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美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在哪里? ? - e品转贴 - 玄伟剑

(这条文章已经被阅读了 77 次) 时间:2001-01-26 00:42:23 来源:玄伟剑 (xuanwj) 转载

观点:美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在哪里

  —-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在最近的国会听证时表示,如果美国经济出现硬着陆的迹象,美联储有可能考虑减息。美国股市第二天应声强劲反弹,纳斯达克指数一天升幅近10%,道-琼斯收盘报升5%,受其鼓舞,世界各地的股市也纷纷上扬。尽管在2000年12月19日的会议上美联储决定保持利率不变,其政策基调已从防止经济过热转向警惕萧条。 —-美国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促使格林斯潘作出政策基调上的调整?从宏观经济数字上看,2000年三季度的GDP同比增长2.4%,明显低于前半年平均的5.2%。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是国内需求转弱,私人消费第三季度增长4.5%,略低于前半年的5.2%,国内投资增长率则由前半年的13.4%大幅下滑到三季度的2.1%。

  尽管如此,这些变化仍在经济周期波动的正常范围内,即使投资也是受周期波动较大的存货投资的影响。劳动力市场上,11月4%的失业率仅比10月高出0.1个百分点,核心消费品物价指数(扣除石油和农产品)10月同比上升2.5%,表明消费需求目前尚属稳定。 —-美国经济硬着陆的危险到底在哪里?这就不能不分析一下所谓的“财富效应”。

  进入20世纪90年代,越来越多的美国家庭从事证券投资,市场的涨落通过财富效应间接影响私人消费。我们知道除了收入之外,财富例如银行存款、不动产和有价证券是决定消费的另一重要因素。股票价格上涨,投资者感到比过去更为富有,从而增加消费开支。

  财富效应对消费的影响到底有多大,一直是学术界和金融界争论不休的问题。随着资本市场的扩张和家庭投资意识的提高,财富效应会越来越显著,却似乎为人们所公认。有不少经济学家相信,由股市刺激的消费是近几年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值得注意的是,2000年11月美国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出现了当年的第一次下降,三季度的私人房屋投资也同比下降了10.5%。2000年二季度,以网络公司为代表的科技泡沫破灭,纳斯达克指数到年底已下跌了50%,受其拖累,道-琼斯指数停止了持续10年的上升势头,对消费者的信心和预期会有相当的影响。 —-资本市场的向下调整引起负面的财富效应,消费增长将放慢,国内需求疲软,公司的销售和盈利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人们已经开始议论长期繁荣的终结以及萧条何时到来。市场的悲观气氛有可能引发进一步的抛售,而股票价格的进一步下降可能触发另一轮财富效应,这种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之间的恶性循环,在我们看来是美国经济硬着陆的最大危险所在,美联储改变其政策基调,据信亦着眼于此。

  出于类似的考虑,1998年10月在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当美国经济出现放慢的迹象,道-琼斯指数一度下泻到8000点左右时,格林斯潘果断决定减息,连续几次利息下调,大量资金回流市场,恢复了投资者的信心,对稳定美国经济不能不说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虽然稳定经济无可非议,但央行是否应将股价指数作为监管目标,对资本市场进行经常性的干预,却是值得认真研究的。从理论上讲,央行只管一般物价水平,而不管金融资产价格,央行的干预只能增加市场的不确定性,而市场风险的上升会增加融资成本。实践中市场对央行干预行动的反应也是毁多于誉,格林斯潘本人1996年关于市场过热和投资者“非理性冲动”的评论在当时即遭到各方的批评。当然,华尔街的功利主义不足以作为决定政策的依据,例如1998年的降息,就得到了金融界的一致称赞。 —-尽管存在不同意见,有几点似乎可以肯定。第一,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货币政策的作用会更多地通过资本市场传导到实体经济,而不会像过去那样几乎全靠银行系统实现。第二,对资本市场的干预只是调控实体经济的一个手段,而不能成为宏观政策的目标本身。第三,宏观政策应起到稳定资本市场的作用,而不是一味推高指数。就中国而言,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远远没有达到美国那样的程度,政府没有必要调控股市,以免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作者为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董事总经理许小年)