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鸿一:怎么成功都行 - 网人网事 - 杜红超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199 次) 时间:2001-02-05 05:11:48 来源:杜红超 (dhc) 转载

周鸿一:怎么成功都行

肖春江 刘韧

——————————————————————————–

走哪条路,都在通往罗马的途中。
—题记

当周鸿祎于1995年大年初三的清晨向在北大方正的师兄询问北大方正的情况时,那种无论如何成就一番事业的思想已根深蒂固。与师兄谈了两分钟。半年后西安交大研究生毕业,周鸿祎去了北大方正,做程序员。周鸿祎具有敏锐活跃的技术能力和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创业精神,在校期间就开发过许多计算机软硬件产品,获得过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奖,并且正经八摆地开过两个公司,做过销售,搞过广告。由于崇拜硅谷,所以总想创业。如此,周鸿祎来方正的原因就比一般的毕业生复杂:“我自己虽然搞过公司,但并不算成功。我认识到一个刚走出校门的学生,仅仅凭创业勇气和一点技术特长,很难把事情做大。而当时求伯君的WPS、金山汉卡,除了产品品质好,都因和方正合作而赫赫有名;我想,我有很多创意和想法,这些优势如果能够与方正的品牌、财力和遍布全国的销售网络结合,肯定能做一番大事业。”周鸿祎说他要去当时中国软件业的第一品牌方正学习,最好能将自己的能源和方正的资源嫁接,成为新版本的求伯君。
不久,周鸿祎去到新疆做方正在当地的银行系统业务。后来周鸿祎说新疆的岁月使他确立了在北大方正的地位,同时也确立了其一直强调的“技术只有加上思想才能成功”的理念。“具体的技术实现是很次要的问题,不是说技术好就能做一个项目,还要有在思想层面的设计、项目管理,而且最重要的是想像力加创意。”用这句话可以理解技术出身的周鸿祎为什么总是在调整创业方向,总在变,因为总有新创意。在新疆,周鸿祎先是用他的创意为客户做了一套开发集成环境,这套技术在字符终端上可以所见即所得地来开发各种界面,“就像今天把VB移植到Unix上一样,可以搭各种菜单,不用编程就能为界面自动生成代码,自动管理数据字典、生成数据查询代码,极大地提高了劳动效率”;然后在此基础上为当地的建行开发了一套银行柜员系统,他本人也成了方正在新疆团队的研发主力。

功不成,名就

1996年,周鸿祎把CC-mail 改装成了不用菜单而是由界面上一个亭亭玉立的办公室小姐引导使用者做这做那的邮件,并把它交付给招标单位国务院办公厅,办公厅的人十分兴奋。“他们觉得这样的邮件推广下去,别说秘书了,就连领导也能学会。”周鸿祎回忆说。CC-mail由Lotous开发,是早期基于局域网的邮件系统。当时,北大方正给国务院办公厅做办公自动化系统,周鸿祎负责CC-mail的培训工作。培训过程中,他发现,国务院办公厅以及各省、市办公厅的CC-mail操作员,对其操作方法都感到很难理解。于是,周鸿祎把它包装了一下,做成了一个类似于电脑游戏的拟人化的邮件界面。
国务院办公厅的首肯也导致当时的方正副总裁周宁对周鸿祎的表扬。“方正这么多年都是规规矩矩地做Windows软件,还没有人做这种类似于游戏的东西。”周宁鼓励周鸿祎。“这给了我很大的鼓舞。但是很快我就在想,基于Intranet,这个东西应用面太窄,能否把它做到Internet上去?”1996年,Internet上只有Eudora、Netscape和IE 3.0三个邮件系统,Outlook还在酝酿。前三个软件,周鸿祎认为它们标准的三栏界面只适合专业人士使用,而他想做的是任何一个不懂计算机,不懂网络的人能够在5分钟之内学会使用的软件,“就像一部电话”。想法一出,周鸿祎即被自己诱惑。
1996年7月,周鸿祎进入“除养了一只猫一条狗,与老和尚面壁没什么不同”的生活状态。他从西安交大招来两个师弟,租了一间房,把自己封闭起来,开始正式开发半年后完成的“飞扬”电子邮件。“飞扬”就是周鸿祎改造CC-mail 时所考虑的 “简单界面邮件”创意在Internet上的延伸。方正内部,除了周宁,并没有几个人知道周鸿祎在做Internet,包括王选。当时的情形是方正对Internet持不以为然的态度,周鸿祎觉得方正的气氛不适合做这种有创意的产品,便在周宁的默许和支持下,躲开公司。公司里一旦有事,周宁就呼周鸿祎赶回公司“干正事”。公司里那些系统集成的硬骨头还需要周鸿祎去啃,因此周鸿祎至今也模棱两可地说“飞扬”是自己在业余时间做成的。
“原来搭CC-mail的时候,只是做了一个外壳。这个时候,底层全是自己写,我们整天整夜地读Internet文档。底层必须自己写,才能保证这个软件的稳定和可靠。因为我要做一个真正稳定的产品,而不是一个演示的东西。”当时网上也有一些电子邮件的源码和控件,但周鸿祎认为那只能供作参考。1997年4月,闭着门的周鸿祎终于把“车”造了出来:“飞扬”推出,这是国内第一个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nternet电子邮件软件。
“应该说,当时的时机非常好,因为国内还没有E-mail软件,而且也没国产Internet品牌,所以‘飞扬’很快就出名了。”“飞扬”标价128块钱,交由连邦软件代理销售,方正的强大渠道也起了很大作用,周鸿祎自己收到的注册卡就有8000套左右。
不过,标价销售“飞扬”是方正的意见,周鸿祎真正的想法是把“飞扬”免费送给用户。“我的构思是客户端软件免费,但是后端要卖钱,也就是对企业卖钱,即在Internet上出名,到Intranet上赚钱。”当时“飞扬”开设了两条产品线,分别面对普通用户和企业内部电子邮件信息系统。免费送给用户,会扩大“飞扬”在市场上的影响,当这种影响力达到一定程度时,有类似需求的企业就会找上门来。于是,周鸿祎又做了一个“小动作”,私下做了一个所谓的“试用版”,全部免费,稀里哗啦散了很多。但是,在北大方正还没有将Internet 作为一种企业的战略高度来考虑, 和“飞扬”始终不是公司立项的产品,而是靠周宁等个别领导的支持才得以开展的情况下,周鸿祎这种被一些人称为“成名成家思想严重”的个人行为,势必不会维持长久。三个月后,方正派周鸿祎去新疆解决一个业务难题,1997年10月,周鸿祎哭别“飞扬”,再赴新疆,被其称为“私生子”的“飞扬”就此放弃。

3721另起炉灶

1999年11月11日,北京新世纪饭店,西装革履的周鸿祎率领3721团队演出京剧小品《李逵上网》。台上,“李逵”用中文网址搜索“水泊梁山”,顺顺利利地找到了“宋江哥哥”;台下,观众对半年来始终神神秘秘的中文网址研发、经营队伍观察再观察。实际上,中文网址软件早在这一年的6月就已在网上公布推出,由于当时没钱,由于现在已融到钱,不会打领带的周鸿祎来了个打领带的后补发布仪式。
1998年10月,作为方正的“救火队长”,周鸿祎从新疆回到北京,主持方正系统集成研发中心的工作。“我为方正系统集成设计了四个前瞻性方向。第一,做中间件平台的应用开发;第二,开发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技术;第三,做大型关系数据库的性能优化;第四,做大型系统的系统管理应用软件。”但是,这些概念或许太超前太理想化了,结果是泥牛入海。“飞扬”之事已在周鸿祎心里留下疙瘩,在方正得到的承认只是被当做一个优秀的技术人员,而不是一个可以为公司规划技术战略的设计师,失望的周鸿祎萌生了去意,并开始考虑离开方正以后何去何从。“当时王志东说他离开新天地的时候没有带源码走,而是重写。我想王志东有骨气,人要学会自我超越,不要做过一件事就抱着不放,所以我想,如果离开方正,也不再做E-mail。”决定不做邮件,周鸿祎就考虑重新做别的什么事,“有‘N多’的事需要考虑,最后选择了做中文网址。因为我认为中文网址是一个对中国互联网基础发展,对普通老百姓都很有意义的事情。我想很多人都想过为什么不用中文访问互联网,但因为好多人都是技术专家,使他们有一种思维定势,他们会觉得用URL、用域名已经很方便了。而他到中文网址就是从客户的角度考虑问题。”
就在这时,中西公司推出了后来被取缔的中文域名服务。“我一看就知道坏了。他们的想法不错,但在域名上做文章,让域名服务器都指向他,无论技术和市场运作上都会有问题,弄不好会做成了笑柄。”周鸿祎说,“不能让他们把好的概念给做砸了,我等不及了,就出来了。”1999年1月,周鸿祎走出方正,专心投入做中文网址。
“刚开始就10万来块钱,只带了几个人从方正出来。住在一个两居室里,白天干活,晚上搭床,机器都是从方正借的。”中文网址基本思想是使用户在用浏览器时,不用知道什么是http,不用知道什么是.com,也不用了解目录文件这些技术概念,用自然语言—真实的名字查询即可。“我们的客户端支持所有版本的主流浏览器;服务器则稳定高效。在方正这些年做企业客户的经验告诉我,要考虑将来会有上百万、上千万人使用这个服务。它应该足够强壮,足够稳定,足够高速,同时能够扩展,所以当时下了非常大的功夫。”这样,原来打算1999年春节就做好的软件,发布时间一拖再拖。1999年6月8日,中文网址终于在网上与用户相见。
1999年6月中旬,周鸿祎起了个大早,去见IDG中国区老板周全,做3721的第一次融资。没有商业计划书,本来是买了一本书打算照着写,但照着书里写也显得困难,周鸿祎只好找了几张纸,草草地写了一下,说了个大概,然后就到了IDG。周全看着那几张迷迷糊糊的纸,对周鸿祎说:“好啊,好歹你还有一个计划书,很多人都没有。”周鸿祎当时没有听懂这句话的意思,十个小时以后估计周全有可能说的是反话。“他们都挺性急的,经常打断我,问一些尖锐的问题。”周鸿祎挺赞同IDG的效率。结果是在周全结束进餐时,周鸿祎已把IDG的几十万美元装进了腰包。
在离开IDG时,在电梯里,周鸿祎有点后悔,“这个价格谈低了,应该再拖一拖。”在来时的电梯里,周鸿祎只想到了拿不到钱就要死掉 ,赶紧拿到钱再说,结果卖了东西才考虑东西该卖多少钱。这样,拿钱心切的周鸿祎对周全说:“我要几百万元人民币就够了。”IDG看中了周鸿祎这个人,两周以后就把相应的美元打到了3721的户头上。“感觉在梦中,他们到现在还说我运气真好,每天看那么多份风险投资报告,3721基本上是国内最快的,没谈什么东西,钱就到了。”实际上,感觉在梦中的周鸿祎做梦也没想到这事来得这么方便。2000年4月,在纳斯达克坍塌之前,随着IDG追加投资,CIV和万通国际资金投进,第二批几百万美元的融资也顺利完成。
有了钱,壮大公司队伍和扩建基础设施就有了冲劲,中文网址的免费推广也就没有后顾之忧。如“飞扬”的思路一样,周鸿祎坚守“在Internet上出名,到Intranet赚钱”之道。中文网址不打广告,而是利用网络传播把软件免费OEM给网站,或者免费下载。“如果每个人都用我的东西,我就成了标准,能向企业收到钱。”“我想我可以卖如‘海尔冰箱’,‘新飞电器’、‘联想掌上电脑’这样的名字,中文网址都可以把它们引导到一个网站深处的网页,给企业带回真正对其产品感兴趣的客户。”周鸿祎没想卖单位的名字,“因为联想的名字就是联想,卖了确实不太好。”
目前,3721自己的服务器每天有600多万次访问,合作伙伴有中国最大的几家门户网站和200多个各地的信息港。周鸿祎认为,在门户网站搜索引擎OEM方面,中文网址的覆盖率可达80%,中文网址软件单独应用可达30%,二者合起来已经覆盖了60%~70%的搜索用户。“2001年我们打算再跟IE浏览器捆绑,IE浏览器在中国占有95%的市场,这意味着中文网址将彻底普及到中国的每一个用户。”
中文网址的销售情况最近开始有突破,每个名字一年的服务费卖500元人民币,两个月里已有100万元的销售额,周鸿祎很满意。大企业是中文网址瞄准的对象,它们可以充分利用中文网址的特点,将自己的名称、拥有的商标、品牌、产品,甚至广告语都注册成中文网址,在网上做品牌推广。

只有未来决定现在的意义

现在,周鸿祎要把“业”创到国界外面去。2000 年12月,3721与世界领先的互联网关键字(Internet Keywords)提供商Realnames合作,做一个全球性的互联网实名系统联盟,在全球主流语言的国家和地区,建立一个自然语言访问的新标准。“双方将共同致力于在ICANN、IETF及其他国际互联网立法机构建立自然语言上网的国际标准。在此基础上,双方已携手向ICANN提交正式提案,如通过讨论,该议案将于2001年3月份成为正式的国际通用标准。”周鸿祎说,“这预示着3721实名中文网址系统将完全与国际相接轨,也预示着在下一代互联网实名系统标准制定过程中将首次出现中国人的声音。”
周鸿祎掰着手指头数那些与3721合作的企业,轻快的表情使下午原本慵懒的空气顿时流动起来。一个接一个的企业被周鸿祎不假思索的语速串起,结束在Realnames上。“现在我和祥林嫂差不多,翻来覆去就这么几句话,每天都要对传媒讲这些东西。”周用自嘲的口吻表达被人瞩目的兴奋。
精确点说,让两年来很显寂寞的周鸿祎成为祥林嫂的主要原因不是他即将遍布天下的伙伴,而是CNNIC、NSI推出的中文域名注册服务。人们弄不清中文域名和3721所操持的中文网址有什么区别,甚至有人估计中文域名会要中文网址的命。这令周鸿祎走在宽阔的长安街上也会突然哭笑不得,只好不停地出来解释。“两者是真的不同,它们可以成为互补的朋友。”周鸿祎认为,中文域名和中文网址不是互相革命,起码目前不是,而是可以联合起来革别人的命。
可以用两个例子说明两者的关系。假如西门庆去找潘金莲,报出中文域名,出来的是王婆,王婆还要蹈着小脚去通告潘金莲;报出中文网址,则潘金莲会径自走出。再比如,猫要去买一条黄花鱼,输入中名域名“www.黄花鱼.com(或.cn、.net等)”,找到的是一个卖鱼的市场;输入中文网址“黄花鱼”,活蹦乱跳的黄花鱼就会出现在猫的菜篮子里。
“精确,可以把用户直接带到关键词的最深层页面;易用,使用者不用再区分、再敲什么前缀(www)后缀(.com,.net,.cn等),查什么词输什么字,可以写一个句子,可以用标点符号,这是中文网址的特色。此外,对于企业,中文网址还可以保护其知识产权。”周鸿祎认为这三点是中文网址可以直接面对中文域名挑战的利器。尤其是第三点,由于中文网址使用自然语言,从技术上了消除了“抢注”的可能,避免了“转卖”的危险,会对企业知识产权产生不错位的保护。这一点是现在就被抢注风潮弄得有点发乱的中文域名所不能达到的。
“当然,中文域名最终会在域名这个标准里存在下去。中国有好多企业还没上网,上网之前总得有个域名。中文域名也好,英文域名也好,都会起到把企业向市场推广的作用。但是对于用户来讲,用中文域名并不意味着比英文域名更方便。”网上访问有几个层次,最底层的是IP地址,向上走有域名(DNS)和URL,周鸿祎认为未来的是实名系统,而中文域名属于DNS这个层次,与中文网址所在的实名系统差两档。
在CNNIC于2000年1月份提出中文域名之前,只有3721一家在吆喝用中文上网。如今,在中文域名引发的热闹里,周鸿祎和他的中文网址也成为舆论焦点,似乎代表着一种更接近未来的方向。不过,失败面前,人人平等,究竟哪一种上网姿势更适合摆在未来的镜框里,还得等到未来的到来。只有未来才能决定现在或过去的生命。这话对周鸿祎说最有用,他宣称他的技术功底足可以让他大可不必在一棵树上吊死,做什么能成功就去做什么,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