关系调整,是“传统”市场经济论的痼疾;“现代”市场经济论,心须将生产 关系的调整,与我们时代最强劲的生产力动力–信息革命结合起来。两者的分歧在于:生产力发展是第一位的还是生产关 系调整是第一位的。我们认为,信息革命是生产力革命,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而不是相反。换句话说,通过发展新型生产力 ,做大蛋糕,减少生产关系调整中,切分蛋糕,调整人们利益关系的阻力,实行“新”增量改革。整个国民经济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有机结合的系统工程,表面上“还差十里”,实际上差的是两万五千里。不在技术 革命新生产力引导下,将蛋糕最优化地做大,只停留于在生产关系范围内重新切分现有蛋糕,虽然会产生一定增量效果,但一 定不会像有新生产力为动力时蛋糕做得大。相反,世界的蛋糕越做越大,我国的蛋糕还会相对显小。我们将永远离成功相差“ 最后的十里路”。这“最后的十里路”从生产力角度看,将是工业社会与信息社会的一代差距。
正如刘鹤先生所指出:“中国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不改革就很难持续发展的阶段,但是在改革已经改到国有部门的情况 下,中国的改革面临一个很具体的问题:改革似乎失去了动源。而现实的网络冲击,恰恰是中国经济发展,下一段改革新的、 最好的动力”。市场经济带来的福祉,我们大家都受惠。一代人为此要感谢吴敬琏先生。同时也应看到,未来需要的不再是“钢铁巨 人+信息侏儒”式的市场经济。为了我们的下一代,希望在市场经济前,再加上“现代”两字。“现代”的内涵就是网络生产 力。民族的利益,历史的责任,吁请我们共同感受大时代涛声的澎湃。姜奇平 方兴东

经典回顾之三:致吴敬琏--别给网络泼冷水 - westonline - 2001-02-06 17:19:51

唉,当初姜奇平和方兴东两位先生的满腔热情固然令人热血沸腾,但是,实事还是无情的证实了吴敬琏老先生的先知先觉...... 其实看吴老先生几段谈话节目,除了知道吴先生是一个真正的网民以外,也对姜奇平和方兴东两位先生在文章中对吴先生的质疑产生了质疑. 在"关于'中国的现实' " 段中质问"有什么理由要让中国自绝于网络潮流?"其实有点强加于人的味道,别说吴先生,我想谁也不会有"让中国自绝于网络潮流"的念头 在"关于'泡沫' "段中讲"这些公司的市场 价值增加到n万亿美元,上涨了近n倍""在这么短时间内创造如此巨额财富......"云云,不知这创造从何而来有流向了何处 再有"关于'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股'"段不知道姜奇平和方兴东两位先生在2001年的今天如何看待 最近在谈话节目中吴敬琏对股市的不规范说了几句话,提到基金黑幕造成的“赌场论”以及“全民炒股” 市盈率”等问题,立即招来蜂拥而至的责难,甚至有人专门算了一遍中国股民的实际数目以此极力驳斥吴敬琏. 我想吴敬琏的批评的“全民炒股”论肯定与那些算数目的反驳者根深蒂固的"全民"概念有所不同 对我们来讲,忠言逆耳.但是也只有这些逆流的观点时时响起,才能使我们更清醒的认识自己. 社会需要吴敬琏,网络需要吴敬琏,当然网络还需要姜奇平和方兴东.只是,人们啊,要理智对待不同的异音,不要轻易的给不同意见者扣一顶帽子,不要无理指责他,更不要动不动就逼别人或者自己"忏悔",我烦这个

Re:经典回顾之三:致吴敬琏--别给网络泼冷水 - 左轻侯 - 2001-02-06 20:22:44

呵呵,看看历史就是有意思……

吴敬琏在他的思维框架下讨论问题,是很严谨的! - 老汤 - 2001-02-06 22:1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